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小学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68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小学体育
分类号: G812.757
页数: 2
页码: ·
摘要: 本文记述了小学体育教育在清光绪年间开始,经历了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教学内容逐渐丰富,从讲授兵式体操到各种体育娱乐游戏项目。每周上课时间逐渐增加,并开展了各种竞赛活动。各小学配备了专职或兼任体育教师,并开始进行田径、篮球等项目的训练。
关键词: 城厢区 学校体育 幼儿体育

内容

清光绪年间,城区砺青、湖山、普通、进群、哲明、培德、铸益等小学堂相继开设体育课,每周1~2小时,讲授兵式体操。
  民国初期,体操课作为各小学的必修课,每周安排3课时。民国3年(1914年),砺青小学举行首届校田径运动会,推动体育运动的普及发展。民国12年,小学体操课改为体育课,教学内容以体操、田径、球类和游戏为主。上课期间,上午有早操和课间操,下午有课外活动。从日本警官学校毕业的陈乃元在砺青小学任体育教师后,体育课程引进日本学校的教学内容,增设哑铃、队列、队形操、跳、跑、木马、单双杠、跳箱等项目。
  民国25年,教育部制订《小学体育教授细目》、《乡村小学体育实施法》,但部分小学因条件限制,仍依教师的专长与场地器材决定授课内容。
  民国34年后,城区各小学每周两节体育课和学校运动会恢复正常,并经常开展校际体育竞赛活动,为培育体育人才的基础训练起到一定的作用。
  1950年后,规定体育课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小学每周设两节体育课。1953年,省教育局派员来莆田指导城厢、涵江小学体育教学,使小学的体育教学逐渐走上正轨。
  1957年起,贯彻教育部颁发的《体育教学大纲》,各小学逐步配备专职体育教师或由学校确定兼任体育教师,体育活动趋向正常。1963年,各小学按教育部新颁发的《小学体育教材大纲》授课。同年12月召开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加强对小学体育教研组的领导。1964年3月,城厢实小、莆田附小(麟峰小学)被定为福建省田径训练基地。
  “文化大革命”初期,各小学一度停课。1970年后,体育课以省编的《军事体育教材》施教,恢复课外活动的重点项目,城区各小学相继组织运动队进行训练。
  1974年,城厢、城郊学区各小学基本上恢复体育教学,小学生的体育水平有明显提高。1977年,教育部颁发新的《体育教学大纲》后,各地重视体育教学的改革工作,规定小学优秀运动员可以优先录取或保送上初中就学,同时各小学还注意对优秀体育苗子的培养。
  1977年11月,城厢学区小学代表队、文献小学基层队参加莆田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分别获团体总分第一名。1978年10月,城厢镇小学代表队参加莆田县第十一届体育运动会,获儿童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儿童乙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同年11月,文献小学基层队参加莆田地区第五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1982年,城厢实验小学被命名为“福建省田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83年,该校经上级验收,符合省学校体育卫生两个暂行规定标准。1983~1988年,麟峰小学连续6年获全国“雏鹰起飞”奖。
  1985年,各小学及中心小学开始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要求,开展体育达标活动。莆田市实验小学适龄儿童每年通过验收,抽查达标率均超过92%。1986年,麟峰小学被评为省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1987年,又被评为推行《全国体育锻炼标准》达标先进单位。1986~1993年,区举办八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1987年,莆田市实验小学在福建省体育传统校的验收评比中获一等奖。1994年12月,城厢区举办首届运动会,第三学区代表队获儿童组男女田径竞赛总分第一名,共获金牌14块。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乃元
相关人物
麟峰小学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砺青小学
相关机构
涵江小学
相关机构
莆田市实验小学
相关机构
城厢实验小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