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计生措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23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计生措施
分类号: C923
页数: 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城厢区在计划生育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宣传教育、政策和技术措施等。宣传教育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知识。政策与技术措施方面,采取了积极、自愿、保质的方针,对生育胎数进行控制,并采取了避孕、绝育等手术措施。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方面,建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加强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工作。经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全区受教育群众多达100余万人次,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
关键词: 城厢区 人口 计划生育 计生措施

内容

一、宣传教育
  1963年,城厢镇、城郊公社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和布署在辖区内大力宣传中共中央提出的“认真提倡计划生育和晚婚”的指示。
  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简称公开信),城郊公社和城厢镇立即召开党团员、干部大会,大张旗鼓地宣传《公开信》的内容,广播站立即开辟计划生育专题节目,采用计划生育问答、小话剧夫妻对话、新老艺人演唱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其中,老艺人林瑞民的一首莆田方言俚歌广为流传:“计划生育是国策,任务艰巨又迫切,人口控制搞不好,影响四化大建设。”城厢镇组织机关干部、学校师生组成计生宣传队深入到农村、街巷宣传《公开信》精神;区政府大量翻印《公开信》宣传单,在重要的地点进行张贴。
  1984年,区计生委和区广播站每周联合举办2个计划生育专题节目,同时电影队也下乡、下街道进行宣传。
  1988年8月,《福建省计划生育条例》正式公布。城厢区组织10部宣传车深入街头、乡村,把《条例》的条款逐条逐款向群众宣传,各个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乡政府及村委开辟计划生育专栏,每月换一次宣传内容。组织中小学生文艺队在繁华路口、地段宣传《条例》精神。
  1984~1994年,经过计生宣传教育,全区受教育群众多达100余万人次。
  二、政策与技术措施
  1963年,在城乡开展“认真提倡计划生育和晚婚”指示的宣传教育活动,施行4种节育手术措施。计划生育工作主要采取“积极、自愿、保质”的方针,对生育胎数一般控制在3胎以内,动员已生育1~2胎者使用避孕药具,生育3胎以上的实行绝育手术。
  1984年,全区有育龄妇女26504人,区有关部门组织力量,采取各种节育措施,开创计生新局面,当年进行“三种”手术的计2224人,其中男扎334人,女扎278人,放环1612人,采用口服或打针避孕者105人,用避孕套膜者219人,其他有效避孕措施者48人。按政策规定控制生育共计1101例。同年,全区人口116889人,出生人数1479人,比1983年出生数1636人少157人,一胎率提高至1.73个百分点,二胎率和多胎率分别下降1.55个百分点、0.17个百分点。
  1984年后,城厢区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计生工作,严格查环查孕,抓孕前管理,做到早婚零胎上环,早育一胎结扎,一胎上环,二胎结扎,普遍采用T铜环,避孕药具专人管理,严格实行凭证生育制度,使计生工作落到实处。1984年和1985年,城厢区分别获福建省计划生育先进区和红旗区。
  1985年2月,区政府与市政府签订1985年《计划生育主要指标的承包合同》。区计生委要求各基层计生办,健全“一册五表制”,即建立《育龄妇女花名册》、填好《结婚登记表》、报好《出生登记表》、办好《独生子女登记表》、落实《节育措施登记表》、建立《死亡登记表》。加强岗位责任制,完善人口管理。“六五”计划期间,全区累计男扎1948例,女扎1223例,放环7903例,补救措施5398例。5年中全区少生7245人,平均每年少生1449人。
  1985年,城厢区获省政府计生工作“一无、二超、三降、四提高”的表彰。“一无”即无多胎;“二超”即3种手术、补救措施均超市下达指标,人口承包超额完成;“三下降”即出生率下降,当年全区出生1313人,比1984年少生166人,出生率下降1.74个千分点,二孩率下降2.16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1.10个千分点;“四提高”即一孩率提高2.23个百分点,计划生育率提高1.60个百分点,晚婚率提高16.47个百分点,独生子女领证率提高1.61个百分点。
  1988年,城厢区贯彻全国、全省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力量深入宣传《福建省计划生育条例》,同市政府签订“七五”计划期间人口计划承包责任制。是年,出生1438人,一孩率为87.62%,二孩率为12.33%。全年4种节育手术共4577例,其中男扎199例,女扎147例,放环2677例,补救措施1554例。节育总数为21926例,节育率达93.09%,其中男扎7420例,女扎4325例,放环6789例,口服或注射避孕药834例,用避孕套2525例,外用药33例。
  1991年1月,城厢区计生委制定“一卡十表”,下发基层组织付诸实行,每月检查一次,并建立对各基层的“一卡十表”随时抽样检查制度。当年荔城街道办事处发放“准生证”476本。凤凰山街道办事处对群众进行人口与计生基础知识教育,搞试点取得经验后,推广到南门、龙德井、下磨、筱塘等居委会。各居委会分别成立“婚育学校”对15~49岁育龄妇女进行培训,每期4天,各办2期。
  为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区下属各基层计生组织,全年安排3次孕妇B超检查,并推广铜型节育新技术。区人民政府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加强区内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并普遍建立区、乡(办)及村三级人口基金会,以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和“二女扎”夫妇的养老保险和“节育手术平安保险”。是年,全区总人口为141768人,出生人数1820人,出生率为12.84‰,施行“四术”共4470例,其中男扎378例,女扎173例,放环2261例,补救措施1658例。
  1992年春,城南乡在全市十多个乡镇进行的“台账”检查评比中,名列榜首,在计生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和健全网络等工作上也取得显著成绩。是年9月,凤凰山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协会成立,城郊、城南乡工作片也成立“B超检查点”。区政府与基层计生组织签订《计生创达标贲任状》,并在城郊乡张镇村召开全区计生工作现场会,共完成查环查孕4648例,查环查孕率达92.25%,同时上环358例,结扎55例,补救措施146例。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