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旅游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63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旅游资源
分类号: F592.757
页数: 9
摘要: 本节记述了城厢区的旅游资源,其中包括了东山晓旭、西岩晚眺、南山松柏、梅寺晨钟等。
关键词: 城厢区 旅游资源

内容

清代顺治年间邑人进士林尧英手定“莆田二十四景”,其中大部分景点集中在城厢区。因年代久远,环境变迁,有的景点已成陈迹,但绝大部分景点不仅保存完整,且进行大规模修建,面貌焕然一新。建区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境内新的旅游景点不断开发,丰富旅游资源。
  一、东山晓旭
  东山即东岩山,古称“乌石山”,因山形如麟,亦名“麟山”。位于城厢区西北角。凌晨,登山眺望,旭日乍露,云披五色,如盘如轮;宿雾瞳胧,金光万道,奇幻莫测,气象万千。故称“东山晓旭”,素为游览胜地。夜间,俯瞰城乡万家灯火,闪闪烁烁,灿若银河,别有一番景致。
  因东岩山半山腰有座丛林“报恩东岩教寺”,建于宋淳化元年(990年),故邑人称为“东岩山”。
  报恩东岩教寺主殿后有一座三层、空心、八角形的宋代石塔,虚檐危顶,形极奇古。基座浮雕36只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守卫塔门的金刚力士的雕塑,线条粗犷,造型古朴。游人驻足塔上“茫茫翘首青天外,不尽风光眼底收”。
  寺的右下方有一座明代建造的“三教祠”,祀奉“三一教”创始人林兆恩(别号龙江)。因其倡导儒、道、释三教合一说,世称“三教先生”或“三一教主”。他生前在此讲学,门徒遍天下,国内外各地大多建有三教祠,故东岩山三教祠又称“麟山祖祠”。祖祠右侧,古有巨石成丛,明嘉靖年间,知府朱衮曾在这里建亭,石上刻“三峰亭”三个大宇。此亭面对木兰溪极目远眺,海天无际。晴目拂晓,遥望东海,朝晖初露,曙色诱人;旭日初升,金光万道,茫茫苍天和远近景物悉呈金黄色彩,蔚为奇观。“东山晓旭”,素称莆阳第一胜景。
  祖祠后面,有东晋樟树一株,高15米,胸围13.8米,下部开裂成洞。其树龄有1700年。千年古树,欣逢盛世,新枝勃发,绿叶扶疏,游人至此,无不啧啧称奇。
  在东山祖祠与报恩寺中间,古有文昌阁和吕祖庙各一,已无所存;而一座崭新的“天后宫”则在这里拔地而起。这里的圣母塑像是前几年请驾上山的原供奉于城厢“文峰宫”的坐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四时香火不断。
  东山几经沧桑,往日的丛石景观、滴翠古松以及一些亭阁诸如“留云阁”、“枕烟阁”以及“三峰亭”等,如今已无觅处;但几年来经过整修扩建以后,寺祠殿宇更为壮观,远非昔日所能相比。现在已修建了石板坡路,可容两辆汽车并列行驶,自山麓直抵东山祖祠、天后宫和报恩寺门口。整个景点,古树古塔古寺相映成趣,有诗赞曰:
  岩色青葱接翠薇,东方初日正含晖。
  晶光散露珍珠落,赤羽经林玉鸟飞。
  石畔柔叶清影过,岸边弱柳淡辉依。
  分明晹谷此间有,涌出圆轮挂岫巍。
  二、西岩晚眺
  在城厢区西南有西岩寺旧址。古寺山门规模,风韵犹存。幽堂高阁,山门翼然,有楼双悬,怀满风月,登临远眺,满眼青峦,万林滴翠。日色含山时,四野墟烟,千家炊气,天际余晖,涂满半天红霞,诚自然妙境。
  古刹西岩广福寺,明代建造,分前、中、后三座。前为山门,两边为兼钟鼓楼,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藏经阁,东西厢以走廊相连接。因寺门朝西,面对石室岩,故称“西岩寺”。
  西岩寺原是明朝国师陈经邦的别墅,后清兵人关,其孙钟岱因响应朱继祚复明举兵,兵败削发出家,改名体玄,即将别墅改为西岩寺。钟岱托迹空门,其妻妾愿出家为尼,居南向之西隐寺。
  站在山门前台阶上,放眼四望,城乡景色,尽收眼底。黄昏时,但见夕阳一抹,炊烟回起,城中房屋栉比鳞次,城郊田野碧绿一片,染满晚照余辉,新建的高楼大厦,沉浸在晚烟暮霭里,巍然屹立。西山上,夕阳回光返照,千里流舟,风光如画。“西岩晚眺”有诗赞曰:
  揽胜前岩挂夕霞,村村烟火隔人家。
  客因沽酒寻深巷,僧故敲钟落晚风。
  幽谷闻声藏宿鸟,空林欲暮噪归鸦。
  城楼气爽东山外,犹爱西来日影斜。
  三、南山松柏
  南山即凤凰山,古称“南湖”,位于城厢区西南郊2公里许。景幽寺宏,山青水秀;莽原遍野,松柏盈山,莽莽苍苍,风光如画,为福建十佳游览区。
  南山山麓有著名的闽中古刹广化寺,是福建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寺初创于南朝永定二年(558年),当时“开莆来学”郑露兄弟三人舍宅建“金仙庵”,隋开皇九年(589年)扩建为寺,唐景云二年(711年),睿宗赐寺名“灵岩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始改名“广化寺”。宋代广化寺最为鼎盛,当时有10院,下辖120庵,山门若市,香客如云。但在元、明、清三代,几经兴废。现在的建筑群是清光绪初年,依旧制重修的。1980年以来,海外侨胞热心赞助,进行全面的整修和扩建,寺貌焕然一新。
  广化寺现有建筑总面积1.4万平方米。布局以照壁、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经堂为中轴线,坐西向东,由海拔25米逐步升高到63米。全长385米。主殿大雄宝殿为抬梁式殿堂结构,殿高22米,面积837平方米,其雄伟庄严列为福建名刹前茅。
  天王殿前,有两座宋治平二年(1065年)所建的石经幢,五层八角形,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是研究焚文汉译与本地方言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
  寺后南山,古松蔽日,秀柏连柯,松涛阵阵,老树常青。“南山松柏”素为邑人吟咏的胜景。今日广化寺已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福建最佳风景区”之一。福建佛学院在这清静幽雅的千年古刹常年开设佛学院男众班。
  普门庵为邑人唐御史黄滔读书处,有“东峰书屋”旧址。普门庵前有宋乾道元年(1165年)前建成的释迦文佛塔,石构,仿木楼阁式建筑,五层八角形。高30米,塔室空心,顶作藻井,内壁嵌有石级,供人拾级登上各层塔门外。外壁和迭涩间浮雕佛像为南宋宓宗佛像,全国少见。双头羽人,飞天乐伎和花卉鸟兽等图案,非常精美。塔檐仿砖瓦雕刻,有鸟革翚飞,凌风飘举之势,其建筑艺术为八闽少有。该塔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中尚有巢云楼、舍利塔、溪声阁、佛肠坑,唐进士欧阳詹墓、明邑人探花林文御葬墓等古迹。
  相传千年前,东汉、西晋之间,兴化湾滔滔海水直涌至南山山麓,群峰苍翠,老松参天,虬龙留影,涛风送晚,倒映幽波,恰似海上仙山。山上苍松翠柏,倒映水中,山光水色,相映生辉,风景迷人。“南山松柏”,古代即为佳景。
  广化寺经全面整修后,已成为福建四大名刹和“十佳风景游览区”之一,有诗赞曰:
  高山积翠接南城,松柏迥环景趣深。
  千尺龙蟠摇树影,半空风雨泛涛声。
  经寒不改贞心洁,傍石岂存倚势情?
  间我当时何所友,苍髯旧是故人名。
  四、梅寺晨钟
  “梅寺晨钟”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该寺座落在城厢区梅峰街。原山门两侧屹立着钟楼、鼓楼,楼皆为三层四方形。钟楼第三层原悬有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宋代名匠蔡通铸造的优质铜钟一口。钟声洪亮,可传至20公里远的江口间,且音有扬抑,能卜阴晴,遇晴则扬,雨天则挫,飞云腾采,其文奇古,有诗赞道:“何处钟声出晓烟,梅峰别有上方天。离离欲送风花落,点点曾添露草鲜。未了参禅传法语,由来竟梦唤沉眠。清音可卜阴阳事,还忆当时蔡氏贤。”
  蔡通铸造之铜钟,惜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烧毁。现存铜钟是民国初年,仿宋钟模式重新铸造,钟高164厘米,外径104厘米,重约1500公斤。钟身铭刻《大悲咒》和《钟咒》。钟身古朴典雅,发音洪亮而低沉。每当晨曦初露,钟声频传,悠扬悦耳,浑厚绵延。
  梅峰寺原有规模较小,局限于梅峰巷一隅。80年代初,在海外侨胞热心赞助下,进行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现在规模极为雄伟,面貌焕然一新。当街而立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有赵朴初书的“梅峰光孝寺”,进入山门,天王殿前有一宽广的石砌广场。中轴线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经堂、大悲殿为主,两房置有宽敞的长廊和僧房,傍山而起,错落有致,重檐翠飞,雄伟壮观。
  大悲殿凌空高耸,后面有扶梯,可登上二层楼上走廊。四周有走马回廊、登廊赏景,全城尽在眼底,美不胜收。大悲殿内供奉观音大士巨大塑像,塑像有14.2米高,为福建座佛之冠,极为壮观。
  明代邑人林大辂曾题《梅峰光孝寺》,诗云:
  上方亭榭几清秋,野老高踪一杖留。
  别院钟声苍霭外,前溪篷影碧烟流。
  闲来参禅多携伴,老至逢僧易散愁。
  却忆庐峰明月夜,吹箫曾向万山楼。
  五、木兰春涨
  木兰指木兰溪,发源于德化县戴云山脉的笔架山,汇三十六涧溪水入仙游县,再流经莆田城郊、渠桥、涵江等地注入兴化湾。木兰春涨的秀丽景观位于木兰陂,在城厢南门外4公里的木兰山下,是北宋间修建的一座引、蓄、灌、排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木兰陂拥有陂首枢纽工程、渠系工程和堤防工程三部分。陂首为堰闸式滚水坝,用巨块花岗石纵横钩锁迭筑,全长219米,陂墩33座,各高7.5米,置有32孔闸门。南北两端,建有总长500多米的导流堤。“回澜桥”和“万金陡门”是陂上南北进出水闸,自此挖出于渠120余公里,分灌南北洋平原。
  木兰陂不仅是名闻遐迩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旅游胜地。每逢春水初涨,陂上溪面宽广,水平如镜,桃红柳绿,溪水泱泱,两岸绿树青山,倒映水中,风光美如画。陂首枢纽工程为堰闸式滚水坝,每逢山洪暴涨,溪水越坝飞流而下,汇成瀑布,发出雷鸣声响。“木兰春涨”自古即为著名胜景。
  1958年,修建木兰倒虹吸管,引东圳渠水进木兰灌区,两条巨型钢管在木兰陂上游陂头村跨溪而过,犹如腾空巨龙,极为雄伟壮观。
  陂的南岸有座纪念修陂先贤钱四娘、林从世、李宏、冯智日的“协应庙”,现已辟为“木兰陂纪念馆”。馆内保存自明代以来名人撰写的历次修陂碑石,为宝贵的水利建设史料。
  “木兰春涨”有诗描绘:
  筑陂拦洪石敢当,木兰溪涨溢西东。
  群山侧影浅深翠,泉水回澜远近通。
  星斗一天沉夜雨,波涛万里送春风。
  孤舟款乃顺流过,越信当年逢竹功。
  六、钟潭噌响
  钟潭位于城郊乡霞林村水磨坑,距市区5公里处。据明周华《兴化县志》载:东越王余善反叛汉武帝,占领广业里古院山,筑台据守,世称“越王台”。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派会稽太守朱买臣带兵前来征剿,东越王兵败,据传金钟飞落水磨坑,故称“钟潭”。
  钟潭之水源出龟山,经朱坑注入锦亭山的西南谷。沿溪岩石陡峭,1000米长的溪床蜿蜒曲折,几经阻扼,下泻悬崖峭壁,奔腾直下,声如洪钟,蔚为奇观,石壁下潴为一深潭,潭满水溢,又分支而泻,共三注三泻。三泻处有的象飞瀑,有的象挂练,有的象曳帛。由于水力冲击,形成三潭,好象三个酒盅。文人称它如盅、如樽、如敦,当地群众则称为“三酒盅”。这里上中下三潭流水交响,其声如冰弦弹奏、玉罄叩击、箜篌鸣奏,令人陶醉,有窾坎镗〓之声,与向之噌吰声相为呼应,似钟鸣、鼎响,故名“钟潭噌响”。
  潭西,原有明邑人大司马郭应聘的读书亭,遗址尚存。旁有新建一寺,可供游人休憩。
  另有“观曝”、“鱼乐”、“金谿”、“伏虎”等石刻多处。古人有诗描摹:
  锦亭西向是潭边,激石湍流响接天。
  人水钟鼓今不见,闻声峭壁竟依然。
  游人误觅上方寺,客梦还惊半夜船。
  耳畔争如雷雨过,时时唤醒老龙眠。
  七、绶溪钓艇
  绶溪即延寿溪,旧志称此溪至此“一碧如带”(绶带),故又名“绶溪”。绶溪发源于仙游九鲤湖上游,经常太莒溪,注入东圳水库,再经九华山南麓、泗华陂,流入延寿。
  在延寿村,横卧绶溪之上有座古石桥,名延寿桥,建于宋建炎元年(1127年),长91米,宽4米,共有10个桥墩,桥旁有宋代邑人陈宓所书“延寿桥”石刻,每宇大尺余。
  旧志载,唐代徐寅因忤后唐庄宗,罢官归延寿故里。他常独坐绶溪岸边垂钓,赋诗自叹曰:“赋就神威振大名,斩蛇功与乐天争,归来延寿溪头坐,终日无人问一声。”后人把徐寅垂钓之潭称作“徐潭”。宋代,徐寅之裔孙把庄园卖给诗人刘克庄。延寿桥西半里处,尚存徐寅的“状元井”及徐铎的藏书楼遗址,桥西南有刘克庄墓。
  延寿桥下,十里平溪,两岸荔枝如林,龙眼成荫,佳树秀木,倒映溪中,影影绰绰,泛舟垂钓,其乐无穷。钓艇往来,穿梭如织。“绶溪钓艇”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有诗曰:
  绶溪飘泊尽渔家,泛艇中流傲晚霞。
  桃水流红肥鲋鲤,荔香落影饵鱼虾。
  钓竿自具烟云趣,蓑笠不嫌风雨斜。
  依岸得来多换酒,黄氏醉倒异香奢。
  八、柳桥春晓
  柳桥位于城南乡顶墩村,距城厢约2里。古称“柳塘”,三面临河,沿岸植柳,间栽荔枝,春夏之交,绿柳婆娑,黄莺劲啭,荔枝挂丹,轻舟竟渡,春江明媚,风景如画。
  旧志载,柳桥,宋代为李富故里。明时,侍郎彭汝南辞官归里,于天启五年(1625年),在此建有16世纪江南著名园林“岸圃大观”,计有“情依楼”、“烟鬓阁”、“蕉声馆”、“剩水居”、“漏香廊”、“浮山舫”、“见山寺”、“寸草庵”、“隐花阁”、“云来树”及“桔园”、“荔径”、“壶天”、“樾庵”诸景。明时,画家董其昌画有《岸圃大观》国画,柯无瑕为之作花卉写生,称《岸圃花志》。兴化府岸圃大观在明代闻名江南,成为著名风景区。彭汝南逝世后,其子士瑛响应邑人朱继祚举旗反清复明,不幸事败身亡。“岸圃大观”亦被清军烧毁。现仅存彭汝南题刻的“古柳桥”碑石一块,仍立桥旁。
  “柳桥春晓”有诗描绘:
  依依柳色小桥东,叶底清光绿映红。
  倦眼初明开晓雾,低眉欲起笑春风。
  城南半隔斜枝外,岸北高临浅水中。
  多少长条随掩映,凭栏错认钓丝同。
  九、智泉珠瀑
  位于凤凰山街道下磨居委会,在城厢北约3公里处的西山,发源于弥陀岩,出三溪口,旧名“梅花漈”,波摇曲岸,香散危崖,因泉水流经多处山崖,呈各式瀑布,前人称之为“玉涧三悬”。每一陡处,泉水冲流直下,碰撞嶙峋巨石,形成亿万颗珠玑,称为“智泉珠瀑”。
  沿溪北上第一景,有泉流飞溅如珠,称为“珠漱”。过珠漱,泉水沿30度山崖而下,水击乱石,水花似玉,称为“喷玉”。经喷玉,泉流入一深潭似釜,水在潭中翻腾似沸,故称“沸釜”。经沸釜,泉水沿70度高崖直下,如白缣高挂,号曰“沫悬”。自沫悬入潭,水势缓慢,清沏似镜,取名“峰湖仙奕”。
  明万历间,莆田县令何南金构“来苏亭”于智泉岸边。明正德年间,邑人陈伯献隐居于此,把“梅花漈”更名为“智泉”,是为反柳宗元给“愚溪”命名之意。石壁上刻有“智泉”两个大字和《题记》。前人有诗描绘智泉珠瀑,甚为精彩:
  智泉飞瀑出兰溪,点点珠玑涧谷西。
  冰雪一天增朗耀,星辰万里接高低。
  精光透水镕金异,圆影随澜浮璧齐。
  寄语饮牛请勿污,白波留与瀚山绨。
  十、西湖水镜
  景区原在水关头、观桥和庙前一带。湖本旧城壕,明代兴化府太守岳正凿之为湖,筑石堰三,中堰泫深广阔,水平似镜,古称小西湖,雅称“西湖水镜”。夏时荷花盛开,香气袭人,风光妩媚。前人有诗为证:
  洞桥一望水光晴,湖镜如磨远近明。
  晓起因风轻拂拭,夜来对月倍晶莹。
  山容倒映螺痕现,桃色沉浮潭影清。
  若得当年西子在,淡妆浓抹许倾城。
  十一、石室藏烟
  石室即石室岩,在城厢西郊1里许的山上,有海蚀洞多处,传为古人穴居之所。据传唐代名僧妙应禅师建石室岩佛寺,出入常骑两只驯虎,故又名“伏虎岩”。明成化年间寺圮。陈经邦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重建。
  登山山道铺着百余级石阶,松石夹峙如墙,摩崖题刻点缀其间。路旁,有宋方钺石碣,上刻篆体“伏虎岩”三个字,每字高尺余,风骨道劲。由此拾级而上,便到“石室岩精舍”。旁落的玉皇殿前有一对透雕盘龙八仙石柱,雕技精湛,形象逼真,为石雕艺术精品。寺后耸立一座七层的四方形砖塔,俊俏古朴,别具丰采。
  寺后有块巨石突兀于岩群之上,长约2丈,形如舌头,故称“龙舌石”,山上有古榕数株,盘石而生,枝繁叶茂,挺拔苍劲,树下有座乘风亭,游人至此小憩,远远风光,涉目成赏。
  石室岩上还有仙迹、虎源、卓锡泉、曲水池、涅槃台、天泉庵诸景。
  春日晨昏,石室岩常有云雾飘浮在奇岩怪石、丛林灌木之间,水气氤氲,翠峰碧树,烟萦雾绕,忽隐忽现,颇具“绿树迷离古刹前,缥缈云山深莫辨”的诗情画意,因而有“石室藏烟”之誉。前人有诗描摹:
  盘旋山径许多松,石室深幽烟景浓。
  参错峦头林影隔,苍茫野色洞门封。
  檐前滴翠藏栖鹤,涧底流青现老龙。
  寻访招提曾问道,樵夫牧竖反从容。
  十二、九华叠翠
  九华即九华山,其西南麓在城厢区城郊乡境内,山高747.5米,因有九座小山攒簇如九朵莲花,常年长青挂绿,相倚并发,天空影肩萼,云面石共飞。岗峦挺秀如瓣,而映绶溪倒影,濯莲滴荷。九朵莲花,苍翠欲滴,故雅称“九华叠翠”。
  九华山主峰称陈岩。据传莆田古有两仙:一姓胡,居壶山;一姓陈,居九华山。故九华山古称“陈岩山”。登高远眺,荔城及南北洋平原,历历在目,风景如画。
  九华山上有“琉璃院”,仿古建筑,内供奉陈岩仙师。前有紫云岩,岩之阳有紫云院,山巅有石洞,名“仙公洞”。据载,唐代会昌年间,有名僧惠能祖师来莆,曾在洞内修真。现洞中供奉“七宝如来”。洞后有一石穴,深2尺许,内有泉水涌出,水质清冽而甜蜜。穴旁有“石茶灶”、“石棋盘”,传为仙人聚会沏茶、下棋之处。其他古迹如桃花坞、淘金井、燕子洞、云端殿、罗汉石、上天梯及山后苦竹院,皆为九华胜迹。
  民间传说,唐代时,河南嵩山少林寺主持受如来佛祖托梦,说是要在天下名山建少林,并授之八字诀:“遇苦而楼,傍竹而居”。少林寺主持派高僧惠能祖师云游四海,找遍天下名山,终于在九华山上苦竹院修真,这是关于我国南少年寺在莆田的最早传说。
  琉璃院旁有一巨石,上有雕刻“仙篆石”字样,石上粘有蠔壳(即海蛎壳)。镌刻宋进士方翥诗:“何人登眺睨绝顶,一树一石探幽奇。虫文鸟篆不可识,如读峋嵝神禹碑。累累蠔山附石面,非此所有能无奇?细看岩石深孔窍,舟人探篙迹犹遗。乃知此山千载前,汹涌化作海渺■。蛟龙鱼蟹占窟穴,不省造化能密移?”方翥推断九华山在三千年前,还为海水所淹没,以后地壳变迁,才浮出海面,其论断具有探讨价值。
  “九华叠翠”有诗描摹:
  九华攒翠峙乾坤,献出莲花万古存。
  树阴石头荒鸟字,藤牵山足杂螺痕。
  棋盘声响晚风度,茶灶烟绕晓雾浓。
  云洞深深何处是,惟从人迹觅敲门。
  十三、烈士陵园
  位于龙脊山顶峰,花团锦簇,松柏掩映,巍巍丰碑,高耸云天。陵园大门上方,嵌着一块大理石石匾,携刻郭沫若亲笔题写的“烈士陵园”四个镏金大字。
  进入大门,登上110级石阶,便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座前,碑座刻着楷书碑文,记述为人民谋求自由幸福而光荣牺牲的先烈们的不朽功勋;另三面嵌着五块浮雕,展示当年闽中人民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实。
  碑身高16米,巍巍耸立云天,南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东西北三面还分别刻有邓子恢、张鼎丞、叶飞的题字。
  烈士陵园内林木葱茏,绿草如茵,花开四季,香飘八方。是瞻仰先烈英风、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是宝贵的德育基地,也是旅游胜地。莆田市人民政府已决定将它扩建为烈士公园,将成为城厢区南大门的旅游胜地。
  十四、凤凰山公园
  凤凰山公园园址在凤凰山麓,莆田市城厢区文献路西端。公园座西北向东南,背倚绿树成荫的群山,面朝正在崛起的城厢区,占地250亩,由爱国侨胞黄日昌、黄玉秋和黄春水先生联合投资兴建,为父老乡亲提供一个休憩、旅游、娱乐的场所,填补家乡的一项空白,表达他们报效家乡的拳拳赤子之心。公园总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由国内著名建筑设计师黄仁教授精心设计,1991年破土动工,1994年已初具规模。
  从城厢区人民政府大门前向西眺望,在凤凰山麓有八座灯塔组成的山门一字排开,高耸人云,雄伟壮观。漫步文献路西端,登上49级宽阔的石砌台阶,便可看到八大灯塔如八大金刚一样凌空耸立。踏上石拱桥,跨过东圳主渠道,便见到门牌坊巍然屹立,“凤凰山公园”黑底金字赫然人目;正面是陈光毅所题,背面为黄日昌所题。迈上台阶,便来到“于飞阁”,是八角形亭阁,上悬挂“于飞阁”匾额,为林文豪草书,龙飞凤舞,颇有飞派。穿过于飞阁朝半山腰登攀,便到福祥塔。福祥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四方形,七层宝塔,空心,中有螺旋形塔梯,旁有铁栏杆,可扶摇直上第七层,俯瞰全城风光。福祥塔每层均有仿楼阁形檐盖,中间钢梯盘旋而上,直至塔端。建筑别具一格,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尚属罕见。
  门牌坊前铺设千米长的水泥旅游路,直抵南侧人工湖,人工湖由人工开凿后,引东圳主集道水注入湖中,湖水流动,使凤凰山山光水色相得益彰。人工湖的右侧为老人活动场,上面则是娱乐中心。还建设占地30多亩的儿童乐园。猴山、鸟山也同时兴建,绿化草坪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风光如画,是闽中旅游、度假胜地。
  十五、泗华陂旅游开发区
  泗华陂旅游开发区位于城郊乡西北部,为城郊乡“八五”规划重点开发的旅游区,总面积3.8平方公里。城(荔城)常(常太)公路横贯其中,交通极为方便。整个开发区以华陂为中心,上有泅华溪,下有延寿溪,周围绿水环绕,满目青山,花木扶疏,四季如春,瓜果飘香,风景如画,是旅游、度假的胜地。
  泗华陂为莆田仅存的唐代大型水利工程。其工程规模仅次于木兰陂,在莆田四大陂中名列第二。陂长120余米、宽10米,为唐代吴兴所建。以巨石垒筑,历经千年,犹保持完好,形似吼地欲飞的苍龙。陂上的泗华溪高出北洋河流3米,全长1.5公里,水面面积300多亩,常年流稳波平,清澈见底,远远望去,宛如王鉴琼田,溪中沙石松软,碧波微澜,游鱼戏水,怡然自得;溪旁佳木葱笼,百鸟啁啾,漫山翠黛,琼枝竞秀。每年春至,泗华陂上帘瀑直泻,飞珠溅玉,空山扶琴,荡然放歌,气势壮观。
  在泗华溪之南,有天马山避暑山庄,为清末在莆创办圣路加医院的美国人所建。天马山麓盘亘曲折,跌宕起伏,怪石嶙峋,洒脱自如,集奇撮胜,返朴归真。其山腰处绿荫如盖,清风徐徐,幽静可人,避暑山庄择此宝地而建,形成“浓荫翠黛隐红瓦,花团锦簇映朱枝”之人间胜景。现有通山公路直抵山麓,为过往游人提供极大方便。
  十六、南山农业大观园
  莆田市城厢区农业大观园,以南山为中心,东自南郊村,西达林桥村,南与木兰陂毗连。北连东圳水库,区域范围面积4.5万亩。南山农业大观园汇聚了“东山晓旭”、“木兰春涨”、“钟潭噌响”等莆田二十四景中之十景,为旅游胜地。
  南山农业大观园有一带、十区、三基地。“一带”就是荔枝带,以“宋家香”古荔枝为中心沿东圳干渠,建一条5公里长、20米宽的荔枝带。“十区”包括水果品尝区(建有12个果园)、野营科普区、科研生产区、休闲农业区、旅游食品加工区、森林公园区、旅游度假区、丹荔游览区、名胜古迹区等。“三基地”就是高优粮食基地、水产基地、蔬菜基地等。
  南山农业大观园荟萃生产、旅游于一炉,前景广阔,规模十分宏伟。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东山
相关专题
西岩寺旧址
相关专题
南山
相关专题
梅寺晨钟
相关专题
木兰
相关专题
钟潭
相关专题
绶溪
相关专题
柳桥
相关专题
智泉珠瀑
相关专题
西湖水镜
相关专题
石室
相关专题
九华
相关专题
烈士陵园
相关专题
凤凰山公园
相关专题
南山农业大观园
相关专题
报恩东岩教寺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