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家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23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家庭
分类号: C913.11
页数: 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受封建传统观念影响,家庭普遍崇尚“多子多福”,家庭人口较多。明弘治五年平均每户人口6.92人,民国36年境内家庭人口平均每户10.50人。50~70年代,家庭结构未有太大变化。80年代后,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平均每户家庭人口逐渐减少。
关键词: 城厢区 人口 家庭

内容

民国及其以前,由于受封建传统观念支配,多数家庭祟尚“多子多福”,盼望“四代”、“五代”同堂,所以有少数家庭人口超过15人,甚至有20人以上的大户。明弘治五年(1492年),平均每户人口6.92人。民国36年(1947年),境内家庭人口平均每户10.50人,其中城镇每户平均10.30人,郊区平均每户10.62人。
  50~70年代,仍然维系一家几代人共组家庭的生活方式。1953年,境内平均每户家庭人口7.1人。1966年,平均每户5.64人。1976年,平均每户5.57人。
  80年代后,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化,“老夫+老妻”、小俩口+孩子式的家庭日渐增多。1986年,平均每户家庭人口4.43人。1994年,平均每户4.02人,比1966年平均每户减少1.62人。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