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鞋革 纺织 服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30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鞋革 纺织 服装
分类号: TS941.7
页数: 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的鞋革、纺织和服装行业的发展情况。城厢区的鞋革行业历史悠久,产品品种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其中PU面硫化胶鞋、雷岛、荔佳、步康、Romely运动鞋等5个品种被评为省优产品。纺织业方面,西洙村的传统纺织业生产“土棉布”和塑料布等产品,后来发展为家庭纺织业,家家有纺织机,全村年产值上千万元。服装行业也有发展,新增中外合资利仙针织服装厂,产值上千万元。此外,还介绍了七步鞋业专业村和西洙纺织专业村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城厢区 工业 工业门类 鞋革纺织服装

内容

一、鞋革
  1984年城厢区成立后,全区有鞋厂9个,工业产值302.97万元。翌年,鞋厂增至12个,其中城郊麻鞋厂产值超百万元。城厢区胶鞋厂与省化建公司挂钩,生产能力翻一番,并设计出新型胶鞋样品160多种。1986年,全区鞋厂共有38个,产值达1185万元,就业人员2823人。同时,产品品种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其中PU面硫化胶鞋、雷岛、荔佳、步康、Romely运动鞋等5个品种被评为省优产品。1987年,创办太平麻鞋厂,城郊乡霞林、棠坡村建立两条鞋革生产线。城厢塑胶厂通过省外贸轻工进出口公司与外商挂钩,产品变内销为外销,可直接出口创汇。同时,区还直接与飞利浦有限公司签订中、高档旅游鞋生产包销合同。是年,全区共有鞋革厂(场)46家,年产值达1611.19万元。1990年,新民鞋厂试制成功运动鞋大底,生产真皮旅游鞋,其中“雷岛”运动鞋系列产品远销北京、武汉、昆明等城市,并获全国科技项目展览会优秀奖。城厢区胶鞋厂生产的PU面硫化胶鞋荣获省首届工业博览会金牌奖。
  1993年,全区鞋革企业共有111个,其中乡办17个、村办4个、联户办49个、个体办41个,就业人员4910人,厂房总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2220万元,鞋革流水线8条,园盘注塑机10台,工业针车1665台。鞋类品种有中高档运动鞋、时装鞋、胶粘鞋、注塑鞋、硫化鞋、布鞋、麻鞋等七大类,款式3000多种,产品远销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至1994年,全区共有121个鞋革企业,其中乡办20个、村办6个、联户办53个、个体办42个,就业人员7343人,生产各类鞋革产品计18种。
  二、纺织
  1984年前,境内就有西洙村传统的纺织业,生产“土棉布”、塑料布等产品。1985年,有长丰塑料拉丝厂和新创办的城厢针绣厂。是年,西洙纺织业年产值达500万元,其产品远销全国12个省、市。
  1986年,全区纺织业年创产值1600万元,从业人数2200人。1987年,西洙村办起家庭纺织业,家家有1台纺织机,全村年产值上千万元。
  1990年,区塑料综合工艺厂引进新技术,开发成功绞织塑料网,为全省首创,产品供不应求。
  三、服装
  1984年,全区服装行业有3家,为股份合作制,年产值67.5万元。
  随着服装商品化的发展,服装企业不断增多。1985年,成立长寿星华服装厂。次年,又创办葆丽、拱辰2个服装厂。1991年,新增中外合资利仙针织服装厂,产值上千万元。至1994年,全区服装行业计5家,其中合资2家、独资1家、来料加工2家,生产时装、童装、针织衣等产品,年产值145万元。
  附:专业村
  一、七步鞋业专业村
  全村1001户,4257人,人均耕地0.5亩,是个纯农业型、经济墓础薄弱的村。1978年后,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鞋革行业。1989年起,由几户村民率先投资创办简易鞋厂,生产低档出口麻底鞋,有的村民为莆田鞋革厂加工各类出口鞋,继而发展到30余家。1992年,全村大小鞋革企业增至70多家。企业组建形式有独资、联合体。生产设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旧房、厅堂、庭院为车间,形成家庭作坊式小厂,也有新建规模较大的厂房,工人多达200多人,少则10余人,纺织机械3~4台。产品有低档的麻底鞋和中档的时装鞋、运动鞋、慢跑鞋等几十种,还有新开发高质量的“雷岛”、“荔佳”、“莆马”、“步康”、“南星”等新产品,畅销全国各地。1994年,全村有鞋革企业50多家,在场工人1500多人,占全村总劳力的85.4%,日产量(生产旺季)达3000多双,年产值6900万元,比1993年增长72%。是年,七步村已拥有印染、机绣、塑胶鞋底等为鞋革生产服务的配套企业,使鞋革行业登上新台阶。为扩大产品销路,村内有几家企业组建一支产品推销队伍,在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窗口,把中低档运动鞋产品推向北京、广州、浙江和东北各地。
  二、西洙纺织专业村
  村纺织业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30~40年代,当地群众就用简单的铁木机械手工生产“土棉布”。1949年后,纺织业有新的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左”的思想影响,纺织生产一度处于低潮。1978年后,村办纺织加工厂为莆田鞋革厂承担纺织加工鞋面布,负贵染纱、合股、成品验收等生产工序,原料分散各户进行家庭手工操作生产,村年收入10万多元。1981年,村民吴九祖首家土法上马,加工纺织塑料布,从而带动全村转入发展塑料纺织业。1982年起,各专业户改装旧的生产设备,全面实现机械化生产,使塑料纺织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全村已有80%以上的村民有家庭纺织作坊。1984年,村民吴建成、吴宗智等合资创办第一家塑料拉丝编织厂,实行拉丝、染色、编织“一条龙”生产线,生产无结网布、绞结网布、纱窗布、蛏子布等产品,产量成倍增长。至1994年,全村有联合体的纺织企业45家,每个企业工人一般40~50人,多的70~80人,年产值4000万元,户均年纺织材料加工费收入4000~5000元。村还组织20多人的产品推销队伍,其塑料编织布远销广东、江西、江苏、浙江、湖南等10多个省。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