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主要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42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主要活动
分类号: D638
页数: 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莆田城厢区国民党的活动情况,国民党组织按照县党部的布置进行党务活动,包括发展党员、党员训练、党员小组会议等。
关键词: 党派群团 地方组织 主要活动

内容

城厢为国民党莆田县党部所在地,也是国民党活动中心。辖区内国民党组织按照县党部的布置进行活动,主要有:
  一、党务活动
  发展党员是国民党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之一,各区党部每年根据县党部下达的征求党员指标,布置各区分部积极发展。城区发展对象以中小学校长、教员、地方士绅和民众社团骨干分子,农村以保甲长为主,并要求每个党员每年至少征求一名新党员。
  城区片按县党部制定的《基层党员训练实施办法》,不定期举办党员训练班,集训区分部书记、执委等基层干部,每期一般为一个星期。农村按乡镇举办农民党员训练班,组织保甲人员及农工群众新入党者加以训练,由县党部派员分赴各区集中他们,进行党义教育。
  城内党员知识分子多,组织党员小组会议,平时组织学习党义、本党政纲、总理(孙中山)遗教、总裁(指蒋介石)言论等,讨论党务推进方法及党员活动计划。民国33年(1944年)开展“新生活运动”,组织党员学习蒋介石论(中国之命运》。区党部定期召开党务工作会议,由执委及各区分部书记参加,主要内容有:发动大量征求党员、党籍登记、组织训练、“抗敌除奸”等。
  民国33年起,国民党实行“地方自治”,推行“国民月会”制度,由区分部书记或学识丰富的党员向民众作时事及政务报告,并由县党部派督导员至各乡(镇)督促执行。
  区党部还主持所在地节日纪念周及各种集会活动,监督举报有劣迹的政府官员。如民国32年12月9日,福建省主席刘建绪来莆视察,城区士绅配合城区国民党组织,在公共体育场召开各中学学生及各界民众欢迎大会,策动学生在会上高呼“打倒县长叶长青”。会后,刘建绪在县党部召开座谈会,县党部执委会书记林剑华等呈控县长叶长青七大劣迹,经刘建绪面许,叶以贪污渎职罪被逮捕法办。
  二、抗日活动
  抗日战争期间,县党部建立各界抗敌后援会,各区党部设分会,组织抗日宣传及募捐活动。各乡、镇建立墙报站和民众讲堂,举办国民精神总动员等宣传活动。每年“七七”、“五卅”等重要抗日纪念日,城区国民党地方组织经常召开抗日纪念会,并组织学生歌咏宣传队,演出抗日现代剧,上街开展抗日宣传。社会服务处(址在元妙观)在城关不定期举办抗
  日建国画展。
  民国21年,十九路军在淞沪奋起抗日,掀起全国抗日高潮。城区各界联合成立抗日救国委员会,学生上街游行,搜查日货,焚于文峰宫前。
  民国26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后,城区国民党地方组织根据上级布置,以县党部为主设立福建省抗敌后援会莆田分会,开展过一些抗日宣传活动。各区党部协助区公所发动民众捐献,筹集抗日经费和物资,慰间抗战将士和出征军人家属。
  民国30年8月,日寇犯闽,福州、福清等地相继沦陷,日寇登陆南日岛,城区经常遭受日机轰炸。城区国民党地方组织动员民众疏散,发动民众建筑防空洞。城区各机关、中学纷纷迁往山区避难,并组织转移文书档案,布置应变活动等。
  民国31年,国民党推行“一元献机”运动,由各区分部积极劝募,省定按人口每人捐款1元。民国32年,各区分部开展募集“同盟胜利美金公债”。
  民国33年,发动民众献款购机(飞机)抗日,又称“七七献金运动”,要求每名党员至少认捐10元。同年8月,组织“战地服务队”,队员在城关梅峰寺举行入伍集训。同年11月,区党部组织征集党团员和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在欢送“青年军”时,警察与学生发生冲突,学生伤3人,各学校学生上街示威游行,罢课抗议。
  民国34年9月抗战胜利,区党部根据县党部部署,向社会各界募捐劳军及慰问征属。
  三、反共活动
  民国16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实行反共政策,颁布《清党条例》。各区党部、区分部依照“清除异党”反共纲领,建立“清党小组”,办理党员登记。
  民国23年,十九路军“闽变”失败后,县党部执行蒋军南昌行营颁发的《剿匪清乡条例》,各区党部、区分部配合乡镇公所在各保推行“十家连坐法”,“防制共党活动”。
  民国2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福建省“中统”(国民党中央党部调查统计局)、“军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特务组织在莆田建立分支机构,在城关先后创办过《国民通讯社莆田分社》、(正光报》、(政报周刊》、《莆田日报》等报刊,以办报为工具,控制舆论,暗中搜集共产党地下活动情报,并同保安团、警察局勾结,进行调查、密报、逮捕刑讯、暗杀等活动,迫害共产党人和其他爱国人士。
  民国28年,县党部下令解散设在城关由中共领导的工会、农会、学生会等群众团体。
  民国30年,各区党部贯彻县党部颁发的《特种宣传大纲》,诬蔑“中国共产党利用抗战机会图谋不轨,危害民国”等欺骗宣传,破坏共产党的抗日活动。
  民国31年,成立“莆田党政军民联络促进会”,城关区分部派代表参加讨论“肃奸工作”,防止“奸党”活动。
  民国32年,县建立以反共为主要内容的“党政军特种汇报会”(亦称党政秘密会议),定期研究“社会治安”、“防制奸伪”等问题。
  民国33年,各区党部建立“交通站”和“党员监察网”,各区分部设情报员,收集情报,监视“异党”和“嫌疑分子”,“严密防制奸党活动”。同年5月,在城关设立“莆仙永边区联防指挥部”,组织地方武装联合剿共,并在城区设立“奸党自新分子感化班”。
  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县党部强化反共剿共措施。莆田县在城关建立一支30人的便衣武装“肃奸队”,归县抗敌自卫团指挥,主持“肃奸”事宜。
  民国35年,全国内战爆发,县党部布置各区党部建立“交通联络站”,由区党部书记兼站长。各区分部建立“防奸小组”,由一名执委负责,进行反共活动。
  民国36年,各区党部配合乡镇公所建立“民众自卫队”,并实行“连保连坐制”,强化反共措施。同年,县“特种汇报会”改称“党政联席会议”,下设“特密室”,基层各区党部、区分部设情报联络员,搜集情报。
  民国37年,在城区成立“莆田县戡乱建国委员会”。各区党部、区分部配合,在区、乡清查户口,颁发“国民身份证”,开展“防范奸党活动”等。同年,实行党团合并,进行党团登记,将三青团员并入国民党组织。
  民国38年6月,解放前夕,县党部根据“省紧急应变事项21条”的通知,召开有各区党部书记参加的“应变会议”。各区党部、区分部配合应变措施,策动特工人员“潜伏活动”、“武装打游击”等,并烧毁档案。
  四、福利事业
  县党部在城厢设立社会服务处、党员福利社、党员供应站和文化服务社。
  民国33年10月,在城区建筑中山纪念堂(现改为中山商厦)和中山公园(址在筱塘)。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
  民国28年,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福建支团成立,并在三元县开办骨干训练班,莆田县在城区从莆田中学(现莆田一中)、哲理中学(现莆二中)、东山职业学校(解放后由省接办,改为省水利学校,迁永安)选派8人参加训练。次年,受训人员回来,以组织员身份进行建团活动。城区先后在莆田中学、哲理中学、东山职业学校和社会上建立4个区队,直属省支团领导。
  民国30年12月,三青团莆田分团筹备处在凤山寺(今莆田县印刷厂内)成立,由省支团指派哲理中学校长黄俊英任筹备处主任,城厢各三青团区队隶属莆田分团。
  民国31年10月,三青团莆田分团改称兴化分团,辖莆仙2县。城厢各三青团区队改隶兴化分团筹备处。
  民国32年1月15日,在城关召开莆田县三青团第一次团员代表会,正式成立三青团福建支团兴化分团。分团干事会由黄俊英任干事长,龚德荣任干事会书记。干事会下设总务股、组训股、宣传股和社会服务股。同年秋,由于各地三青团组织迅速发展,仙游县单独成立分团,兴化分团更名为莆田分团。
  三青团莆田分团成立后,城区各学校、各乡镇继续发展三青团学校区队和社会区队,三青团员人数不断增加。学校区队一般按年级成立分队,社会区队按乡、镇建立分队。区队设区队长、区队付各1人,分队设分队长、分队付各1人。
  三青团莆田分团在团部所在地凤山寺设立青年服务社,内设青年旅社、社会食堂、文化服务部、青年艺术社、理发部等营业性服务单位,还在城关创办《正报》、《南方日报》、《青年通讯》等报刊,开展宣传活动。各区队建立宣传培报,组织青年剧社,举行时事图片展览,筹募社会服务基金,开展抗日宣传等活动。民国32年,城区还组织成立三青团战地服务队1个区队,开展抗日活动。
  民国36年7月,按照国民党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实行党团合并,三青团员通过集体登记,全部转为国民党党员,区队和分队同时撤消,分团干事会主要骨干并入扩大后的县党部执行委员会任职,取消三青团组织。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机构

三民主义青年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