第一章 境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765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境域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2
页码: 65-66
摘要: 本章介绍了莆田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历史沿革等。同时,文章还详细描述了莆田县的行政区划,包括乡镇、街道和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变动等。
关键词: 境域 行政区划 莆田县

内容

第一章 境域
  莆田县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莆田市的东部;地处东经118°49′至119°39′,北纬24°59′至25°46′。西至常太镇藩头尾山西南麓,东至南日乡东月屿,南至湄洲镇乌丘屿下屿,北至大洋乡科坪村北部。
  县境从东到南有兴化、平海、湄洲三个海湾,隔海同台湾省淡水港相对;东北与福清县相邻;北与永泰县接壤;西与仙游县毗连;西南隔湄洲湾与惠安县相望;中部以江口、梧塘、西天尾、常太、华亭、渠桥、黄石7镇环绕城厢区和涵江区。全境面积1839.5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5%。
  莆田于南朝陈废帝光大二年(568)置县,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其间辖境多有变动。
  自置县至唐圣历元年(698),为莆田县历史上幅员最大时期。是时,仙游未置县,其地大部分属莆田县。后归福清县辖的光贤、安香、苏田3里地当时亦属莆田县(三地唐末隶文秀乡)。县境东北面的大洋、张洋一带地方,当时属长乐县(福清置县后,属福清县,称清源里)。
  唐圣历二年(699),以莆田县西部析置清源县(天宝元年改称仙游县)。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析莆田、仙游、福清、永泰四县计十四个里(其中包括今莆田县的大洋、庄边、新县、白沙地)置兴化县。县境东北,原以蒜岭与福清县交界,宋嘉祐祐年间(1056~1063),县界移至今江口桥寨仔屿。蒜岭以南、江口桥以北的文秀乡(今福清县新厝乡一带),划归福清县。从此至明正统十二年(1447),为莆田县历史上幅员最小时期。
  明正统十三年(1448),撤兴化县,以其东部的六个里合并为广业里(即今大洋、庄边、新县、白沙地)划归莆田县。自此至1983年,莆田陆域,未曾变动。
  南日岛,宋、元时属莆田县崇福乡,明、清时属六区奉谷里。清末,以中部燕山岩为界,岛东北占全岛十分之七地属福清县,岛西南占全岛十分之三地属莆田县。民国3年全岛划归平潭县。民国16年南日岛设岛务局,直属福建省。民国22年撤销岛务局,全岛划归福清县。旋置特种区,直属省政府。民国29年撤销特种区,划归莆田县设第七区。
  湄洲岛,宋、元、明、清时属莆田县新安里。民国时一度直属福建省岛务局管辖,民国22年(1933)归莆田县。
  198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建立莆田市。1984年6月莆田县析出城厢镇及城郊公社设置城厢区;析出涵江镇及涵江公社设置涵江区,两区直属莆田市管辖。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