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年龄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21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年龄构成
分类号: C922
页数: 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由于贫困、战乱、疫情等因素,人口平均寿命不足40岁,人口年龄构成为成年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条件明显改善,人口年龄结构出现变化。60年代始,人口增长率和出生率高,人均寿命有所增长。80年代后,由于推行计划生育和人们的生育观念变化,少年组人口比例下降,老年组比例增高,出现人口老年化趋势。
关键词: 城厢区 人口 人口构成 年龄构成

内容

民国及以前,由于贫困、战乱、疫情等因素,儿童死亡率高,境内人口平均寿命不足40岁,人口年龄构成为成年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条件明显改善。60年代始,人口增长率、出生率高,人均寿命有所增长。1964年6月,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82908人,其中,少年组(0~14岁)人口34742人,占总人口41.91%;成年组(15~64岁)人口45137人,占总人口54.44%;老年组(65岁以上)人口3029人,占总人口3.65%。80年代后,由于推行计划生育和人们的生育观念变化,出生率降低,少年组人口比例下降,老年组比例增高,出现人口老年化趋势。1990年7月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146427人,其中:少年组(0~14岁)人口37560人,占总人口25.65%,与全国比低2.15个百分点;成年组(15~64岁)人口100028人,占总人口68.30%,与全国比高1.31个百分点;老年组(65岁以上)人口8839人,占总人口6.04%,与全国比高0.84个百分点。老年组人口中,男性3090人,占34.96%;女性5749人,占65.04%,女性寿命比男性高。1994年,全区90岁以上老年人178人,比1990年增加93人,其中95岁以上老寿星7人。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