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教育生命在团队里重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后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148
颗粒名称: 五、教育生命在团队里重生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3
页码: 399-401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在加入一个教育阅读研究团队后,通过阅读、交流和研究,从精神、自信和素养方面得到了提升和改变。作者认为,这个团队对他的教育生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他找回了自我,释放出了生命的能量。
关键词: 后溪村 教育 团队

内容

2005年的一个夏日黄昏,不经意间我邂逅了一群朋友,也就是这群朋友把我领进了一个团队,从此,我的教育生命发生了新的变化。
  那是一所破旧的乡村教舍,一张圆木桌,几把塑料凳,东面墙壁一台落地扇发出吱吱的颤音,一群教师朋友就围坐在这圆桌旁,圆桌的主人因为只有茶水招待似乎有些尴尬,但这丝毫不影响朋友们的谈兴。他们的话题离不开教育,这群阅读爱好者正在畅谈《学记》、《论语》。诱惑于这群精神的朝圣者,孤独寂寥的我不自觉迈向了他们,于是这个欢乐的队伍里也有了我的身影。
  阅读,丰润了我的精神。自从走进这支自发成立的教育阅读研究团队,不知阅读的我从此迷上了阅读,并以书籍为心灵导师。我与大家一起阅读、思考、交流,渐渐地,我从书中发现并找回了自身的价值,一种让心灵回归平静的安慰,我相信那是书籍的力量。现在,读书对我来说意味着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徜徉在书的世界里,我与中外古今的人们平等地交谈,感受和体验着不同人的欢乐和痛苦。读书不仅让我心灵充实,写作能力也有了提升,每当想起这些,成就感便油然而生。团队的阅读氛围驱散了孤独和寂寞,并改变了我的人生态度,丰润着我的精神生活。
  交流,锻炼了我的自信。过去的我是一个内向、自卑、沉默的教师,任何活动中都呆在远离主席台的角落,害怕靠近中心。而在这团队生活中,我再也找不到这样的角落,因为,这是一群普通的教师朋友,共同的理想与信念让大家走到一起。没有强制、约束、压抑,它是自由、自律的,是教师间发挥个性、平等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围坐一圈,大家都是主人,犹如家人围炉而谈,朋友促膝交心。有争议、碰撞、沉思、顿悟。置身于这样的学习场里,我不再紧张、拘束,也不再自卑,我感觉自己的思想与灵魂在团队氛围内超脱了。
  在此之前,我曾经历过新教师、骨干、学科带头人、新课程等学习培训。每次培训,几乎都是听讲座、做笔记、写培训总结,千篇一律的单调。有时遇到名家讲座,也会热情满怀,但感动数日后,会随着时间流逝而烟消云散,回到课堂,依然是老调重弹,老歌重唱。而在团队学习生活里我是另一种状态:我是学习的主人,我践行着团队里经常提到的“最好的学习是自我学习,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理念。我也努力在自我学习、相互交流的氛围里找回教学的勇气。在团队里行走了一段时间后,困惑开始有人指引:成功变得有人分享;追求也会有人鼓励,我曾经紧闭的教室门不再游离于同事的目光之外。我也学会抬头仰望星空,行囊里装满了爱、力量、信心和快乐,路上有朋友相伴,旅途阳光普照,脚步轻盈,心灵轻松。
  研究,提升了我的素养。阅读拓宽了视野,交流克服了自卑,而真正丰富教育生命的是与团队成员一道进行教育研究。就在阅读团队成立的当年,我们开始着手进行“课堂观察”和“心灵作文”课题研究。发起人是林高明老师,他是一名普通的教研员,但他的专业素养是团队凝聚与发展的关键。在研究中,他就像交响乐队的指挥,让不同音色、音阶的“乐器”发出和而不同的音响。我们一边不断阅读、吸收、积累,一边也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同时我们还总结经验,撰文投稿,编印文集,创办校刊……,教育研究让我们既经历着迷惘、争议的过程,也经历着完善、提升、超越自我的过程。团队是我们成长的沃土,实践中团队成员的理论水平都有了提高,专业素养也普遍提升。
  有人说,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枯。在融入团队的日子里,我找回了自我,真正释放出生命的能量。团队是我心灵的“伊甸园”,是欢乐的源头。我的教育生命是在团队里重生的。
  原载《人民教育》2009年第20期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后溪村志》

本书上限尽量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0年12月底。记载了后溪村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后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农业发展、企业情况、教育、文化习俗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徐玉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后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