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旅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637
颗粒名称: 第八章 旅游
分类号: F592.757
页数: 19
摘要: 本章记述了城厢区旅游经济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旅游资源、旅游服务等。
关键词: 城厢区 旅游经济

内容

第一节 旅游资源
  清代顺治年间邑人进士林尧英手定“莆田二十四景”,其中大部分景点集中在城厢区。因年代久远,环境变迁,有的景点已成陈迹,但绝大部分景点不仅保存完整,且进行大规模修建,面貌焕然一新。建区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境内新的旅游景点不断开发,丰富旅游资源。
  一、东山晓旭
  东山即东岩山,古称“乌石山”,因山形如麟,亦名“麟山”。位于城厢区西北角。凌晨,登山眺望,旭日乍露,云披五色,如盘如轮;宿雾瞳胧,金光万道,奇幻莫测,气象万千。故称“东山晓旭”,素为游览胜地。夜间,俯瞰城乡万家灯火,闪闪烁烁,灿若银河,别有一番景致。
  因东岩山半山腰有座丛林“报恩东岩教寺”,建于宋淳化元年(990年),故邑人称为“东岩山”。
  报恩东岩教寺主殿后有一座三层、空心、八角形的宋代石塔,虚檐危顶,形极奇古。基座浮雕36只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守卫塔门的金刚力士的雕塑,线条粗犷,造型古朴。游人驻足塔上“茫茫翘首青天外,不尽风光眼底收”。
  寺的右下方有一座明代建造的“三教祠”,祀奉“三一教”创始人林兆恩(别号龙江)。因其倡导儒、道、释三教合一说,世称“三教先生”或“三一教主”。他生前在此讲学,门徒遍天下,国内外各地大多建有三教祠,故东岩山三教祠又称“麟山祖祠”。祖祠右侧,古有巨石成丛,明嘉靖年间,知府朱衮曾在这里建亭,石上刻“三峰亭”三个大宇。此亭面对木兰溪极目远眺,海天无际。晴目拂晓,遥望东海,朝晖初露,曙色诱人;旭日初升,金光万道,茫茫苍天和远近景物悉呈金黄色彩,蔚为奇观。“东山晓旭”,素称莆阳第一胜景。
  祖祠后面,有东晋樟树一株,高15米,胸围13.8米,下部开裂成洞。其树龄有1700年。千年古树,欣逢盛世,新枝勃发,绿叶扶疏,游人至此,无不啧啧称奇。
  在东山祖祠与报恩寺中间,古有文昌阁和吕祖庙各一,已无所存;而一座崭新的“天后宫”则在这里拔地而起。这里的圣母塑像是前几年请驾上山的原供奉于城厢“文峰宫”的坐像,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四时香火不断。
  东山几经沧桑,往日的丛石景观、滴翠古松以及一些亭阁诸如“留云阁”、“枕烟阁”以及“三峰亭”等,如今已无觅处;但几年来经过整修扩建以后,寺祠殿宇更为壮观,远非昔日所能相比。现在已修建了石板坡路,可容两辆汽车并列行驶,自山麓直抵东山祖祠、天后宫和报恩寺门口。整个景点,古树古塔古寺相映成趣,有诗赞曰:
  岩色青葱接翠薇,东方初日正含晖。
  晶光散露珍珠落,赤羽经林玉鸟飞。
  石畔柔叶清影过,岸边弱柳淡辉依。
  分明晹谷此间有,涌出圆轮挂岫巍。
  二、西岩晚眺
  在城厢区西南有西岩寺旧址。古寺山门规模,风韵犹存。幽堂高阁,山门翼然,有楼双悬,怀满风月,登临远眺,满眼青峦,万林滴翠。日色含山时,四野墟烟,千家炊气,天际余晖,涂满半天红霞,诚自然妙境。
  古刹西岩广福寺,明代建造,分前、中、后三座。前为山门,两边为兼钟鼓楼,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藏经阁,东西厢以走廊相连接。因寺门朝西,面对石室岩,故称“西岩寺”。
  西岩寺原是明朝国师陈经邦的别墅,后清兵人关,其孙钟岱因响应朱继祚复明举兵,兵败削发出家,改名体玄,即将别墅改为西岩寺。钟岱托迹空门,其妻妾愿出家为尼,居南向之西隐寺。
  站在山门前台阶上,放眼四望,城乡景色,尽收眼底。黄昏时,但见夕阳一抹,炊烟回起,城中房屋栉比鳞次,城郊田野碧绿一片,染满晚照余辉,新建的高楼大厦,沉浸在晚烟暮霭里,巍然屹立。西山上,夕阳回光返照,千里流舟,风光如画。“西岩晚眺”有诗赞曰:
  揽胜前岩挂夕霞,村村烟火隔人家。
  客因沽酒寻深巷,僧故敲钟落晚风。
  幽谷闻声藏宿鸟,空林欲暮噪归鸦。
  城楼气爽东山外,犹爱西来日影斜。
  三、南山松柏
  南山即凤凰山,古称“南湖”,位于城厢区西南郊2公里许。景幽寺宏,山青水秀;莽原遍野,松柏盈山,莽莽苍苍,风光如画,为福建十佳游览区。
  南山山麓有著名的闽中古刹广化寺,是福建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寺初创于南朝永定二年(558年),当时“开莆来学”郑露兄弟三人舍宅建“金仙庵”,隋开皇九年(589年)扩建为寺,唐景云二年(711年),睿宗赐寺名“灵岩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始改名“广化寺”。宋代广化寺最为鼎盛,当时有10院,下辖120庵,山门若市,香客如云。但在元、明、清三代,几经兴废。现在的建筑群是清光绪初年,依旧制重修的。1980年以来,海外侨胞热心赞助,进行全面的整修和扩建,寺貌焕然一新。
  广化寺现有建筑总面积1.4万平方米。布局以照壁、牌坊、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经堂为中轴线,坐西向东,由海拔25米逐步升高到63米。全长385米。主殿大雄宝殿为抬梁式殿堂结构,殿高22米,面积837平方米,其雄伟庄严列为福建名刹前茅。
  天王殿前,有两座宋治平二年(1065年)所建的石经幢,五层八角形,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是研究焚文汉译与本地方言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
  寺后南山,古松蔽日,秀柏连柯,松涛阵阵,老树常青。“南山松柏”素为邑人吟咏的胜景。今日广化寺已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为“福建最佳风景区”之一。福建佛学院在这清静幽雅的千年古刹常年开设佛学院男众班。
  普门庵为邑人唐御史黄滔读书处,有“东峰书屋”旧址。普门庵前有宋乾道元年(1165年)前建成的释迦文佛塔,石构,仿木楼阁式建筑,五层八角形。高30米,塔室空心,顶作藻井,内壁嵌有石级,供人拾级登上各层塔门外。外壁和迭涩间浮雕佛像为南宋宓宗佛像,全国少见。双头羽人,飞天乐伎和花卉鸟兽等图案,非常精美。塔檐仿砖瓦雕刻,有鸟革翚飞,凌风飘举之势,其建筑艺术为八闽少有。该塔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中尚有巢云楼、舍利塔、溪声阁、佛肠坑,唐进士欧阳詹墓、明邑人探花林文御葬墓等古迹。
  相传千年前,东汉、西晋之间,兴化湾滔滔海水直涌至南山山麓,群峰苍翠,老松参天,虬龙留影,涛风送晚,倒映幽波,恰似海上仙山。山上苍松翠柏,倒映水中,山光水色,相映生辉,风景迷人。“南山松柏”,古代即为佳景。
  广化寺经全面整修后,已成为福建四大名刹和“十佳风景游览区”之一,有诗赞曰:
  高山积翠接南城,松柏迥环景趣深。
  千尺龙蟠摇树影,半空风雨泛涛声。
  经寒不改贞心洁,傍石岂存倚势情?
  间我当时何所友,苍髯旧是故人名。
  四、梅寺晨钟
  “梅寺晨钟”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该寺座落在城厢区梅峰街。原山门两侧屹立着钟楼、鼓楼,楼皆为三层四方形。钟楼第三层原悬有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宋代名匠蔡通铸造的优质铜钟一口。钟声洪亮,可传至20公里远的江口间,且音有扬抑,能卜阴晴,遇晴则扬,雨天则挫,飞云腾采,其文奇古,有诗赞道:“何处钟声出晓烟,梅峰别有上方天。离离欲送风花落,点点曾添露草鲜。未了参禅传法语,由来竟梦唤沉眠。清音可卜阴阳事,还忆当时蔡氏贤。”
  蔡通铸造之铜钟,惜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烧毁。现存铜钟是民国初年,仿宋钟模式重新铸造,钟高164厘米,外径104厘米,重约1500公斤。钟身铭刻《大悲咒》和《钟咒》。钟身古朴典雅,发音洪亮而低沉。每当晨曦初露,钟声频传,悠扬悦耳,浑厚绵延。
  梅峰寺原有规模较小,局限于梅峰巷一隅。80年代初,在海外侨胞热心赞助下,进行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现在规模极为雄伟,面貌焕然一新。当街而立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有赵朴初书的“梅峰光孝寺”,进入山门,天王殿前有一宽广的石砌广场。中轴线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经堂、大悲殿为主,两房置有宽敞的长廊和僧房,傍山而起,错落有致,重檐翠飞,雄伟壮观。
  大悲殿凌空高耸,后面有扶梯,可登上二层楼上走廊。四周有走马回廊、登廊赏景,全城尽在眼底,美不胜收。大悲殿内供奉观音大士巨大塑像,塑像有14.2米高,为福建座佛之冠,极为壮观。
  明代邑人林大辂曾题《梅峰光孝寺》,诗云:
  上方亭榭几清秋,野老高踪一杖留。
  别院钟声苍霭外,前溪篷影碧烟流。
  闲来参禅多携伴,老至逢僧易散愁。
  却忆庐峰明月夜,吹箫曾向万山楼。
  五、木兰春涨
  木兰指木兰溪,发源于德化县戴云山脉的笔架山,汇三十六涧溪水入仙游县,再流经莆田城郊、渠桥、涵江等地注入兴化湾。木兰春涨的秀丽景观位于木兰陂,在城厢南门外4公里的木兰山下,是北宋间修建的一座引、蓄、灌、排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木兰陂拥有陂首枢纽工程、渠系工程和堤防工程三部分。陂首为堰闸式滚水坝,用巨块花岗石纵横钩锁迭筑,全长219米,陂墩33座,各高7.5米,置有32孔闸门。南北两端,建有总长500多米的导流堤。“回澜桥”和“万金陡门”是陂上南北进出水闸,自此挖出于渠120余公里,分灌南北洋平原。
  木兰陂不仅是名闻遐迩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旅游胜地。每逢春水初涨,陂上溪面宽广,水平如镜,桃红柳绿,溪水泱泱,两岸绿树青山,倒映水中,风光美如画。陂首枢纽工程为堰闸式滚水坝,每逢山洪暴涨,溪水越坝飞流而下,汇成瀑布,发出雷鸣声响。“木兰春涨”自古即为著名胜景。
  1958年,修建木兰倒虹吸管,引东圳渠水进木兰灌区,两条巨型钢管在木兰陂上游陂头村跨溪而过,犹如腾空巨龙,极为雄伟壮观。
  陂的南岸有座纪念修陂先贤钱四娘、林从世、李宏、冯智日的“协应庙”,现已辟为“木兰陂纪念馆”。馆内保存自明代以来名人撰写的历次修陂碑石,为宝贵的水利建设史料。
  “木兰春涨”有诗描绘:
  筑陂拦洪石敢当,木兰溪涨溢西东。
  群山侧影浅深翠,泉水回澜远近通。
  星斗一天沉夜雨,波涛万里送春风。
  孤舟款乃顺流过,越信当年逢竹功。
  六、钟潭噌响
  钟潭位于城郊乡霞林村水磨坑,距市区5公里处。据明周华《兴化县志》载:东越王余善反叛汉武帝,占领广业里古院山,筑台据守,世称“越王台”。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派会稽太守朱买臣带兵前来征剿,东越王兵败,据传金钟飞落水磨坑,故称“钟潭”。
  钟潭之水源出龟山,经朱坑注入锦亭山的西南谷。沿溪岩石陡峭,1000米长的溪床蜿蜒曲折,几经阻扼,下泻悬崖峭壁,奔腾直下,声如洪钟,蔚为奇观,石壁下潴为一深潭,潭满水溢,又分支而泻,共三注三泻。三泻处有的象飞瀑,有的象挂练,有的象曳帛。由于水力冲击,形成三潭,好象三个酒盅。文人称它如盅、如樽、如敦,当地群众则称为“三酒盅”。这里上中下三潭流水交响,其声如冰弦弹奏、玉罄叩击、箜篌鸣奏,令人陶醉,有窾坎镗〓之声,与向之噌吰声相为呼应,似钟鸣、鼎响,故名“钟潭噌响”。
  潭西,原有明邑人大司马郭应聘的读书亭,遗址尚存。旁有新建一寺,可供游人休憩。
  另有“观曝”、“鱼乐”、“金谿”、“伏虎”等石刻多处。古人有诗描摹:
  锦亭西向是潭边,激石湍流响接天。
  人水钟鼓今不见,闻声峭壁竟依然。
  游人误觅上方寺,客梦还惊半夜船。
  耳畔争如雷雨过,时时唤醒老龙眠。
  七、绶溪钓艇
  绶溪即延寿溪,旧志称此溪至此“一碧如带”(绶带),故又名“绶溪”。绶溪发源于仙游九鲤湖上游,经常太莒溪,注入东圳水库,再经九华山南麓、泗华陂,流入延寿。
  在延寿村,横卧绶溪之上有座古石桥,名延寿桥,建于宋建炎元年(1127年),长91米,宽4米,共有10个桥墩,桥旁有宋代邑人陈宓所书“延寿桥”石刻,每宇大尺余。
  旧志载,唐代徐寅因忤后唐庄宗,罢官归延寿故里。他常独坐绶溪岸边垂钓,赋诗自叹曰:“赋就神威振大名,斩蛇功与乐天争,归来延寿溪头坐,终日无人问一声。”后人把徐寅垂钓之潭称作“徐潭”。宋代,徐寅之裔孙把庄园卖给诗人刘克庄。延寿桥西半里处,尚存徐寅的“状元井”及徐铎的藏书楼遗址,桥西南有刘克庄墓。
  延寿桥下,十里平溪,两岸荔枝如林,龙眼成荫,佳树秀木,倒映溪中,影影绰绰,泛舟垂钓,其乐无穷。钓艇往来,穿梭如织。“绶溪钓艇”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有诗曰:
  绶溪飘泊尽渔家,泛艇中流傲晚霞。
  桃水流红肥鲋鲤,荔香落影饵鱼虾。
  钓竿自具烟云趣,蓑笠不嫌风雨斜。
  依岸得来多换酒,黄氏醉倒异香奢。
  八、柳桥春晓
  柳桥位于城南乡顶墩村,距城厢约2里。古称“柳塘”,三面临河,沿岸植柳,间栽荔枝,春夏之交,绿柳婆娑,黄莺劲啭,荔枝挂丹,轻舟竟渡,春江明媚,风景如画。
  旧志载,柳桥,宋代为李富故里。明时,侍郎彭汝南辞官归里,于天启五年(1625年),在此建有16世纪江南著名园林“岸圃大观”,计有“情依楼”、“烟鬓阁”、“蕉声馆”、“剩水居”、“漏香廊”、“浮山舫”、“见山寺”、“寸草庵”、“隐花阁”、“云来树”及“桔园”、“荔径”、“壶天”、“樾庵”诸景。明时,画家董其昌画有《岸圃大观》国画,柯无瑕为之作花卉写生,称《岸圃花志》。兴化府岸圃大观在明代闻名江南,成为著名风景区。彭汝南逝世后,其子士瑛响应邑人朱继祚举旗反清复明,不幸事败身亡。“岸圃大观”亦被清军烧毁。现仅存彭汝南题刻的“古柳桥”碑石一块,仍立桥旁。
  “柳桥春晓”有诗描绘:
  依依柳色小桥东,叶底清光绿映红。
  倦眼初明开晓雾,低眉欲起笑春风。
  城南半隔斜枝外,岸北高临浅水中。
  多少长条随掩映,凭栏错认钓丝同。
  九、智泉珠瀑
  位于凤凰山街道下磨居委会,在城厢北约3公里处的西山,发源于弥陀岩,出三溪口,旧名“梅花漈”,波摇曲岸,香散危崖,因泉水流经多处山崖,呈各式瀑布,前人称之为“玉涧三悬”。每一陡处,泉水冲流直下,碰撞嶙峋巨石,形成亿万颗珠玑,称为“智泉珠瀑”。
  沿溪北上第一景,有泉流飞溅如珠,称为“珠漱”。过珠漱,泉水沿30度山崖而下,水击乱石,水花似玉,称为“喷玉”。经喷玉,泉流入一深潭似釜,水在潭中翻腾似沸,故称“沸釜”。经沸釜,泉水沿70度高崖直下,如白缣高挂,号曰“沫悬”。自沫悬入潭,水势缓慢,清沏似镜,取名“峰湖仙奕”。
  明万历间,莆田县令何南金构“来苏亭”于智泉岸边。明正德年间,邑人陈伯献隐居于此,把“梅花漈”更名为“智泉”,是为反柳宗元给“愚溪”命名之意。石壁上刻有“智泉”两个大字和《题记》。前人有诗描绘智泉珠瀑,甚为精彩:
  智泉飞瀑出兰溪,点点珠玑涧谷西。
  冰雪一天增朗耀,星辰万里接高低。
  精光透水镕金异,圆影随澜浮璧齐。
  寄语饮牛请勿污,白波留与瀚山绨。
  十、西湖水镜
  景区原在水关头、观桥和庙前一带。湖本旧城壕,明代兴化府太守岳正凿之为湖,筑石堰三,中堰泫深广阔,水平似镜,古称小西湖,雅称“西湖水镜”。夏时荷花盛开,香气袭人,风光妩媚。前人有诗为证:
  洞桥一望水光晴,湖镜如磨远近明。
  晓起因风轻拂拭,夜来对月倍晶莹。
  山容倒映螺痕现,桃色沉浮潭影清。
  若得当年西子在,淡妆浓抹许倾城。
  十一、石室藏烟
  石室即石室岩,在城厢西郊1里许的山上,有海蚀洞多处,传为古人穴居之所。据传唐代名僧妙应禅师建石室岩佛寺,出入常骑两只驯虎,故又名“伏虎岩”。明成化年间寺圮。陈经邦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重建。
  登山山道铺着百余级石阶,松石夹峙如墙,摩崖题刻点缀其间。路旁,有宋方钺石碣,上刻篆体“伏虎岩”三个字,每字高尺余,风骨道劲。由此拾级而上,便到“石室岩精舍”。旁落的玉皇殿前有一对透雕盘龙八仙石柱,雕技精湛,形象逼真,为石雕艺术精品。寺后耸立一座七层的四方形砖塔,俊俏古朴,别具丰采。
  寺后有块巨石突兀于岩群之上,长约2丈,形如舌头,故称“龙舌石”,山上有古榕数株,盘石而生,枝繁叶茂,挺拔苍劲,树下有座乘风亭,游人至此小憩,远远风光,涉目成赏。
  石室岩上还有仙迹、虎源、卓锡泉、曲水池、涅槃台、天泉庵诸景。
  春日晨昏,石室岩常有云雾飘浮在奇岩怪石、丛林灌木之间,水气氤氲,翠峰碧树,烟萦雾绕,忽隐忽现,颇具“绿树迷离古刹前,缥缈云山深莫辨”的诗情画意,因而有“石室藏烟”之誉。前人有诗描摹:
  盘旋山径许多松,石室深幽烟景浓。
  参错峦头林影隔,苍茫野色洞门封。
  檐前滴翠藏栖鹤,涧底流青现老龙。
  寻访招提曾问道,樵夫牧竖反从容。
  十二、九华叠翠
  九华即九华山,其西南麓在城厢区城郊乡境内,山高747.5米,因有九座小山攒簇如九朵莲花,常年长青挂绿,相倚并发,天空影肩萼,云面石共飞。岗峦挺秀如瓣,而映绶溪倒影,濯莲滴荷。九朵莲花,苍翠欲滴,故雅称“九华叠翠”。
  九华山主峰称陈岩。据传莆田古有两仙:一姓胡,居壶山;一姓陈,居九华山。故九华山古称“陈岩山”。登高远眺,荔城及南北洋平原,历历在目,风景如画。
  九华山上有“琉璃院”,仿古建筑,内供奉陈岩仙师。前有紫云岩,岩之阳有紫云院,山巅有石洞,名“仙公洞”。据载,唐代会昌年间,有名僧惠能祖师来莆,曾在洞内修真。现洞中供奉“七宝如来”。洞后有一石穴,深2尺许,内有泉水涌出,水质清冽而甜蜜。穴旁有“石茶灶”、“石棋盘”,传为仙人聚会沏茶、下棋之处。其他古迹如桃花坞、淘金井、燕子洞、云端殿、罗汉石、上天梯及山后苦竹院,皆为九华胜迹。
  民间传说,唐代时,河南嵩山少林寺主持受如来佛祖托梦,说是要在天下名山建少林,并授之八字诀:“遇苦而楼,傍竹而居”。少林寺主持派高僧惠能祖师云游四海,找遍天下名山,终于在九华山上苦竹院修真,这是关于我国南少年寺在莆田的最早传说。
  琉璃院旁有一巨石,上有雕刻“仙篆石”字样,石上粘有蠔壳(即海蛎壳)。镌刻宋进士方翥诗:“何人登眺睨绝顶,一树一石探幽奇。虫文鸟篆不可识,如读峋嵝神禹碑。累累蠔山附石面,非此所有能无奇?细看岩石深孔窍,舟人探篙迹犹遗。乃知此山千载前,汹涌化作海渺■。蛟龙鱼蟹占窟穴,不省造化能密移?”方翥推断九华山在三千年前,还为海水所淹没,以后地壳变迁,才浮出海面,其论断具有探讨价值。
  “九华叠翠”有诗描摹:
  九华攒翠峙乾坤,献出莲花万古存。
  树阴石头荒鸟字,藤牵山足杂螺痕。
  棋盘声响晚风度,茶灶烟绕晓雾浓。
  云洞深深何处是,惟从人迹觅敲门。
  十三、烈士陵园
  位于龙脊山顶峰,花团锦簇,松柏掩映,巍巍丰碑,高耸云天。陵园大门上方,嵌着一块大理石石匾,携刻郭沫若亲笔题写的“烈士陵园”四个镏金大字。
  进入大门,登上110级石阶,便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座前,碑座刻着楷书碑文,记述为人民谋求自由幸福而光荣牺牲的先烈们的不朽功勋;另三面嵌着五块浮雕,展示当年闽中人民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史实。
  碑身高16米,巍巍耸立云天,南面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东西北三面还分别刻有邓子恢、张鼎丞、叶飞的题字。
  烈士陵园内林木葱茏,绿草如茵,花开四季,香飘八方。是瞻仰先烈英风、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大课堂,是宝贵的德育基地,也是旅游胜地。莆田市人民政府已决定将它扩建为烈士公园,将成为城厢区南大门的旅游胜地。
  十四、凤凰山公园
  凤凰山公园园址在凤凰山麓,莆田市城厢区文献路西端。公园座西北向东南,背倚绿树成荫的群山,面朝正在崛起的城厢区,占地250亩,由爱国侨胞黄日昌、黄玉秋和黄春水先生联合投资兴建,为父老乡亲提供一个休憩、旅游、娱乐的场所,填补家乡的一项空白,表达他们报效家乡的拳拳赤子之心。公园总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由国内著名建筑设计师黄仁教授精心设计,1991年破土动工,1994年已初具规模。
  从城厢区人民政府大门前向西眺望,在凤凰山麓有八座灯塔组成的山门一字排开,高耸人云,雄伟壮观。漫步文献路西端,登上49级宽阔的石砌台阶,便可看到八大灯塔如八大金刚一样凌空耸立。踏上石拱桥,跨过东圳主渠道,便见到门牌坊巍然屹立,“凤凰山公园”黑底金字赫然人目;正面是陈光毅所题,背面为黄日昌所题。迈上台阶,便来到“于飞阁”,是八角形亭阁,上悬挂“于飞阁”匾额,为林文豪草书,龙飞凤舞,颇有飞派。穿过于飞阁朝半山腰登攀,便到福祥塔。福祥塔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四方形,七层宝塔,空心,中有螺旋形塔梯,旁有铁栏杆,可扶摇直上第七层,俯瞰全城风光。福祥塔每层均有仿楼阁形檐盖,中间钢梯盘旋而上,直至塔端。建筑别具一格,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尚属罕见。
  门牌坊前铺设千米长的水泥旅游路,直抵南侧人工湖,人工湖由人工开凿后,引东圳主集道水注入湖中,湖水流动,使凤凰山山光水色相得益彰。人工湖的右侧为老人活动场,上面则是娱乐中心。还建设占地30多亩的儿童乐园。猴山、鸟山也同时兴建,绿化草坪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风光如画,是闽中旅游、度假胜地。
  十五、泗华陂旅游开发区
  泗华陂旅游开发区位于城郊乡西北部,为城郊乡“八五”规划重点开发的旅游区,总面积3.8平方公里。城(荔城)常(常太)公路横贯其中,交通极为方便。整个开发区以华陂为中心,上有泅华溪,下有延寿溪,周围绿水环绕,满目青山,花木扶疏,四季如春,瓜果飘香,风景如画,是旅游、度假的胜地。
  泗华陂为莆田仅存的唐代大型水利工程。其工程规模仅次于木兰陂,在莆田四大陂中名列第二。陂长120余米、宽10米,为唐代吴兴所建。以巨石垒筑,历经千年,犹保持完好,形似吼地欲飞的苍龙。陂上的泗华溪高出北洋河流3米,全长1.5公里,水面面积300多亩,常年流稳波平,清澈见底,远远望去,宛如王鉴琼田,溪中沙石松软,碧波微澜,游鱼戏水,怡然自得;溪旁佳木葱笼,百鸟啁啾,漫山翠黛,琼枝竞秀。每年春至,泗华陂上帘瀑直泻,飞珠溅玉,空山扶琴,荡然放歌,气势壮观。
  在泗华溪之南,有天马山避暑山庄,为清末在莆创办圣路加医院的美国人所建。天马山麓盘亘曲折,跌宕起伏,怪石嶙峋,洒脱自如,集奇撮胜,返朴归真。其山腰处绿荫如盖,清风徐徐,幽静可人,避暑山庄择此宝地而建,形成“浓荫翠黛隐红瓦,花团锦簇映朱枝”之人间胜景。现有通山公路直抵山麓,为过往游人提供极大方便。
  十六、南山农业大观园
  莆田市城厢区农业大观园,以南山为中心,东自南郊村,西达林桥村,南与木兰陂毗连。北连东圳水库,区域范围面积4.5万亩。南山农业大观园汇聚了“东山晓旭”、“木兰春涨”、“钟潭噌响”等莆田二十四景中之十景,为旅游胜地。
  南山农业大观园有一带、十区、三基地。“一带”就是荔枝带,以“宋家香”古荔枝为中心沿东圳干渠,建一条5公里长、20米宽的荔枝带。“十区”包括水果品尝区(建有12个果园)、野营科普区、科研生产区、休闲农业区、旅游食品加工区、森林公园区、旅游度假区、丹荔游览区、名胜古迹区等。“三基地”就是高优粮食基地、水产基地、蔬菜基地等。
  南山农业大观园荟萃生产、旅游于一炉,前景广阔,规模十分宏伟。
  第二节 旅游服务
  一、旅客之家
  莆田市城厢区旅客之家有兴化宾馆、荔粮宾馆、新街口大厦、莆田市旅行社、台湾大酒店、天妃宾馆、莆田旅社、荔城旅社、城南宾馆、西岩旅社等10余家。
  兴化宾馆座落于城厢区坊巷路,设备齐全,拥有不同等级的楼房8幢,总建筑面积13714平方米。宾馆共有430个床位,中、高档客房71间,内铺设高级地毯,装有空气调节器、电热淋浴器、彩色电视机和自动电话。室内用具新颖别致,使用舒适方便。宾馆内设餐厅3个,可为宾客提供有兴化、闽南、福州等地方风味的各式饭菜,并承包酒席。另开设有卡拉OK歌舞厅、茶座等娱乐设施。宾馆为旅客代购从福州、厦门至国内外的火车票、飞机票。
  莆田市旅行社位于城厢区学园路,是经省旅游局批准的国家二级旅行社。全社共有员工20人,其中专业日语、英语、闽南语、国语翻译导游12人。设有总经理室、外联部、接待部、综合服务部及办公室等机构。其主要业务是:组织和接待到国内各地旅游、探亲及各种专业考察的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外籍华人和外国宾客以及国内旅游团体,特别是为前来湄洲妈祖庙朝圣旅游进香团队提供各种方便和综合服务,代办从福州、厦门到全国各地及出境的飞机票。1990年该社与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成立联合办事处,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台湾大酒店莆田市台湾大酒店是中外合资的涉外旅游饭店,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凤凰山下,城厢区文献西路,毗邻凤凰山公园。交通便利,装饰华丽,设备先进,格调典雅。拥有客房、餐厅、咖啡厅、商务中心、桑拿浴室、美容厅、保龄球馆、歌舞厅、KTV、游艺室、健身房、游泳池、网球场等多项服务设施;为城厢区目前档次最高的旅游饭店之一。商务中心办理传真、国际和国内直拨电话、复印、电脑打字、机票预订。桑拿浴为进口设备,独特享受。保龄球强身健体,高雅娱乐。KTV包厢装饰豪华,风格迥异,电脑选曲,内设舞池。歌舞厅有时还举行时装模特表演。
  二、旅游购物
  (一)三大名果
  龙眼兴化龙眼亦称“桂圆”。品种繁多,质量特优。从明代起,兴化桂圆列为名贵贡品。其中以“水南”桂圆果味纯甜无酸,果肉沽白如冰,系绝佳品种。“白核龙眼”,核仅米粒大小,又称“无核龙眼”;其肉色乳白,质地柔软,鲜嫩爽口,味甜如蜜,含糖量高达25%,是世界稀特良种。兴化桂圆除鲜食外,可焙制成桂圆干。取其果肉熬煮桂圆补膏和配制桂圆补酒。
  荔枝兴化荔枝素以量多、质优而名扬四海,从明代起进贡帝京,远销国外。其中“陈紫”荔枝肉质细脆多汁、味道香甜爽口,焦核率达95%,是全省著名的优良品种。“乌叶”荔枝果皮黑绿,果肉呈乳白色,质脆多汁,味道香甜,焙制而成的荔枝干品,鲜味犹存,远销东南亚和阿拉伯一带。
  批杷品种多达50余种。“解放钟”枇杷,果实形如古钟,果肉脆嫩,汁多味甜,最大单果重达172克,为世界之冠。“白梨”枇杷皮薄色白,肉质细嫩,人口融化如酥,味道清甜。“梅花露”果呈园形,肉丰核小味甜微酸,为鲜食上品,驰誉中外。
  (二)工艺奇葩
  龙眼木雕为兴化特种工艺品,有几百年历史,雕工精巧,形象优美,造型栩栩如生。有风格别致的圆雕,有古色古香的浮雕,有玲珑剔透的透明雕,有巧夺天工的天然疤雕(也称树根雕)。境内莆田工艺厂的产品畅销海外,极受欢迎。
  漆木碗有无味、无毒、不脱漆等特点,是驰名中外的上乘食具。它高不盈三寸,薄不过三分,正看圆如一轮明月,侧视似半颗珍珠,盛沸水而不烫,装酸碱而不蚀,无金属之笨重,胜瓷器之坚牢。曾荣获福建省产品质量一等奖。它的造型雅致,色彩明丽,品种繁多,为莆田特产。
  三、旅游名菜小吃
  兴化名菜小吃质优物美,在色、香、味、形、器等方面均有考究,尤注重于“味”。在兴化菜谱中,以味多、味广、味厚、味浓为其特色,又以清鲜淡雅,略带甜味见长。历史上,兴化就有久负盛名的炒兴化米粉、荔枝肉、焖豆腐、跳鱼穿豆腐、干焖羊肉、蛋白扁食等佳肴。近年来,莆田著名烹调技师王文基根据古老的生活习惯,利用本地丰富的菜肴原料,别出心裁,精心制作十二道“妈祖宴菜”:并驾齐驱、群仙聚会、蛋糕花篮、妈祖寿面、丹凤朝阳、张衡鱿鱼、双龙游月、鸭戏新波、发财有余、桂圆寿桃、龙王点兵、全家福。1987年“妈祖羽化升天”1000周年纪念活动时,被正式定名,备受国内外游客赞誉。
  (一)名菜
  群仙聚会依据湄洲岛著名景致而作。用八枚鸽蛋雕为“八仙”,用金针菇丝、肉丝、笋丝、冬菇丝、姜丝等铺设“海滩”,采用爆炒烹调法,制作饶有神话意境的“群仙聚会”名菜。先将主料鸽蛋煮熟去壳,构成“八仙”造型,用花生油旺火煽炒切成细料的金针菇、肉丝等佐料制成海滩。再请“八仙”围聚“海滩”边,形状逼真,色泽鲜艳美观,味道清香可口。
  蛋糕花篮五洲四海的妈祖信徒万流归宗,千里迢迢来到湄洲祖庙,当顶礼膜拜时,依例向妈祖赠送花篮,以表心意。用莆田特产名果制作三色蛋糕花篮,造型美观,有清、鲜、香、嫩之味,非常爽口。用主料生鸡蛋、皮蛋、咸蛋调以味精、精盐蒸制为蛋糕,并切成薄片叠成一花篮,再用桂圆、橄榄、桔子、蜜李、蜜枣等为辅料,设计各种花样图案即成,此道菜含有到湄洲祖庙拜谒海峡女神的纪念意义。
  桂圆寿桃按兴化习俗制作的上乘菜肴,具有特殊的地方风味,寓有健康长寿之意。取上等糯米粉,揉成剂子为“桃皮”,表进用桂圆、莲子、杏仁、红枣、冬瓜糖、白糖等精制的馅心,成蜜桃状,并抹上花生油,煮熟即成,其形如蜜桃,皮绵糯,馅油润,食之鲜美可口,香甜中突出桂圆味,以此作为祝寿礼品,远胜过生日蛋糕。
  (二)风味小吃
  1.跳鱼穿豆腐
  选肥大肉厚、味鲜少腥的跳鱼为主料。先编葱白、蒜头、生姜出香味,加入清汤、小方块豆腐和鲜活跳鱼。先文火渐转旺火,烧成豆腐被跳鱼穿成蜂窝状后,再下精盐、味精等调料即可。豆腐呈玉色,跳鱼如卧龙,营养丰富,汤清味鲜,素净淡雅。
  2.鸡卷
  先把鸡瘦肉剁碎,加上香菇、虾仁、尾梨、冬瓜条、五香、胡椒等佐料,再用猪的网油表卷,切成半寸左右的圆粒状,油炸成焦黄色,趁热沾上酱油,酥脆、香甜。
  3.蚮饼
  即“海蛎饼”,用地瓜粉、豆腐为原料,拌以葱、芫荽、五香、胡椒、味精等,放人特制小瓢中,用夹心鲜蚮油炸。酥脆香甜,如沾蒜泥酱醋,更加爽口宜人,为莆田风味小吃特产。
  4.兴化粉
  有汤米粉与炒米粉。
  “米粉”是兴化特产,驰名中外,比福州的“粉干”要细数倍,是蒸熟的大米粉通过强力从细孔挤压出来的粉丝,再经日晒或火烤而成干品。来旅游的客人总以一尝其味为快。
  “米粉”加油煎的葱头,调以酱油、味精,取名“葱米粉”,是感冒病人解表、发汗的绝好食品;如分别配以荤、素调料,拌上青菜烹调,则是经济可口、四季皆宜,“炒米粉”流传久远,各地名酒家、大菜馆的菜单里,少不了有它一份。有的甚至管它叫“炒兴化”,把它同“发源地”兴化府挂起钩来。
  “炒米粉”可素可荤,因配料而异。
  素炒以小葱、洋葱、香菇丝等菜为配料,另加优质酱油、味精,上座时摆些芫荽、油炸花生。
  荤炒的配料主要是猪肉丝或鲜海蛎、生蛏、虾肉(鲜、于均可),又加香菇丝、青菜(韭菜、芹菜、甘蓝或小白菜)等。
  炒米粉最好用素油,先将青菜炒好备用。所谓“炒”,实非端起“煎匙”反复炒动。
  “炒”的关健,在于调料熟后、米粉下锅之前,用油适量,斟酌烧汤。汤开后,调整咸淡,加上味精,投进“米粉”。此汤以能淹浸米粉为度,此时只要稍稍用“煎匙”翻动使“米粉”均匀沾汤便行,然后盖起锅盖,一两分钟后加上炒好的青菜,就可取用上席。
  “炒米粉”无论荤素,配料都要新鲜,用油都要适重,烧汤都要适当,这样才能“炒”出味美、丝长、不腻的佳品来。
  此外,还有豆浆炒兴化粉,本品要用上等细丝米粉。所用的豆浆要比一般饮用的豆浆略浓,且带少量的食用碱,处于文火的调控之下。“炒”米粉的铝锅不宜直接置于炉火之上,而是置于另一大铝锅当中,只让大铝锅接触炉火,保持烧滚的开水,以便为“炒”米粉传送热度。
  “炒”时,先在锅里摆几丝绿豆芽,并从上述豆浆口捞出浆烫一两分钟的米粉,同时撤上适量的葱花,加进以洋葱、生姜熬过的花生油约一汤匙,调有少量海鲜、味精的优质酱油,用筷子搅拌均匀,然后覆上锅盖,让米粉热焖一两分钟,最后又加若干麻油、芫荽和炸花生,即可上盘食用。
  以此法“炒”出的豆浆米粉,粉丝不断、不糊、不粘结,饶有光泽,却无腻感,松软合适,色、香、味俱佳,是一项十分经济、四时皆宜的风味小吃。
  5.“温汤”羊肉
  “温汤”羊肉以鲜、柔、脆兼备,不腻不膻的独特风味令人喜食。
  置酒一壶,切“温汤”羊肉一碟,加优质酱油若干,与客对酌品尝,颇感经济实惠。
  夏日清晨,以“温汤”羊肉蘸优质酱油佐餐,也另有一番滋味。
  羊肉“温汤”,其法是宰羊去毛卸去内脏,整只置于滚水锅里翻烫到熟,然后另放缸中,以温汤继续浸泡数小时而成。荔城南北市场每天都有商贩零售此佳肴供应。
  6.“本舍龟”
  本品名称由来,已难考证。有道是某个朝代某府少爷名“阿舍”享用的小点,有别于一般小店所制者“阿舍”,郑重其事地称它为“本舍龟”。也有说是从前一个名“盘舍”的人所制,故名“盘舍龟”。
  “本舍龟”四季咸宜,但在夏日夜宵最受青睐,它用磨细的上等糯米和以植物油捏、擀成一块块薄皮,内以去壳的蒸熟绿豆调拌白糖为馅,捏制成扁而薄的圆形物,与小碟子差不多大,将它垫上“圭叶”,置笼里蒸熟即成。
  “本舍龟”形体洒脱、雅致,其皮甚薄,入口有兴化“圭叶”的特殊香味,清净蔗糖的滋滋甜意,又有糯米和去皮绿豆的细软感;质量上乘,营养丰富,作为夜宵点心,称得上佳品。
  7.红糰、“番薯起”
  红糰、“番薯起”是民间佳节、喜庆的食品。每年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冬至节,或祝寿、成婚吉日,家家户户无不为制备这些食品而喜气洋洋。
  红糰的皮取料糯米和大米,搓上红色食用颜料,皮上印有“双孩儿”、“双喜”、“福”、“寿”,其状圆形。馅有两种:咸的以蒸熟糯米加细切的芹菜、小葱、芫荽和油炸花生等为料;甜料主要是拌糖的熟绿豆或熟糯米,或用蒸过、春碎、拌糖的番薯干。包好印讫的红糰,以“圭叶”垫底,再置笼中蒸熟。此时其色尤显鲜红。
  “番薯起”以去皮番薯、大米粉和蔗糖(红糖或白糖)为原料,三者的重量比为1:2:0.5。
  所谓“起”,乃发酵的意思。熟番薯揉捏成糊,加入蔗糖、酵母和适量的大米粉,就开始发酵。醉母可用白糰或发酵的生馒头充当。发醉时间的长短,因番薯、大米粉的数量、当日气温的高低而异。发酵要充分。发酵过程中应把大米粉分数次投入。出现酸味,应以食用碱加入中和。此时的生料仍为糊状,要捏成糰印出花样,都靠外面撒些大米粉来解决。生品以“圭叶”垫底,上笼后以热火蒸熟即成。
  红糊、“番薯起”吃法有二:一是蒸热即食;二是切块油煎后食。“番薯起”最好切成细条状,使与油锅的接触面多些。油煎的“番薯起”脆感丰富、甜中带香,令人食欲大振。
  红糰、“番薯起”本非珍馐,但风味独特。它们每每逗起远方游子的乡思;那些阔别村井、亲人的台胞、侨胞,每以能够回来享用红糰、“番薯起”而兴致百倍。
  8.“粿耍”
  “粿耍”或“粿伞”是兴化方言。“粿耍”有油煎的和汤煮的两种。后者即福州等地常见的“锅边糊”。这里着重介绍的是风味独特的油煎“粿耍”,它和汤煮“粿耍”俱属清淡的素品。
  油煎“粿耍”以米浆伴细切的小葱、芹菜,加辗细的炸花生为原料,调以精盐、优质酱油和味精。有时不用芹菜,改用韭菜和绿豆芽。
  煎“粿耍”有两个讲究:一要讲究“耍”的功夫,务必看准火候,适量用油,将米浆均匀地“耍”在锅边;二要讲究米浆稀度,越稀越好。稀了,煎出的“粿耍”有一定的透明度,食来脆口,油气既足,香味也佳,实在妙不可言。
  近年来,石室岩小吃部的“粿耍”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人们上山,似乎不是单纯为了寻幽探胜,还为了品尝价廉物美的“粿耍”风味。
  9.焖豆腐
  焖豆腐依配料的不同,有荤、素之分。
  素料,豆腐之外,主要是包菜、芹菜、香菇、笋(冬笋或萼笋)、葱、芫荽、红萝卜等配料。这些料子,都经切细。同时,还要备好适量的植物油、酱油、精盐、味精和辗碎的炸花生等。
  荤料,荤料来源广泛,诸如瘦猪肉、干虾肉、鲜蛏、海蛎(鲜的或干的都行)、干贝等。此外,还辅以包菜、香菇、笋(冬笋或萼笋)、红萝卜等。这些料子,一律切细。另备鲜豆腐、植物油、酱油、精盐、味精、芫荽、辗碎的炸花生、调打匀的鸡蛋等。焖豆腐不论荤素,烹饪方法基本相同。先油炒配料,后将捏得细碎的豆腐投入拌和,加水适量,一俟汤沸,即调好咸淡,放入味精,加上打匀的鸡蛋,锅上加盖,文火焖30分钟;入碗时,上面摆点芫荽,撒些碎花生即成。
  焖豆腐烹法在于“焖”。“焖”非用文火不可。“焖”豆腐与配料凝结一起,松松软软爽口不腻,其色红、黄、白、绿,令人赏心悦目,其味清清淡淡,鲜美异常。
  附:旅游题咏
  莆田古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文化发达,历代文人学士游览景区,赋诗题刻,蔚为大观。山川美景与名篇佳作互为印证,相得益彰,可供游客雅赏,增添游兴。
  一、唐代
  (一)徐寳
  字昭梦,莆田延寿村人,长于骈体律赋,时人称为“锦绣堆”。题《游绶溪》:
  轻航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面遥。
  晴日彩霞红蔼蔼,晚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玉浪泉当槛,水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二)薛令之
  字君珍,福安人,神龙二年(706年)进士,官左补朗兼太子侍讲。题《游灵岩寺》(即南山广化寺):
  革堂楼在灵岩谷,勤读诗书向灯烛。
  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
  二、宋代
  (一)蔡表
  宇君谟,邑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官端明殿大学士。题《凤凰山寻春》:
  尽日寻春不见春,杖荸踏破几山云。
  归来试把梅花看,春在梅梢巳十分。
  (二)朱熹
  字元晦,号仲晦,婺源人。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进士,官崇政殿说书,焕章阁侍制,谥徽国公。题《凤凰山和林择之》:
  木落髫鬃拥,湖平妆镜空。
  荒茫馀旧事,惨淡只悲风。
  兴发千山里,诗成一笑中。
  诸君莫惆怅,吾道固当穷。
  (三)陈俊卿
  字应求,邑人,白湖村人。绍兴八年(1138年)榜眼,任参知人事,知枢密院位居宰相。题《过木兰陂》:
  裴公沿海筑长堤,灌溉元潴苦病畦。
  钱氏女娲虚补石,林召精卫枉衔泥。
  三山来募诸家宝,十载成陂万整溪。
  我窃余波尝自润,漫裁击壤播薛黎。
  (四)刘克庄
  字潜夫,号后村,邑人。南宋文学家、诗人,官龙图阁学士,工部尚书。著《后村居士集》。题《壶山致雨》:
  昔人方此遇神仙,曾见壶公跳入年。
  斫木人多山渐疲,结庵僧去石谁眠?
  鸟啼半岭啣斜日,樵返疏林起远烟。
  独有老僧无俗事,一龛长占白云边。
  (五)黄公度
  字师宪,邑人。绍兴八年(1138年)状元,官考功员外郎。题《秋日晚睛怀南山旧游》
  霁色孤村外,秋声独树边。
  烟云澄远树,风月渺平川。
  寇盗休何日?登归忆去年。
  吾曹得疏放,醉墨洒层巅。
  (六)徐铎
  邑人,宋熙宁九年(1076年)丙辰科状元,官史部尚书。撰《木兰谣》:
  莆邑之南,原为斥囟。有泽有陂,有桑有圃。
  饮水知源,其功可数。钱林开墓,李宏创募。
  地伸有竹,异僧相土。施赀舍田,十四大户。
  三余七朱,陈林吴顾。陂渠既成,陡闸亦固。
  罟者之鱼,舟者之渡。朝廷三帑,军民之哺。
  且启文明,累累圭组。俗成康衢,风定邹鲁。
  灌溉工程,众目共睹。岁稔年丰,口碑满路。
  祭田钦蠲,义庙敕胙。神功既大,群恩亦溥。
  更微英灵,永绵呵护。此陂此庙,千古万古。
  (七)吴叔告
  邑人,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乙未科状元。题《钱四娘》:
  将军岩下吊钱娘,协应祠前献瓣花。
  生巳开基留胜迹,殁犹呵护现灵光。
  金挥鼓角波涛险,骨窆香山草木芳。
  济济功臣皆后进,何妨女士庙中央。
  (八)柯应东
  号德明,邑人。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进士,知罗源县。题《游壶山》:
  方壶久伏海中洲,涌出高山不计秋。
  峰上今犹蠔带石,穴中时有蟹寻湫。
  云飞岩岫来龙聚,风送潮声入虎丘。
  景物无穷供眼界,一钩新月促归舟。
  三、元代
  朱德善题《游木兰陂》:
  万顷狂澜越壑低,中流砥柱卧龙栖。
  二神共飨东西庙,一水平分南北溪。
  雨过木兰瑶草长,秋深云柏翠云齐。
  仁陂千载犹滂沛,到处春田足一犁。
  四、明代
  (一)岳正
  字季方,号蒙泉,郭县人。成化年间(1465~1487年)探花,知兴化府。题《小西湖》:
  性癖耽山水,莆阳不负吾。
  林峦青欲滴,城廊隐如无。
  天险关形势,坤灵效画图。
  全功些子欠,我作小西湖。
  (二)黄仲昭
  名潜,字未轩,邑人。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授编修。题《游南山》:
  风景无端拥寺门,望中山色几重分。
  泉声满室长疑雨,树影当空半是云。
  一片禅房依涧转,数声清磬隔林闻。
  灵岩一百二十寺,多少楼台锁夕曛。
  (三)林俊
  字律用,号见素,邑人。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官浙江监察御史。题《木兰晚泛》:
  兰溪归路晚,款乃棹声喧。
  群鹭依沙聚,啼鸦绕树翻。
  山容全暗淡,野色渐黄昏。
  仰见林端月,纤口露一痕。
  (四)林文
  邑人,明宣德五年(1430年)探花。题《石室岩》:
  篮舆缓步访招提,径入烟萝路不迷。
  山色有无云聚散,钟声远近寺东西。
  红飘涧底看花落,翠滴檐头见鹤栖。
  落日催归余兴在,南廊扫壁更留题。
  (五)郑岳
  字汝毕,邑人。弘治六年(1493年)进士,官大理寺卿、兵部右侍郎。题《南山燕集简丰原学士》:
  城南五里有招提,细草荒烟路欲迷。
  梅谷寒深怜独往,山房岁晚共谁栖?
  危栏溪阁流云冷,古塔松枝压殿低。
  焚却银鱼无一事,香囊到处有新题。
  (六)彭汝南
  字伯栋,号让木,邑人。万历四十年(1612年)进士,官兵部左侍郎。题《社集南山十题,分赋得山门松径》:
  寺在云中若固峰,入门先见两行松。
  虬龙有骨随龛老,鳞鬣欲飞倩蔓封。
  影塔上方侵涧藻,涛翻六月冷溪钟。
  年来不作支公梦,笑取青枝代麈供。
  (七)林文俊
  邑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官礼部尚书。题《陪祭木兰舟中作》:
  木兰几载负清游,此日欢乘谒庙舟。
  溪海恍分双玉筯,乾坤坼合一金瓯。
  论功可并垂千载,从祀同宜到万秋。
  圣主河渠原轸念,至今壁马不曾留。
  (八)林大略
  邑人,明正德(1506~1521年)进士,官工部员外郎,著《愧喑集》。题《梅峰光孝寺》:
  上方亭榭几清秋,野老高踪一杖留。
  别院钟声苍霭外,前溪蓬影碧烟流。
  闲来探隐多携伴,老至逢僧易散愁。
  却忆庐峰明月夜,吹箫曾向万山楼。
  五、清代
  (一)陈淑英
  字德卿,女,邑人,诸生翁焕文之妻,能诗,亦工集句,著《竹素园诗集》。题《游石室岩》:
  传说岚光处处新,踏青女伴趁芳辰。
  路弯几曲松成径,寺隐三间竹作邻。
  石顶涌泉梳石发,山头锁雾着纱巾。
  许多佳景添诗兴,便欲留题怕见人。
  (二)陈池养
  宇春溟,邑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巳巳进士。题《石室岩》:
  香胜曾探石室中,松门落落景葱葱。
  莺穿树翠千株合,鹤步疏林一径通。
  绕砌痕青僧扫叶,依栏影闪客穿丛。
  如今未许云长锁,掩映斜阳挂晚红。
  (三)张琴
  宇治如,邑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著《桐云轩声通集》。题《游石室岩》:
  开山石室是何年?洞里浑疑别一天。
  古树洞含千嶂雨,疏钟撞破隔林烟。
  登高客忆茱萸酒,解渴僧分竹笕泉。
  咫尺西北长在望,不须榻借白云眠。
  六、中华民国
  萨镇冰题《游广化寺》
  广化寺前春昼永,莆阳人杰地常灵。
  苍松翠柏参雄塔,古冢残碑接远亭。
  曲径寻幽泉水净,禅房礼佛篆烟青。
  高僧此日难多觏,存者犹如欲曙星。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谢觉哉
  196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来莆,盛赞莆阳秀丽风光。
  初春天气正宜晴,风送轻车过荔城。
  麦子平铺青似绣,果园错落绿如棚。
  (二)郭沫若
  1962年冬,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赴厦门,途次莆田,题诗赞莆田。
  (一)《赞荔城》
  荔城无处不荔枝,金覆平畴碧覆堤。
  围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库四时宜。
  梅妃生里传犹在,夹漈著书有孑遗。
  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
  (二)《咏木兰陂》
  1.
  清清溪水木兰陂,千载流传颂美诗。
  公而忘私谁创始?至今人道是钱妃。
  2.
  双手捧钱仍十八,四娘惠德感人深。
  拼将一死酬劳役,日月长悬照此心。
  3.
  将军岩下温泉口,虽未擒龙德泽延。
  继业林侯缗十万,唤来智日号神仙。
  4.
  由来祸福每相依,失败成功之所基。
  毕究人民最公道,林侯从祀李侯祠。
  5.
  创业良艰继亦难,坚贞接踵战狂澜。
  既收水利丰年乐,还树戡天世界观。
  6.
  水别东西流下断,洋无南北利无遗。
  海潮到此迟回久,只好低头拜大堤。
  (三)《游东圳水库》
  北濑飞泉今化龙,木兰横跨起长虹。
  九华凿破壶公劈,天马羁衍凤际通。
  名继四陂成伟业,泽流半岛颂丰功。
  荻芦南水东连海,万顷田园灌溉中。
  (三)费孝通
  1994年11月14~16日,85岁高龄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视察莆田,闻传说,赋诗书怀:传说莆田多神仙,能为人间说预言。唐寅梦墨成名家,姑苏至今称先贤。我来试仿先人例,伏枕果见彩虹飞架两峡间。闽台兄弟本一家,同奉妈祖不忘先。愿成圆梦在眼前,举世华人尽开颜。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