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区政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45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区政协
分类号: D628.57
页数: 5
摘要: 本章记述了城厢区政协的情况,其中包括了组织机构、历届政协会议、主要活动等。
关键词: 城厢区 政协

内容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莆田市城厢区委员会(简称区政协,下同)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归国侨胞代表以及特遨人士组成。每届委员会的参加单位、委员名额和人选,在与各界人士、人民团体及有关单位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由上届常务委员会研究决定。在每届委员会任期内,因工作需要而增加或者变更参加单位,委员名额或人选,由本届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
  政协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由主席、副主席和常务委员组成,负贲组织实施全国及省、市政协的有关重要决议,执行各届委员会全体会议的决议,实现和完成每届委员会的任务,以及配合区委、区政府各时期的中心工作。常务委员会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研究安排政协各阶段的重要工作,增补委员,听取区委、区府关于政治、经济等工作情况的通报。
  1986年7月,中共莆田市委任命刘卫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莆田市城厢区委员会副主席。是年9月,成立区政协办公室。12月,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成立区政协筹备小组,由刘卫负责筹备工作。1986~1994年,区政协先后进行3次换届选举。历届政协委员会成立专门委员会或工作小组,作为组织委员会开展经常性活动的工作机构。
  区政协第一届委员会设4个专门委员会和7个工作组,即:“三胞”联谊委员会、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学习委员会和教育组、科技经济组、文体组、卫生组、法制组、妇女组、宗教组。
  区政协第二届委员会设立7个专门委员会,即:学习工作委员会、“三胞”联谊工作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科技经济工作委员会、社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文教卫生工作委员会。
  区政协第三届委员会设8个专门委员会,即把上届的科技经济工作委员会分为科技工作委员会和经济工作委员会,其余6个委员会机构名称不变。为与市政协机构对口,本届二次会议后调整为5个专门委员会,即:学习及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经济工作委员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三胞”联谊工作委员会。设经济委员会主任、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各1名,其余3个专门委员会主任由区政协副主席或秘书长兼任。
  历届各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由区政协常务委员会通过或由中共城厢区委任命。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
  一、第一届政协会议
  1987年10月14~16日,在荔城饭店召开区政协第一次会议,正式成立政协城厢区委员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社会各界的委员75人。会议听取陈文桂作的《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莆田市城厢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工作意见的报告》,听取李文超作的《关于提案审查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主席1人、副主席3人、常务委员17人(1988年5月,区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增补常务委员2人,共19人)。大会共收到委员提案45件。
  二、第二届政协会议
  1991年1月14~16日,在荔城召开区政协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参加会议的各界委员共85人。会议听取吴文武副主席代表区政协首届常委会作的《总结经验,继续前进,开创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工作报告,听取提案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会议选举常务委员16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3人。
  三、第三届政协会议
  1994年1月14~17日,在区机关礼堂召开政协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共有各界委员96人,会议听取苏国金主席代表区政协二届常委会作的《协商献智,开拓进取,谱写政协工作新篇章》工作报告,听取李文超副主席代表提案工作委员会作的《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选举常务委员19人,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4人。
  第三节 主要活动
  一、协商监督
  区政协始终把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基本职能作为整个工作的中心环节,积极参与全区经济建设和科技、教育等重大问题的讨论。每次召开区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政协委员均列席会议,同人民代表一起,共商全区大事。每次政协会议,还遨请社会知名人士参加,为全区各项建设事业献计献策。1987年起,区政协与区委统战部建立“季谈会”制度,使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能定期参与全区有关各项工作的讨论。区政协还定期召开常委会、专题座谈会和各专门工作委员会的对口协商会,对党和政府的有关重大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二届政协期间,先后共召开3次全委会、12次常委会、12次“季谈会”和多次专题座谈会,对全区各年度的政府工作计划、财政预算、经济建设、外资引进、土地开发、城建管理、科技兴区、发展教育事业等问题进行协商讨论,政协委员就上述问题提出100多条意见和建议,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采纳。区政协先后20多次邀请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参加区政协全委会、常委会、季谈会、座谈会、茶话会和各专门委员会的会议,通报工作情况。委员们以主人翁的贲任感和求实的精神,对各项工作提出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赞赏。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区政协于1989年4月在委员中开展“我为荔城献良策”活动,收到较好的协商、监督效果。
  二、提案办理
  政协委员提案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第一届一次会议共收到委员提案45件。其中,属于经济建设类的12件(包括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属于科技、文教、卫生类的20件(包括增加文化娱乐设施、提高教育质量、改善生活条件等);属于财贸类的2件(包括改革财贸体制、加强市场管理、稳定物价等);属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类的9件(包括加强社会治安、落实各项政策等);其他综合性的提案2件。各有关部门对政协提案能认真办理,从办理结果看,委员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基本上被有关部门采纳并付诸实施,少数提案因受条件限制,近期难以办到。1991~1993年,共收到委员提案92件,实际立案90件,办复86件,占95.5%,大部分提案均能得到落实。
  三、调查视察
  区政协经常组织专题调查视察活动,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献计献策。先后组织政协委员对发展“三资”企业、农业生产、职业教育、旧城改造、水利建设、交通运输、环境卫生、南山农业大观园和区委、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等问题进行专题调查视察40次,参加视察的委员达350人次,委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152条意见和建议。区政协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为振兴城厢区献计出力,分别组织和指导各专门委员会先后就农业生产、企业管理、市政建设、土地规划、文化教育和廉政建设等方面,进行专题调查和研究,写出有建设性的调查报告和论文10多篇,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和采纳。三届政协成立一年多来,先后组织10次考察活动,写出8份专题调查报告,作为呈阅件送交区委、区政府领导参阅。区政协还先后组织委员到仙游、涵江、江口、石狮、龙岩、三明、大田、永安、厦门、漳州、泉州、福州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外地政协工作经验,为建设城厢出谋献策。
  四、学习宣传
  区政协把委员学习工作做为主要任务来抓,组织委员学习党的有关文件,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在1989年“六四”事件期间,组织政协委员学习中共中央的重要决策和有关社论,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1991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中共建党七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发表后,区政协及时组织常委认真学习讨论,通过《关于认真学习江泽民“七一”重要讲话的决议》。先后组织委员学习中共十三届八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邓小平南巡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会议精神,举办政协、统战理论研讨班,共有委员35人参加。经常组织委员学习时事政治,加强自我教育,提高参政议政水平。并根据各个时期的形势任务开展宣传活动。
  五、“三胞”工作
  区政协加强对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的联系工作,发展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开展海外联谊活动,为促进对外开放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积极工作。政协委员密切配合侨办、台办、侨联、统战等部门开展交友联谊活动,热情接待大批海外“三胞”和客商,竭诚为他们回乡探亲访友、旅游观光、投资办厂、兴办公益事业提供优质服务。通过交友联谊活动,引进外资创办一批“三资”企业。城郊乡西洙村旅居海外的爱国华侨捐资25万元兴建本村小学教学大楼,为发展家乡教育事业作出贡献。各地“三胞”还捐资兴办教育、卫生、文化、交通、开发建设风景名胜游览区等社会公益事业。
  六、文史资料征集
  区政协一届委员会成立时,即专门建立文史资料委员会,认真做好文史资料征集工作。至1994年,已编辑出版《城厢区文史资料》共4辑37篇,近30万字,印发4000册。每次出版《城厢区文史资料》专集,除分发区党政机关及有关领导参阅外,多数作为联谊赠送品,寄发各地政协进行交流,同时寄赠给部分海外侨胞,扩大影响,联络感情,部分资料还被省政协文史委员会采用和收藏,还寄给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图书馆、档案馆、部分大学图书馆等,提高城厢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此外,还为市政协供稿,协助市政协做好《莆田市文史资料》的编纂出版工作。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