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七章 成人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571
颗粒名称:
第七章 成人教育
分类号:
G729.2
页数:
5
摘要:
本章记述了城厢区学校的成人教育情况,其中包含农民业余教育、干部职工业余教育、自学考试、其他成人教育。
关键词:
城厢区
学校教育
成人教育
内容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民国24年(1935年),境内国民学校奉命在农村设农民识字班。以《千字课文》为教材。设党义、卫生常识,以口授为主。民国26年,按中国社会教育社编印的《文史测验课文》(共单字50个),对农民文化状况进行调查,以识30字为脱盲标准。民国29年,各乡镇设农民妇女识字班和农民成人识字班,附设在当地小学内。同年实施强迫识字教育,规定凡识1000字能写简短书信的,视为脱盲。课程设公民、识字、珠算、社会常识、军事训练等。
1950年,贯彻中央政务院关于倡办冬学的指示,全区各乡村、街道掀起大办冬学高潮,学习内容以识字为主,并口授政治、时事和常识。1951年,区、乡(街)设民校委员会。民校设政治、语文、算术、音乐、卫生常识等科目。以《农民识字课本》、《农民算术课本》、《农民业余高小课本》、《农民业余算术课本》为教材。1952年,各区、乡配备专职工农业余教育干部,推广速成识字教学。1954年,冬学运动结束,各乡村开办常年民校,民校初期教材选用《农民速成识字阅读课本》。1955年,选用县编《农民识字课本》作为补充教材。
1958年,民校设农民业余初小、业余高小、业余初中,并推行农民实用技术教育,增授农作物栽培技术的自编教材。1959年推行汉语拼音教学,注重民校教育质量。1963年后,采用省编《农民识字课本》、《农民业余小学课本》、《汉语拼音课本》、《拼音识字课本》、《农民用拼音识字课本》为民校教材。1966年民校停办。
1969年,莆田卫校及个别中学举办农民“赤脚医生”培训班,讲授农村卫生及西医学临床知识。1974年民校复设,称农民政治夜校,学习《毛泽东著作》(乙种本),以县编《识字课本》为补充教材。1981年举办农民“赤脚医生”技术培训班。1984年,推行以农作物栽培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教育,同时学习省编的《速成识字》、自编的《速成识字课本》和《扫盲课本》,兼授政治时事课。
1987年,区成立成人教育委员会,并配备专职干部。至1990年,4个学区均配备成人教育专职干部。城郊、城南两乡也成立成人教育委员会,每个村设有农业技术培训班。1987~1992年,全区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32期,在学农民1780人。同时学习省编《速成识字》、市编《速成识字课本》,县编《扫盲课本》。1987年依照省颁《乡镇文化技术学校暂行办法》,原城郊乡文化技术学校登记立案。1992年又对城南乡文化技术学校登记立案,并以文技校为阵地,设立各种基地,如城郊乡文技校设有淡水养殖、水稻实验、纺织、果树栽培、肉蛋鸡养殖基地。城南乡设有蘑菇、果树栽培、蔬菜基地。1992年农村有扫盲班18班,在学人员752人,当年11月依照《福建省基本扫除文盲县(区)的要求和验收办法暂行规定(试行草案)》的要求对两乡扫盲教育进行验收,承认“基本无文盲单位”,15~40岁少青壮年中,非文盲率为96.7%。
第二节 干部职工业余教育
清宣统二年(1910年),兴化府设兴化巡察讲习所于城厢通判废署。
民国25年(1936年)实施劳工教育,境内设民众夜校,主要吸收店员、商贩、手工工人入学。同年,设莆田保教政训干部讲习所于城厢梅峰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有行政、财务干部短期训练班,吸收社会知识青年入学,训练班以培养基层政权干部为教育目标。1950年,设有职工业余学校1所,在学职工135人,分扫盲班和业余高小班。扫盲班教材与农民夜校同,高小班教材采用《工人课本》。1951年,成立机关于部职工业余学校,校址在城厢,分设高小班和初小班,在学的干部有公安队员及勤杂人员106人,课程为政治、文化两科,教材采用《工人课本》。同年,增设政治班和会计班,学员以店员、搬运工人、手工工人为主,在学职工401人。1952年,设职工业余速成识字实验班(后改称城厢职工业余学校)、干部业余速成识字实验班。1955年,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开办干部业余初中班,学员25人,课程为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自然常识等5科。同时,成立县手工业联社职工业余学校,吸收职工269人入学。教材均采用普通中学初中课本。1956年,中共莆田县委党校于城厢成立,训练党员干部及非党积极分子。1966年职工业余学校停办。1975年,区境内县印刷厂、邮电局、通用机械厂各设“七二一”工人大学,次年停办。
1981年,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的决定》,境内开办莆田县职工业余中学、莆田县卫生职工进修学校,在学职工649人。规定:凡1947年1月1日后出生,1968~1980年的初、高中毕业生而实际文化水平达不到初中毕业程度的职工,均应进行文化补课,补课科目为语文、数学2科,教材为部编《工农业余初中教材》。经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职工初中文化补课合格证》。
1987年,经省教委批准,县职工业余中学改称莆田市职工业余中等专业学校,校址在城厢衙后路(原县总工会楼上)。1994年,开设财会业余班1班65人,学制3年,课程设有语文、数学、政治经济学、基础会计、工业会计、审计、统计学基础、预算会计、珠算、计算机、企业财务管理、经济学概论、商业会计等。财会脱产班1班31人,学制2.5年。财会普通班1班45人,学制3年,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体育、基础会计、工业会计、审计、统计学基础、珠算、计算机、预算会计、企业财务管理、经济学概论、商业会计等。幼师普通班1班30人,学制3年,开设课程有数学、地理、历史、语文、英语、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卫生学、幼儿语言教学法、幼儿常识教学法、幼儿计算教学法、生物学、视唱风琴、舞蹈、绘画(美工)、体育等。
1992年4月,成立中共城厢区委党校,校长由中共城厢区委书记兼任。至1994年,全校有干部6人、职工2人。党校培训对象为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及普通党员、村级主干、党员发展对象等。办学形式以短期轮训为主。1984~1994年,举办各类培训班69期,培训党员、干部和建党积极分子5512人次。
第三节 自学考试
区教育局组建后就指定专人负责高等与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事项,负责审查报考人资格,办理报考手续,协助管理自学考试及考生学籍档案等。1984年12月,开考高等专业有汉语言文学、英语和党政干部基础等。1985年,新增法律、财政、农村金融、会计、教育、金融、统计、基本建设财务与信用、农业经济管理等9个专业。1986年,新增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计算机及其应用、工业管理工程、价格学4个专业。同年12月,护士、金融2个中等专业自学考试开考。1987年新增高等专业人口学。1988年护士专业停设,新增公安管理、海关管理2个高等专业和医士、工商行政管理、物资经营管理3个中等专业。1990年新增中医、行政管理2个高等专业和统计中等专业。至此,考试专业共22个,其中高等专业本科2个、专科15个、中等专业5个。
1984~1994年,全区报考人数766人,1706人次,取得单科结业证书1244人,毕业24人,单科结业率66.7%。
第四节 其他成人教育
一、宗教学校
(一)圣经学校
圣经学校以培养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信仰的从教人员为目标。光绪八年(1882年),设兴化滋益妇女培道所于城厢坊巷,学生8人,教读罗马文圣经,一年毕业。光绪十八年(1892年),设福音书院于城关坊巷,学生12人,教读圣经、四书、教会史。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学习斋于城厢北门街,学生10人,教读圣经、圣经歌,兼授四书、左传,修业年限半年至2年不等。
民国3年(1914年),福音书院改称兴化道学校(民国22年并入福州协和道学校)。同年,学习斋并入福州协和神学院。民国8年,设培贞妇女学校于城厢劳动巷,课程有圣经、图文、尺牍、算术、地理。同年,设妇女传习所于城厢,招不识字妇女25名入学。民国25年,滋益妇女培道所改称莆田妇女服务训练所。民国32年,培贞妇女学校停办。
(二)佛学院
1993年冬季,在莆田广化寺创办福建佛学院(男班),学制为预科2年(相当于中专学历)。学院设院长1人,副院长2人。1986年,附设佛学培训班(简称佛学班),学制2年。1993年,又设研究班,研究班分为唯识班和净土班(相当于大专学历)。佛学院课程分为基础课和佛学专业课。基础课有政、文、史等课程,约占40%;佛学专业课分有经、律、论三大部分,约占60%。“经”有基本佛经,如弥陀经、心经、金刚经、遗数三经、地藏经、维摩经等;“律”有沙弥律、梵冈戒律等;“论”有基本论典,如百法明门、八识规矩颂、二十唯识论、三十唯识论、俱舍论(唯识思想学)、三论玄义、十二门论(中观思想),还有印度和中国佛教史论。此外,还有警策性的佛经祖语、天台学、净土学等等。至1994年,佛学院预科班共开办7届,毕业人数167人;培训班共开办6届,毕业人数140人;研究班共开办2届,毕业人数12人。
二、补习学校
民国7年,设国学专修馆于城厢兴贤里,收失学者入馆补习,历4年停办。民国18年,设莆田县立妇女工读学校于城厢经天书院(旧址),民国24年改称县立妇女职业补习学校,迁址驿前,学校设缝纫、刺绣、染织3科,招收女学员80人,民国33年停办。民国35年,创办高中补习学校于县青年服务社。次年,改称城厢补习学校。
1950年,莆田妇女服务训练所改称滋益妇女艺所,设纺织、缝纫2科,1951年停办。1953年,开办培英初中毕业生补习学校,设数学、物理、化学3科。同年,城厢、梅峰、英龙等小学开办小学毕业生补习班。1955年,开办中小学补习学校于城厢育英小学旧址,分高小班、初中班,在校学生200人,翌年停办。三、家长学校
1981年4月,原城厢镇太平街成立家长学校。1984年后,由区妇联创办的第一所家长学校在梅峰居委会成立。随后长寿居委会也创办家长学校。1991年,根据省教委的要求,各中心小学及文献、西洙、龙桥、南郊小学和中山中学、畅林初级中学、南门附设初中部相继创办家长学校。1992年,长寿小学开办的家长学校被莆田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市教育局联合授予家教先进单位称号。1994年,全区办有家长学校26所,在校学员2266人。
家长学校以所在校中小学生的家长为招收对象,教学内容有家庭教育知识、儿童心理学、卫生保健知识等。教师以本校在职教师和离退休教师为主,还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讲课,教学形式采用讲座、经验交流,辅以参观、咨询等,教学时间多利用节假日或晚上进行。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