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天主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73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天主教
分类号: B976.1
页数: 1
摘要: 本文描述了天主教在莆田市的历史沿革以及该地区的天主教堂建设情况。
关键词: 城厢区 宗教 天主教

内容

天主教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传入莆田,时在莆田沿海一带流传。清咸丰元年(1851年)在境内(今十字街)建莆田堂,原名若瑟堂。
  天主教从清康熙年间传入莆田平海东美村,由湖南籍的天主教徒在此定居,发展成为今天的谢厝村。道光十二年(1832年)盖新教堂湖南堂;道光二十九年天主教在涵江区塘北山建堂,名圣母堂,为莆田地方天主教总堂。外籍神甫即常住此堂。
  清咸丰元年(1851年),在境内十字街设总堂。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西班牙籍神甫万士我以1.2万银元向叶姓、萧姓购得地皮,于民国10年(1921年)盖成西式礼拜堂1座和住宿房屋等。
  民国时期,莆田堂曾一度附设一所正本学校。其中包括两个部分:一为道学部,专门培养传道人才;一为小学部,专收教徒子弟入学。至民国21年道学部停办。民国25年,兴化天主教徒中进步的知识分子,联合起来召集莆仙籍的传道们在正本学校开会,准备成立“莆仙天主教促进会”,讨论天主教革新问题,谴责外籍神甫的奴化教育。因而触怒西班牙籍的路霍士神甫。春季一开始,神甫就强制正本小学停办,把本地籍的10多名男传道开除。
  1949年8月,莆田解放。在莆田堂任传道的男道士有林尚文、胡卓凡、李秀山、翁纯如,修女有李阿田、许金凤、许亚友、陈凤姑、陈亚梅等,参加登记的教徒有180人。1951年11月,在四川省广元县王良佐神甫和500余名天主教徒签名发表《天主教自立革新宣言》,发起反帝爱国运动。1953年,一向居留在莆田的外籍神甫、传教士,全部遣送返国。1957年8月,在北京成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莆田天主教徒在华籍神甫黄祖生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天主教会莆田堂被迫停止宗教活动。直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贯彻落实宗教政策,莆田堂才恢复札拜活动。1989年,参加登记教徒有410人。至1994年,境内有天主教堂1座。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