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城乡人口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225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城乡人口构成
分类号: C924.25
页数: 2
摘要: 本节记述了城厢区城乡人口构成的情况,城厢区在民国及其以前,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经济的发展,境内的非农业人口逐渐增多。到1994年,城厢区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7.57%。
关键词: 城厢区 人口构成 城乡构成

内容

民国及其以前,境内大部分为农业人口。民国36年(1947年),农业人口约4万人,占总人口72.8%;非农业人口约1.5万人,只占总人口2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境内居民人口不断增多。1958年,农业人口56948人,占总人口77.24%;非农业人口16779人,占总人口22.76%。1965年,农业人口62462人,占总人口73.53%;非农业人口22481人,占总人口26.47%。1981年,农业人口80543人,占总人口73.57%;非农业人口28931人,占总人口26.43%。
  1984年建区后,境内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同时由于增设凤凰山街道建制以及征用土地农转非等,城镇居民人口大量增加。1990年,非农业人口增加到55504人,占总人口比例39.96%。1994年,非农业人口增至72668人,占总人口47.57%。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