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专业技术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56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专业技术学校
分类号: G718
页数: 2
摘要: 本文介绍了莆田市城厢区的学校设置和课程设置的历史发展,包括兴化圣教医院看护学堂、私立师范学堂、省立第四师范范学校、圣路加医院附属看护和产科学校、省立高级师范学校、东山土木工程职业学校等。
关键词: 城厢区 学校教育 专业技术

内容

一、学校设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英籍传教士雷腾创办兴化圣教医院看护学堂,学制5年,校址在北门街,共招生30名,毕业10名,其后停办。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私立师范学堂于福音书院内,收男生12名,学习一年毕业。
  民国元年(1912年),圣教医院看护学堂改称圣路加医院,附设看护训练班,校址在北门街。民国4年,改称看护学校,学制3年。民国7年,创办省立第四师范范学校(简称省四师),校址在兴化府学旧址,招收莆田、仙游、德化、永春、惠安等县学生40名,学制6年。同年,圣路加医院于北门街附设产科学校,学制1年。民国15年,省四师改为省高级师范学校(简称省立高师),学制3年。民国18年,设莆田职业学校于城厢东山北较场旧司署,民国22年改称私立东山土木工程职业学校。
  4所学校创建之初,分别开设医士、护理、师范艺术和公路4个专业。不久增设护士、汽车驾驶、土木、窑业和测量等专业。护士及汽车驾驶班后停办。民国21年7月,各校首届毕业生45名,其中师范科26名、艺术科6名、公路科13名。同年8月,土木工程职校招收新生,土木科15名、窑业科10名、汽车驾驶科20名,学制3年。
  民国24年,省立高级师范学校停办。民国27年夏,东山土木工程职业学校被日机轰炸,迁址城郊东阳村上课。民国29年夏,又迁庄边南峰寺。同年7月,改称莆田私立东山职业学校,抗战后迁回城关。民国35年,改称莆田私立东山高级土木科职业学校。民国26年,圣路加医院附属看护、产科两学校合并,称私立圣路加高级护士助产职业学校。迄民国38年,境内有中等专业学校2所。
  1952年,人民政府接办私立圣路加护士助产职校,改称莆田卫生学校(今福建省妇幼卫生学校)。1956年,省政府接办东山土木工程学校,改为福建省水利学校。同年,迁往永安县。
  1957年,设工业学校附于莆六中。次年,迁址城厢西岩寺,不久迁原东山职校址。1958年,县文教科与体委合办体育学校于城厢。同年莆田四中改为莆田师范学校,学制3年。1961年,体育学校、工业学校停办。1963年莆田师范停办,原师范班维持至次年毕业。
  1979年设莆田地区师范学校莆田分校于城厢,招收高中毕业生200名,学制2年。次年,招收小学民办教师100名入学。1982年,创办莆仙戏少年艺术学校于城厢(1984年停办)。1983年莆田建市后,莆田卫生学校更名福建省妇幼卫生学校。1984年,莆田地区师范学校莆田分校更名莆田华侨师范学校,划归莆田市管辖。
  1985年创办福建省税务学校,隶属省地方税务局,是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校址在城厢区学园路兴安新村。该校设有税征、涉外税收、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电脑财会等6个专业。以统招公费生为主,兼招自费生,并开办职业中专班、电大班。1993年,税校被省政府定为省部级重点中专。1994年被省教委评为省级文明学校。
  二、课程设置
  清光绪间,境内各类中专技校以培养初级技术人才为教育目标。设有医士、护理、师范专业,实行半工半读。
  民国时期,以培养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教育目标。注重实用技术学科,学校自行考试招生,学生享受膳食津贴。毕业后,学生自找职业。民国元年,增设看护科。民国7年,增设妇产科。同年,师范学校设理科、文科和教育科3个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民课(含党义课)、文化课和专业课(含实验与实习)。公民课、文化课的设置与普通中学同。专业课程因年级专业而异,实习场所由学校与实业部门商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儒要的中等技术人才为教育目标。1952年,莆田卫生学校设医士科、护士科、产科;东山土木工程学校设农科、土木建筑科。1953年,医士科并入晋江医士学校。1958年,莆田师范设初师、幼师、普师等科;莆田体校设体育专业班。“文化大革命”期间,除护士助产专业外,其余停办。
  各类专业学校课程设置分为政治课、文化课、专业课和生产实习课四类。政治课、文化课设置与普通高中同,专业课与实习课(含实验课)因年级而异。毕业班增加毕业实习,实习时间为1月至半年不等。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