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莆田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763
颗粒名称:
大事记
分类号:
K205
页数:
57
页码:
8-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西汉武帝初年至1990年福建省莆田县所发生的大事。
关键词:
历史
事件
莆田县
内容
西汉武帝初年(公元前140~?年)东越王余善,在白沙古院山筑台驻兵,世称其台为“越王台”。
南朝·陈永定元年(557)郑露、郑庄、郑淑3人兄弟从永福(今永泰)移居莆田,在城西南凤凰山(南山)建湖山书堂,开先莆之儒学。后人称“开莆来学”。
永定二年(558)郑露舍南湖居宅建“金仙庵”,为境内佛寺之始。隋开皇九年(589)扩为“金仙寺”;唐景云二年(711),易名“灵岩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更名“广化寺”。现为福建四大名刹和全省十佳风景游览区之一。
天嘉五年(564)十一月,陈宝应割据建安、晋安二郡。陈文帝遣章昭达讨之,宝应兵败,逃至蒲田被执。为莆田地名见于史书之始。
光大二年(568)析南安郡东部地置莆田县,县治在延陵里(今城厢),隶属丰州(今福州)南安郡,不久即废。
隋开皇九年(589)再置莆田县。是年改丰州为泉州(今福州),莆田县属之。翌年撤销莆田县建制,其地仍归南安郡。
唐武德三年(620)金鲤擢进士,为莆人登进士第之始。
武德五年(622)从南安郡析地置丰州(今泉州),复置莆田县,属丰州。
武德七年(624)诏令天下设学,莆田始有官学。
贞观元年(627)南北洋建水塘,围垦造田。主要有:诸泉塘(在今北磨附近)、永丰塘(在今筱塘)和沥浔塘(在今霞林、棠坡附近)。其后又建颉洋塘(一名胜寿塘,在今涵江卓坡附近)。贞观五年(631)建国清塘(在今黄石定庄附近)。
贞观二年(628)创建莆田第一所道观(后称元妙观,俗称旧观,在今城厢北河边路)。
圣历二年(699)改丰州为武荣州(州治在今泉州),析莆田县西部地置清源县,莆田、清源两县同属武荣州。
景云二年(711)改武荣州为泉州。莆田县隶属泉州。
天宝十一年(752)邑人林披明经及第,授临汀曹椽,著《无鬼论》。
天宝十五年(756)
七月,安禄山陷长安,江采苹(梅妃)死难。里人在黄石镇江东村建浦口宫纪念她。
建中年间(780~783)吴兴率众在杜塘(今西天尾霞尾村)围海造田,筑延寿陂,灌田400顷。
元和八年(813)福建观察使裴次元率众在红泉界(今黄石附近)筑堰储水,垦田322顷。
长庆二年(822)僧无了于龟山结庵,开山种茶。
乾符六年(879)黄巢农民起义军进军广南,夜经过莆田黄巷村(今涵口黄巷),为表示对大儒黄璞的敬重,灭炬而过。经县城(今城厢英龙街)时,要砍一棵荔枝树为薪,王媪抱树求免,因舍去。此树后归宋氏,即今尚存的“宋家香”母本。
五代后晋开运三年(946)南唐以原泉州郡指挥使留从效为泉州刺史。莆田属南唐泉州。
后汉乾祐二年(949)南唐改泉州为清源军,莆田地属清源军。
宋建隆元年(960)留从效遣使奉表称藩于宋。
建隆二年(961)留居道(从效族子)以清源节度使判莆田县事,新筑县署。
乾德二年(964)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任陈洪进为节度使,莆田县隶平海军。
太平兴国二年(977)陈洪进在江口创建南湾上下洋陂。明正统六年(1447)刘玭合上下两为一,改名南安陂。
太平兴国三年(978)平海军节度使陈洪以漳泉2州14县(含莆田)版籍正式献归宋朝。
游洋林居裔起义,聚众数万人抗宋,自号“西平王”(后被宋官军镇压,起义失败)。
太平兴国四年(979)析莆田、仙游、福清、永福4县边界地,合游洋、百丈2镇计14个里,置兴化县,建太平军领之,军治、县治均设在游洋(不久,改太平军名兴化军)。
太平兴国五年(980)以原属泉州的莆田、仙游两县改隶于兴化军。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3县自此始。
太平兴国八年(983)移兴化军治于莆田县。建军城、古谯楼。
雍熙四年(987)邑人立通贤灵女庙于湄洲岛(即今湄洲妈祖祖庙)。
咸平元年(998)诸生方仪、陈诩申请建孔子庙,倡捐钱30万首筑军学正殿,次年奉旨建三礼堂、御书阁。咸平六年,兴化军学建成。
庆历四年(1044)蔡襄上疏奏请恢复胜寿塘、西冲塘、太和塘、顿前塘、东塘5个水塘,灌溉面积1000余顷。
同年奏准免泉州、漳州、兴化3郡丁钱。
嘉祐年间(1056~1063)知军刘谔在兴教里尖山后(今萩芦乡政府驻地北3里)建太平陂,引萩芦溪水南注吴塘,溉田700顷。
嘉祐三年(1058)蔡襄著《荔枝谱》,书成。为中国最早的果树栽培专著。
治平元年(1064)长乐钱四娘携钱十万缗在将军滩前(今华亭镇西许村)筑陂(其后陂被山洪冲毁,四娘投水死。同邑林从世又携钱十万缗在温泉口再次筑陂,历时3年,又被海潮所毁)。
治平四年(1067)秋,地震,波及莆田、仙游、兴化3县。
熙宁八年(1075)侯官人李宏应诏来莆筑陂,得僧人冯智日帮助,吸取钱四娘、林从世的教训,在其二陂址间水势和缓、溪道宽广处木兰山下择址复筑,至元丰六年(1083)竣工,为全省古代规模最大的引水工程。木兰陂建成后,灌溉南洋田地2000余顷。
熙宁九年(1076)徐铎殿试进士第一,薛奕武科进士第一。时有“一方文武魁天下”之誉。
崇宁至大观年间(1102~1110)建安济坊、安养院,以“恤疾病癃老之人”。
大观四年(1110)冬,大雪,漫山皆白,荔枝冻死。
宣和元年(1119)徽宗御书“神霄玉清万寿宫碑”赐天下。赐给兴化军的原碑今存三清殿碑园。
宣和三年(1121)扩建军城,高1丈5尺,周7里83步。引北涧水为。建5个城门:东名“望海”、西名“肃清”、南名“望仙”、北名“望京”、东北名“宁真”。
靖康元年(1126)知军江常率众建熙宁桥(即今阔口桥)。
建炎元年(1127)建延寿桥。
建炎二年(1128)邑人李富以家财,募义兵300人,自备粮械,由海运北上抗金(隶韩世忠麾下)。
建炎四年(1130)杨勍兵犯莆田,到处烧劫,守军方迪等奋力抵抗,始逃。
绍兴二年(1132)大饥,斗米千钱,朝廷命移湖广粟以赈。
绍兴八年(1138)黄公度廷试第一,为榜魁(状元);陈俊卿第二,为亚魁(榜眼);林邓73岁,为榜尊;龚茂良
18岁,为榜幼。时称“四异”。是年,高宗为黄公度读书处题“登瀛阁”额。
绍兴十三年(1143)大水。民众以灾伤诉者一日数万户,知县高维正闭县衙不理,死者甚众。
绍兴十九年(1149)郑樵赴临安上所著书140卷,诏藏秘府。
绍兴二十九年(1159)教授徐士龙重建军学,移县学于军学之东。
绍兴三十一年(1161)郑樵著《通志》,书成。
隆兴二年(1164旱、地震、饥荒。
乾道元年(1165)南山广化寺释迦文佛塔建成。石构仿楼阁式,五层八角形,高30米。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道五年(1169)知军钟离松主修《莆阳图经》7卷(书今已佚。明《兴化府志》录存林光朝《图经·序》一篇)。
郑侨殿试进士第一。
闰六月乙已,风雨大作,庐舍漂摇,民众溺死者甚多。
淳熙十年(1183)陈俊卿、知军林元仲于莆阳渡创建濑溪石桥。
朱熹应陈俊卿聘讲学于城东门外白湖村。
淳熙十三年(1186)地大震。壶公山巨石崩,声闻数里。
绍熙三年(1192)知军赵彦励主修《莆阳志》15卷,雕版印行(书已4佚)。
庆元元年(1195)建仁寿庵,备药物、粮食等,“收治道路往来疾病之民”。
庆元五年(1199)发生兵卒与饥民暴动。
庆元六年(1200)军城发生大火灾。
开禧元年(1205)春旱,无法下种。
嘉定七年(1214)李俊甫撰成《莆阳比事》,雕版印行。
嘉定九年(1216)
五月,大水,农舍、田园受灾严重。
宝庆三年(1227)通判陈振孙搜集莆田各家藏书51180余卷以去(其后据以撰《直斋书录解题》)。
绍定三年(1230)知军曾用虎修军城,长1298丈,高1丈8尺,表里砌石,上覆以砖。
端平二年(1235)邑人吴叔告殿试第一。
淳祐三年(1243)福建安抚司照沿海例,编组福、泉、兴化民船,以备更戍。
淳祐四年(1244)疫病流行。
淳祐九年(1249)刘克庄《后村居士集》五十卷付梓。
淳祐十一年(1251)建孔庙和书院于涵江孔里。景定间理宗赐书“涵江书院”匾。
咸淳四年(1268)陈文龙廷试第一。
景炎元年(1276)
六月,文天祥至涵江访郑颐吉,为港头里社书“新有社”三字。
九月,元兵南下,端宗至县境,宿壶公山白云院。
十一月,陈文龙开府兴化,击败元兵于囊山下。十二月,元兵陷兴化军城,陈文龙被执,解送福州,次年解至杭州,绝食死。
是年,在涵江孝义乡设上里盐场,东至海,西至佘埔塘,南至新埔、三江口,北至福清峰头村。为莆田第一个盐场。
景炎二年(1277)
三月,陈文龙从叔陈瓒收复兴化军城,斩叛将林华,
五月,升兴化军为兴安州。莆田县属之。
十月,元兵又攻陷兴安州,陈瓒被执,不屈,被车裂死。元兵屠城3个时辰,死3万余人,城中“血流有声”。
宋代,全县设6个乡,下辖34个里。县内置3驿5铺(即迎仙驿、军治内东驿、西驿;北门铺、枫林铺、吴店铺、濑溪铺、长岭铺)。
宋代,邑人陈氏创“晒法”制盐。
宋末元初,邑人陈绍叔仿制浑天仪,观测天体,又制天体模型,名为“小天”,传授天文知识。
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兴安州为兴化路。莆田县属兴化路。
至元十六年(1279)划路治城区及其附郭置四厢录事司,与县分治。
至元二十年(1283)市舶贸易归官营,莆田设海站,管理船运蕃夷贡物及商舶奇货。
至元二十六年(1289)仙游朱三十五聚众进攻莆田青山,被万户李纲率部击溃。
至元二十八年(1291)秋,台风巨浪冲溃海堤,损坏军粮民食八万石。
至元二十九年(1292)安养院改为养济院,专收麻风病人。
皇庆二年(1313)兴化县治从游洋迁广业里湘溪(今新县)。
延祐年间(1314~1320)总管郭朵儿率众开木兰陂北渠引水,与延寿溪会合,灌溉北洋农田万余顷。
延祐七年(1320)县尹张敬叔重刻绍熙《莆阳志》。
至治三年(1323)判官赵焕卿修复江口桥(又名尚阳桥,在萩芦溪下游龙津渡口,为宋绍熙三年前创建)。
至顺二年(1331)迁建莆田县学于薛公池上。
元统二年(1334)龟洋僧越浦创建宁海桥(又名东济桥,全长255米)。
至元四年(1338)冬,饥荒。官吏令民纳谷补充官仓,以备赈济。
至正十二年(1352)官吏借修葺城垣为名,敛财中饱,拆城外墓石砌城。
至正十四年(1354)刘广仁率兵攻兴化,守军拒之,刘退回仙游。广化寺在兵乱中被毁。
至正十九年(1359)泉州万户阿迷里丁攻兴化,据莆田,到处骚扰,民众群起反抗,阿迷里丁连夜逃回泉州。
十月壬申,地震,有声如雷。
至正二十年(1360)兴化路推官林德隆逐柳伯祥,据路城,自任兴化路总管。不久,同知陈从仁和分省右丞藏思丁合兵杀德隆。德隆次子林瑛逃泉州,向亦思法杭兵求援。
至正二十一年(1361)
四月,藏思丁屈服于亦思法杭兵,诱杀陈从仁。
七月,柳伯顺(柳伯祥之弟)引兵陷路城,自称府判。八月,阿迷里丁部下扶信攻路城,逐柳伯顺,自称元帅,以林珙(林德隆长子)为总管。
至正二十二年(1362)柳伯顺兵陷兴化县后,两次进攻路城,均不克。
至正二十三年(1363)旱灾,禾尽枯。
至正二十五年(1365)泉州市舶司阿巫那遣部下哈散、博拜和大阔等率兵入兴化路城。涵江、江口直至蒜岭等地都遭到劫掠。
至正二十六年(1366)
二月,柳伯顺攻入兴化路城,擒杀哈散。
四月,福建行省参政陈友定克兴化,杀博拜和大阔。
至正二十七年(1367)仁德里台谏坊(今西天尾镇俞里村)人俞良甫等避乱东渡日本,从事雕刻书版为生。
元末,方炯著《杏村肘后方》、《伤寒书》、《脉理精微》等医书。
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明征南将军汤和挥师南下,兴化路元军守将叶万户弃城潜逃。汤和派都指挥俞良守兴化城。莆田县遂归明朝统治。
六月六日,倭寇侵犯福建滨海州县,朝廷令设卫防倭,莆田设兴化卫。
是年,废录事司,以四厢地并入莆田县。
设立莆田和黄石两处税课局,主管商税征收。
洪武二年(1369)改兴化路为兴化府,莆田县隶兴化府。
设立莆田都转运盐使司分司和上里场盐课司,管理食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
在城内橄榄巷(今庙前路)建兴化府城隍庙。
洪武三年(1370)改莆田县署为府署。迁建县署于城左厢广节指挥营址(即今县政府现址)。
实行“配盐法”,按人口授盐,每人岁征盐米8斤。
洪武十二年(1379)指挥程升扩建府城,围入东厢的前后埭、后塘、东岩山的部分,周11里1830丈。建4个城门:东、西二门仍旧名;南门改名迎仙;废宁真门,新置北门,名拱辰。
洪武十四年(1381)建立里甲制度,以110户为里,10户为甲,进行户口登记。
设立莆田、黄石、莆禧等3处河泊所,征收渔课。
洪武二十年(1387)置平海卫。江夏侯周德兴建沿海卫城防倭,拆东角海堤石料筑平海卫城和莆禧所寨城(平海城周806丈7尺,莆禧城周590丈)并建迎仙、冲沁、嵌头、青山、吉了5处寨城,置各寨巡检司一员,弓兵100人。
洪武二十四年(1391)调整行政区划,全县划分为7区、4厢、31里、294图。
永乐四年(1406)林环廷试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参与修撰《永乐大典》)。
永乐五年(1407)通判董彬重修延寿陂,溉田二千余顷。
永乐八年(1410)十月,倭寇2000多人由平海登陆。平海卫指挥同知王茂奋力抵抗,寇逃去。
宣德六年(1431)钦差正使郑和奉旨到湄洲妈祖庙主持御祭,兴化卫、平海卫指挥千户、百户官员及兴化府知府、莆田县知县陪祭。并采办木石修建祖庙。
宣德七年(1432)邑人宋雍中顺天府第一名举人,林同中福建省第一名举人。时称“一科两解元”。
正统八年(1443)指挥王茂以平海卫离郡县学路远为由,立建平海卫学。
正统九年(1444)户部侍郎焦宏迁南日水寨于吉了澳(仍名南日寨),弃南日岛不守。
正统十三年(1448)裁兴化县。析长乐、武化2乡6里地入广业里归莆田县辖。
是年,山区发生虎害。
景泰二年(1451)柯潜廷试第一名。
春夏大旱,米价腾贵,斗米二百钱。
景泰三年(1452)计户口,全县有36009户,182419人。
景泰四年(1453)省乡试榜发,中式90名,莆田籍人占44名。时有“一邑半榜”之誉。
景泰八年(1457)夏旱,民食艰难。
天顺二年(1458)参政方逵重建使华陂。
天顺三年(1459)城北依山诸村,虎患频繁,人畜死伤以百计。
天顺八年(1464)吴希贤主修《英宗实录》。
成化二年(1466)知府岳正主持,自塘东开沟引水,经溪船头村直至涵口(今港利村),以灌溉城南大片农田。
成化三年(1467)知府岳正率众疏浚城中壕道,辟小西湖,筑上中下三堰。
成化八年(1472)北部山区虎患复发。
成化十五年(1479)庄稼发生虫害,斗米百钱。
弘治元年(1488)全县划为7区、30里、205图。
弘治二年(1489)黄仲昭修《八闽通志》(翌年刊行)。
弘治六年(1493)大风雨,洪水成灾,庄稼损失严重。
弘治八年(1495)在东厢太平山围地11亩建漏泽园,为公共墓地。
弘治九年(1496)广业里资国寺和尚乌七三聚众数千人,攻仙游,战死。
弘治十一年(1498)
四月初,连日大雨,山洪暴发。近山处水深盈尺,平原水深没胸,人畜漂流,房屋倒塌。
弘治十二年(1499)夏、秋、冬三季连续旱灾,用水困难,部分民众因争水而发生械斗。
弘治十四年(1501)正月二十八日,二月初二日及九月,发生大地震。
弘治十六年(1503)周瑛、黄仲昭合编《兴化府志》成书,54卷。
是年冬,严寒。荔枝树多冻死。
正德十五年(1520)地震,有声如雷。
正德十六年(1521)会试,邑人中式十六人,占是榜福建省进士人数之半。
嘉靖二年(1523)
七月,广东饶平人申大总率百余人攻莆田,分巡吴昂领兵阻击。大总出太湖陂,趋白隔岭,至江口,经梅阳,入新县,向九座山退却,遁入德化。
嘉靖四年(1525)春,下雪;九月地震;夏、秋,大旱。稻麦歉收。
嘉靖十六年(1537)知府吴逵减南北洋涵洞500多口为内外堤涵洞80口,整理加固,并建立管理制度。
嘉靖二十二年(1543)乡试中式:第一名黄继周,第三名黄谦,第四名林仰成,第五名江从春,林文宾应广西乡试中第二名,恰成“五经魁”之数。时誉为“五魁”。
嘉靖二十三年(1544)夏旱,八月台风,当年发生严重饥荒。
十一月,倭寇犯莆禧。兴化卫中所千户白仁,分巡姚凤翔率水师击败之,俘倭寇14人。嘉靖二十四年(1545)11月中旬,倭寇又从福清海口方向来袭,白仁于江口桥立阵阻击,白仁战死,士兵大部阵亡。
嘉靖三十年(1551)林兆恩讲学于东山草堂(今城厢东岩山),倡儒、道、释“三教合一”之说。
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侵扰沿海,平海卫左所千户叶巨卿率水师与几十艘船寇鏖战,俘获100余人。次年,倭寇侵扰泥沪澳,夜半登岸劫寨,叶巨卿率众拒敌阵亡。
嘉靖三十四年(1555)
三月,倭船偷袭吉了澳,参将黎鹏举奋力抗击,斩杀百余人,俘获87人。倭船又潜袭白湖,千户邱珍战死。
十一月十三日,倭船数十只沿海岸焚劫。撤退时破坏海堤,海水入田,致田地受淹不能耕种。
嘉靖三十七年(1558)
四月初十日,倭寇千余人从三江口登陆,焚掠新桥头、涵江、镇前、洋尾等地。十四日进迫郡城,林兆恩请过境千名麻阳兵御之,约酬银2000两。遂击退倭寇。
嘉靖三十九年(1560)冰雹,大风拔树飘瓦。
嘉靖四十年(1561)自夏至冬,倭寇三次犯境。时参将所部兵与都司所部兵发生内讧,焚烧南门。荔浦村民奋起抗击倭寇,派人至城求援。参将侯熙通倭,坐视不救。倭寇屠荔浦村,血染沟水为赤。
嘉靖四十一年(1562)
六月,倭寇由三江口登陆,屯扎蔡垞、杭头等村扰民。七月初,戚继光奉命入闽抗倭,九月二十日,从囊山小道抵兴化府城。半夜派兵从洋城、清埔、西洪冲进林墩倭巢,毙倭2023人,俘获多人,救出被掳群众2114人。十月二十五日,戚继光班师回浙。
十一月,倭寇再度犯莆,十一月二十九晚,府城陷,同知奚世亮、训导卢尧佐战死。倭寇在城大肆焚掠,杀害军民万余人,其中包括19名进士、53名举人、356名庠生。加上是年疫病流行,尸横遍野。林兆恩率众收尸埋葬,计埋全尸3000余具,火化一万余具。府城失陷后,朝廷命谭纶巡抚福建,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来莆破倭。
嘉靖四十二年(1563)正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从江西昼夜兼程赶来,兴化府城已陷2个月。倭寇占城后因城中断粮,尸腐腥臭,便弃城出踞崎头为巢。戚继光在义乌募兵16天,得万余人。四月二十日抵达莆田,当夜四更兵分3路进攻五党岭侧岭,倭寇惨败退入许厝。戚军顺风用火攻,共歼倭寇
2300人,缴获器械3900多件,救出被掳民众3000多人,凯旋回城。
六月,俞大猷、戚继光、刘显率兵分路清剿残余倭寇,歼敌于仙游,倭患始平。
是年,风雨大作,海啸。海堤崩坏,海水泛滥至城外。
嘉靖四十三年(1564)更筑兴化城,西北筑墙高7尺,北门至水关筑土墙450丈,水关至西门筑石墙634.5丈。
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县徐执策建“莆阳文献”、“海滨邹鲁”二坊于县巷北南两端。
隆庆五年(1571)修葺东、北2城门。东、西、南3门分别改名“镇海”、“永清”、“迎和”,北门仍称“拱辰”。
万历三年(1575)康大和修《兴化府志》成36卷。(此志今日本内阁文库存有一部,国内未见全本,仅县图书馆存残本四册)。
万历九年(1581)扩展兴化城西北墙,围入乌石山高地,长85丈5尺(俗称“重城”)。
万历十六年(1588)广业里下溪人柯守岳起义,借宗教组织群众,以“救万民”为号召,联合兔洋曾建邦及畲民雷五,由涂糜坑进占枫岭亭(次年正月,据院埔,攻永福五都。二月,和官军激战于大洋,柯守岳、雷五被杀)。
知县孙继有以县衙巷口两木坊(原为“莆阳文献”、“海滨邹鲁”)改题“文献名邦”、“壶兰雄邑”。
万历二十四年(1596)
七月十八日起,连续5天台风暴雨,东角海堤崩坏,海水溢,海船可驶至城下,小艇直入南市,房屋倒塌,人畜伤亡无数。
万历三十二年(1604)十一月初九夜,南日岛以南海域发生大地震,波及县城,城崩数处,屋倒树折,港坼地裂,人畜均有伤亡。初十夜,又震。
万历三十四年(1606)
八月初七日,福州大风,阳岐江覆舟五艘,兴、泉、漳应试生员溺死者千余人。
万历四十年(1612)风雨大作,雹大如拳,飞瓦折树。
由于倭寇侵扰及疫病流行,人口锐减,全县统计户口为25855户,148756人。
万历四十一年(1613)林尧俞修《兴化府志》成(称《万历癸丑志》或万历癸丑《兴化府志》)。
崇祯二年(1629)
八月,海盗褚采犯南日岛,总兵郑芝龙率兵剿灭之。
崇祯五年(1632)天主教已传入莆田,至是年有教徒107人。
崇祯十二年(1639)
六月,郑芝龙在湄洲海面击败荷兰军队。
崇祯十六年(1643)
九月三十日,大风、海啸,东角海堤崩溃,海水入田,晚稻歉收。
隆武二年(1646)
六月,兴化佃农反对加租,群起暴动。南明唐王朱聿键遣柴世埏(一作诞)来莆解劝。
明代,县内置1驿16铺,即莆阳驿及府前、魏塘、涵头、佘埔、江口、双牌、濑溪、猴溪、俞潭、塘头、朴■、大杭、平海卫前、东林、郑榄、莆禧所前十六铺。
清顺治三年(1646)
六月二十一日,清兵占领兴化府,明知府刘永祚逃到仙游服毒自杀。清廷在莆、仙建立地方政权。
顺治四年(1647)
九月,常太里潘仲勤、仙游王士玉与郑成功部将杨耿合兵围攻莆田城;明大学士朱继祚、余飏、李朝伟、刘元会、林尚奎等聚众响应。清兵紧闭城门不敢出战。
十一月,郡城围解,清兵大肆杀掠,民众惨不可言。
顺治五年(1648)正月,明臣朱继祚与杨耿领兵再围郡城,邑绅黄鸣俊、林嵋、余飏等起兵响应
三月,城中官民开东城门引入明兵,兴化城克复。
七月,清总督陈锦、靖南将军陈太等率兵反攻,明兵败退。
顺治六年(1649)明兵又克兴化,杀清知府黎树声。不久,城又被清兵攻陷。
顺治七年(1650)国欢寺僧超元东渡日本传教(至顺治十五年由日本长崎崇福寺启程回国)。
顺治八年(1651)闰二月,郑成功攻克平海卫。
八月,郭尔隆响应郑成功,起兵于寒硎山。
十一月,郑成功兵驻黄石。
顺治十年(1653)郑成功遣王大振率兵驻三江口、涵江。郭尔隆驻兵黄石塘下,命明举人郑擎柱为兵部,驻黄石街,向群众征饷。王大振军纪不严,被郑成功处死。
顺治十二年(1655)正月初五日,郑成功部将林胜攻克仙游县,十八日移兵围兴化城,第二天撤退。
顺治十四年(1657)
七月初十日,郑成功领大队水师至黄石,令甘辉驻涵江征粮。
顺治十八年(1661)清政府为扼制郑成功反清复明活动,实行“截界迁民”。以壶山、天马侧入岸■为界,筑界墙,私出界者处死。令沿海居民内迁。界外田园、房屋、树木,尽被烧毁。
康熙二年(1663)十二月初三日,部院行文圈点府内西北隅民房1200余间作为明降将杨富兵营。被圈之家,除米谷家具外,皆不准移动。
康熙四年(1665)饥荒。清兵及杨富兵掠卖儿童,抢劫财物,掠割庄稼,民众备受荼毒。
康熙八年(1669)
二月,界外地展出5里,准许民众在其上建屋、耕种、捕鱼(康熙十七年,复迁展界居民于内地)。
康熙十三年(1674)
二月,清驻涵江水师哗变,劫掠涵江、黄石等地。
三月,福州靖南王耿精忠响应吴三桂起兵反清。檄文传到莆田,兴化总兵马惟投降,城中清军乘机抢劫,驻涵水师烧毁民屋。
八月,耿精忠遣江元勋守兴化府。
康熙十五年(1676)
九月,耿精忠降清。兴化守将马成龙联合泉州守将郑经,与郑经部将许耀同拒清兵(次年,清兵败许耀于太平山,占领兴化)。
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清兵攻占南日、湄洲、崇武诸岛屿。郑经退回台湾。
三月,准许民众展界复业,将界外荒地的十分之七归民众,十分之三归郑经的降兵耕种。
四月,粮价腾贵,谷每百斤值银3两,米一石值银4两,大麦每百斤值银1两8、9钱。民众有因饥饿而自杀的。
八月初七日,大雨。平地水涨数尺,房屋倒塌千余问,死伤万余人。单园头一村即溺死120人,宁海桥圮5门。
康熙二十年(1681)十月二十二日,城内火灾,烧毁后街、大度民舍数百间。
康熙二十一年(1682)十月,水师提督施琅领清兵万余人,驻平海准备攻台湾。水源缺乏,遂修复天后宫前故井,泉水突涌,日夜挑汲不竭,乃刻石碑取名“师泉”。
是年,沿海全部复界,准许民众在界外居住、耕种。
吴英任兴化总兵,随施琅攻澎湖,连战皆捷。四十二年(1703),康熙为书“作万人敌”,匾今存黄石定庄。
康熙三十年(1691)
七月十日、二十九日,大风雨,海啸,海水淹没稻田,海船漂入沙堤、五龙等村。
康熙四十四年(1705)林麟焻、朱元春修《莆田县志》成36卷(此志今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
康熙六十年(1721)冬,大雪,屋瓦、山林皆白,数日始消。
康熙六十一年(1722)夏,疫病流行,有全家染病皆亡的。
雍正二年(1724)
四月某日丑时,陨石光芒数丈,堕地有声如雷。
雍正三年(1725)建萩芦溪桥,长92米。
雍正四年(1726)
五月十三日,村民暴动,共分富户财产。郡守李汝霖派兵镇压,经半月,事始平息。
雍正七年(1729)兴化府涵江海关(局)成立。
雍正十年(1732)
八月中旬,连日大雨,水暴涨,船可入城市,民屋倒塌无数,宁海桥圮丈余。
乾隆十四年(1749)春,福建全省水师战船集中平海,由总制喀尔吉善,镇闽将军马尔泰检阅操演。
乾隆十八年(1753)春夏间,大疫,民众死者甚多。
乾隆十九年(1754)
五月,天降丝雨,屋瓦树木,如蛛布网,至晚方息。
乾隆二十一年(1756)廖必琦修成《莆田县志》。
乾隆五十年(1785)后洋雕匠制成贴金透雕花篮一只,被选入清宫。现陈列在北京故宫历代艺术馆。
乾隆五十三年(1788)涵江某戏班到南日岛演出,染霍乱病死亡10多人,尸体埋在哆头村乌菜港,引起哆头村霍乱流行,死亡数百人。
嘉庆二年(1797)
六月,大水成灾,船可入城,民房倒塌不少。
嘉庆七年(1802)知府马夔陛重修古谯楼。
嘉庆十四年(1809)
二月十三日,六月十八日、二十六日、二十七日,连续发生强烈地震。
嘉庆十九年(1814)十月十三日巳刻,地震,有声如雷,未刻、酋刻又震。
道光三年(1823)
六、七、八月间,霍乱流行,死亡甚多。
道光七年(1827)
七月,东角、遮浪海堤溃800余丈。南洋民众数千人抢筑,历8昼夜才初步修复。
九月,修筑加固海堤。填青龙港50丈,建石堤1114丈,设东、西石涵二个。
十二月,境内见到流星雨。
道光八年(1828)
五月,东角堤增筑附石土堤1140丈,又筑内堤1000余丈,采运乱石10余万担以护堤。十
二月竣工。
道光九年(1829)编设保、甲,调查户口。全县共84263户,394997人。
道光十年(1830)平海东美建立莆田第一座天主教堂。
道光十六年(1836)早季旱灾严重,共少收谷子20余万石,甘薯每亩只收二、三百斤。
道光二十六年(1846)秋,水灾。木兰、延寿、获芦诸溪流域及南北洋皆被水淹没,沿海地方海潮浸灌,全县歉收。
道光二十七年(1847)美国“美以美”基督教会传入莆田。
咸丰三年(1853)
九月初九日,永春红钵会林俊率众攻兴化府城,不克,14天后又聚众4、5千人进攻,仍不克。
十二月,塘边等乡群众多次联合抗击官军。
咸丰七年(1857)太平天国军入闽,攻克光泽等11县。莆田部分邑民揭竿响应。
咸丰十一年(1861)
五月十日,官军烧毁洋尾村民房,村民逃往西洪村,官军围攻西洪,村民奋起将官军击退。
七月二十三日,台风拔树摧屋,城内石坊被推倒数座。
是年,埭头黄岐村灶师建造300吨木帆船一艘,进行海上运输。
同治元年(1862)英籍(基督教士)宋恩来莆传教。光绪二年在莆田成立中华圣公会莆田支区。
同治四年(1865)十月,莆田小刀会起义,以营溪为根据地。翌年闽浙总督左宗棠派兵,由仙岭、何岭、御史岭
3路包抄,杀起义军200余人。
是年,开征厘金,设涵江税厘局,在江口、鲸山、遮浪、乌菜港、埔尾、柳桥、熙宁、沟尾、南门、宁海、木兰陂等12处设分卡,对过境货物征税。
同治六年(1867)兵丁因欠饷闹事,知府林庆贻坐轿被捣毁。
光绪元年(1875)城区、涵江创办钱庄。
光绪五年(1879)卫理公会美籍教士谢锡恩在城内坊巷创办培元书院。
光绪六年(1880)冲沁、九峰等30多村发生“乌白旗”械斗,持续月余,死3人,伤数十人。
光绪十年(1884)是年中法战争,莆田戒严,编保甲,查户口,修葺城墙。
巡道刘倬云派兵开垦木兰溪下游冲积地,造田497亩。
光绪十一年(1885)知府施启宗修筑四门城楼、葺雉堞并建窝铺27所。
光绪十三年(1887)知县徐承禧以东门大有仓旧址建莆田县城隍庙(今市府内)。
光绪十四年(1888)霍乱流行,涵江最烈。
光绪十六年(1890)城郊农民围垦海滩地600亩。
光绪十七年(1891)民众反对题捐,捣毁涵江厘金局。
光绪十八年(1892)十一月二十七日大雪连日,深盈尺,4天后始消,荔枝、龙眼树多冻死。
光绪十九年(1893)兴化卫理公会在城厢井头创办罗马文铅字印书局(后定名为美兴印书局),印刷教会读物。
光绪二十年(1894)美卫理公会女布道会在城内扩建美以美女学堂。次年(1895),改名咸益女子学堂。民国六年,扩展为私立咸益女子中学。
三江口港始有轮运。
光绪二十二年(1896)英基督教圣公会在城内大夫祠创设兴化圣教医院。为莆田第一所西医院(民国元年改名圣路加医院。1953年6月由县人民政府接办,改称莆田医院。1956年改名莆田县医院)。
五月,鼠疫由枫亭传入,蔓延县境,死亡无数。次年疫病继续流行,两年中,死亡13721人,死亡率达82.96%)。
光绪二十三年(1897)设涵江电报局。
光绪二十四年(1898)美国人蒲星氏创办培元学堂,设上学、中学、小学三部,为县内第一所中学(今莆田第二中学前身)。
美卫理公会在莆田创办罗马文版《奋兴报》(半月刊)。莆田始有报纸(三十四年增用中文印刷)。
光绪二十五年(1899)涵江商人租用日本“纪摄丸”号小轮船在三江口靠泊,为外轮第一次停靠该港。
城厢设立莆田第一所西药房——“自西来”药房。
光绪二十六年(1900)创办莆田官立小学于城厢凤山寺,为县内第一所全日制小学(三十二年与公立砺青小学合并,改称官立砺青小学堂)。
五月十二日,开设兴化邮局,为福建省第五处邮局,隶属福州邮局。所有官署文报全部交邮局办理。
雷腾设兴化圣教医院附属看护学堂,为县内第一所职业中学。
光绪二十七年(1901)日本岛津浦岩以传教为名,在笏石塔尾、田头等处借款设教堂,骗取群众钱财,经当局照会驻厦门日本领事阻止。
光绪二十八年(1902)鼠疫流行全县76个乡、308个村,发病23965例,死亡20089人,死亡率达80%(单哆头村即死亡400余人)。
知县蒋唐祐因贪污被民众驱逐,逃往福州。
大旱,河床干涸。平原地区在沟底挖井。
光绪二十九年(1903)哥老会在莆田建“兴隆山忠义堂”,先后入会的数千人。
宋发祥、郭玉清留学美国(均毕业于俄亥俄州卫斯理大学),为莆田县第一批留学生。
美国传教士蒲鲁士移植莆田荔枝苗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后在佛罗里达州、南加州、波多黎各推广,被称“蒲氏荔枝”)。
光绪三十一年(1905)知县陆藻章以县试出卖“前列”,贪污受贿,引起童生罢考。
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涵江设立兴仁医院。
张景棠、黄胜白、林翰赴日本留学。为莆田县第一批留日学生。
光绪三十二年(1906)兴化府开办官立兴郡中学堂,招收学生80人(民国元年改名官立兴化中学校,今莆田第一中学前身)光绪三十四年(1908)廖熙制作的木雕人物件(关公坐像)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一等奖。
宣统元年(1909)
七月二十七日,台风。乌龙江渡船“台湾府”号沉没,莆田籍赴省考试生员溺死19人。
福建设省议会。邑人黄纪星、张步青被选为省议员。莆田县同时成立城区议事会。
美国美孚火油行在莆田开设分行。
运盐船工反抗官府勒索,起罢运风潮。
宣统二年(1910)
二月,御史江春霖弹劾庆亲王奕劻勾结袁世恺“朋比为奸”、“老奸误国”,被斥还词馆,辞官归里。
是年在涵江设立莆田县商会。
宣统三年(1911)
二月,成立兴郡农会。
七月,民众反抗官吏勒索,起罢市风潮,捣毁巡警岗亭,烧巡警讲习所、禁烟公所、禁烟总办吴鸿宾和陈樵住宅。
九月十九日,革命党人向各界宣告莆田光复,出告示安民,改用黄帝纪元。二十九日,成立同盟会莆田分部和筹备治安事务所。
是年,李兰舌在涵江宫下开设私人碾米厂,采用14匹马力蒸汽机带动碾米机加工大米。
是年,全县总计72947户,3782171人。
中华民国民国元年(1912)
4月21日,成立“自由党兴化分部”。
5月26日,成立“共和统一会莆田支部”。
6月19日,灵川硋灶人黄濂领导农民在壶山三十六乡起义,抗捐抗税,发表宣言。义军于5月及10月二次攻莆城,不克。12月18日,义军攻克仙游县城,释狱囚,杀恶绅,济贫民。次日撤离。次年5月4日,义军又攻克仙游县城,在仙游建立政权,委任潘木为知事。13天后,在官军优势兵力进攻下,退回三十六乡。民国3年11月,黄濂病逝,部众星散,部分参加民军支持南军反抗北洋军阀。
是年,撤销兴化府建制,以莆田县属南路道(民国3年隶属厦门道,民国13年,道尹裁撤,直属省政府管辖)。县级行政机构改称县公署,知县改称县知事。
县公署下设警察所(民国16年改为公安局,民国26年改为警佐办公室,民国28年改称警察局)。组织警察队(民国7年改名警备队,23年改称常备队,28年改称保警大队)。
是年,美国传教士蒲鲁士在莆招收劳工101人,赴沙捞越诗巫垦荒(次年又招去40人),在沙捞越建“新兴化”村。
民国2年(1913)(英国人)华实购买一部立式单汽缸12匹马力柴油机,制造县内第一艘小汽船,行驶涵江——县城间。
是年,全县划分为城厢、涵江、黄石、江口、华亭、常泰、广业、笏石、忠门、平海10个区(民国
7年,析华亭区增设岩头区)。
盐政改革,“收帮归公,设局专卖”,食盐改为官府专卖,以莆田盐场为试点。
民国3年(1914)
5月6日,水灾,城内积水甚多。
7月,又大水,冲溃沟尾村水堤。城区周围村庄,鼠疫流行,民众死亡很多。
是年,莆田县始派募公债3万元。
涵江下徐黄献武开始经营义泰轮船行。
蒲天来在黄石用20匹马力内燃机创办面粉加工厂。
民国4年(1515)下里盐场与前江盐场合并,称前下盐场。
卫理公会在城仓边巷建基督教莆田堂,为西式石木结构,能容纳3000人聚会。当时为东南亚4大教堂之一。
官民合营中国银行涵江汇兑所开业,办理侨汇业务。
民国5年(1916)杨持平、邹去病发动民众讨伐北洋军阀。
定烟酒公卖法,设局课税。
民国6年(1917)省原拟设于泉州的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因泉州兵乱)奉准移设莆田,就原兴化府学旧址开办(民国15年春,改为省立高级师范学校。18年秋,又改为省立莆田高级中学,仍附设师范班。
22年秋,改为省立莆田师范学校。25年秋并入福州师范)。
民国7年(1918)
8月,仙游民军首领张约响应护法军,率兵攻莆田,不克。
8月,粤军许崇智配合民军攻莆城和涵江,均不克。
是年,南北军混战(民军与粤军称南军,北洋军阀称北军),莆田各地迭遭过境大兵蹂躏,沿途到处强抓民夫,民众深受其害(后南北军在上海议和,粤军许崇智部及民军杨持平部退出莆田。北军段祺瑞部下耿锡龄团调离莆田,战乱始平)。
中国红十字会莆田分会成立。
民国8年(1919)
5月,莆田学生相率罢课,举行爱国示威大游行,声援北京学生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
6月7日,莆田女学生召开莆田女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14日,女中、四师、哲理、兴化道学校等4所学校的学生成立莆田学生联合会。
是年,东藩厘金局迁至霞屿,改称霞屿盐征处,稽征盐税。
南洋柔佛树乳工业所,■杞公司来莆招工,不少人应招出国当劳工。
私人创办美兴侨批局,承办侨汇业务。
城、涵两地霍乱流行,涵江死亡更多。
民国9年(1920)莆田学生联合会创办《莆田新报》,为莆田第一家刊发白话文的报纸。
天花大流行,县内儿童死亡成千。
群众筹资创办莆田电灯股份公司,购置发电机一台,发电60千瓦,为县城有电灯照明之始。
民国10年(1921)
10月,兴化、涵江邮局开办有限邮政储金业务,吸收个人小额存款(民国16年停办,至民国20年又恢复)。
是年,湄洲湾被孙中山先生列入《建国方略》,拟建为中国东部六大渔港之一。
民国11年(1922)莆田学生联合会发起抵制日货运动,沿街搜集日货,焚于城内文峰宫前。
民国13年(1924)涵江商人林亚标从上海购进六呎手摇车床一台,在宫下开设机器修理铺,为莆田县机械工业的开端。
始筑笏(石)前(沁)公路,全长5公里。但公路质量差,营运里程短,效率低。
莆田留美电学硕士吴仁民等人,在城内湖岸巷筹建莆田电灯公司,安装一台美制37匹马力的柴油机带动一台“凿屋”25干伏安三相交流发电机,翌年秋投产供电。
在涵江设地方审判厅,民国16年改称莆田地方法院。
民国14年(1925)
1月,吴德懋在菲律宾马尼拉第七届远东运动会上,以2430分的成绩夺得五项全能冠军,为中国参赛国际体育运动会夺得第一块金牌。
10月13日,北洋军阀孙传芳部属董胜标旅长率部驻莆,在常太、广业残杀民军310余人,新闻记者林及锋当场被杀。
是年,北高、平海、黄石、笏石、渚林、锦墩等地发生抗捐抗税事件。
有华侨从南洋带回自行车,莆田始有自行车,部分用于客货运输。
平原地区鼠疫流行。溪白下刘村姚姓,染鼠疫死亡的占全族人口40%,绝户者数家。
余文光留英学医回国,在圣路加医院首先施行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手术。
开征附加教育费(附加丁粮税中征收),每票收银洋7角。民国30年,开征国民教育特种基金,按中心小学每班年干谷1000公斤,一般国民学校每班年干谷750公斤标准征收。
民国15年(1926)
2月,中国共产党在哲理中学成立莆田党团混合支部,陈国柱任书记。首批接纳陈天章等5名学生为共青团团员。6月成立中共莆田支部。
12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入闽,北洋军阀在莆田统治结束。民众十余万人游行庆祝北伐胜利。
中共福州地委在莆田成立特区委,陈国柱任书记。
12月下旬,莆田县农民代表大会在城内古谯楼召开,会议遭到国民党右派分子破坏而中止。同月底县农民协会才正式成立。
是年,莆田盐场改称莆田盐场公署,下设赤港、哆头、新墩场务所。前下场改称前下盐场公署,下设内四所(魏前、东洙、霞屿、铁炉),外四所(霞塘、西埔、栖塘、南美)和笏石、桥兜、埔尾、遮浪4处转运署。
民国16年(1927)改县公署为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4月8日,莆田国民党右派举兵抄砸中共莆田特区委机关。从此至解放前夕,莆田共产党人转入地下斗争。
7月,县政府向民众摊派中秋节借款37500元。
9月,成立中国国民党莆田县党部。
11月,县政府发行公债,按耕地每亩6元摊派。
12月,中共莆田特区委改为中共莆田县委,黄经芳任书记,机关设莆田城东门外枋尾。
莆田汽船站成立,有汽船15艘,开辟县城至涵江、涵江至梧塘、涵江至西天尾、岳公至笏石内河航线,进行客货运输。
南日岛设岛务局,归省直辖。民国22年撤销岛务局,划归福清县辖。24年改为省辖特种区。29年划归莆田县设第七区。
年底,动工建筑福州至厦门公路莆田路段,至民国21年竣工通车。
是年,霍乱大流行,死亡甚多,城区3天死亡百余人,笏石街一天内死亡70多人。
平原区伤寒病(俗称“肠热病”)大流行,圣路加医院病床爆满,在梅峰寺设临时床位收治。
患者多数并发肠穿孔、腹膜炎。死亡率高达70~80%。
民国17年(1928)
4月,中共莆田县委发动全县农民开展反抗烟苗捐斗争,组织各乡农民代表向县政府请愿,县城学生、商人、店员纷纷罢课罢市示威游行声援。
5月,莆田县第一支由中共莆田县委领导的革命武装——莆田人民游击队在澳柄建立。
重建萩芦桥,钢筋混凝土结构,历时6年竣工。
8月,中共莆田县委在江口区东田乡、笏石区篁山乡、广业区东渡乡各设立列宁小学。
人民游击队在东渡截击国民党海军陆战队一个连,毙敌1名,俘2名。
9月,中共莆田党组织在忠门第一次组织抗捐暴动,捣毁忠门粮柜。建立一支20多人的游击队。
国民党海军陆战队兵劫东渡,勒索银元1700元。
涵江李可信、何文润合资创办莆田县第一家罐头厂,生产水果罐头。
国民党在莆田进行“清党”,中共莆田县委领导人被通缉。
是年,涵江人林伯清在秀屿创建码头及仓库。民国21年建成开港,辟有至上海、厦门等航线。抗日战争爆发后,码头及仓库等设施被日军飞机炸毁。
民国18年(1929)年初,共产党人陈兆芳在黄石发动抗捐暴动,捣毁黄石粮柜。
4月,共产党人吴承赋在忠门发动抗捐暴动。
6月,中共莆田县委发动学生和农民在涵江示威游行,捣毁涵江通美豆饼行、海关、税局。
12月,莆田县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会秘密召开,选举产生共青团县委。
是年,全县鼠疫大流行,平原地区更甚。七步(今城厢区城郊乡七步村)全村800余人,染疫死亡308人。
设莆田职业中学于北校场旧都司署。4年后改称私立东山土木工程职业学校。
成立莆仙农工银行,次年又成立莆田实业银行,发行面额为1角、2角、5角、1元、5元的纸币,2家各发行15万元,分别于民国21年和26年停业时收回。
民国19年(1930)中共莆田中心县委成立,统一领导莆田、仙游2县的革命斗争。
2月,中共莆田县委发起声援印度、朝鲜独立运动。
8月,中共福建省委派军事干部黄琬到莆田。莆田各地游击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
三军二〇七团,黄琬任团长,陈天章任政委。11月,改编为福建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下称红军游击队)。
10月,中共福建省委巡视员邓子恢到莆田指导革命工作。
12月9日,中共莆属特委在外坑宣德宫成立外坑乡苏维埃政府,同时成立赤卫队、农会和妇女会,形成纵横20多里的赤色区域,实行土地革命。
12月23日,涵江发生特大火灾,持续两天两夜,烧毁店铺和民房200多家。
12月,工商业者郭笃周等人集资在涵江创办“莆田民营电话有限公司”,在涵江镇、莆田城内及林墩三处设磁石电话交换机(至民国30年4月,公司所属通讯线路由县政府接办,改称莆田电话支局,归福州电话分局管辖)。
民国20年(1931)
1月20日,涵江海关改属洋关,称闽海关涵江分关。
2月,撤销中共莆属特委,恢复中共莆田县委,王于洁任书记,属中共福建省委领导,7月改属福州中心市委。
5月,县政府派借金库券5万元。
共产党人王于洁等组织“抗日十人团”,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民国21年(1932)
1月,举办第一届全县体育运动会。
8月,中共莆田县委在东沙发动抗纳烟苗捐,“福建第八区剿匪指挥部”指挥官何子扬举兵镇压,死伤群众百余人,烧毁民房152间,世称“东沙惨案”。
9月,中共莆田县委升格为中共莆田中心县委,机关驻涵江,下辖莆田、仙游、福清等3县中共党团组织。
是年,莆田县公共体育场建成。
征调各乡民工在涵江黄霞村附近的黄巷坡兴建莆田飞机场(后此机场工程半途而废)。
民国22年(1933)
11月20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莆田县隶属兴泉省。
12月1日,驻莆十九路军在莆田县召开人民大会,庆祝“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
同时解散莆仙2县国民党县党部。
28日,国民党中央军飞机轰炸莆田濑溪桥。
是年,城关、涵江两监狱犯人发生回归热病,发病率占犯人总数的18%以上。监狱假释部分犯人回乡,致传染到许多村,民众死亡不少。
民国23年(1934)
1月14日,国民党中央军飞机炸莆田,向公共体育场投弹一枚。
16日,十九路军在城涵公路赤溪桥阻击国民党中央军,毙其团长1人。
23日,十九路军张炎、张君嵩2个师自泉州开回莆田,接受国民党中央军改编。
1月下旬十九路军闽变失败。莆田县隶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县长李钰勒借款项3万元,钱庄罢市抗借。
4月,中共莆田中心县委改建为中共莆田县委,驻黄石登瀛。
5月,白沙乡鼠疫流行,港头村刘贤全一家21人,一周内染病死亡13人。
7月,土匪郭楼古率部众攻梧塘,抢劫民财,杀伤村民20余人。次年7月,郭截断南坛村妇庄氏四肢,村民抬庄氏赴省诉冤。
同月,中共莆田县委复称中共莆田中心县委,迁驻渠桥东埔余。
是年,秋冬大旱,自九月至年底,不雨,井泉皆竭,五、六区歉收。是冬,天气严寒,山顶见积雪,荔枝、龙眼多冻枯。
县教育科设县立博物研究馆(民国31年改为县立民众教育馆)。
创办莆田国医专科学校,校址设在涵江青璜山原孔庙内,并附设国医医院。民国29年夏停办。
废乡镇,设联保,实行保甲制度。全县编为90个联保。
英国万吨轮首航秀屿港装卸货物。
民国24年(1935)
5月,由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与中共福清中心县委会合并成立中共闽中特委。复建中共莆田县委,驻渠桥西亭。
春夏之交,旱灾,饥荒,沿海数百饥民流浪城涵街头。
9月,县政府勒收田契检验费,共搜括30多万元。
秋,中共闽中特委在常太漈川召开军事会议,整顿改编游击队为“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二支队”。
是年,全县天花流行,儿童死亡千余人。
是年,全县有民营汽车公司7家,即笏(石)平(海)、涵(江)锦(江)、城涵三(三江口)、城郊、涵崇(圣)、莆黄(石)笏汽车公司及福兴泉汽车货运公司,营运路线10条,客货兼营。
是年,县政府发动组织消费合作社,全县共有乡、镇、保合作社305个。
民国25年(1936)
3月,中共闽中党组织派刘突军率领红军游击队,在莆田、永泰边区开辟根据地,开展抗日宣传和训练游击武装。
私立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奉省教育厅准立案。次年助产学校与护士学校合并,定名私立圣路加高级护士助产职业学校。
6月,水灾,各处堤岸崩坏。
7月~10月,国民党军队多次进攻红军游击队据点,杀害群众40人,烧毁民房400多间。
是年,涵江、莆田电报局开办长途电话业务。
是年,县成立戒烟医院,收容吸毒者,实行强制戒毒。
是年,建县农林试验场于筱塘中山公园,面积39亩,进行稻、麦、甘薯、蔬菜新品种种植试验,并引种新种树苗。
是年,国民政府颁布《征兵令》。全县按“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后改为二抽一,三抽二)的规定,抽签确定应征对象。民国36年,政府准许“价购壮丁”,缴纳壮丁费后,当年可缓征。
是年,全县发生流行性脑膜炎,儿童死亡不少。
民国26年(1937)
2月16日,中共莆田县委改隶属闽中工委。
同月,莆田、涵江电灯公司由福建省政府建设厅接收,改名省建设厅莆田电厂。民国28年
8月,日军侵闽,莆田电厂奉命撤往仙游、永安(抗战胜利后,机器设备全部卖给南平电厂)。
6月28日,兴化湾发生4.75级地震,剧震约13秒,哆头、涵江、北高、埭头、南日等地部分旧房倒塌。
9月,红军游击队(闽中抗日义勇军第七路军第一纵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师独立大队。10月,移驻广化寺,于西岩寺设闽中抗日义勇军办事处,不久开赴泉州待命北上抗日。
同月,县政府募国难防务捐、救国公债4万余元。
是年,“涵江”、“涵星”两家私营电影院,首次放映《火烧红莲寺》、《关东大侠》等黑白无声影片。
是年,县立医院、县戒烟医院、省第四医防巡逻队合并成立莆田县卫生院。通过血检证实,莆田县为丝虫病流行疫区,微丝蚴率为14.4%。“天花”流行,儿童死亡千余人。
是年,全县文化状况普查,以识30个字为脱盲标准,县内非文盲人数为185752人,占人口总数的30,文盲人数占70%。
民国27年(1938)
1月,林鹏侠在莆田创办《福建新报》(至1949年8月停刊)。
3月,照《福建各县各区设署办法施行细则》,区公所改称区署,乡镇设联保。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6区、87乡镇联保、824保。
4月,日本侵略军进犯平海,莆田守军击退之。
5月,县政府奉保安处命令枪决贩毒犯31人。
8月,中共福建省委决定将闽中工委分为莆田、福清、泉州3个中心县委。莆田县委改隶莆田中心县委领导。
是年,全县土地编查。土地总面积为1054000亩,其中农业耕地747757亩(水田390465亩,农地357292亩),茶果园26902亩。
是年,城厢、涵江地区霍乱流行,死亡近千人。
民国28年(1939)
2月2日,3架日机轰炸三江口,毁坏民房2间,死1人。
2月,共产党莆田地方组织开展抗日宣传,并实行“二五”减租政策。
5月,县政府为阻止日军进犯,下令破坏福厦公路莆田路段及沿海公路、桥梁(民国36年6月至37年9月,由政府和商户民营车主集资修复)。
5月25日至31日,日机先后16架次炸莆田城区,投弹10余枚,伤2人,毁坏房屋28间,经济损失7万多元。
6月13日,5架日机轰炸莆城,炸毁东山职业学校校舍5间,炸死学生2人,又炸霞屿盐仓。
7月13日至19日,13架日机轰炸莆城及涵江,毁坏民房、校舍37间,死3人。又炸莆禧,死4人,伤8人。
8月,奉第三战区令拆除莆田县城墙。同年又拆毁平海、莆禧等处城墙。
同月,中共福建省委决定将莆田、福清、泉州3个中心县委合并成立闽南特委,中共莆田县委改隶闽南特委领导。
9月,照《县各级组织纲要》,联保改称乡镇,全县设49个镇。
11月1日,9架日机,炸毁圣路加医院病房15间,房屋1座,损失器械、药品甚多,死9人,伤5人,又炸乌石铺,死1人。
冬,中共莆田县委在广业宁里举办抗日干部训练班,轮训抗日干部200多人。
是年,县政府成立赈济会,在城关、涵江、黄石等地设点施米,受赈人数482人。
民国29年(1940)
5月15日~7月17日,日机30架次轰炸莆城、涵江、江口,毁房屋160余间,死4人,伤11人。
7月间,水灾,县政府设临时收容所,并在城厢、涵江、黄石3处施粥。发放美国在华赈济会麦片500包,赈济沿海灾民。
8月17日夜晚,日本运输舰一艘,在平海湾海面触水雷沉没。隔20里处可望见火光。
8、9月间,霍乱流行,中秋节一天,仅城厢即死亡104人,棺材脱销。
10月10日,日机9架轰炸涵江及三江口,毁坏房屋56间,死1人,伤11人。
是年,实行新县制,莆田列为一等县,县政府内设三室(秘书、会计、军法),六科(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军事、地政)。
是年,推行政治与教育合一管理体制,各乡镇长兼任中心小学校长,国民学校校长兼任保甲政治辅导员。
是年,引进美国黑白花奶牛及荷兰奶牛在县内繁育。
是年,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莆田分团筹备处成立。民国32年1月,召开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三青团兴化分团部。次年秋,兴化分团更名为莆田分团。
民国30年(1941)
1月,中共莆田县委在沿海岛屿建立抗日游击武装。
3月12日,5架日机轰炸三江口。
5月,少将师长陈文杞(常泰乡岐尾村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生)于黄河防线中条山台砦阵地抗日作战阵亡。国民政府通令褒扬,在城内忠烈祠(在县城隍庙旧址)立牌纪念。
9月24日,日机狂炸涵江,历3小时,死7人,伤15人,毁坏店房、校舍90余间。
12月,侨汇中断,侨眷生活陷入困境,县设侨民紧急救济委员会。发给贫苦侨眷救济费每人国币20元。
是年,全县天花流行,儿童死亡逾千人。
是年,涵江区集奎保林德懋和蔡依妹创办玻璃作坊,生产煤油灯筒、灯罩和药瓶等供应市场。为莆田第一家玻璃工业作坊。
是年,民信局停业,全县被银行和民信局积压未解付的侨汇达3260万元。有的只准存放民信局支取利息,不准侨眷提取本金。至解放前夕,全县被扣压未解付的侨汇达3880万元。
民国31年(1942)
1月,日本海军一部配合伪军千余人进犯南日岛,不久撤。
县政府公布全县人口数字,男325105人,女346570人,合计671675人。
8月,县政府以“有利军事”为名,毁掉南安陂渠道。
11月,中共闽中特委机关移址莆田常泰据点。
是年,国民政府实行“民主宪政”,县设临时参议会,参议长黄祖汉。会址设在原县学(在今县电力公司)。
是年,创建莆田县救济院于城厢,收容流浪汉、乞丐、孤老残疾人。至解放前夕,全院共收容
100多人。
是年,组织莆田县戏剧改良会,改进莆仙戏,推广现代戏。
是年,照《福建省政府分区设署实施办法》,全县改编为4个区署和5个直辖乡镇。
民国32年(1943)
8月,日本商船3艘被台风漂流于鹅头港搁浅,船内运载豆饼数千片,大豆数千担。县政府把被俘商人40余人送回山东原籍,拍卖货物得款百万元。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由闽北迁至莆田常泰根据地,10月迁往仙游石湖底。
10月,撤销区建制,全县调整为2镇、30乡、408保。
11月,莆田各界检举县长叶长青贪污劣迹,叶被撤职并判处徒刑十二年,死于狱中。
县政府劝募“同盟胜利公债基金200万元”,不发债券。
是年,省立莆田中学(今莆一中)办学成绩优异,获国民政府教育部嘉奖。
民国33年(1944)
2月19日,闽中游击队袭击涵江交通银行,缴获现款379.66万元。
夏,旱灾,沿海一带野无青草。
9月,日本军队再陷闽侯、连江、福清、长乐等县,莆田县政府严令城区居民疏散。县府转移到常泰。
12月17日,一架日机坠落在南日岛,机上人员14人被俘。
是年,圣路加医院奉国民政府令,以广宫、大洋两分院为抗日后方医院。
旅居印尼吧城侨胞集资创办莆田锦江中学。
民国32~33年,霍乱流行,仅哆头乡就死亡300人。
民国34年(1945)
2月1日,一架日机坠于泗华陂;机上人员6人被俘。
3月1日,城厢警察与青年军冲突,警察开枪射击,重伤1人,轻伤3人。
3月23日,一架日机坠于公共体育场。机上人员1人与机俱焚。
4月8日,一架日机坠于埭头澄墘海滩。机上人员1人被俘。
6月,国民党军统特务制造“东吴事变”,中共莆田县委领导人张伯庭、邱子国等惨遭捕杀。
7月1日,圣路加医院在德化设立惠德临时医院,以作抗日后方医院。
7月下旬,一架日本水上飞机坠入南日岛附近海中,机上人员3人被俘。
8月10日晚,莆田获得日本投降消息,全城放鞭炮欢庆胜利。
9月3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定此日为胜利日,莆田各界集会游行庆祝。
同月,莆田海上游击队在南日岛击败国民党军队进犯。
是年,水旱连续为灾,秋收只有3成。
是年,撤区设镇,全县改设20个镇,共辖386保、5716甲。
是年,张琴编纂《莆田县志稿》成(计34册)。
民国35年(1946)
1月28日,闽中人民游击队在江口上林亭袭击国民党押运钞票的武装队伍,缴获现钞
3000多万元,游击队参谋长叶良运牺牲。
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三黄昏)城厢文峰宫前红全青果店3楼,小孩玩鞭炮引起火灾。焚烧文峰宫前至顶务巷口两侧商店、民房100余家,“文献名邦”木坊毁,经济损失达银元100万以上。
是年春,县临时参议会改选,正式成立县参议会,参议员28人,黄祖汉任参议长。
9月1日,台风暴雨又逢大潮,冲毁东甲海堤,海水涌入黄石、渠桥等乡,农田受淹九万多亩,其后经三年养淡,农作物仍严重减产。
是年秋,城厢、涵江、梧塘等地霍乱流行,仅圣路加医院及兴仁医院就收治3、4百人,县卫生院在梅峰寺设临时病床收治病人。
是年,旅居印尼华侨捐资在江口建立福田医院。
民国35~38年,境内鼠疫流行不绝。35年发病3924例,死亡3009人;36年发病866例,死亡650人;37年发病1284例,死亡940人;38年发病3083例,死亡1858人。
民国36年(1947)
3月,共产党人黄国璋从福清率游击队到忠门与莆田游击队会合,成立戴云纵队。
4月,中共莆田县委在壶公山宝胜寺召开扩大会议,贯彻中共福建省委古田会议决议,决定广泛开展反“三征”(征兵、征粮、征税)斗争。
7月14日,山洪暴发,南洋大水成灾,早稻歉收。
10月13日,选举“行宪国大”,苏师颖当选为莆田县“国大”代表。
冬,莆田体育田径访问团赴福州、上海、南京进行友谊比赛,打破5项福建省纪录,刷新10项上海市纪录、14项南京市纪录,轰动全国体育界。
是年,常泰乡党城保发生宗派械斗,一次烧毁18个山头,山林面积共4000亩。
是年,莆田盐场和前下盐场合并,改属福建省莆田盐场公署管辖,原莆田盐场公署改称涵江分署。
是年,行政区划调整,全县划为21个乡镇、386保、5716甲。
是年,人口统计,全县共121206户,632835人,其中男306243人,女326592人。
民国37年(1948)
1月,在城关开办莆田县银行,系官商合办,官股35%,私股65%,股金500万元。设涵江、笏石两办事处。次年8月停办。
6月,中共闽中地委派林汝梁、康金树、张坤等回莆田组织人民除暴队。
同月,各中学学生发出《声援南京学生反内战呼吁书》,学潮刚起,即被国民党县政府派兵镇压下去。
沿海旱灾,湄洲最为严重。
8月18日,银行发行“金圆券”纸币,因通货膨胀严重。该币旋即急剧贬值,次年5月停止流通。
常泰、游洋山区霜灾,受灾面积3000余亩。埭头一带虫灾。全县各区瘟疫流行。
12月,中共闽中地委在大洋成立闽中游击纵队。时大洋、瑞云、琼峰、大所、白鹤等地建立民兵组织。
民国38年(1949)
2月,中共莆田县工委改称中共莆田县委,机关驻黄石清江。6月复称县工委,机关迁驻澳柄。
3月,人民游击队先后攻入笏石国民党警察所、涵江、忠门镇公所及武盛、常泰、平海乡公所,缴获枪械多支,击毙忠门镇长,并打开忠门、瑞东、林墩、东华、大洋等地粮仓,发粮救济群众。
4月,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由大化进驻大洋。
4月,莆田各中学学生为南京“四·一”事件和台湾“四·六”惨案而先后罢课。
同月25日,国民党军队围攻中共莆田县委驻地清江。游击队长张腾牺牲。
同月,中共闽中地委在大洋召开扩大会议,决定继续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斗争,并布置支前任务,准备迎接南下解放军。
同月,因货币贬值,邮政资费改收银元。莆田、涵江邮局以大米为邮资收寄各类邮件。
5月,通货恶性膨胀,莆田县银行趁机发行米券和银元辅币券。
6月,县长陈文照集保安队、盐兵及自卫队进犯珠江根据地。
7月,中共闽中工委在游洋、庄边、常泰、待贤四个乡成立临时乡人民政府。
7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二十九军侦察营到达大洋,与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胜利会师。
7月27日,国民党军队3000余人,分4路围攻大洋根据地,闽中游击队配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激战3天。8月1日,国民党军队仓皇撤退。
8月中旬,人民游击队200多人进驻莆田城,人民解放军主力第二十九军先头部队经永泰到大洋、新县等地集结。
8月19日,县长陈文照经枫亭逃至南日岛,设县政府办事处。
8月21日,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进入莆田城,莆田解放。
8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九军主力部队抵县。
8月23日,莆田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林汝■任县长,康金树任副县长。
同日,中共莆田县工作委员会成立,林汝■任工委书记。
8月24日,县成立支前委员会,征集粮草,组织民工、船工,支援解放闽南。
8月28日,闽中游击队200余人配合解放军一个营,解放湄洲岛和南日岛。
同月,建立区政权,全县划分为广业、常泰、梧塘、江口、涵江、城厢、华亭、黄石、笏石、北高、平海、忠门、南日等13个区,各设区公所,作为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乡村基层政权暂时保留旧政权的保甲制度。
9月3日,成立莆田县公安局。
9月4日,县人民政府接管正报社和正大印刷所,创办莆田电讯社。1950年11月改建成立莆田人民印刷厂。
9月9日,中共福建省委任命魏荫南为中共莆田县委书记。林汝■调任仙游县县长。省人民政府任命尚炯为莆田县县长。
9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莆田县支行成立。
同日,县人民政府发出布告,禁止以银元和大米作为货币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日晚,城区各界约万人在公共体育场举行庆祝集会,会后进行火炬游行。
10月24日,县人民政府派员接办省立莆田中学(1952年10月改名莆田第一中学)。接管县立民众教育馆,改为人民文化馆。接办莆田县公立救济院,院址设在城厢坑边翁祠和东大路武圣庙2处。
同月,成立福建省涵江出口公司,不久改称莆仙贸易公司,为莆田县第一个国营商业机构。
11月2日,县人民政府发出布告,约法三章:一、告诫群众防止械斗;二、保障农民的佃权和人权;三、规定国民党、三青团、青年党、民社党的区分部人员限期登记。
11月16日,莆田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1950年4月12日召开莆田县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莆田县农民协会,陈蒲川任主席。
12月6日,县召开第一次教育会议,贯彻“维持原状,逐步改造”的教育方针。
12月19日,召开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第一次会议,推选魏荫南任主席。
是年,农村实行“二五减租”。(佃户向地主纳租减25%)。
是年,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莆田县工作委员会。1957年5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莆田县委员会。
是年,成立妇女运动委员会。1950年4月改称莆田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1年3月改称莆田县妇女联合会。
是年,闽中游击支队莆田大队改编为莆田县警备大队,辖2个县中队和13个区中队。
是年,中共莆田县委开办临时干部训练班,为县内首批培训地方干部。
全县总计162873户,691525人。工农业总产值9871.1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535.83万元,占15.56%;农业总产值8335.28万元,占84.44%;耕地面积747757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12亩;粮食总产量0.995亿公斤,农业人口人均粮食148.5公斤。
1950年
1月,成立莆田县人民武装部。1954年10月,改称兵役局。1960年1月,复称人民武装部。
同月,开展扫盲运动,全县城乡开办冬学237所,组织农民、城镇居民学习文化。4月间冬学结束,转为常年民校。
2月,县成立禁毒指挥部,全面查禁毒品,取缔烟馆,惩办贩毒分子,缴获一批吗啡、鸦片等毒品。5月8日,莆田县人民政府发布《禁止烟毒通令》,严禁种、运、制、藏、贩卖、吸食烟毒。烟毒祸害基本制止。
3月,春荒严重。县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各区设分会,发动群众生产自救;同时发放农贷,帮助农民解决肥料、农具、种子、耕牛等困难,以恢复农村经济。各区分会向各界筹募薯干304.5吨,帮助困难户度荒。
4月16日,县防疫委员会成立,各区设分会。1952年改称爱国卫生委员会。
5月,城乡普遍开展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活动。
县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在县体育场举行,参加比赛的运动员3718人。
6月,组织大批民工,配合省公路局第一、二工程队修筑福厦路的莆田城厢至长岭、江口至涵江、莆田城厢至涵江的三段公路。实行以工代赈,帮助贫困群众度荒。
7月,莆田县抗美援朝分会成立。全县人民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热潮。
同月,建国后第一次夏征开始,实行“按田亩分等定产简易累进法”征收农业税。农民踊跃缴纳爱国公粮,全县超额完成分配任务。
8月12日,成立莆田县剿匪指挥部。公安部门配合驻地人民解放军开展剿匪斗争,先后破获4个国民党特务组织,消灭经济土匪25股,至年底,土匪基本肃清。
9月,成立莆田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1953年3月莆田县总工会正式成立。
10月,全县废除保甲制度,实行乡镇建制。并结合建立基层政权调整行政区划。全县设城厢、涵江2个镇和游洋、庄边、常泰、梧塘、江口、集奎、南郊、华亭、渠桥、黄石、北高、笏石、灵川、埭头、忠门、南日16个区,共设378个乡(街)。
在黄石水南创办莆田苗圃,面积35亩。1956年迁至城郊下磨村,更名下磨苗圃,面积增至
118亩,培育杉、松、相思树等20多种树苗,供应各地造林。
中共莆田县委成立整风委员会,开展建国后第一次机关干部在职整风运动。
11月,县在埭里、东福、清江、锦墩、荔宁等5个乡开展土地改革试点工作。
对国民党、三青团骨干进行登记,至年底共登记222人,其中县级骨干19人,区级骨干83人,区分部骨干120人。
12月,开始镇压反革命,至1951年6月结合土地改革共逮捕各种反革命分子1974名,侦破地下反革命组织案16起。
12月28日,莆田县土地改革委员会和莆田县人民法庭成立。
同月,开始三年普种牛痘工作,消灭天花病。至1953年,宣告消灭天花病。
首次进行户口登记,建立新户籍。
是年,基本消灭了建国前长期流行的霍乱传染病。
全县总人口712912人。工农业总产值11462.71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926.84万元,占
16.81%;农业总产值9535.87万元,占83.19%。粮豆总产量14520万公斤。财政总收入400.
14万元,总支出400万元。
1951年
1月1日,人民解放军解放鸬鹚岛。
1月12日,第一期土地改革工作队进村,开展土地改革工作。全县378个乡分三期进行,至7月上旬土地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共没收征收地主、富农等耕地17万余亩,分配给无地少地的76819户贫苦农民。完成土改的乡开始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
同月,莆田县体育协会成立。1953年12月改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莆田分会。
2月21日,城厢镇职工消费合作社开业,为全县第一个集体所有制商业单位。
3月1日,莆田县人民农场在黄石沙坂成立,面积308亩,1956年改为国营莆田农场,1974年改为莆田县良种场。
3月9~14日,组织原接受外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神职人员、医护人员、教职员等1468人进行学习,并办理登记工作。
3月18日清晨,台湾当局派遣军队乘4艘舰艇在飞机配合下,骚扰湄洲岛,炸毁民房5座,抢劫商店1家,抓走农民5人,当日下午4时退却。
同月,城区群众15000多人游行示威反对美国武装日本。有百万人次签名拥护缔结五大国和平公约。
同月,县警备大队改编为晋江军分区独立第八营。
5月26日,中央教育部通报表彰莆田县凤山街少年儿童队8人智捕美蒋特务2人的勇敢事迹。
6月24日,县公安部门宣布取缔“同善社”、“大刀会”、“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组织。
同月,全县人民热烈响应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号召,全面开展捐献运动。至年底共捐款
39.9万元,折合战斗机二架半。
6月,开展盐业土改,全县晒盐户1838户,盐民5883人,盐坎84548坎,盐滩面积63255公亩,征收、没收盐坎5837坎,分配给贫苦盐民经营。
7月,中共莆田县委创办周刊《莆田小报》,1952年4月停刊。
7月20日,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福建小组到达莆田县,向城厢、涵江两镇及近郊十万群众讲述美军在朝鲜的暴行,报告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的英勇事迹及重大胜利。
7月25日,成立莆田县“典型剧团”(后改称实验剧团)。此后,大众、劳动、前进、荔声、和平、人民等剧团相继成立。
8月1日,邮政、电信合并,成立莆田邮电局。1953年11月改为县邮电局,管辖全县邮电机构。
同月,开始土整、土查工作,解决土改中遗留问题,接着进行查田定产工作。
9月1日,莆田县人民检察署成立。1955年改为莆田县检察院。
同月,全面颁发土地证。至1952年7月20日,全县共颁发土地证269821张。结束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
同月,成立省科普协会莆田县科普小组。1956年5月正式建立莆田县科普协会,1958年
11月改为莆田县科学技术协会。
12月7日5时,台湾当局派遣“闽海纵队”600余人,由美国顾问小组卡美登等4人指挥,在飞机军舰掩护下,袭扰南日岛。驻岛人民解放军和民兵予以还击。国民党军队于当天傍晚退却。
12月27日,县直机关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1952年6月结束。
12月,莆田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简称“文联”)。
是年,成立物资交流指导委员会,先后在城厢、涵江及各主要集镇举行物资交流会数十次。
是年,全县山区实行山林权属改革,由县人民政府发给山林权属土地证。
是年,各区设立卫生协会分会;1952年起设立区卫生所;1965年撤区并社,建立镇或公社保健院;1972年,镇或公社保健院改称卫生院。
1952年
1月,成立莆田县合作总社筹备处,5月6日合作总社正式成立。7~8月间各区建供销合作社,并在乡村建立销售网点。
1月18日,在工商界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于4月底基本结束。
1月23日凌晨5时,台湾当局派遣军队3000余人,分乘4艘军舰、9艘炮艇从金门出发,骚扰湄洲岛,抓去干部群众114人,烧毁民房20多间,抢去渔船11条、生猪9头。驻岛民兵配合人民解放军英勇还击,激战4小时,至24日上午7时,台湾当局军队败退。
2月13日,组织民工配合晋江专区工程队抢修莆田至莆禧(全长40公里)、笏石至平海(全长29公里)两条公路。1954年12月两条公路正式通车。
4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代表来县,在城厢、涵江两地向群众报告美军在朝鲜战场发动细菌战的暴行和中朝军队痛击美军的战绩。
同月,为了配合反击美军在朝鲜战场发动的细菌战,全县广泛开展以消灭鼠、蚊、蝇、虱、蚤“五毒”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
同月,进行寺庵、僧尼登记,全县计有寺庵664所,僧尼1672人。
同月,县卫生院接管安福养济院及仓前、铺尾、东井麻风院,收留社会上麻风病人住院。
6月12~15日,暴雨成灾,平原地区农作物被淹95200亩,其中890亩绝收,群众死亡7人,堤坝等水利工程溃决100多处,房屋倒塌471间。
7月,土改完成后,行政区域再次调整,全县划分为3个镇、20个街、24个区、364个乡。
7月18~25日,再度发生水灾,农作物受淹7万多亩,群众受伤17人,死亡6人,水利工程被冲毁95处,房屋倒塌1014间。
7月20日,县成立禁毒指挥部,办理宣传、登记、施戒、检举、查缉、处理和救济等事项,至年底全县登记吸毒者万余人,逮捕烟毒案犯20名,集训烟毒民98名,取缔烟馆百余家,基本肃清烟毒。
7月26日,台湾当局“福建省反共救国军巡逻艇纵队”副艇长陈金树等12人,驾驶“江南艇”起义投诚,艇靠南日岛。
同月,全县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开始实行公费医疗制度。
同月,全县开始实行初中、高中统一招生考试。高中毕业生赴福州参加华东区高等院校统
一招生考试。
8月5日,全县普查人口文化水平。全县达到小学文化程度以上的有27489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1.46%,文盲半文盲人数为540000人,占总人口68.54%。
秋,县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全县成立临时性和常年性互助组11413个,计有67903农户参加,占总农户数42.3%。
10月11日5时,台湾当局派遣4个团军队约8000人,以10艘军舰为掩护,在南日岛登陆。岛上军民英勇还击,经过三天三夜战斗,由于双方力量悬殊,国民党军队一度占领南日岛,至14日晚上,在人民解放军援军反击下撤退。
10月15日,省人民政府接办英资津贴的私立圣路加护士助产职业学校,改为省立莆田卫生学校(现为福建省莆田妇幼卫生学校)。
10月20日,县人民政府接办美资津贴的私立咸益女子中学和私立铸明、哲元、化石、育涵等小学。
同月,县人民政府接办私立夹漈农业职业学校,改称莆田农业技术学校。1954年9月停办,有关专业分别并入晋江、龙溪及福州农校。
同月,县人民政府发动群众突击兴修头至石城的公路,全长16公里。
11月11~16日,召开莆田县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王德秀为县长。
同月,举行莆田县第一届戏曲会演和群众业余文艺会演。
是年,县识字运动委员会成立,推广速成识字教学,开展扫盲工作。
是年,全县基本消灭长期为害的鼠疫传染病。
是年,县人民政府接收涵江私营源昌盛酒铺,筹建涵江酿酒厂。1953年更名为地方国营莆田酒厂。
全县总人口75769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5.64‰。工农业总产值13622.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676万元,占19.64%,农业总产值10946.7万元,占80.36%。粮豆总产量16081.5万斤。财政收入1016.96万元。
1953年
1月21日,台湾当局派飞机炸沉涵江至南日岛的“合展号”客轮,旅客及船员死亡43人,重伤3人,经济损失20余万元。
1月,县第一届文物展览会在城区举行,展出民间珍藏和出土文物,宣传保护文物法令。
2月13日上午7时,台湾当局派遣军队3000多人骚扰湄洲岛,打死群众1人,打伤15人(男10人,女5人),烧毁民房46间,击毁渔船48条,抢去渔船18条,生猪8头。历时一天,14日上午7时在人民解放军炮火轰击下仓皇撤离。
3月,三区沙坂乡张杏治等互助组联合组成前进农业生产合作社,六区双福乡郭宝槐等互助组联合组成先进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全县最早成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4月30日中午,台湾当局派飞机2架轰炸梧塘区黄巷村,炸毁军用汽车6辆,大炮4门,汽油6桶。
同月,全县各界人民集会控诉西班牙籍天主教修女马西利等人在涵江塘北开设的“仁慈堂”虐待所收容婴儿致死的罪行。
4~5月,全县开展大规模造林运动,种植各种林木37000多亩。
同月,召开县工商业者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县工商业者联合会。
6月30日24时,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共计167020户,771158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90人。
7月,全县分批举行基层政权普选,至1954年5月结束。
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野战医院进驻后卓。后迁莆田城关,改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十五医院。
11月11日,台湾当局军队21名官兵,携带武器从鸬鹚岛在平海登陆向人民政府投诚。
同月中旬,县召开扩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并在城乡各地广泛宣传。
开始实行粮、油统购统销政策。
是年,组织县内手工业者成立各行业生产合作社,生产资料折价归公,按金额领取股息、分红。1956年1月成立莆田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
1954年
1月,中共莆田县委调配一批党团员干部到中学担任行政领导和政治教员。同时在各中学开展建党工作。
3月10日,县人民政府接办私立广山初级中学,改为莆田第三中学。
同月,在使度岭新建县麻风病院,设病床400张,将安福、仓前、铺尾、东井四处的麻风病人迁入新院。1968年改名为皮肤病防治院。
4~5月,大旱,受旱面积达25万亩。
6月,莆田县摩刻艺人朱榜首创作“砚照花鸟”一件,在捷克斯洛伐克国际展览会展出并获奖。
6月27日至7月1日,召开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结束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过渡形式。选举郝纯为县长。
7月27日,忠门梯吴村青年村民29人出海讨小杂海,返回时遇风翻船,淹死25人。
同月,夏种时开始持续干旱,受旱面积达30万亩,平原不能及时溶田插晚秧,沿海池塘干涸60%以上。
9月起,又持续干旱60天,受旱面积达36万亩,灾情严重,为数十年所未有,平原河沟断流,沿海池塘干涸,全县中晚稻枯死21000多亩,占总面积的7.4%。
9月,开始实行棉布计划供应。当年每人定量为6.67米。至1984年,停止发放布票,棉布敞开供应。
10月,动工整修全长32640米的镇海大堤。
11月,男自行车选手戴妹九在全县第五届运动会上以8分53秒的成绩,打破全国5000米自行车纪录。
12月,修建莆禧至门峡(文甲)、五里亭至三仙山、排头至塔山等三段公路,共长11公里。
修建梧塘至白沙段公路,长25公里,1955年1月通车。
是年,建立县广播站,发展城乡有线广播。
是年,首次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全县认购646321元,完成分配任务的124.2%。
1955年
1月22日,台湾当局派4架飞机轰炸平海港,炸毁渔船2艘。
同月,私立莆田东山土木工程学校改为私立莆田东山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4月由省人民政府接办,改为福建省水利学校,迁永安。
3月1日,发行新人民币。旧人民币1万元兑换新人民币1元。
同月,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
3~4月,开展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签名运动,签名人数占成年人总数的98%。
5月,在涵江建立莆田县造船厂(初名集奎造船合作社)。
同月,举行莆田县第一届工人运动会,参赛单位56个,运动员787名。
6月1日,实施经国务院批准的《婚姻登记办法》,开始实行婚姻登记。
7月,县政府动员沿海地区部分农民到闽北山区安家落户,计有3033人参加当地农业生产合作社。
8月,由工商界、侨胞集资在城厢建侨联影剧院。该院有1236个座位,为莆田县首家影剧院。
9月,县召开三级扩干会,贯彻毛泽东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会后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两个月内全县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2436个,入社143005户,占总农户的
92.2%,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
同月,全县农村实行定产、定购、定销的粮食“三定”政策。城镇居民口粮分类按人口定量供应。
同月,再次调整行政区域,全县分为6个县直属乡、3个镇、17个区,共378个乡(街)。
10月,利用县至区电话线路开通农村有线广播。至1958年12月实现队队有线广播化。
1971年10月,社队广播专线与电话线实行“二线合一载波化”。
10月,修建渠桥区陇头水库,蓄水量2万立方米,为莆田县第一个人工修建的小型水库。
12月,在九华山下创办莆田县果树苗圃场,面积48亩。1960年更名莆田县九华山亚热带作物场,面积扩大为510亩。1962年改称国营莆田县九华农场,并建林山分场,总面积11300亩。
同月,县人民政府组织梧塘、集奎、望江、西天尾、阔口、黄石、渠桥、江口等地农业社社员1万多人到新县、庄边两区开荒4万余亩。次年,这些开荒地生产粮食2130吨。
同月底,县人民政府改称县人民委员会,原鲁山任县长。
同月,成立莆田县宗教爱国会。
是年,修建白沙至永泰县在莆田县境内的公路51公里。
是年,县人民政府在南门外筱塘村龙脊山上建立的莆田县烈士纪念碑落成,邓子恢、张鼎丞、叶飞各为纪念碑题写碑文,郭沫若题写“烈士陵园”匾额。
是年,麻疹流行,全县发病15581人,死亡18人。
是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赠送莆田县2台匈牙利DT—413型链轨式拖拉机,为莆田县首次使用的大型拖拉机。
是年,全县户口开始划分为城镇和农村两种,城镇户口的居民口粮由国家粮食部门定量供应,农村户口的居民口粮由自留粮解决。
1956年
1月中旬,贯彻“赎买”政策,对城厢、涵江两镇私营工商业进行清产核资、定股定息,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同月,在机关、学校、工厂内开展肃清反革命运动,至1958年底结束。
2月,举行全县第一次科学技术展览会。
下旬,举行莆田县第一届现代剧会演。
3月,全面开展农村私营工商业、小商小贩和饮食服务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县商贩行业人员5724人,参加合作小组的3997人。
4月,中共莆田县委创办“生产合作快报”(五日刊)。5月1日改为“莆田农民报”,10月6日改为“莆田报”(三日刊),1958年7月1日改为《莆田日报》。
4月16日,县委、县人委遵照省委、省人委关于开发山区的指示精神,在鹰厦铁路施工结束后,组织莆田沿海地区的民工就地作为移民安置,其中在邵武县的519人、顺昌县的600人,合计1119人。
同月,县交通部门开辟笏石至桥兜、笏石至新度的内河汽船航线,共长27.5公里。
5月19日,莆田县运动员林天华在全省田径、自行车分区比赛中,以16分47秒的成绩打破自行车万米全国纪录。
5月28日至6月3日,召开中共莆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赵允福任县委第一书记。
同月,建立莆田第一个淡水养鱼场——望江养鱼场。195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水皆养鱼,处处鱼米香”锦旗一面。
5月,召开莆田县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成立莆田县归国华侨联谊会。
6月16~18日,召开政协莆田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杨景怀任主席。
6月17日,全县最大的排洪工程——陈桥涵坝水闸建成,防止了北洋地区的洪涝灾害。
6月20日中午,台湾当局飞机4架,窜入平海地区上空,被人民解放军高炮部队击落一架,坠于乌丘岛以西海面。
同月,六个私立中学经接办后改用新校名:砺青中学改名莆田第四中学,中山中学改名莆田第五中学,涵江中学改名莆田第六中学,博文中学改名莆田第七中学,南塘中学改名莆田第
八中学,莆田女子中学改名莆田第九中学。
8月,在笏石贝津兴建地方国营莆田油厂,次年8月投产。
9月17~20日,暴雨成灾,96小时内降雨量达302毫米。木兰陂洪水高出陂陂顶4.77米。又遇农历八月大潮,平原地区受淹三昼夜。农作物受淹面积达21.6万亩,群众死亡6人,房屋倒塌8033间,海堤崩溃400处,长4500丈,其他水利工程被冲坏580多处,损失严重。
9月23晚,福清县水灾,莆田县派出干部、学生60多人,船工100名,船43艘,支援福清抗洪救灾。
同月,全面整修南安陂水利工程。
11月,16岁的女选手李玉凤在全省第二届体育运动大会自行车比赛中,以2分50秒3的成绩,打破女子1500米自行车全国纪录,以6分5秒8的成绩,打破女子3000米自行车全国纪录。
12月19~23日,召开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选举原鲁山任县长。
是年,省文物普查队在江口莆坂山、华亭濑溪、灵川东沙船山、笏石双髻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27处,发掘石刀、石斧、石箭簇、纹饰陶片等1400多件。在城郊下郑斑山出土三千年前农业工具青铜钁;在新县后山发现石杵、石枪。
是年,莆田县第一座水电站——太平陂水电站建成发电,装机容量64千瓦。
1957年
1月13日,台湾当局出动兵舰5艘,向洲海面发射炮弹1000余发,击沉渔船5艘,渔民死8人,伤17人。
同月底,城关元妙观内宋代古建筑三清殿的修缮工程竣工,该工程由中央文化部拨修缮费
12000元,于1956年9月动工。
同月,开展春季造林活动,全县造林近8万亩。
同月,县手工业联社庄边木材加工厂试制成功包装纸,为县内首次生产机制纸。
5月7日,县委召开县直机关干部动员大会,开展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会后各机关、团体、学校和工商界进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6月,成立中国致公党莆田县支部。
同月,县直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各中等学校开展反右派斗争。这场斗争延续两个月,因严重扩大化,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党内外干部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8年,对错划的“右派分子”全部给予落实政策,恢复名誉。
8月25日,县总工会分别在城厢、涵江、黄石、笏石组织“万人渡江”活动。
11月,苏联鼠疫专家3人来莆田县华亭区埔柳村及埭头区汀岐村调查鼠疫防治情况。
12月,撤区并乡。全县划分为3个镇、48个乡,辖495个高级农(渔)业生产合作社。
是年,修建白沙至新县的公路,全长10公里,1958年3月建成通车。
是年,国务院授予国营莆田县黄石农场大麦增产先进单位称号。
是年,莆田医院第一例食道癌手术获得成功。
年底,创办《莆田乡讯》月刊。
全县总人口87892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2.13‰。工农业总产值16265.49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880.3万元,占30.01%,农业总产值11385.19万元,占69.99%。粮豆总产量
20846万公斤。财政总收入1197.05万元。
1958年
1月3日,县成立除“四害”指挥部,开展群众性的消灭蚊、蝇、鼠、雀运动(1962年改麻雀为臭虫)。
1月16日,县召开农、林、牧、渔业劳模及先进工作者代表会,会议批判所谓右倾保守思想,发动农业生产“大跃进”运动。
1月26日,县邮电局完成架设至各乡电话线路120多公里,莆田县成为全省第一个乡乡通电话的县。
2月,首批县直机关干部172名下放山区参加劳动锻炼。
3月8日,召开县委扩大会,贯彻中央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精神,制定全县工农业生产和文教卫生工作“大跃进”的规划。
3月15~19日,全省自行车锦标赛在莆田举行,县男选手林天华、戴妹九分别以15分47秒2、15分52秒的成绩,打破全国男子万米自行车最高纪录。林炳荣以7分37秒3的成绩,打破全国男子5000米自行车最高纪录。女选手李玉凤以2分32秒2的成绩,打破全国女子1500米自行车最高纪录。
3月29日,贯彻公办与民办相结合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掀起全民办学热潮,在74天中全县创办农业中学79所,职业中学8所。但不到两年这些学校又陆续停办。
4月,全县基本实现“五社合一”,即供销社、信用社、手工业社、运输社合并在农业社内,实行统一领导。
5月中旬,县农具革新展览会在城关举办,有14种新式农具被选送全国农具展览会展览。
5月22日,莆田糖厂动工兴建,设计日榨甘蔗2000吨,1960年2月竣工投产。
5月25~31日,召开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选举原鲁山任县长。
同月,莆田县获全省第一个体育普及县、西洪乡获全省第一个体育红旗乡称号。
6月10日至7月25日,先后从南日、埭头、东峤、平海、华亭等乡移民610户、3998人,到大洋定居。
6月21日,江口石庭乡创办莆田县第一支民办电影队。
同月,东圳水库破土动工,至1960年竣工。库容量2.83亿立方米,是全省大型水库之一。
7月28日至29日,全县连日暴雨,雨量达232.9毫米,农田受淹7.34万亩,海堤及其他水利工程毁坏227处,房屋倒塌77间,死亡12人。
8月22日,中央和省委农业视察团抵县,检查港利、哆后、埭里等农业社生产情况。
8月30~31日,特大水灾。木兰陂洪水高出陂顶4.42米,南北洋受淹52小时,房屋倒塌
20429间,冲坏水利工程184处,农田受淹20万亩,群众死亡38人,牲畜死2003头。省委、省人委派出慰问团到灾区慰问并检查灾民安置工作。
9月13日,成立黄石人民公社,为全县第一个人民公社。10月,全县取消乡镇建制,实行“政社合一”。共成立城厢、涵江、黄石、笏石、埭头、忠门、灵川、新县、庄边、华亭、常太、南日等十
二个公社,下辖383个生产大队。
9月14日,海星、胜利、火光、辉煌、铁锋等5个高级盐业生产合作社合并,组建成为地方国营莆田盐场。
9月25日至11月30日,贯彻“以钢为纲”的指示,全县分四个战役大炼钢铁,有50多万人参加,上报产铁9780吨,亏损328万元,由国家补贴114万元。人力、物力大量浪费,森林滥伐情况严重。
10月22~23日,中共福建省委在莆田召开钢铁生产现场会,贯彻“小土群”方针,开展群众炼铁运动。
同月,中共中央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来县视察。
11月,戴妹九在全省第三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上,以2小时17分27秒4的成绩,打破男子百公里自行车世界纪录。李玉凤在女子25公里自行车比赛中,以35分21秒2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
同月,笏石附中、埭头附中分别改称莆田第十、第十一中学。
12月,中央确定莆田县为社办工业试点县,轻工业部郭春文司长及专家70多人来县指导。
12月15日,召开县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选举杨景怀为主席。
是年,按省委部署,批判所谓地方主义,挫伤部分干部的积极性。
是年,全县分二期普查血丝虫病,计普查70多万人,治疗16000多人。经过三个月的防治,基本消灭了血丝虫病。
是年,在“大跃进”中,全县兴办公共食堂5023个,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在食堂就餐,实行“放开肚皮吃饱饭”。翌年多数食堂解散,至1961年6月全部停办。
是年,修建庄边至黄龙(长9公里)、赤口至西音(长3.4公里)、黄岐埔至东圳(长6.5公里)、城关至岭头尾(长6公里)、保尾至新开河(长2公里)、忠门至东埔(长5公里)、笏石至前运(长12公里)、埭头至汀港(长12公里)、吉凤至大洋(长22公里)等线公路,大部分当年通车。
是年,在平海设立海洋气象站,1964年由国家海洋局接办。
是年,在石城创办莆田县水产学校,学生毕业不包分配,1963年停办。
是年,在南日乡岩下村、埭头乡翁厝村和平海乡江堤村首次人工养殖海带成功,养殖面积
182亩,年产干海带34.8吨。
1958年10月至1959年12月,上海京剧一团、上海歌舞团、河南豫剧团,还有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湖北、新疆、陕西等省、市、自治区的慰问团,深入前沿阵地,慰问驻莆三军指战员及驻地群众。
1959年
1月10日,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直属莆田县支部成立。
同月,中国农工民主党莆田县支部成立。
同月,全县掀起大办社办工业高潮。各公社办起许多综合加工厂。沿海公社大办盐场,六个公社新建12万多公亩盐田。
同月,县人民委员会成立东圳水库移民工作委员会,水库淹没区11个大队共迁移2666户、12944人,拆迁房屋14873间,分别迁到西天尾、城郊、大洋、华亭公社定居。
2月,设立莆田县志编辑委员会,由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兼管,组织编写新《莆田县志》。后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
3月30日,全国人大代表严信民、陈晓岚、谢光南、金瀚和政协委员于滋潭、涂允檀等十人到县,视察东圳水库、莆田糖厂、钢铁厂、罐头厂、造纸厂、化工厂及新县社办工业。
5月,县委召开四级扩干会,传达毛泽东主席给生产队长的一封信,开展整风算帐运动,开始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刮“共产风”的错误做法。
同月,莆田罐头厂生产糖水枇杷罐头,首次出口西欧,并选送参加全国工业展览会。
8月,华亭附中,柳坑附中分别改称莆田第十二,第十三中学。
9月,全省妇幼卫生工作现场会议在莆田县召开。中央、福建省和省内各专区、各县卫生部门都派代表参加。会议介绍莆田县使用中药阴挺丸治疗子宫脱垂的经验。
9月下旬起至次年3月10日止,干旱持续169天,9万亩农田受旱。
9月,县民政科在梧塘公社太白庄建莆田县精神病院。1966年12月,迁至黄石,涵江聋哑学校并入后,改称莆田县社会综合福利院。1970年2月,城厢残老院又并入,改名福利院。院内分设残老、养老区、精神病疗养区和聋哑学校。
10月1日,城区各界二万多人在人民体育场集会,热烈庆祝十周年国庆。
11月,县召开四级扩干会,部置开展“反右倾”、“插红旗,拔白旗”运动,使开始纠正的浮夸风、共产风、行政命令风又泛滥起来。
同月,县民政部门成立盲童学校,附设在城关坑边莆田残老教养院内。
12月7日,建立莆田县聋哑学校,校址设涵江教养院。
是年,建莆田县赤港华侨农场。利用江口一片废盐坎和海滩围垦造田,开发土地4700亩。
1960年由省侨办投资,定名为“国营福建莆田赤港华侨农场”。
是年,成立中共莆田县委计划生育领导小组。
是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张鼎承来莆田县视察。
1960年
1月16日,全国工农业余教育参观团一行250人来莆参观。
3月6日下午5时,莆田糖厂动力车间发生火灾,库存的轮胎、电缆、油类、小五金等大部烧毁,损失达94090元。
3月,建东圳水电站,1963年11月竣工发电,装机容量6240千瓦。
4月21日,建立莆田县初级邮电中学,1961年10月停办。
4月30日,延宁、西天尾、北高、庄边、何寨等小学附设初中班。其后分别发展为莆田县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中学。
5月,全县群众响应党中央“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大种杂粮,大种瓜菜。
6月10日,暴雨持续三天,农作物受淹12万亩,死亡6人,受伤23人,房屋倒塌877间,水利设施被损坏203处,海堤被冲坏10496米。
6月下旬,县召开四级扩干会,进行整风学习,部署开展反“三风”(贪污、浪费、违法乱纪)、“五气”(官气、暮气、骄气、娇气、邪气)。
9月14日,国务院授予南日公社“全国军警民联防联建标兵”称号。
是年,国营赤港华侨农场安置印度尼西亚归侨1150人。1978年5月又安置越南归侨980人。
是年,省农业厅在莆田县搞农业机械化试点。购置全省第一台由东方红—54链轨式拖拉机牵引的C—4型康拜因大型联合收割机,交赤港农场使用。
1961年
1月17日3时30分,莆田医院因药剂员违反中药炮制操作规程引起火灾,烧毁门诊楼房
一幢70间和X光透视机一台,损失达50多万元。
同月,农村开展“整风整社”,以检查、纠正基层干部中的“五风”(共产风、浮夸风、生产瞎指挥风、一平二调风、强迫命令风)为主要内容。这次运动对改变干部作风起了一定作用,但不少地方由于政策界线不清,错误地批判和处分了一些好人。
3月,内务部部长谢觉哉来莆视察。
6月,根据《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调整恢复区建制。全县设立12个区,辖102个公社,生产大队(街道)规模缩小,由原382个分为669个。
9月12~28日,连续二次台风暴雨,又遇上农历八月大潮,造成特大水灾,全县农作物受淹21万余亩,倒房84246间,损坏渔船366只,运输船139只,海堤崩坏992处,其他水利设施被冲坏1163处,因灾减产粮食4490.5万公斤,占总产量的四成以上。群众死亡24人,受伤88人。县委组织救灾工作,先后发放救灾款79万元,棉布40577米,棉花3500公斤,衣裤8514件。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叶飞来莆田视察灾情。
12月26~31日,召开县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选举原鲁山为县长。
是年,贯彻“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下放干部,精简职工队伍,压缩城镇人口。
1962年
1月,召开县政协三届一次会议,选举赵允福为主席。
3月,县委召开大型扩干会,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的信》。农村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体制,全县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同月,国务院参赞廖华(原名陈国柱)来莆田视察。
7月,沿海9个边防派出所和县公安中队组建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莆田县边防大队(营建制)。8月,改称为中国人民公安部队福建省莆田县边防大队。各边防派出所改为边防哨所。1964年9月,县边防大队撤销。
8月9日,城关最高气温达摄氏39.4度,为建国后最高气温。
10月,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南日岛建造南日岛烈士纪念碑,1964年竣工,纪念在南日岛作战牺牲的人民解放军500多名官兵。
同月,县召开三级扩干会,传达学习《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贯彻按劳分配、等价交换政策。会后,农业生产队推行三包(包工、包产、包成本)一奖(超产奖励)制。
11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途经莆田视察木兰陂、东圳等水利工程,题七律二首赞颂之。
是年,按政策规定给农村社员分配自留地。
是年,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来莆田视察。
是年,叶飞省长视察莆田,指示重修东南海堤。县成立南北洋海堤工程指挥部,发动群众扩建南北洋海堤,至1965年12月竣工。
是年,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来莆田视察。
是年,县委根据中央7000人大会精神,为在“反右倾”运动和整风整社运动中被错误处理的干部甄别平反,并为部分“右派分子”摘帽,给予安排工作。
全县总人口991884人,自然增长率32.83‰。工农业总产值9467.7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059.57万元,占32.4,农业6408.16万元,占67.6%。粮豆总产量152825万公斤。财政总收入1126.7万元。
1963年
1月16~18日,召开中共莆田县第二次代表大会。赵允福当选为县委书记。
2月(农历正月初三日),贺龙元帅由福州军区副司令刘培善陪同来莆视察。
3月下旬,县召开三级扩干会,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部署开展面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4月,共青团莆田县委决定在全县青年中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5月,大旱。本月前后,持续200多天未下透雨,加上风、虫等自然灾害,夏粮严重减产。县人民政府增拨农村统销粮694,万公斤,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
6月18日,莆田一中、莆田二中、莆田六中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重点中学。莆田一中列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7月18~19日,台风暴雨持续两天,雨量325毫米,8万余亩农作物受淹达32小时,倒塌房屋1363间,海堤崩坏847处,死亡3人,受伤43人。
8月,最高人民医院院长谢觉哉来莆田视察。
10月3日,县直机关部署开展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的“新五反”运动。
11月,李玉凤在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夺得女子自行车一公里冠军和1000米、
3000米(计时)两枚金牌。
同月,水利部部长傅作义来莆田视察水利建设。
同月,由省委组织的“闽南地区歼灭美蒋武装特务事迹展览”和“广东沿海全歼九股美蒋武装特务展览”在莆田县城、涵江及南日、湄洲等地巡回展出,观众达十万余人次。
是年,先后对部分中小学教职员工和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进行工资调整。
是年,国防部部长林彪来莆田视察。
1964年
1月7日,中共莆田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7079人,为解放后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扩干会。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即后十条),会后组织24个工作队到各公社开展社教运动。
2月,开始发行《毛泽东选集》,全县首次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
6月30日,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总计184699户,1009408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11人。
7月始,持续130天无雨,沿海地区旱情严重,受灾面积达12.9万亩,粮食减产约1400万公斤,受灾群众35万人。省政府及晋江专署批准莆田县减购粮食150万公斤,增销粮食350万公斤。县政府拨出粮食217.9万公斤,救济灾区人民。
8月4日,召开县五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选举原鲁山连任县长。
同日,召开县政协四届一次会议,选举赵允福任主席。
同月,省委确定在莆田县搞计划生育试点工作。全县培训了计划生育宣传员19338名。
10月,根据中共中央的通知,各剧团开始排演革命现代戏。
同月,开始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全县共动员知青7938人上山下乡。到1981年底回城安置5328人,外县安置2000人,其中女知青1691人。
是年,开始实行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制度,后因“文化大革命”而停止。
是年,全县农村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掀起平整土地、开山种果、围海造田、兴修水利、兴办场厂热潮,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1965年
1月3日,县通用机器厂生产200型液压榨油机,总压力达100吨。在全国小型榨油机选型评比会上,被评为优秀样机,向全国推荐。
2月下旬,县委召开扩干会,学习贯彻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文件。全县分期分批开展“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亦称社教运动)。运动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简称“走资派”),运动中错误批斗或处分一批基层干部。
7月1日,莆禧至湄洲岛海底电缆工程竣工,湄洲岛与陆地首次通有线电话。
8月,撤区并社,全县划分为2个镇、24个人民公社,辖590个生产大队。
10月,“社教”工作队进驻县直机关及沿海部分公社,进行点上“四清”运动。翌年,因“文化大革命”开始,“社教”工作队全部撤出。。
同月,华亭、黄石、灵川、涵江、城厢、笏石、忠门、埭头、常太9个区的部分农民和城涵两镇的部分居民迁移到建阳、将乐、邵武、建瓯、宁化、明溪等六个县,共安置18672人。
11月,筹建莆田县合成氨厂,1969年8月建成投产,当年生产氨水511吨。
自1965年起,南日、湄洲、黄瓜三岛屿及平原部分农村居民迁移到外县和县内山区落户的有11687户,36271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部分移民户陆续倒流回原籍。
同年,县罐头厂菌种站从上海市宝山县彭浦公社引进蘑菇菌种,先在龙桥村试种,其后逐步推广至全县,为莆田人工种植、生产蘑菇之始。
是年,紫菜人工育苗及海区采苗获得成功。
是年,全县发生麻疹病,发病15781例,死亡26人。
全县总人口103357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3.36%。工农业总产值15005.47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833.97万元,农业总产值10171.50万元。粮豆总产量23671万公斤。财政收入
1267.17万元。
1966年
5月,县玻璃厂试制半导体晶体管成功。为莆田县电子工业之始。
6月3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五·一六通知),部署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
7月17日,县委成立“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下设“文化大革命”办公室。下旬,“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派出工作组进入各个中学、剧团等文化单位。
8月上旬,各中学纷纷成立红卫兵组织。城乡开展“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运动,大量珍贵文物和名胜古迹遭摧毁。进驻学校及各文化单位的“文化大革命”工作组全部撤回。
8月底,埭头、华亭、涵江、黄石、忠门、北高、东峤、平海、灵川、渠桥、东庄、城郊、梧塘、江口、西天尾、常太、笏石等17个公社和城涵两镇移民14202人,到建瓯、建阳、邵武、将乐、宁化、明溪等县安置。
9月5日,发生城区红卫兵冲击县人委机关,揪斗县人委领导的“九·五”事件。上旬,全县中小学先后“停课闹革命”,成立“红卫兵战斗队”,批判“资产阶级教育路线”,“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揪斗“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学校处于混乱状态。
10月18日,县成立“红卫兵串联接待站”,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1967年春撤销。
同月,再次组织动员南日、湄洲、黄瓜三岛屿部分群众移民到莆田县山区定居,其中南日岛
1700人,安置在大洋公社;湄洲岛1000人,安置在新县公社;黄瓜岛300人,安置在庄边公社。
同月,莆田、福清和驻地部队在江口公社官庄村共建的东方红水库动工,至1969年5月竣工。蓄水量2120万立方米。
11月28日,县养老院、聋哑学校、精神病疗养院合并成立莆田县社会综合福利院,院址设在黄石原省儿童教养院。
1967年
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社会上掀起揪斗“黑五类”(地、富、反、坏、右)高潮。县级机关大部分领导干部被错误地当作“走资派”、“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批斗。
25日,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部分造反组织联合到县党政机关“夺权”。随后,县直属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公社也陆续被“夺权”,多数党政机关瘫痪。
月底,县公、检、法机关实行军事管制。
同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莆田县人民武装部组织成立工农业生产领导小组和生产办公室,主持县人民委员会日常工作。全县24个公社和2个镇相继成立生产领导小组,由原公社(镇)武装部长任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作为“抓革命、促生产”的领导机构。
4月,解放军第28军奉命派出支左部队介入莆田县“文化大革命”,执行“三支”(支工、支农、支左)、“两军”(军管、军训)任务。1974年12月人民解放军结束“三支”、“两军”,军队代表全部调回部队。
7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莆田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全县实行军管。
1968年
4月,莆田县第一座火葬场在东岩山动工兴建。
8月,学校复课。全县各地陆续组织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和“贫宣队”)进驻中、小学,实行所谓工人、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9月18日,成立由军队、地方干部、群众代表“三结合”的莆田县革命委员会,由军队代表牟汉光担任主任。
9月底,各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及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
同月,全县各地开展“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活动,机关、学校等单位普遍建立“早请示、晚汇报”制度。
10月,县革委会成立“清理阶级队伍”(简称“清队”)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举办县直机关“清队”学习班。同时,全县各系统、各公社也举办类似学习班。在“清队”中,搞逼、供、信,造成许多冤假错案,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陆续平反纠正。
11月,县在大洋开办“五·七”干校。集中一批“清队”中被造反派认为有问题的干部参加学习和劳动。1972年1月撤销,学员先后分配工作。
是年,县水产局在平海公社江堤大队创办莆田县海带育苗室。
1969年
2月,撤销所有莆仙戏剧团,演员职工全部下放回原籍。
4月15日,县革委会设立“四个面向”(面向农村、面向工厂、面向山区、面向边疆)办公室,动员组织城镇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1970年9月该机构并入民政组。
9月26~30日,强台风袭击莆田,沿海最大风力达12级,暴雨成灾。农作物被海水淹没绝收的达41621亩,部分损失的达45839亩,海堤崩坏712处,长84571米;民房倒塌1707间;群众死亡2人,受伤172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亿元以上。县革委会抽调大批干部深入灾区抢险救灾,帮助群众重建家园。
12月,成立福建省莆田县电信局,由县人民武装部和县革命委员会双重领导,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是年,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县设合作医疗办公室,公社成立保健站管理委员会,大队建立合作医疗站。各医院分别负责培训农村医务人员(时称赤脚医生)。1982年县合作医疗办公室撤销。
是年,胜利围垦开工。1972年竣工,垦地面积1.24万亩。
1970年
1月15日10时30分,城厢镇粮食复制社因漏电引起火灾,经驻军及广大群众抢救,至12时扑灭,烧毁车间、厂房14间、民房31间,为切断火源毁坏房屋30间,直接经济损失15.6万元。
同月,县革委会成立“一打三反”(打击现行反革命,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和铺张浪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开展“一打三反”运动。由于“左”倾错误影响,出现一批冤、假、错案。
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莆田县由晋江专区划归闽侯专区管辖。1971年4月13日,改闽侯专区为莆田专区。同年6月1日,改莆田专区为莆田地区,辖莆田、仙游、永泰、闽清、福清、长乐、平潭7个县,地区革委会机关由闽侯螺洲迁至莆田城关。
3月,全县开展“反击右倾回潮”斗争。
6月,成立中共莆田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成员8人,由军队代表梁洪友任组长。各公社革委会亦相继成立党的核心小组,行使党委职权。
是年,莆田南门菌种场从上海市农科院引进白木耳菌种试种推广。
全县总人口117295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8.07‰。工农业总产值15683.4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5432.26万元,农业总产值10251.2万元。粮豆总产量24159万公斤。财政总收入
1441.15万元。
1971年
2月,县首次在瑞云山、壶公山、天马山、白玉山、白伏山进行飞机播种造林,飞播面积达
16.9万亩。
春,全县分期分批开展整党建党工作,逐步恢复党的组织生活,并进行“吐故纳新”。
6月19~23日,召开中共莆田县第三次代表大会,撤销中共莆田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恢复中共莆田县委。县委书记韩德厚兼任县革委会主任。
10月18日,笏石电厂发生火灾,烧毁厂房、加工房等8间,发电机组3台及大部分机械设备,直接经济损失约11万元。
12月27日,外度引水工程动工,修建拦溪连拱坝一座长160米、高14米,渠道全长32公里,引萩芦溪水补充东圳水库水量。1972年7月1日,建成通水,年均径流量3.92亿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积8万亩。
是年,农业生产推行“三改三化”,即水稻高秆改矮秆、单季改双季、间作改连作和良种化、连作化、卷秧化。
1972年
3月,根据上级部署,开展“批陈(陈伯达)整风”和“批林(林彪)整风”运动,揭批林彪反党集团的反革命罪行。
6月,县委召开三级扩干会,开始纠正某些“左”的错误。对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中被查抄的财物进行清理退赔。
秋,动工兴建外度水电站,1980年6月竣工,两套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共1600千瓦。
10月,县召开四级干部会,贯彻中央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提出“奋战五年,建成大寨县”的口号,并组织一批县、社、队干部,到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学习。
12月,农村商业全面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各公社基层供销社建立“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大队分销处设贫管小组。
是年,调整部分工人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工资低于行政23级的,部分按规定调高2级。
1973年
4月25日,毛泽东主席对城郊公社下林小学教师李庆霖反映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问题写了复信:“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并汇款300元。
7月3日,台风正面袭击莆田,连降暴雨9小时,城关雨量260毫米,东圳达318毫米,濑溪达322毫米,为解放后一日最大降雨量。溪洪猛涨,木兰陂过陂水深5.02米,洪峰流量3710立方米/秒,南北洋受灾面积16.5万亩,房屋倒塌12877间,正在施工的深溪水库和后枫水库被冲毁。死亡14人,淹死耕牛9头,毛猪1027头,水电工程被冲垮200处。县委领导带领干部和驻军指战员到灾区抢险救灾,并拨出救灾款60万元,解决灾民生活困难。
1974年
3月20日,国民党海军陆战队驻乌丘岛两栖侦察队队长吴淼火驾驶小艇往南日岛港南村向驻岛人民解放军投诚。福州部队在榕举行授奖大会。
同月,县委举办“批林(林彪)批孔(孔丘)”骨干学习班,并在县直机关开展“批林批孔”、“评法批儒”运动。
同年,组建县工交公司和县自来水厂,属县办全民所有制企业。
是年起,实行自然减员补员招工,至1985年全县自然减员补员招收全民所有制职工
10038人,集体所有制职工3529人。1986年以后停止补员招工。
1975年
7月,逐级传达叶剑英、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的讲话,各行各业开展整顿工作,全县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新气象。
9月,黄石公社五龙小学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978年该校再次荣获这一称号。
10月6日11点45分,渠桥公社洋埕大队刮起龙卷风,向东北方向移动,经清江、西洪、陈桥、显应、周墩等村,持续15分钟,死1人,伤60多人。
11月,县委召开四级扩干会,传达全国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农村各地广泛开展平整土地、开山造田活动。
是年,全县总人口132756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2.85‰。工农业总产值18236.44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245.5万元,农业总产值11990.94万元。粮豆总产量27697万公斤。财政总收入1397.62万元。
1976年
1月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全县人民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自发开展各种悼念活动。
4月,县成立“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办公室。各社、队及部分机关单位均成立“运动办”,开展“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各级党政领导机构再次遭到冲击而陷于瘫痪。
同月,县成立“民兵指挥部”,部分公社(镇)重新建立武斗据点,社会秩序再度混乱。至10月底,撤销“运动办”和“民兵指挥部”。
6月,忠门公社西埔围垦工程建成,围垦面积1.84万亩。
7月16日,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逝世,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切悼念。
8月,福建省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在莆田体育场举行。
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全县干部、群众佩带黑纱悼念,县党政机关设灵堂致哀。18日,城乡人民分别集会,收听北京追悼大会实况广播,举行悼念活动。
10月21日,全县城乡各地举行盛大集会和游行,热烈庆祝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
同月,恢复莆仙戏剧团,重新排演古装戏。
是年,县农业局从湖南省衡阳农科所引进“威优3号”杂交水稻品种,在黄石农场试种获得增产后大面积推广。
全县总人口136466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5.35‰。工农业总产值19148.76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688.07万元,农业总产值12460.69万元。粮豆总产量25162万公斤。财政总收入
1612.72万元。
1977年
3月,乱砍滥伐山林成风,全县山区山林被砍伐20万多亩,计合木材30多万立方米。笏石至平海20公里的公路林亦被砍光。
4月,县成立处理下乡居民领导小组,解决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动员上山下乡的城镇居民回城镇落户的问题。
5月,在平海建立台湾渔民接待站(1982年1月改设在文甲),接待来大陆修船、避风、省亲会友的台湾渔民。
9月,后海围垦工程动工。1980年11月20日,围垦海堤堵口合拢时,因截流堤沉陷,抢险不及而决口。1990年5月21日县人民政府成立后海围垦续建工程指挥部,组织民众进行续建(1992年主体工程竣工。垦区面积3.03万亩,为莆田县最大的围垦工程)。
12月,恢复高考制度,莆田县考生被高等院校录取500名。
是年,莆田县皮肤病防治院组织医务人员120名,开展麻风病普查工作。发现新病人238人。
是年,全县干部、职工调整工资,调整升级面为百分之四十。
1978年
2月,秀屿港三千吨级盐业码头动工兴建,1980年8月竣工。
4月3~6日,召开中共莆田县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李陞亮任县委书记。
10月,石城至南日岛海底电缆投入使用,电缆全长11.69公里,实现南日岛与内陆直接通电话。
同月,创办《莆田战报》,为县委机关报。次年3月更名为《莆田报》(1984年10月升格为莆田市委机关报。1985年1月改名《兴化报》)是年,省人民政府确定在莆田县进行“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试点。至1987年完成《1莆田县农业资源与区划》编写任务,该书获省区划委优秀成果一等奖。
是年,全县考生被大专院校及各类中专录取2645人。其中大学1716人,中专929人,为建国后最多的一年。
是年起,洪光荣连续三年在福建省武术比赛大会上获得一等奖。
1979年
1月,全县传达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开始拨乱反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月,县第一座6频道30瓦电视差转台设备首次在城关荔城旅社四楼试射成功。1980年
1月13日,在壶公山顶建立电视差转台,使用10频道14千瓦电视发射机转播发射省电视台节目。
同月,中共莆田县委成立落实政策办公室,对反右派和“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全县落实政策工作至1984年基本完成。
莆田糖厂首次派出技术人员15人援建塞拉利昂共和国马格巴斯糖厂。
4月6日,国家体委在莆田体育场举办全国中学生田径选拔赛。
5月,中共莆田县委成立落实起义投诚人员政策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对全县124名起义投诚人员逐个进行调查并落实有关优待政策。
同月,莆田一中获教育部、国家体委、卫生部、团中央联合授予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8月8日,省有关部门在莆田首次进行人工降雨试验成功。
8月15日,县公安机关根据上级通知,开始办理“四类分子”(地、富、反、坏)“摘帽”工作。
9月2日,进行全县地名标准化普查,出版《莆田县地名录》。
9月,新三公路(新县至大洋三角埕)动工兴建,全长14.2公里,1983年12月竣工通车。
10月,涵江至黄石公路动工修建,全长10.35公里,1983年11月竣工通车。
12月12日,县革委会在平海进行扶贫工作试点,至1981年先后在头、忠门、洲、南日、北高、东庄、常太等8个公社开展扶贫工作。
是年,县外贸公司与日本三正贸易公司用补偿贸易形式在涵江建立鳗鱼场,试养鳗鱼30亩,同年出口成鳗24吨多,为莆田县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
是年,乡镇企业引进麻底鞋生产项目,当年生产出口麻底鞋248.87万双。
是年,石镇创办全县第一家机砖厂,占地230亩,年产机砖2500万块。
是年,江口公社华侨集资80万元,兴建莆田县石庭华侨医院。
是年,福建省莆田卫生学校复办,改为莆田地区卫生学校。1982年2月改为福建省妇幼卫生学校。
是年,农业生产开始实行集中耕种分户管理、小段包工以产计酬、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等生产责任制。
是年,全县总人口1440487人,人口自然增长9.87‰。工农业总产值32217.1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4150.12万元,农业总产值18067万元。粮豆总产量35493万公斤。财政总收入
3184.75万元。
1980年
1月10日,萩白公路(萩芦公社至白云林场)全线建成通车,全长21公里,起、终点高低差
507米。
3月11日,县革委会领导登门慰问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12名烈士家属,并做好善后安置工作。
4月,成立福建省莆田秀屿港建港工程指挥部,建港工程正式动工。
5月7日,地区文物普查队来莆田,共普查古建筑13处,古城寨3处,以及古窑址、古墓葬、古荔树、古樟树、古籍、碑碣等文物古迹。
5月24日,台风暴雨,死亡25人(其中渔船翻4条、渔民死22人),农作物受淹6万亩,水利设施被损坏289处,公路被冲坏6万多米,冲垮桥梁10座,直接经济损失达380万元。
同月,县侨联创办侨联针织厂,为莆田县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
8月19日,渠桥中学学生郑志佳在福建省第二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以7.37米的成绩打破世界中学生男子跳远纪录。
同月,开展科技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工作。
同月,秀屿港三千吨级盐业转运专用码头竣工,为秀屿港第一座现代化码头。
同月,县公安局边防股和沿海8个边防派出所合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莆田县边防大队。后改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莆田县大队。
同月,华亭创办石料场,生产花岗石方料出口日本,为县内第一家石料出口企业。
12月13~17日,召开县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撤销莆田县革命委员会,恢复莆田县人民政府,林元霖当选为县长。
是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全县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同年,在下磨村兴建莆田县自来水厂,日供水量5000吨,1984年日供水量增加到1.5万吨,供应城关的生产生活用水。
同年,忠门镇西埔围垦区内创办全县第一家对虾养殖场。
同年,县水产部门在灵川下尾试验花蛤土池人工育苗获得成功。
同年,县民政部门开始办理涉外婚姻登记,至1990年共办理298对涉外婚姻登记手续。
同年,创办莆田县华侨中学,由莆籍侨胞独资兴建。
是年,全县总人口145433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5‰。工农业总产值33418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5637.20万元,农业总产值17780.80万元。粮豆总产量3.47亿公斤。财政总收入3559.19万元。
1981年
2月,莆田县造纸厂试产瓦楞纸成功,并开始出口。
同月,春节期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由北京来莆田视察广化寺修建工作。
同月,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和忠门公社乐屿大队科技组共同育出紫菜贝壳丝状体、自由丝状体等新品种。
3月9日,江口公社养鳗场首批投放鳗苗10万条。该场是福建省第一个自行设计、施工,全部采用国产设备的人工养鳗场。
4月9日,平海渔民在海上捕获一条“伞鱼”,长2.85米,宽1.25米,重275公斤,为罕见鱼类。
5月7日,省水产局、省科委在莆田县召开全省花蛤育苗成果鉴定会议,参观灵川公社下尾大队花蛤人工育苗试验现场,验收、鉴定花蛤育苗的科研成果。
同月,笏石35千伏变电站建成投产。
7月21日,千吨级“涵江号”轮船从秀屿港首航香港成功。之后“莆灵一号”、“三江一号”轮船分别自秀屿港、三江口相继开往香港。
8月,县侨联会接受莆田籍印尼和新加坡华侨以莆田同乡侨联筹建委员会名义,捐款港币
250万元(折合人民币75万元),兴建莆田县侨联会和涵江侨联分会会所。
同月,笏石油厂用花生水溶法提取花生油及蛋白制品获商业部粮油科技成果一等奖。
9月17日,莆田一中物理教师黄明哲制作的《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和《通过凸透镜的几条特殊光线》幻灯教学片由教育部选送日内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瑞士举行的国际教具展览会展出,获得奖金。
11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一行26人来莆田盐场和黄石瑶台参观风车、龙骨车等提水工具。
12月,修建宁海桥,在原桥上二米架设混凝土空心桥梁,改造为涵江至黄石的公路桥。
同月,莆仙戏《状元与乞丐》上京演出,誉满京华,1987年改编为电视剧《龙凤吟》。
1982年
1月,秀屿港一千吨级浮舟码头开始兴建,至1984年10月竣工。
2月,成立县绿化委员会,决定每年3月8日至15日为全县植树周。
4月2日,莆田糖厂扩建的生产线开始试产,日榨能力由原来的2000吨,增加到4500吨。
6月25日,莆田县被列为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建设的全国十个妇幼卫生示范县之一。
7月1日,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本日零时,全县总计264228户、1485131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51人。
7月5日,恢复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制度。1984年底,由县信访办承办群众来访事宜。
8月,中共莆田县委成立地下党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的共产党员落实政策,恢复名誉。
10月,秀屿港三千吨级商业码头动工兴建,1987年3月竣工。
10月,动工兴建涵江引水工程,日供原水4.5万吨。1989年又在取水口修建净化水厂一座,日供水量5万吨,共有47个村,13万人口受益。
是年,开展去台人员普查工作,全县在台湾的各类人员共4679人(不包括下一代),其中男
4339人,女340人。
同年,莆田县荣获第一届全国“田径之乡”称号。之后,又分别于1986年和1989年再获“田径之乡”称号。
1983年
1月1日,《莆田乡讯》复刊,向海外侨胞传播家乡讯息。
1月26日,院(里)一东(圳)35千瓦输电线路竣工,全长16.2公里。
2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习仲勋来县视察。
3月19日深夜,华亭镇顶街发生火灾,受灾28户,烧毁房屋113间,面积达2261平方米,烧死3人,伤4人,经济损失达20万元。
4月22日上午8时30分,大洋、新县两个公社15个大队遭到暴雨、冰雹和龙卷风袭击,冰雹大的如同小碗,个别重5公斤,房屋倒塌32座,250户屋盖被砸毁,春种作物受到严重破坏。
同月,县二轻机械厂研制的F—XFD型和F—YZD型旋风除尘器,在北京全国环境保护技术装备展览会上,被列为全国推广的锅炉除尘新型产品。
同月,莆田县人民政府批准有营业执照的集体或个体户经营粮食。
6月,湄洲湾建设被国家计委列入全国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第279项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计划。
6月16~19日,大暴雨,雨量达300~612毫米,全县农作物30万亩受淹,死亡9人,房屋倒塌7101间,水利工程被冲毁215处,粮食减产约31000吨。
6月30日,交通部拨款550万元购置趸船。在秀屿港设置万吨级趸船作为省煤炭中转站,并投资600万元用于煤炭疏运设施的配套建设。
8月5日,莆田县代表队在永安县举行的1983年省业余体校(儿童组)田径比赛中,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
9月9日,国务院批准建置莆田市,莆田县为莆田市辖县之一。
9月19日,在莆田县举办全国滩涂贝类土池育苗技术培训班,来自沿海8个省市50多名学员参加培训。
9月23日,莆籍运动员翁康强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国体育运动会田径比赛中,以645分成绩获得男子十项全能第一名,打破全国纪录;莆籍运动员刘玉煌也以7.94米的成绩,获得跳远第一名。
10月7日,莆田县秀屿拆船厂建成投产。
10月24日,广化寺举行由福建省佛教分会主持的三坛大戒盛典,全省各寺庙450多名僧尼前来受戒。
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来县视察,参观涵江养鳗场。
10月,莆田县被农牧渔业部畜牧局确定为南方抗高温黑白花奶牛基地。
11月3日,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国家计委主任宋平视察湄洲湾和涵江公社养鳗场。
11月18日,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年为期打三个战役,实现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的战略决策,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同月,全县基本完成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
1984年
1月2日24时,埭头公社石城大队运输船往厦门运煤炭,途经金门岛海面遭台湾当局军队炮击,死亡8人,人民政府拨专款6万元作善后安置
1月16日,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视察秀屿港。
4月7日,涵江镇后街发生重大火灾,烧毁民房95间,面积1100平方米,受灾20户、205人,经济损失达20余万元。
4月12日,莆田糖厂核酸酵母生产车间建成投产,年产量200吨,1987年又新建年产
1500吨车间一座,为全国同类产品中规模最大的车间。1988年9月,其产品获全国轻工业优秀出口产品铜质奖。
5月7日,莆田福祥塑胶有限公司成立。为县内第一家中外合作企业。
6月,划出城厢镇、城郊公社和涵江镇、涵江公社,分别成立城厢区和涵江区,直属莆田市管辖。
8月1日,全国“田径之乡”田径比赛在徐州举行,莆田县学生组和职工组双双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9月1日,由旅外华侨集资兴建的石庭华侨医院开业,1988年6月23日该医院改称“莆田县华侨医院”。
9月25日,2.2万吨大型趸船——“湄囤一号”进秀屿港定位,并配有驳船,建成福建省第
一座海上过驳点,提高湄洲湾中转港的接卸能力。
10月,改人民公社为乡镇建制,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镇)人民政府,全县辖22个乡镇。
同月,秀屿港被福建省政府批准为台湾、香港商船停靠点。
11月,莆田县医院九层病房大楼破土动工,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1989年10月竣工。
12月4日,在灵川东沙举行蔡襄纪念馆开馆典礼,蔡襄在泉州、晋江、惠安、仙游等地的后裔和各界人士4000多人参加庆典。
12月8~12日,召开中共莆田县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陈延辉任县委书记。
12月16~21白,召开县人民代表大会九届一次会议,选举林元霖任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文扬任县长。
同日,召开县政协六届一次会议,选举杨金火任主席。
是年,全县总人口129.5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1.0‰。工农业总产值55831.72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751.19万元,占37.17%,农业总产值35080.53万元,占62.83%。粮豆总产量2.995亿公斤。职工年平均工资802元,农民人均年收入234元。财政总收入5129.90万元。
1985年
1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到秀屿港视察。
3月31日,湄洲湾秀屿港首次接巨轮“西樵山”号载货26613吨入港。
4月1日,粮食、油料取消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同时,调整粮油购销价格。
4月16日,秀屿35千伏变电站建成供电,主变容量1×1800千伏安,架设35千伏输电线路13.5公里。
同月,谢剑峰于1984年11月由人民解放军海军选调参加国家首次赴南极洲考察队,历时
143天后返莆,行程4.89万公里。
同月,新建在新县乡夹漈山上的宋代史学家郑樵纪念馆开放。1987年1月赵朴初为纪念馆题写横匾。
5月23日,县组织人员对全县海域664个岛礁进行复查并确定其地名。
6月5日,莆田县莆仙戏一团的《秋风辞》一剧参加省第十六届戏剧会演,获剧本创作一等奖。11月上京参加“1985年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誉满京华,文化部授予剧本一等奖、舞美一等奖,演出二等奖。
同月,根据国务院《关于严禁淫秽物品的规定》,在全县范围内查禁淫秽物品。
7月1日,县委召开县直机关党员大会,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全县各级党组织分期分批开展整党工作。
8月23日,台风正面袭击莆田,暴雨成灾,死亡8人,伤20人,房屋倒塌3360间,冲毁堤防溪岸262处,渠道349处,桥梁10座,小水电站4座,直接经济损失达9000万元。
10月,省人民政府公布,湄洲妈祖祖庙、贤良港天后祖祠、三清殿、古谯楼、宁海桥、郑樵墓、林兆恩墓七处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1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方毅视察湄洲湾、秀屿港。
是年,莆田糖厂修建的自城郊黄头至笏石丙仑的甘蔗运输专用窄轨铁路,历时二年后竣工,全长14.5公里。
是年,全县总人口1309454人,自然增长率10‰。工农业总产值7.5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62.93%,农业总产值2.78亿元,占37.07%。年出口收购总值6324.45万元,平均年递增9.58%。粮豆总产量2.57亿公斤。财政总收入3154.50万元,总支出4039.41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49.00元,职工年均工资937元。
1986年
1月1日,湄洲岛妈祖庙举行开光仪式,上千名来自台湾的同胞进岛朝拜。
3月,莆田县人民政府、江口镇、大洋乡、白沙乡、华亭镇、黄石镇、东峤乡、西天尾乡、笏石医院、县妇联会被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称号。
3月4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来县视察。
4月,开展残疾人普查,全县有各类残疾人97771人。
4月22日,秀屿港首次从秦皇岛运来煤炭18000吨,为北煤南运开辟新路。
5月12日,莆籍运动员黄纪萍、许伟、蔡军3人代表中国田径队前往马尼拉参加菲律宾田径邀请赛。许伟和蔡军分别获得男子撑杆跳高和男子青年组跳远第一名,黄纪萍获得女子跳远冠军。
6月,年产3万吨啤酒的莆田啤酒厂在梧塘镇东坡村动工兴建,1987年7月7日建成投产。
8月6日,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福建省海洋研究所和省水产研究所联合组成的考察船队探明,南日岛周围海域有沉积盆地。
8月20~23日,在县人民体育场举行全国“田径之乡”初中学生田径分区赛,有10个省、市,13个“田径之乡”的303名男女运动员参加。莆田县运动员在21个项目中,获得5枚金牌、
6枚银牌和3枚铜牌,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同月,濑溪新大桥动工兴建,桥长303米,桥面宽12米,1988年9月竣工通车。
10月,大旱,自夏至秋持续百余天未下透雨,为1936年以来最严重的旱年,农作物受旱面积达21万亩,占总面积的47%。
同月,莆田糖厂再次派出技术人员7人援建塞拉利昂共和国马格巴斯农糖联合企业。
11月3日,受福建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委托。莆田县组织“中国福建农业技术合作组”一队16人,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布莱德蕃农场,从事农业技术合作,王玉宝任队长。
11月23日,国务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来县视察,参观莆田县鞋革厂。
同月,全国鞋帽商品交流会在江苏镇江市举行,莆田县鞋产品质量居福建首位,莆田被誉为新兴“鞋城”。
是年,全县为下放农村的干部、华侨、下乡知青及其家属子女落实户口政策,并为部分知识分子、专业技术干部的家属子女办理“农转非”(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计“农转非”或恢复城镇户口1822户,6176人。
同年,莆田医院攻克心脏“高、难、尖”的E2矫治及二尖瓣置换手术。
同年,莆仙戏剧目《雨亭记》、《玉兰花》分别获全省剧本创作一等奖和二等奖、演出奖和优秀演出奖。
同年,莆田县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优质龙眼基地县。
同年,黄石粉干厂生产的“白鹭牌”银丝米粉,荣获农牧渔业部优秀产品称号和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
1987年
3月6~8日,县妇联、县体委联合举办莆田县首届妇女运动会。437名运动员参加田径、蓝球、拔河、自行车、门球等项比赛。
4月2日,开始颁发居民身份证。至1989年3月结束,全县共颁证724585人。
4月18日,国家体委授予莆田县“全国首批体育先进县”称号。
6月27日,三江口至香港货运航线恢复通航。
6月,成立莆田县社会劳动保险公司,负责办理全县职工退休养老基金统筹管理等业务。
8月3日,莆田县中学生田径代表队在浙江绍兴市举行的全国“田径之乡”体育传统项目比赛中(南方赛区),蝉联团体总分第一名。
9月,江口锦江大桥动工兴建,全长228米,桥面宽15米,有跨径20米的桥孔6孔。1989年10月竣工通车。
10月2日,湄洲岛10千伏跨海输变电工程建成供电,工程总投资237.5万元,铺设海底电缆3.5公里。
10月19日,召开县政协七届一次会议,选举姚振泉任主席。
10月17~20日,召开县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选举林元霖为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文扬为县长。
10月21~24日,召开中共莆田县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姚振泉任书记。
10月31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湄洲妈祖庙举行“妈祖”逝世一千周年纪念活动。
11月22日,全国农村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莆田召开。
同月,国营企业开始实行厂长负责制,至1989年全部实行。
12月,福州火电厂配套工程之一的笏石至筱塘11万伏输电线路动工,线路总长21公里,于1988年5月建成通电。
是年,莆田县运动员刘玉煌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七届亚洲田径锦标赛上,以7.98米的成绩,夺得跳远银牌。
同年,全县水果总产量2.43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同年,新建白沙、新县电视差转台。
1988年
1月8日,秀屿屿港接卸埃及“萨卡拉号”四万吨级轮船运载的散装小麦33000吨。为秀屿开港以来首次接卸的高吨位外籍轮船。
1月13日,国务院公布广化寺释迦文佛石塔和木兰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来莆田视察。
3月,南洋片供水工程动工兴建。1990年12月,建成第一期工程黄石供水厂,19个村、6万多人受益。
5月29日,在县人民体育场举行福建省首届农民运动会,莆田市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同月,轻工部授予莆田县鞋革厂、莆田县罐头厂“全国出口创汇先进企业”称号。
同月,县组织、人事部门选派第一批技术干部担任科技副乡(镇)长。
6月1日,省人民政府决定把湄洲岛开发为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7月,成立湄洲岛旅游经济开发区,归莆田市直接管辖。
8月,县委组织部在县民政局、县印刷厂和华亭镇等60个党支部,进行民主评议党员试点工作。尔后,全县各支部相继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至1989年底结束。
9月1日,华亭镇万坂村发生渡船触礁翻船事故,淹死乘客11人。
9月10日,莆田县造纸厂生产的瓦楞原纸获轻工部出口优秀产品铜质奖;1990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包装技术展览会,获银质奖。
9月20日,莆田(三江口、秀屿)至香港定期货班轮正式通航。
10月4日,全县普查统计,共有少数民族聚居点20个,合计826户,2999人。
同月,莆田啤酒厂生产的“海恋”、“雪津”啤酒,在全国第二届北京啤酒系列产品质量评比中,双双获得金杯奖。
是年,莆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被国家防汛总指挥部授予“全国抗洪先进集体”称号。
是年,大洋乡建立多年生人工草场3000亩,草林、草果结合的人工草地400亩,优良牧草种子田100亩。
是年,县传动机械厂研制的“Z85—001型/F.P”彩色黑白兼容的电视机生产流水线,获福建省二轻工业厅科技成果二等奖,产品销往国内及澳门地区。
1989年
1月26日,文化部社文组授予莆田县“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称号。
同月,省委书记陈光毅视察白沙镇老区建设。
4月24日,县人民政府定忠门镇港里村“天后祖祠”为“妈祖文化”旅游点,对外开放。
5月6日,台湾宜兰县“南天宫进香团”一行225人,分乘20艘渔船,首次直航到莆田湄洲妈祖庙进香。
7月,县粮食局创办的日产75吨的笏石面粉厂动工兴建,至1990年12月竣工投产。
7月14日,召开莆田县台胞、台属代表大会,成立县台湾同胞联谊会,简称“台联会”。
8月,莆田县直属机关全面推行“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即: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同月,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的“瘦肉型商品猪的推广和生产应用技术”成果,获农业部畜牧科技二等奖。同年评定莆田县为全国瘦肉型猪商品基地县。
9月,中共江口镇党委被中央组织部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9月12~13日,在莆田第一次举行“兴化龙眼节”,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国家和地区的90多位外国友人,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有关省市的200多位嘉宾应邀参加活动。
10月26日(农历九月初九日),为妈祖逝世纪念日,台湾台中大甲镇澜宫组织2000多人进香团,前来妈祖庙进香朝拜。
同月,华亭二中学生陈馨创作的国画作品《桂元丰收》,荣获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19届世界少年儿童画展银牌奖。
11月,成立莆田市南少林寺研究会,开展林泉院遗址的发掘、研究工作。
是年,县罐头厂蘑菇罐头生产突破1万吨,创建厂以来最高纪录。
是年,全年粮食总产达3.1亿公斤,比上年增产2350万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夏粮总产、平均亩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受国务院嘉奖。
是年,二轻系统的工业出口交货值达1.07亿元,居省内县级首位。
是年,筹集资金847.2万元,改善办学条件。
1990年
3月13~16日,召开县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会四次会议,选举林春连为县长。
4月13日,省科委确定把莆田县列为科技兴县综合示范县。
5月2日,苏昌培副省长率领省有关部门领导来莆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决定筹资3000万元续建后海围垦工程。
6月1日,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西沙勤务分队志愿兵林春霖在回乡探亲期间,为抢救海上遇难的六位乡亲而壮烈牺牲。7月23日,中共莆田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开展“向林春霖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10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授予林春霖烈士“爱民英雄”荣誉称号。
7月1日,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总计272843户,143804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781人,自然增长率23.12%。湄洲岛每平方公里2346人。全县有百岁以上老人15人,其中男
2人,女13人。
7月1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驻京代表汉斯·达尔,省科委主任吴城等来县考察旱地生态农业和科技兴农试验点。
同月,国家体委来莆检查体育工作,抽检白沙镇和灵川镇,对群众体育工作表示满意。是年
9月,国家体委授予莆田县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
9月7日,暴雨成灾,全县受灾21个乡镇,死亡27人,重伤32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6.57万亩,果树1.78万亩,海堤被毁坏119处,水利设被毁坏425处,房屋倒塌8548间,直接经济损失达7895.8万元。
9月21日,南日岛35千伏跨海输变电工程竣工通电。
10月25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来莆,题写“梅峰光孝寺”。
11月14日,县电力公司男子篮球队获得华东8省市职工篮球赛冠军。
同月,县直机关干部近千人,三自带(自带棉被、自带工具、自带伙食)下乡,支援秋冬季农业生产。
12月13~15日,召开中共莆田县第七届代表会。选举林文扬为县委书记。
是年,莆田县体育馆竣工,内建有灯光篮球场等室内体育运动设施。
同年,“湄洲湾牌”工业盐质量评为全省第一、全国南方海盐区第一,轻工部授予部优产品称号。
是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6.2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74亿元,占78.35%,农业总产值3.52亿元,占21.65%。粮豆总产量达3.175亿公斤。年出口收购总值5.4032亿元。县财政收入8779万元。
知识出处
《莆田县志》
出版者:中华书局
全志共38篇,卷首设序、凡例、总述、大事记、地图和照片,卷末附录。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裁,全面记述了莆田县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莆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