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学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57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教学改革
分类号: G521
页数: 2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国近现代教育中的教学方法演变过程。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教育改革 教学改革

内容

清代前,以教师“点读”、“开讲”为主,辅以学生“诵习”,注重死记硬背。其间,宋代,林光朝教授生徒,提倡“阐明义理”、“精通默识”,以求学生心通理解。元,陈绍叔讲授历算,自制铜铸“小天星”天体模型为教具,辅以讲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培元学堂始行分组授课法。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莆田官立小学堂始行班级授课法,教师讲,学生听,世称注入式教学法。
  民国8年(1919年),倡行杜威“实用主义”教学法。民国25年后,提倡“五段教学法”、“直观教学”、“分团教学法”,仍多为注入式教学法。主要教学环节为:引起动机、决定目的、讲读(演示)教学、抄笔记(或练习)、收集订正。时教师多用标本、模型、实物、图表辅助讲解课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倡行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法。1952年,普遍提倡和运用凯洛夫五环节教育法,即组织教学、提问和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总结和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要求教师于上课前编写教学笔记(亦称教案)。1955年,倡行直观教学,大量制作图表和直观教具。1962年,批判凯洛夫教育法,提倡精简多练、讲练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1978年,提倡幻灯教学(后称电化教学),教师多采用幻灯投影仪代替粉笔板书教学。1981年,莆田一中物理教研组制作的《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及《通过凸透镜的几条特殊光线》幻灯教学片,由教育部选送日内瓦科教文国际教具展览会展出。1983年,提倡“第二课堂”教学,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
  1984年9月,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政治课的新课型新教学试验;小学语文科开展“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整体改革试验;还进行了布鲁姆掌握学习法、愉快教学法等专题试验;小学教学开展小学教学整体改革试验,还进行学习、推广马蕊兰教学法、邱学华数学法等专题试验;中学语文科开展初中语文分科型教材试验,学习推广魏书生、钱梦龙、于漪的教改经验;中学数学科以学习、推广上海青浦县顾冷沅科研小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的教改试验;中学英语科配合中山中学英语教研组,进行“听说能力领先”、“集中识词”、“集中语法”等教学试验;中学物理科、化学科对尝试探索、尝试实验法进行了专题试验。重视在教研活动和教学试验中,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广泛开展评选中小学(幼儿)优质课和教坛新秀活动,使教坛新秀脱颖而出。1987年3月莆田五中吴志明(英语科)、1989年6月城厢区高级职业中学蔡振中,均获“福建省中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87年10月,长寿小学徐国裕获“省小学数学优质课”三等奖。1989年4月,城厢区高级职业中学叶金魁、杨元佬的论文《利用,讲清充要条件概念》获省职教系统论文三等奖;1992年8月,城厢第一中心小学郑碧英撰写的《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获省第二届小学德育论文评选三等奖。1993年3月,区教师进修学校郭养洧的论文《语文科学化的一个重要课题——语文知识与能力结构关系模式》获全国语文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并收入《语文教学论集》一书。还有中山中学陈天雄的论文《一阶分式递归数列的通项公式》收入《中国初等数学研究文集》。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