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城市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24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城市管理
分类号: C912.81
页数: 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城厢区在1985年成立城市管理监察大队,配备30名人员。1990年,市区监察大队合并,成立莆田市城市建设监察大队。同时,恢复城厢区城市建设监察大队,配备30名人员。1994年,市区监察大队合并,成立莆田市城市建设监察大队。在城市管理方面,城厢区还成立了爱国卫生委员会,并设置清洁卫生队伍和消杀站等管理机构。
关键词: 城厢区 城乡建设 城市管理

内容

第一节 城建监察
  1985年3月29日,城厢区城市管理监察大队成立,配备人员30人。1987年10月,上调隶属市建委管辖,为莆田市城市建设监察大队。1990年4月,大部人员下到区,成立莆田市城市建设监察大队,人员10人;同时,恢复城厢区城市建设监察大队,人员30人,分别在学园路、车站、鼓楼、市府门口、胜利路等五处设岗亭执勤。1994年9月7日,市区监察大队合并,成立莆田市城市建设监察大队,人员53人。
  第二节 卫生管理
  机构与队伍1984年后,市、区、乡、街道办事处(简称街道办)均设爱国卫生委员会(简称爱卫会),成员由政府领导一人负责,吸收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管理市区卫生事务。区爱卫会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为爱卫会日常办事机构,科级单位。市、区、乡、街道办均有爱国卫生管理专职人员。市、区、街道办设置清洁卫生队伍,市为公办机构环卫处,隶属市建委管辖。至1994年,在册城市卫生保洁人员共190人,负责市区主街、大道30万多平方米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公厕管理等。街道办为民办的卫生管理员,隶属荔城、凤凰山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管辖。1994年在册人员130人,负责小街、巷道的清洁卫生。1992年,区爱卫会办公室下设消杀站,负责市区单位、商店定期消毒灭蚊蝇,配备工人40人(临时工10人),属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消杀面积1432个单位(户)40万平方米。
  管理措施乡、街道办、居委会直至单位、户,清洁工实行分段负责责任制。1984年起,户实行“门前三包”、“门内达标”卫生管理制度。1986年,建立“七户一岗”卫生管理督促制度,签订“门前三包”协议书,制定爱国卫生公约,创建卫生城市,卫生乡、镇、村、居委会、卫生单位、卫生路巷、卫生之家等活动。每年开展1~3次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突击月、突击周、进行环境卫生大清理大检查。同时,利用新闻媒介、宣传工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宣传教育,增强市民卫生意识,树立“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耻辱”新风尚。1985~1990年,区爱卫会被省爱卫会授予福建省爱国卫生红旗单位。1991年,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军民共建福厦文明路先进单位。1994年,被省爱卫会授予农村水改先进区。
  设施配置主要配备运送粪便、垃圾机动车辆。1984年前,仅有垃圾车1辆、手扶拖拉机2辆,载重量共4.5吨位。至1994年,市区运载垃圾、粪便车辆置有13辆44吨位。每天运送垃圾、粪便100多吨。是年,市区内共有新建水冲式公厕8座、旱化公厕11座、垃圾中转站及填埋场2个、贮粪池1个、倒粪点5个。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