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材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57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教材改革
分类号: G521
页数: 1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近现代教育中教材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教育改革 教材改革

内容

清代前,由朝廷钦定,非“圣贤之书”不得作为教材。多采用御纂经典,如《四书》、《五经》等。习字以名家字帖。私塾以塾师自行选定教材。光绪后,学堂采用清廷学部审定的教科书。
  民国初,中学教科书为大学院(后为教育部)审定标准。民国5年(1916年),小学采用福建省巡按公署公布的实用教科书,有修身、国文、算术教科书和教授书。高等小学各6册,国民学校各8册。此外,还有习字图书、手工缝纫、唱歌、体操等书(分春季、秋季两种),以及历史、地理、理科教科书和教授书各6册。民国25年,中小学使用福建省统编教科书。民国36年,中学使用教育部颁令的新课程标准教材,并于公民课内兼授联合国教材。时小学课外阅读本有(幼童文库》、《小学生文库》及《小学生自修复习指导》等。
  1950年,中小学文科教材进行精简。1954年采用教育部统编的中小学教材。1956年,采用国编新教科书、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1961年,小学“五年一贯制”实验班采用人民出版社的中小学10年制课本。1963年,中小学自一年级起,使用教育部统编的12年制教科书。1964年,高中政治课采用《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为教材。1970~1977年,先后采用北京市编和福建省编的暂用课本。1978年后,中小学采用全国统编全日制10年制课本。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