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298
颗粒名称: 第六篇 工业
分类号: F427.21
页数: 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代境内有纺织、苎麻等家庭手工业,宋代出现丝织业、雕版印刷业和果品加工业,明清时期已有制糖、粮油加工、纺织、陶瓷、印刷、工艺品等手工业行业。民国初期出现民办工业,生产设备简陋,规模很小。80年代初开始,莆田县属的工业发展较快,之后乡镇工业企业异军突起,形成国有、集体、“三资”、联营企业并存的新格局。
关键词: 城厢区 工业 概况

内容

唐代,境内除纺织、苎麻等家庭手工业外,还有榨蔗煮糖手工作坊。宋代,出现丝织业、雕版印刷业和果品加工业。明清时期,已有制糖、粮油加工、纺织、陶瓷、印刷、工艺品等手工业行业。民国初期,出现民办工业,其生产设备简陋,规模很小。
  50~80年代初,境内莆田县属的工业发展较快,建有莆田糖厂等大型现代化工业。1984年城厢区成立后,工业发生显著变化,乡镇工业企业异军突起,“三资”工业企业迅速发展,逐步改变区内工业基础薄弱、工业体量小的局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走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子,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名、优、特新产品,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部分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同时,注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由传统生产型转为生产经营型,由内向型企业转为外向型企业,为国家多出口、多创汇。全区以食品、电子、鞋革行业为基础,重点发展电子、化工、机械、建材等高新技术行业。大力发展乡镇工业企业,做到“乡乡有骨干,村村有主业”。乡镇企业已成为集体致富必由之路。
  1984年后,城厢区工业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形成国有、集体、“三资”、联营企业并存的新格局。1984年,全区工业产值2294万元,乡镇工业企业1801.26万元,分别占工农业产值5419万元的42.3%和32%。至1994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101264万元,“三资”工业企业产值29247万元,年出口交货总值26103万元;乡镇工业企业产值9889万元。区属国有工业1个,集体工业企业320个,“三资”工业企业114个,大小私营工业企业1320个。全区区属集体、个体产业工人19559人,“三资”企业产业工人6200人。工业结构以鞋革、食品、电子产业为支柱。
  第一章 所有制
  第一节 私营个体
  城厢的私营工业可追溯至唐代。当时境内除纺织、苎麻等家庭手工业外,还有榨蔗、煮糖手工业作坊。宋代,出现丝织业、雕版印刷业和果品加工业等。明清时期,已有制糖、粮油加工、纺织、陶瓷、印刷、工艺品等手工业。
  民国初期出现民办工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境内私营工业企业已有30多家,主要是打铁、罐头、印刷、机械等,规模小,设备简陋。
  1956年,国家对私营工业和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营企业大部分并入国营企业。
  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境内个体工业、私营联合体工业企业得到迅速发展。1984年建区时,进一步放松对私有企业发展限制,私营工业蓬勃发展,全区共有私有企业104家,从业人员达数千人。至1994年底,全区共有私有工业企业大小1320家,从业人数6548人,年创产值28815万元。
  第二节 集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对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采取公私合营、合作联营等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先后建立一批公私合营、合作联营工业企业及手工业合作社。1953年,境内一批手工业组织起来,成立各行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如钟表社、雨伞社、鞭炮社等。
  50年代起,境内的城厢镇及城郊公社,创办集体工业26家,主要为土农药厂、农具厂、粮油加工厂、砖瓦厂等。
  1978年后,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方针,集体企业迅猛发展。建区后,区成立经济委员会和乡镇企业管理局,对区内集体企业进行管理。至1994年底,全区共有村级以上集休企业320家,从业人数13051人,年创产值60078万元。
  第三节 国有
  1949年8月下旬,境内莆田县人民政府接管国民党遗留的正大印刷厂。1950年,改为莆田人民印刷厂,为荔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第一家国营企业。1953年,城区的私营莆田电厂转为地方国营电厂,随后将部分公私合营工业和农械、木器、工艺等集体手工业社转为地方国营企业。1960年,建址于城郊霞林村的莆田糖厂投产,日榨甘蔗2000吨,为境内现代化大型厂家。至1984年前,城厢境内有莆田县印刷厂、莆田市印刷厂、莆田电厂(今莆田供电所)、莆田糖厂、莆田县鞋革厂、莆田供水厂(建市后转为市管)、莆田县农械厂(1978年迁址黄石镇)、莆田无线电厂、莆田食品厂等9家规模较大的国营工业企业。至1994年,区属国有企业仅存莆田无线电二厂1家,境内其余厂家隶属莆田市或莆田县管辖。
  第四节 “三资”企业
  区境为莆田市政府、莆田县政府和城厢区政府所在地,也是莆田市的经济中心。80年代以来,境内一直为港、澳、台商以及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阿根廷、西班牙等国侨商、外商的投资热点,“三资”企业发展迅速。至1994年,全区已有“三资”工业企业114家,其中合资24家、合作1家、独资89家。累计年总产值30647.47万元,利税1087万元,出口交货总值26103万元。
  一、合资、合作企业
  1985年,莆田县无线电厂、香港星印电子有限公司、福建省电子进出口公司三家合资创办的福建莆田闽星电子有限公司,为城厢区第一家合资企业,公司投资总额840万元,其中外资336万元,合资期限为15年。1986年投产,经营收录机、黑白电视机、汽车音响设备、家用电器设备。公司生产的黑白电视机曾出口东南亚地区,产品质量好,受到用户好评。同年,成立莆田市南兴针织有限公司,由新加坡南大纺织有限公司、福建省幸福投资企业公司、福联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莆田市纺织工业公司合资兴办。生产纯棉纱、混纺纱和OE纱等,70%产品出口,销往澳大利亚、新西兰、毛里求斯等国家。1988年后,该公司归莆田市管辖。
  1989年,成立莆田市远征印刷有限公司,由区属中山中学教学仪器厂与香港远征印刷贸易公司合资兴办,总投资额150万元,其中港方出资占80%,主要经营彩色印刷、印刷制版、印刷制品烫金及其他高级包装装潢等。
  1992年,“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当年批准成立的合资企业有10家:
  莆田市联友香纸有限公司,系台湾志霖股份有限公司和城厢区来料加工装配服务公司合资创办,总投资52万元,其中台资占60%。公司从事生产销售精制香品纸制品,兼营雕刻品,产品销往台湾、新加坡、香港及东南亚各地,合资期限10年。
  福建莆田豪信机械加工有限公司,系日本信兴贸易会社与城厢区来料加工装配服务公司合资创办,总投资435万元,其中日资占90%。1993年,该公司股份转让给台湾豪骐贸易有限公司,此后,转为台湾独资公司,主要加工进口的工业机械、建筑机械、旧汽车发动机及变速箱、起动马达、发电机马达、空调压缩机及零配件、旧船体动力等,合同期限50年。
  莆田市东航船舶五金工业有限公司,系台湾德陵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城厢区梅山机械厂合资创办,总投资800万元,其中台资占70%,公司从事制造各种游艇、船舶用铜、不锈钢1五金配件、铜艺品等,合资期限25年。
  福建莆田上庆鞋材模具制品有限公司,由城厢区畅林罐头厂和香港上峰贸易公司合资创办,总投资400万元,其中港资占87.5%,从事生产各种鞋材鞋模。1993年,该公司由合资转为香港独资公司,合同期限为50年。
  莆田市金辉洋参制品有限公司,由金海岸洋参制品有限公司与中辉国际(香港)公司合资创办,总投资500万元,生产西洋参,其中港资占70%。1993年10月,该公司由合资转为香港独资,经营期限为50年。
  莆田市嘉荔制革有限公司,系香港原岛有限公司和莆田县渠桥壶兰制革厂合资创办,总投资100万元,其中港资51万元,生产和销售猪、牛皮革制品等,产品70%外销,合资期限为50年。
  福建莆田宝兴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系香港宝利澳发展有限公司与城厢区来料加工装配服务公司合资创办,总投资300万元,其中港资占90%,公司生产经营进口废旧五金加工电线、罐线、五金制品等,产品全部出口,合营期限50年。
  莆田市华达食品有限公司,系台湾九泰通运股份有限公司和莆田市台胞购物中心合资创办,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台资占80%,生产快熟面,兼营仓储。合营期限为50年。
  福建省莆田华艺装潢有限公司,系香港曾镇华先生与城厢区来料加工装配服务公司合资创办,总投资280万元,港资占80%,公司经营承接室内高级装修、设计及配套服务,合营年限50年。
  1993年,共批准成立合资企业10家:
  莆田雷岛鞋业有限公司,系香港嘉华贸易公司与城厢区新民鞋厂合资创办,总投资290万元,其中港资占60%,生产各类注塑鞋、时装鞋,合营年限20年。
  莆田市东昌织造有限公司,系台湾维钟织造股份有限公司与城厢区梅山经济开发公司合资创办,总投资360万美元,其中台资占60%,生产男女袜子,女性各种丝袜与裤袜、童袜及其他针织品,产品70%外销,合营期限50年。
  莆田荔佳鞋业有限公司,系台湾敦煌实业有限公司与城厢区城郊鞋革厂合资创办,总投资260万元,其中台资占40%,生产运动鞋、运动鞋大底,产品70%外销,合营期限30年。
  莆田市大盛鞋业有限公司,系香港求恩投资有限公司、新加坡聚昌私营有限公司和福建省鞋帽进出口公司分别出资240万美元、120万美元和40万美元合资创办,生产时装鞋、运动鞋、马靴等各种鞋类。同年7月,省鞋帽进出口公司将10%股份转让给香港求恩投资公司。合同期限50年。
  福建莆田海辉储运有限公司,系香港益辉投资有限公司、福建省鞋帽进出口公司和城厢区镇海车队分别出资400万元、250万元和350万元合资创办,公司经营进出口货物储运业务(包括中转仓、监管保税仓、集装箱、拼拆箱、代理报关等),进出口货物卡车、集装箱运输业务,进出口货物海运、空运及其他运输方式的代理业务,合营年限30年。
  福建省莆田市万荣鞋业有限公司,系城厢区福利鞋业包装公司和香港益辉投资有限公司、省鞋帽进出口公司合资创办,总投资110万美元,其中港资占30%,合营年限50年。
  福建省莆田市丰达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系莆田市通达五金餐具工业公司和香港隆丰电子公司李振荣先生合资创办,总投资350万元,其中港资占30%,生产和经营各种鞋用材料、五金、餐具制品等,产品全部外销,合营年限20年。
  福建莆田鹏晖彩印有限公司,系城厢区党委机关秘协公司和澳门泛业贸易行合资创办,总投资400万元,其中澳资占35%,公司经营书刊、印刷、纸箱包装,兼营彩印物资设备供应,产品50%外销,合营年限10年。
  福建莆田恒兴鞋业有限公司,系中国(福建)对外贸易中心集团鞋帽部、城厢区城兴鞋帽工艺厂、城厢区混合饲料加工厂和香港浩恒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出资238万元、136万元、136万元、170万元合资创办,公司经营产销各种鞋及鞋用材料,产品70%以上外销,合营年限50年。
  莆田市利仙针织服装有限公司,1991年成立,是城厢区惟一的1家合作经营企业,由城厢区凤凰综合加工厂和香港大兴贸易行合作创办,总投资260万元,经营生产针织服装、手织毛衫,兼营拉链等,产品80%销往海湾地区以及东欧和东南亚各地,经营年限15年。
  1994年,共批准成立合资企业4家:
  莆田市香冠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667万美元,注册资本333万美元,其中香港投资534万美元。开发经营写字楼、商住楼,合营年限20年。
  福建省莆田东亚服装企业,投资总额10万美元,注册资本10万美元,其中台湾投资3万美元。经营范围:生产销售各种服装。合营年限50年。
  龙港(莆田)制衣有限公司,投资总额43万美元,注册资本43万美元,其中香港投资35万美元。经营范围:生产销售舒适功能型服装。合营年限8年。
  福建莆田双星鞋业有限公司,投资总额75万美元,后又增资85万美元,注册资本60万美元,其中台湾投资80万美元。经营范围:生产运动鞋、时装鞋产品。合营年限10年。
  二、独资企业
  1988年成立的独资企业有2家:
  香港凯顺印刷(福建)有限公司,为城厢区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总投资300万元,经营年限10年。公司主要从事设计、制造和销售包装装潢产品,兼营生产印刷原辅材料和印刷机械,产品销往国内外。1992年,该公司增资55万美元,扩大生产规模。
  莆田裕华鞋模有限公司,系台资企业,总投资59万美元,从事设计、生产各类鞋用大底模、橡胶模、PVC模、TRR模和成品大底,产品75%外销,经营年限50年。
  1989年,成立莆田格蕾工艺品有限公司,系台商独资企业,总投资43万美元,经营期限30年。生产各类陶瓷、泥人类、软木画、脱胎漆器、草编、各种小礼品类等工艺品,产品全部外销。
  1990年成立的独资企业有6家:
  莆田新艺制衣有限公司,系西班牙独资企业,总投资100万美元,从事设计、生产衣、裤、裙、帽等各类产品,产品全部外销,经营年限30年。
  莆田协兴模具有限公司,系港商独资企业,总投资17万美元,从事设计、制造和销售各类鞋用模具,经营年限30年。
  莆田云鹏鞋模有限公司,系台商独资企业,总投资38万美元,从事设计、制造和销售各类各种鞋用模具,经营年限30年。
  福建莆田青田鞋业有限公司,系港商独资企业,总投资200万美元,生产、销售各类鞋革产品,产品70%外销。1992和1994年,该公司分别增资120、40万美元,扩大生产规模。经营年限10年。
  福建莆田聚昌鞋业有限公司,系新加坡独资企业,总投资192万美元,生产、销售各类鞋革产品,产品70%外销,经营年限30年。
  福建莆田龙威鞋业有限公司,总投资50万美元,系香港独资企业,从事生产、销售各类鞋革产品,产品70%外销。1992年,公司增资75万美元,扩大生产规模。经营年限50年。
  1991年成立的独资企业有7家:
  福建莆田云鹏鞋业有限公司,系台湾独资企业,总投资46万美元,生产运动鞋、时装鞋、注塑鞋,产品70%外销,经营年限30年。
  莆田市聚茂鞋业有限公司,系香港独资企业,总投资155万美元,生产销售皮鞋及PU革鞋,产品70%外销。1992年,公司增资50万美元,扩大经营生产。经营期限30年。
  福建莆田嘉新养殖开发有限公司,系台湾独资企业,总投资额100万美元,以生产经营水产、畜牧饲料为主,兼营水产畜牧养殖及冷冻加工业务,产品80%外销,经营期限30年。
  莆田市永顺针织服装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46万美元,生产销售各种针织服装、织带,兼营皮塑制品,产品全部外销。经营期限15年。
  莆田政翰鞋业有限公司,台湾独资,总投资56万美元,生产各式时装鞋、运动鞋,产品80%外销,经营期限10年。
  福建莆田万宝建筑陶瓷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39万美元,生产高级彩釉砖、高级内外墙砖等建筑陶瓷,产品70%以上出口,销往日本、台湾、港澳等国家和地区。1993年,公司增资184万美元,扩大生产规模。经营年限20年。
  福建莆田亿汉土地开发有限公司,台湾独资,总投资1000万美元,从事土地综合性开发建设,为城厢区第一家成片土地开发的外商独资企业,成片土地开发208亩,经营年限50年。
  1992年成立的独资企业有13家:
  莆田市福兴制鞋机械实业有限公司,澳门独资,总投资52万美元,生产和销售各种鞋革及制鞋机械设备,产品70%外销,经营年限50年。
  莆田市协兴电脑机绣发展有限公司,台湾独资,总投资54万美元,生产服装、被面、床单、枕巾、浴巾、窗帘、鞋帽等刺绣加工产品,经营期限30年。
  莆田市荔王食品有限公司,台湾独资,总投资90万美元,生产麦芽糖、花生糖、贡糖、红豆及绿豆制品糕、莲子、杏仁、制霜粉及奶品、大豆、黄豆制调味奶及副产品等以及牛肉、猪肉加工制造的肉干、肉脯、肉松等各种食品,经营期限50年。
  莆田市成达电子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60万美元,生产和销售电子计算器、电子游戏机、电子液压瓶、照相机等电子产品,产品全部出口,经营年限50年。
  莆田市兴龙鞋业有限公司,澳门独资,总投资150万港币,生产各种注塑鞋,产品70%外销,经营期限50年。
  莆田市峰华包装印刷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140万港币,从事设计、制造和销售印刷包装产品,兼营玩具加工,产品以外销为主,经营期限50年。
  莆田市富泉电脑机绣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80万美元,承接鞋帽、服装等产品的刺绣加工,经营期限50年。
  莆田市鸿业纸品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41万美元,生产面巾纸、包装纸,产品80%出口,经营年限50年。
  莆田市昌祥水产有限公司,台湾独资,总投资75万美元,经营淡水养鳗、水产饲料进出口业务,产品70%出口,经营年限50年。
  福建莆田真达彩色冲印有限公司,澳门独资,总投资230万港元,承接彩色冲印放大、摄影,兼营摄影器材、复印等业务,经营年限50年。
  福建莆田金益塑胶制品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168万港币,加工生产、销售塑胶制品、包装纸品、旅游制品等,产品70%外销,经营年限50年。
  莆田市恒丰模具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400万港币,经营生产鞋类模具、塑胶制品模具等,产品70%外销,经营年限50年。
  福建莆田弘霸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台湾独资,总投资200万港币,生产经营针织、服装,产品全部外销,经营年限15年。
  1993年成立的独资企业有26家:
  谊来(福建)陶瓷工业有限公司,马来西亚侨商独资,总投资810万美元,生产和经营高级彩釉地砖、内墙砖及外墙砖等建筑陶瓷,产品70%出口,经营期限50年。
  莆田正昌鞋用化工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26万美元,经营生产各种鞋用化工产品,经营期限20年。
  福建莆田聚发宝制衣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200万港币,生产各式时装,产品90%外销,经营期限20年。
  福建莆田聚利宝纸业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200万港币,经营生产各种纸箱、纸盒以及纸制品加工、批发,产品全部销往香港、东南亚等地,经营期限20年。
  莆田市侨丰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台湾独资,总投资100万美元,生产加工各种鞋类和塑胶制品,产品60%出口,经营年限50年。
  莆田市新光实业有限公司,香港独资企业,总投资2500万港币,生产和经营电脑、电子系列及塑胶配件,经营期限50年。
  福建莆田利鹏鞋业有限公司,日本侨商独资,总投资30万美元,经营生产运动鞋、注塑鞋、时装鞋、全塑鞋及鞋用材料,产品全部外销,经营期限30年。
  莆田兴华鞋业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75万港币,生产各种鞋制品,产品70%外销,经营期限50年。
  福建莆田显煌竹木制品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150万港币,生产经营松木包装箱、竹木餐具等,竹木制品全部出口,销往香港、台湾及东南亚等地,经营期限15年。
  莆田威利塑胶工业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250万美元,生产经营各类塑胶制品,产品70%出口,经营期限30年。
  莆田市健威化工工业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150万港币,经营生产增塑剂及其他化工产品,产品70%外销,经营期限30年。
  福建莆田天龙鞋业有限公司,台湾独资,总投资400万美元,生产各种时装鞋、运动鞋及其他鞋用材料,产品全部出口,经营期限50年。
  莆田龙港电子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480万港币,经营生产计算机零部件、计算机软件及电子零件,产品全部出口,经营期限50年。
  莆田百强电子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5000万港币,生产电脑零配件及卫星接收器,产品全部出口,经营期限50年。
  莆田市久荣鞋业有限公司,香港独资企业,总投资110万美元,生产各种男女时装鞋等,经营年限15年。
  谊来(莆田)珠宝工业有限公司,新加坡独资,总投资600万美元,从事加工生产、销售珠宝饰品,经营期限50年。
  莆田市聚昌印染有限公司,新加坡独资,总投资30万美元,从事印染加工兼鞋业生产、销售,经营期限50年。
  莆田昌发鞋模有限公司,台湾独资,总投资20万美元,1994年增资13万美元,生产橡胶模、注塑模、TPP模等产品,产品70%出口,经营期限50年。
  1994年成立的独资企业有23家:
  莆田富给鞋材模具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22万美元,生产制造各类鞋材模具,经营期限30年。
  莆田市隆丰钟表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75万美元,生产石英电子钟表产品,经营期限50年。
  伏尔顿(莆田)物业管理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149万美元,经营项目物业管理,经营期限20年。
  维德(莆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717万美元,经营建造、出售商品房,经营期限30年。
  福建莆田嘉星鞋业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56万美元,生产运动鞋及时装鞋等,经营期限20年。
  福建莆田鸿兴鞋业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30万美元,生产运动鞋、时装鞋,经营期限20年。
  福建莆田佑兴鞋业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480万美元,生产鞋类及配套鞋材,经营期限50年。
  谊来(莆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台湾独资,总投资1139万美元,经营建造商品楼及其配套设施,经营期限20年。
  福建莆田协益鞋材有限公司,台湾独资,总投资20万美元,生产鞋用沿条及塑料制品,经营期限50年。
  福建莆田龙辉鞋业有限公司,阿根廷独资,总投资50万美元,生产销售各种鞋革产品,经营期限50年。
  福建莆田华丽制衣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37万美元,生产各式时装、服装产品,经营期限50年。
  莆田西亚寝具有限公司,马来西亚独资,总投资19万美元,生产高级家具系列产品,经营期限20年。
  友仁(莆田)日用品有限公司,香港独资,总投资15万美元,生产衣架、拖把等日用品,经营期限12年。
  山达(莆田)美容、花艺技术培训中心,新加坡独资,总投资50万美元,经营美容与插花培训、学生快餐等项目,经营期限20年。
  莆田华通电子有限公司,台湾独资,总投资267万美元,生产电子、电脑软件,经营期限50年。
  第二章 工业门类
  城厢是莆田市工业较密集的地区,境内国有工业企业有市属、莆田县属、城厢区属,多数国有工业企业为市属、县属,“三资”工业企业多为市属、区属,私有工业企业多为区属。工业门类以鞋革、纺织、服装、食品和粮油加工、饲料、工艺美术、电子、纸制品及印刷、机械、建材等10个门类为主。
  第一节 鞋革纺织服装
  一、鞋革
  1984年城厢区成立后,全区有鞋厂9个,工业产值302.97万元。翌年,鞋厂增至12个,其中城郊麻鞋厂产值超百万元。城厢区胶鞋厂与省化建公司挂钩,生产能力翻一番,并设计出新型胶鞋样品160多种。1986年,全区鞋厂共有38个,产值达1185万元,就业人员2823人。同时,产品品种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其中PU面硫化胶鞋、雷岛、荔佳、步康、Romely运动鞋等5个品种被评为省优产品。1987年,创办太平麻鞋厂,城郊乡霞林、棠坡村建立两条鞋革生产线。城厢塑胶厂通过省外贸轻工进出口公司与外商挂钩,产品变内销为外销,可直接出口创汇。同时,区还直接与飞利浦有限公司签订中、高档旅游鞋生产包销合同。是年,全区共有鞋革厂(场)46家,年产值达1611.19万元。1990年,新民鞋厂试制成功运动鞋大底,生产真皮旅游鞋,其中“雷岛”运动鞋系列产品远销北京、武汉、昆明等城市,并获全国科技项目展览会优秀奖。城厢区胶鞋厂生产的PU面硫化胶鞋荣获省首届工业博览会金牌奖。
  1993年,全区鞋革企业共有111个,其中乡办17个、村办4个、联户办49个、个体办41个,就业人员4910人,厂房总面积2万平方米,总投资2220万元,鞋革流水线8条,园盘注塑机10台,工业针车1665台。鞋类品种有中高档运动鞋、时装鞋、胶粘鞋、注塑鞋、硫化鞋、布鞋、麻鞋等七大类,款式3000多种,产品远销澳大利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至1994年,全区共有121个鞋革企业,其中乡办20个、村办6个、联户办53个、个体办42个,就业人员7343人,生产各类鞋革产品计18种。
  二、纺织
  1984年前,境内就有西洙村传统的纺织业,生产“土棉布”、塑料布等产品。1985年,有长丰塑料拉丝厂和新创办的城厢针绣厂。是年,西洙纺织业年产值达500万元,其产品远销全国12个省、市。
  1986年,全区纺织业年创产值1600万元,从业人数2200人。1987年,西洙村办起家庭纺织业,家家有1台纺织机,全村年产值上千万元。
  1990年,区塑料综合工艺厂引进新技术,开发成功绞织塑料网,为全省首创,产品供不应求。
  三、服装
  1984年,全区服装行业有3家,为股份合作制,年产值67.5万元。
  随着服装商品化的发展,服装企业不断增多。1985年,成立长寿星华服装厂。次年,又创办葆丽、拱辰2个服装厂。1991年,新增中外合资利仙针织服装厂,产值上千万元。至1994年,全区服装行业计5家,其中合资2家、独资1家、来料加工2家,生产时装、童装、针织衣等产品,年产值145万元。
  附:专业村
  一、七步鞋业专业村
  全村1001户,4257人,人均耕地0.5亩,是个纯农业型、经济墓础薄弱的村。1978年后,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鞋革行业。1989年起,由几户村民率先投资创办简易鞋厂,生产低档出口麻底鞋,有的村民为莆田鞋革厂加工各类出口鞋,继而发展到30余家。1992年,全村大小鞋革企业增至70多家。企业组建形式有独资、联合体。生产设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旧房、厅堂、庭院为车间,形成家庭作坊式小厂,也有新建规模较大的厂房,工人多达200多人,少则10余人,纺织机械3~4台。产品有低档的麻底鞋和中档的时装鞋、运动鞋、慢跑鞋等几十种,还有新开发高质量的“雷岛”、“荔佳”、“莆马”、“步康”、“南星”等新产品,畅销全国各地。1994年,全村有鞋革企业50多家,在场工人1500多人,占全村总劳力的85.4%,日产量(生产旺季)达3000多双,年产值6900万元,比1993年增长72%。是年,七步村已拥有印染、机绣、塑胶鞋底等为鞋革生产服务的配套企业,使鞋革行业登上新台阶。为扩大产品销路,村内有几家企业组建一支产品推销队伍,在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窗口,把中低档运动鞋产品推向北京、广州、浙江和东北各地。
  二、西洙纺织专业村
  村纺织业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新中国成立前的30~40年代,当地群众就用简单的铁木机械手工生产“土棉布”。1949年后,纺织业有新的发展。“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左”的思想影响,纺织生产一度处于低潮。1978年后,村办纺织加工厂为莆田鞋革厂承担纺织加工鞋面布,负贵染纱、合股、成品验收等生产工序,原料分散各户进行家庭手工操作生产,村年收入10万多元。1981年,村民吴九祖首家土法上马,加工纺织塑料布,从而带动全村转入发展塑料纺织业。1982年起,各专业户改装旧的生产设备,全面实现机械化生产,使塑料纺织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全村已有80%以上的村民有家庭纺织作坊。1984年,村民吴建成、吴宗智等合资创办第一家塑料拉丝编织厂,实行拉丝、染色、编织“一条龙”生产线,生产无结网布、绞结网布、纱窗布、蛏子布等产品,产量成倍增长。至1994年,全村有联合体的纺织企业45家,每个企业工人一般40~50人,多的70~80人,年产值4000万元,户均年纺织材料加工费收入4000~5000元。村还组织20多人的产品推销队伍,其塑料编织布远销广东、江西、江苏、浙江、湖南等10多个省。
  第二节 食品粮油加工饲料
  一、食品
  1984年,全区食品行业有莆田食品厂、城厢脱水厂、赤溪罐头厂、上林罐头厂、畅林罐头厂等5个企业,主要生产糖果、蜜钱、脱水蔬菜及各种水果罐头等产品。
  1985年,城厢区与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合资联办闽中脱水厂,专门生产脱水蔬菜。同时,新建泗华、建业2个罐头厂,主要生产荔枝、龙眼、枇杷、杨梅、菠萝等水果罐头。1986年,创办荔兴食品厂。是年,全区共有食品厂2个,罐头厂9个,冷冻厂1个,大小糕点厂(场)182个。当年有16个产品被评为省优产品,有5个产品被评为市优产品。
  附:重点企业简介
  一、闽中脱水厂
  1984年底,由福建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区经委技术开发公司、荔城街道办事处经委通过协议合资开办。注册资本165万元,投资总额为198万元。1987年,闽中脱水厂建成投产,主要生产脱水大蒜片(粉、粒)、中小管葱、芹菜、花菜、高丽菜、香菇、蘑菇、甜椒、芦笋、白萝卜条(片)等,产品全部出口,远销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及台清、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产品质量名列全省同类产品前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1993年,闽中脱水厂出口销售额达2034万元,为国家创汇近400万美元,实现税利186万元,成为莆田市重点乡镇企业。1994年,全厂职工451人,工业总产值2368万元,创税利210万元,被评为省先进企业,创汇大户。
  二、莆田食品厂
  1978年创建,主要生产糖果、蜜饯等产品。1984年10月,企业生产实行承包责任制。1985年,该厂先后与上海中医院联合研制桂圆补膏;与上海幸福食品厂技术合作生产轻糖蜜饯。当年生产桂圆补膏6万瓶,销往江苏、浙江等地。桂圆补膏获国家轻工部优秀产品奖。1987年,生产的特级鲜橙汁新产品,在南京市场上获外来饮料最佳奖。是年,工业总产值505万元,创利税44万元。1991年,食品厂已形成糖果、蜜饯(白雪条、冬瓜条、姜片、小蜜饯)、水果罐头(枇杷、荔枝、龙眼、菠萝、青梅)、果汁(荔枝、橘子、菠萝)、月饼、麦芽糖、桂圆补膏、饲料等8个生产项目系列产品。是年,工业总产值338万元。1992年,工业产值降至73万元。由于经营亏损,资金不足,市场疲软,产销滑坡,工厂于1993年停产。
  二、粮油加工
  区内粮油加工厂多是村办集体小型企业。1987年,创办筱塘粮油加工厂。翌年,续办区棠坡粮食加工厂、兰寿粮油加工厂、长寿油料加工厂、筱塘面粉厂等粮油加工企业。1990年,创办新溪粮油加工厂。1994年,全区共有粮油加工厂12家,均为村办集体企业,从业人数54人,年产值262万元。是年,全区粮食加工总量9410吨,其中村办企业加工量6030吨。
  三、饲料
  1984年后,区内引进香港和国内科研院校的高新生产技术及先进饲料配方,发展饲料工业。1985~1988年,相继创办张镇饲料加工厂、龙港饲料厂、协兴饲料厂、福兴粮食饲料厂和华龙饲料厂等5家企业。其中,1987年创办的华龙饲料厂,主要生产混合饲料,年产值达615万元,年产量6000吨,是全区饲料行业的骨干企业。1990年,创办达利饲料厂,年产值300万元。1994年,全区饲料工业总产值达7260吨,总产值745万元。
  1991年,华龙饲料厂生产的101小猪全价配合饲料获省优产品称号,为全省乡镇企业饲料行业中第一个获省优产品的企业。是年,该企业被评为省级先进乡镇企业。1992年,该厂被评为“全国质量管理标兵企业”。
  附:畅林水果加工交易专业村
  该村地处城郊乡丘陵与平原的结合部,是黄田市著名荔枝之乡的主产地之一,种植荔枝已有数百年历史,优良品种有陈紫、元红等。1984年后,村新发展果树300多亩。至1994年,全村有荔枝1万多株,年产荔枝150多吨,除销售部分鲜果外,每户村民还加工焙制荔枝干。为扩大果品加工生产规模,村每年从闽南各地组织货源,运回鲜果焙制荔枝干、龙眼干,年加工量1万多公斤,全村年创产值800多万元,占村工农业总产值的26.7%。同时,村还组织人员往广西了解果品行情,为本村提供高品信息,继而由几十户村民合资联营往广西各地收购橄榄,加工腌制“橄榄咸”,就地推销,有的运回莆田出售,年产值300多万元。
  第三节 工艺美术
  1985年,阔口村(今城南乡)三户农民集资联办工艺竹编厂。同年,城郊创办兴化人造大理石厂,依靠传统工艺和能工巧匠生产精致的绘画大理石,产品远销香港、澳门等地区。1986年,全区共有出口创汇的各种草、竹编工艺厂10个,年产值32.3万元。1987年,兴化大理石厂生产的绘画大理石获省人民政府“工艺美术百花奖”,坦桑尼亚、索马里等驻华使馆纷纷来电来函订购。阔口3个工艺厂、镇海工艺厂、张镇草织厂仍与莆田县外贸公司挂钩,编织“草人物像”、“不求人”草垫并组织创新产品10多种,年产值达150万元。
  1989年,城厢区工艺综合厂产值达80万元,创汇20多万元,产品获得对外宣传品三等奖。1990年,创办泰祥工艺厂,主要生产竹、木牙签和塑料吸管,产品远销台湾及东南亚、西班牙等10个国家和地区。次年,该厂注重改进生产工艺,再创牙签新品种,产品长期畅销不衰。1991年,区综合工艺厂的“草人”产品获省“工艺百花奖”。是年,创办玉湖工艺厂,主要生产竹制草编工艺品,年产值达100万元。
  至1994年,全区共有竹编、藤编、草编等工艺品厂(场)4个,从业人员300人,年产量20万件,年产值达200万元。
  第四节 电子
  1984年,全区电子行业只有莆田无线电厂1家,生产半导体3AB低频大功率晶体管、黑光灯产品。1985年,莆田无线电厂与香港星印电子有限公司、福建省电子进出口公司合资创办闽星电子有限公司。同年,成立城厢区联发电子厂。1986年,闽星电子有限公司投产,生产MXF-1型慰型立体声放音机、黑白电视机。1989年3月,莆田无线电厂、闽星电子有限公司归市管辖。同时,区成立莆田无线电二厂,生产电子元器件、整机,其后,生产可变电容器、电子多功能手杖等产品。1991年,新办霞光电子工艺厂。至1994年,全区共有电子厂4家(其中全民所有制1家),主要产品有可变电容器、电子多功能手杖,电子表、钟、芯及电子打火机等10多个品种,从业人员434人,年产值669万元。
  附:厂家简介
  一、莆田无线电厂
  1970年8月建厂,为境内首家电子工业。1972年始,生产半导体3AB低频大功率晶体管。次年,又生产黑光灯,这两种产品是厂内主要产品。1984年,该厂转向工贸结合的经营方式。先后与香港建大公司签订装配膜介质可变电容器;与厦门大学海洋系、北京邮电学院无线电系、长春地球物理开发公司等单位进行技术合作,组装数传机、通讯测试仪器等数字分析仪器,与南京722厂合作生产激光医疗器。
  1985年4月,莆田无线电厂(甲方)与香港星印联合有限公司(乙方)、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丙方)三方合资成立闽星电子有限公司。注册投资额300万美元(设3000股,每股1000美元),其中甲方40%(以厂房、设备、设施作价投入资金),乙方40%,丙方20%。合资期15年。人员93人,均为甲方原有职工。合资期内生产产品和产量:收录机10万部、电视机10万部、慰型收录机25万部、汽车音响10万部。同年7月,闽星电子公司与苏州电视机厂合资,经营生产孔雀牌黑白电视机及闽星牌电视机,并经营电视机元器件。年,工业总产值501万元。1988年8月,闽星电子有限公司生产MXF-1型微型立体声放音机、黑白电视机等产品,工业总产值下降为253万元。是年底,由于生产的“838”电子计算器产品销价暴跌,经营亏损,工厂停产。1989年3月,市人民政府决定,莆田无线电厂、闽星电子有限公司收归莆田市电子工业公司管辖。
  二、莆田无线电二厂
  1989年3月,创办区属莆田无线电二厂,为全民性质,独立核算企业。主要生产电子元器件、整机及来料加工等业务,产值184万元。1991年,产品有可变电容器、电子多功能手杖等,产值362万元。此后,由于产品滞销,企业产值逐年下降,至1994年,产值降为136万元。
  第五节 纸制品印刷
  一、纸制品
  1984年,创办城厢纸箱厂。次年,创办凤山纸箱包装厂。1986年,由农民集资创办坂头黄板纸厂,产品销路广,投资少、效益高。1993年,创办阔口再生纸品福利厂,当年投产,生产瓦楞纸,产品质量达到出口标准。同年,荔城福利包装厂与省包装公司合资600万元,开办荔城鞋业包装福利公司。1994年,全区再生纸及纸制品厂共5家,职工260人,产值1736万元。主要产品是包装纸箱,总产量222万个,其中乡办产量139万个、村办产量83万个。
  二、印刷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美国传教士蒲鲁士在城厢并头街创办美兴印书局,印刷教会读物和报纸。民国期间,境内陆续创办新民、莆田、黎明、正大等10余家印刷企业,承印报纸、簿籍等。1949年后,人民政府接管“正大印刷厂”,创办莆田电讯社,之后改为地方国营莆田印刷厂。1956年,美兴、黎明等几家私营企业并入莆田印刷厂。1960~1983年,荔城有莆田市、县属印刷厂2家,企业先后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添置制版上光机、纸塑复膜机、彩色胶印机等机械,印刷包装装潢、彩色商标、书刊等产品。
  1984年后,区内“三资”、集体印刷企业迅速发展。至1994年,全区有印刷企业共8家,其中“三资”印刷企业4家,从业人员529人,总产值781万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72%
  第六节 机械建材
  一、机械
  1984年,全区有机械加工厂6个,年产值31.42万元。次年,产值达588.20万元。1986年,创办西门机械厂,主要加工轻工机械。同年,在长寿街创办立新设备厂。
  1991年,组建区机械厂,主要生产纸制品包装机械,职工55人。次年,该厂研制成功双色印刷机,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1993年,该厂产值达300万元,实现税利10万元。
  1991年8月,创办莆田传感器厂,为区属高新技术生产厂家。至1994年,全厂职工50多人,工业产值420万元,创税利60万元。已生产320多个不同品种、规格的测试力传感器,有5个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和国际水平。是年12月,该厂研制开发的CGWM-1型密封高稳定性传感器产品获福建省第二届工业品博览会金奖。CFCKN-1型传感器已被长江三峡工程所选用。
  1994年,全区机械行业共88个(含纸箱包装机械、机修场、铁器场等),年产值4444万元,从业人员799人。
  二、建材
  1985年,区建材行业主要有上龙机砖厂、荔榕机砖厂和区建材厂。当年,机砖产品供不应求,上龙、荔榕两个机砖厂与福州机砖厂合资创办城厢区机砖厂,生产规模较大,拥有28个砖窑,年产机砖达100万块。3家机砖厂的产品均被评为市优产品。
  1987年,区建材厂引进水泥制作空心砖技术,当年产品通过鉴定,质量达标,并正式投入批量生产。1988年,上龙机砖厂产值超百万元。同年,新办棠坡建材厂、顶墩水泥砖厂、兴华公司新型建材厂、城厢区建材综合厂、新溪建材加工厂、筱塘建材加工厂等6个企业,主要生产水泥空心砖和水泥预制品,年创产值500万元。
  至1994年,全区共有建材企业130家,年产值5672万元,从业人员1213人。
  第三章 工业管理
  第一节 管理体制
  1950~1956年,国营及集体企业领导由党委和政府委派,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公私合营和私营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或董事会领导,企业普遍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化管理。1957~1965年,企业全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同时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企业成立“三结合”(领导、技术人员、工人)的革命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实行党政合一的“一元化”领导。
  1978年后,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1984年,进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的厂长负资制试点工作。1988年,按照中央“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全区企业进行了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1990年后,企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企业实行风险抵押承包,用工实行劳动合同制等。
  第二节 管理机构
  1984年6月建区之前,辖区内的地方国营企业分别由莆田县工商局、交通局以及后来的县经委口管理。
  建区之后,城厢区人民政府下设经济委员会(简称区经委),管理辖区内的工业企业。区经委内设办公室、生产、统计、技术、质量、安全、政工、职称改革、职教等岗位,负责综合、协调、监督和指导经委口各单位的工作。
  1994年,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中,区经委也随之转变职能,在落实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主要运用经济政策,引导企业走向市场,制定地方企业规划,行使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等职能。
  第三节 生产管理
  一、生产经营管理
  1950年前,厂(场)生产由私营业主自己管理。
  1950年后,企业内部以作业性生产管理为主,逐步向分级管理转化。
  1962年后,遵照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按照《工业七十条》,对工业企业进行整顿管理。“文化大革命”期间,管理机构被撤销,专业人员被批斗、下放,许多企业停产“闹革命”,生产管理秩序混乱。1975年,进行企业整顿,通过工业学大庆,加强“三基”(基层建设、基础工作、基本功)工作,基本建立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70年代末,大部分企业只管生产,不管销售,产品由国家包销,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
  80年代开始,企业从单纯的生产型逐渐向生产经营型转轨,实行产供销“一条龙”。工业主管部门实行以经委为主、二轻为辅的多层次管理体制。
  1984年8月,设立城厢区经委,加强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1985年,区内工业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实行第一轮承包,采取上缴利润包干、超收分成的承包形式。1990年,通过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大多数企业实行第二轮承包,部分企业实行租赁经营,企业经营意识和市场观念增强。至1994年,初步形成“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管理机制。
  二、安全生产管理
  50年代初期,境内部分企业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但有的企业思想认识不足,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时有发生。
  1956年,企业贯彻执行国务院《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安全生产有明显加强,工伤事故大为减少。1963年,执行《关于加强企业生产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企业领导(厂长、经理)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既负责生产管理,也负责安全管理。
  1987年,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全区企业对工伤事故的处理逐步正规化,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1989~1994年,区经委每年都在企业中开展一次安全生产管理百日竞赛活动,并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公安消防部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违反安全生产的企业实行整改,消除隐患,全区工业企业无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