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药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661
颗粒名称: 第六章 药物
分类号: R282
页数: 2
摘要: 本文介绍了莆田市的中药、中成药和西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包括野生药材和中药的生产、中成药的制作和销售,以及西药在莆田的引入和普及等。
关键词: 中成药 西药 药材

内容

第一节 中药
  境内中药材生产历史悠久。野生药材有菖蒲、茯芩、何首乌、金樱子、山栀子、车前子、荆芥、扶留藤、桑螵蛸、通草、天门冬、沙参、苦参、使君子、天南星、桔梗、茴香、紫苏、薄荷、香薷、枸杞、蛇床子、牵牛子、蓖麻子、羊蹄草、紫背草、苍耳、花椒、艾、益母草、半夏、香附子、瓜萎、陈皮、橘红、山药、甘菊、枫香、马鞭草、骨碎补、桑寄生、薏苡、竹沥、淡竹、乌梅、石斛、巴豆、决明子、麦芽、木鳖、六月霜等。
  野生药材转为家种、家养获得成功的有黄连、百部、天冬、地鳖虫等。
  1986年4月至1987年9月,莆田市组织中药材资源普查,确认青黛、黄栀子、荔枝核、枇把叶、金边地鳖虫为莆田地道药材。其中使君子、蔓荆子和黄栀子号称莆田“三子”而著名。
  第二节 中成药
  1949年前,城内各药店自制成药的主要有球珀七厘散、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紫雪月、妇科宁坤丸、益母草丸、诸葛行军散、参术健脾散、赛空青眼药膏、熊胆老明膏等。其中成康药铺研制的咸康眼药膏,开元堂药店研制的各种膏药,远销省内外及南洋等地。
  1958年,在城内创办莆田国营制药厂,生产英展(阴挺)丸、八珍丸、乌鸡白凤丸、牛黄抱龙丸、六味地黄丸、眼药膏等几十种,产品由县医药公司经销,1962年停办。
  第三节 西药
  19世纪末,西药随着基督教的传入而传入。起初,民间拒用西药,故销售较难。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莆田圣路加医院创办后,西药在莆田的使用逐步普及。光绪二十三年,城厢设立第一所西药房——自西来药房。随着西医院(所)的扩大增多,西药房在一些城镇相继出现,一些西医诊所兼售西药。
  1949年前西药全部从外地购进。50年代开始,莆田县设立医药公司,开始经营西药,为三级批发站,供应本地区的西药品。一些医院生产少量制剂,如常用片剂、注射液等,供本院使用。
  1965年,境内两个卫生院年西药销售额30万元,1974年53万元,1984年95万元。至1994年,增加到458个品种175万元。
  1984~1994年,新特药开发应用每年以13%递增。西药的广泛应用,为人民健康提供物质保证。
  1985年,莆田市医药公司成立,为二级批发部,供应全市范围内的药品经营。城关分设雷山及东大路2个经营部,为三级批发部。境内设4个药品门市部,西药供应量逐年增大。莆田市、县及驻军九五医院相继建立规范的制剂室,生产品种剂形,质量都上档次,补充医院西医用药。
  1991年,莆田市在境内建立首家制药厂——莆田市制药厂。至1994年,开发生产的药品计有18个品种,年产值达800万元,其中瘘必治为该厂品牌产品。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