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电影 电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624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电影 电视
分类号: G229.275.7
页数: 2
摘要: 本章记述了城厢区电影、电视的发展情况,其中包括了电影院、电影放映等。
关键词: 城厢区 电影 电视

内容

第一节 电影
  一、电影院
  民国35年(1946年),境内民众教育馆置无声电影放映机一部,放映短片,为莆田最早的电影院。
  1955年8月,由莆田工商界及侨胞集资筹建的公私合营侨联影剧院落成,投资10万多元,有1236个座位。电影院院址在东方路北侧。1963年8月,由莆田县文化局接管改称国营人民影剧院。当时莆田城关剧场内也曾放映电影。1980年,城关剧场迁至观桥头,建观桥影剧院。城厢区成立后,人民影剧院、西湖影剧院划归莆田县,新光影剧院由莆田市管辖,观桥影剧院划归城厢区管辖至今。
  二、电影放映
  1951年,莆田县人民文化馆利用旧有无声放映机,放映科学教育片。次年,省抗美援朝分会派电影队来莆,在境内放映《抗美援朝专辑》。1953年在县人民体育场放映第一部黑白故事片《吕梁英雄》。1954年中秋节,省电影第三十四小队在县体育场放映《智取华山》。翌年夏,在县体育场放映第一部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文化大革命”期间,陆续停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发行的中外故事片,只许上映《红灯记》、《沙家浜》等革命样板戏和《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老三片。1973年夏,人民影剧院放映朝鲜宽银幕彩色故事片《卖花姑娘》,轰动一时。“文化大革命”后,文化界拨乱反正,电影新片不断出现,境内各电影院营业也日趋活跃,加之城乡还有巡回放映队及个体经营的农村电影放映队等,大大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第二节 电视
  1984年建区后,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1993年起,区广播站开始筹建有线电视,建立了两个村级有线电视站,利用市有线台讯号和莆田县有线台讯号,发展农村有线电视。至1994年,全区农村有线电视用户已超过千户,城厢市区内的有线电视为市有线电视台管理,用户已超万户。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