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性别构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城厢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21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性别构成
分类号: C922
页数: 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女性总人口比男性少,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女性人口逐渐回升。80年代后,男女比例大体趋于平衡,但城镇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农村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
关键词: 城厢区 人口 人口构成 性别构成

内容

民国36年(1947年)7月,境内女性总人口24543人,比男性总人口少892人,男女性别比为103.6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男女平等,树立“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生育观,妇女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女性人口逐渐回升。1958年后,境内每年均有大量男性人口出外参军、升学、工作,女性人口比例因而明显上升。1965年,境内女性人口占总人口比例51.07%,男性只占48.93%。
  80年代后,莆田建市设区,来城镇经商投资办企业人士和机关工作人员中,男性均多于女性,全区男女比例大体趋于平衡。但城镇人口男性比女性高,农村人口则女性比男性高。1982年7月,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境内女性占总人口50.69%。1986年12月,荔城街道女性占总人口仅41.31%,男性则占58.69%;城郊乡女性占总人口52.70%,男性仅47.30%。1986~1994年,全区男女人口比例基本趋于平衡。但城镇街道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则女性多于男性。

知识出处

城厢区志

《城厢区志》

本书涉及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农业、工业、商业经贸、交通邮电等方面记述了城厢区1400多年的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城厢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