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宗教 信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后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064
颗粒名称: 第十一章 宗教 信仰
分类号: B9
页数: 11
页码: 294-3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后溪村宗教、信仰情况,范冰冰记述了佛教、道教、三一教、真耶蘇教等。
关键词: 后溪村 宗教 信仰

内容

第一节 佛教
  佛教,源于印度,汉明帝永平十年(67年)传入中国,晋太康年间(280——289年)传至闽中。隋大业十四年(618年)传至仙游。唐咸通十四年(873年)智广和尚在云顶山结庐为庵,开辟禅宗说法道场。此后,佛教寺院相继在香田各地设立。
  明代后,境内佛事盛行,尊佛崇释者众多,或自家供奉观音大士,或筹资共建寺庵,焚香点烛,虔诚叩拜。
  一、圣岭天门寺
  天门寺座落在后溪村东北部圣岭地界,坐东向西,建于唐朝中叶。据说当时圣岭有九寺十八庵,香火鼎盛,寺容壮观,是一处佛教圣地,北宋时民间有“金鸡唱天门,银在滴水下”的传说,流传至今。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入侵,经沟尾进犯仙游县城,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圣岭天门寺众尼姑同仇敌忾,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壮烈殉国,倭寇将天门寺烧为灰烬。当地民众为纪念英勇抗倭的众尼,特在天门寺原址建一座小庙,供奉伽蓝爷,并祭祀为国捐躯的巾帼英烈。
  1991年,民间陆续筹资重建天门寺。1997年,虔诚的信徒和热心的民众踊跃捐款42万元,顺利完成天门寺重建工程,新建大雄宝殿和钟鼓楼,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殿楼阁榭雄伟壮观,雕梁画栋,镏金溢彩。寺门顶端雕塑双龙戏珠栩栩如生,门前两侧各建一座八角亭,熠熠生辉。寺内广场苍松翠柏环绕四周,花丛锦簇四季飘香,宛若蓬莱仙境。
  该寺由女尼阮色英主持,法号仙英。她在诵经念佛、弘扬佛法的同时,身体力行救苦救难,先后收留抚养4名被遗弃的女婴,已有2名长大成人,送往福州佛学院深造,另有2名分别在郊尾道德中学和郊尾中心幼儿园就学。
  题刻于大门、大雄宝殿、钟鼓楼、凉亭石柱上的部分楹联是:
  法雨慈云莫非静山物;晨钟暮鼓即是世外音。
  天地无私广种为善;门人有德悟道禅机。
  悟来大道无多事;勘破禅机总是空。
  钟磐出林和石籁;风泉绕屋送秋声。
  启无量法门不生不灭;藏大千世界是色是空。
  丈室春深花影泉声俱寂;禅开昼永松风鹤梦同清。
  天外有天佛住西天一尘无;门中是门释居法门色相空。
  妙境堂皇山门圣地,清静庄严海众梵修。
  天门云开空界自成清净色;圣岭月皓圆光常现妙明心。
  九品莲花狮吼象鸣登法座;三尊金像龙吟虎啸出天台。
  大道无私玄机妙语传灯篆;仙缘有份胜地同登显佛场。
  楼高先得月,室静好修行。
  圣岭风霜古,禅门花木深。
  天上楼台岭上寺;门中钟鼓云中僧。
  全仗佛光脱苦海;惟凭法力引生方。
  泗水源泉流圣岭;雪山木鐸振天门。
  天成圣岭开佛境;门对洪山伏禅机。
  石径有尘风自扫;禅门无锁月常来。
  翠竹黄花皆佛性;白云流水是禅心。
  经文千卷誉中外,净土百年识古今。
  柏子烟清熏玉骨;梅花月冷映冰姿。
  松石襟怀千里远;烟霞骨格一尘无。
  无情未必真豪杰;有度方为大丈夫。
  水惟善下能成海;山不争高自极天。
  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
  旷心将江海齐远;宏量与宇宙同宽。
  世事每从宽处乐;人倫常在忍中全。
  修身岂为名传世;做事惟思利及人。
  二、竹戈明心庵
  清道光七年(1827年),竹戈民众创建明心庵,亦称明心堂。该庵坐北朝南,规模宏大,有上下两座,两边厢房,下座分设左、中、右三个门进出,占地1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顶座供奉观世音大士,下座供奉佛祖神像数尊。比丘尼普聪、瑞姐、法玉、吓粬、秀英等,先后任该庵主持。
  20世纪80年代,因年久失修,明心庵下座倒塌,顶座严重损坏。1995年,比丘尼秀英四处化缘,筹措资金;乡贤阮开荣、阮庆云发动信众捐资赞助,共筹集10余万元,重建观音殿一座、厨房一间。
  2008年,成立由阮相如、阮元森、阮元和、阮金必、阮庆其、阮仲荣、刘家禄、蔡秀连(女)、阮元理、阮阿元、蔡美钗(女)、郑国妹(女)、吴爱香(女)、许爱华(女)等14人组成的明心庵重建董事会,广泛发动信众筹集资金,新建明心庵大雄宝殿一座,重塑佛像金身,安装水电设施,至2009年底,造价45万元的明心庵扩建告竣。2010年农历十月初一日,举行开光庆典。
  明心庵比丘尼奉行“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理念,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从1990年至2010年底,二十年间先后收养弃婴十多人,其中有的已能进厂上班,有的还在中、小学接受教育。
  明心庵主要楹联有: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客至休嫌茶味淡;山居不比世情浓。
  眼前色相皆成幻;世上虚名总是空。
  一念回光化爱河多成净土;六根还本变古海以作莲池。
  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
  第二节 道教
  道教起源于东汉时期张陵的“五斗米教”,尊奉老子为教主(民间称老子为太上老君),以老子的《道德经》为经典教义。张陵死后,“五斗米教”经其弟子、门人的拓展和补充,又融入阴阳五行说和太极八卦说,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宗教体系——道教。
  境内的至灵宫、龙兴宫、泰山府三处宫社,是民间开展道教活动的场所。民间把中国历史上一些名人,尊奉为神,木雕泥塑其神像,供奉在宫社内。各宫社一般不设专职道士,仅配备一至二名庙祝,照顾日常香火,应付信众抽签问卦等事务。民间每逢婚嫁、建房、修墓、乔迁等,常赴宫社求神问卦,择定黄道吉日,然后依照所择日、时筹办有关活动。若逢宫社拜神祭典盛日,必备办猪、羊、粿果、茶酒面饭等供品,另邀外地道士法师(俗称“师公”),身着八卦道袍,设坛做道场、办法事。跟香及勤杂人员,由宫社自行安排。
  一、至灵宫
  至灵宫座落在阮庄村园中自然村,唐末余氏创建,至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由阮氏续建,建筑面积180平方米,为二进,有中门、偏门、主殿、天井,两边回廊。门口有2只石雕雌、雄狮,雄狮弄球,雌狮戏子,造型逼真生动,独具一格。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重修,光绪十九年(1893年)修葺三门八柱。宫内供奉神祇有司马圣王(唐朝天宝年间睢阳总兵张巡)等。1949年前,每逢农历正月十三至十五日,至灵宫均举行庆元宵游神活动,抬出司马圣王到阮庄、后溪、磨头、郊尾街、南埔、大埔巡安。1950年后,巡安游神活动停止,至灵宫改为生产队仓库。1984年仓库腾出,至灵宫恢复元宵巡安游神活动。1990年阮氏宗亲筹资进行修缮,飞檐红瓦,错落有序。门前山光水色,相映生辉。
  二、龙兴宫
  龙兴宫建兴社座落在顶磨头自然村;龙兴宫长年社座落在长厝尾自然村。
  1、顶磨头龙兴宫,创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坐北朝南,系单列一间上下两半,土木结构,占地面积60平方米。至20世纪90年代,历经280多年的龙兴宫已残破不堪。1997年,经林久美、蔡福畴等倡议,向社会各界广泛筹资,发动当地村民献工献料,重建龙兴宫。是年,建成主殿180平方米、两边厢房110平方米,大埕250平方米,共占地540平方米。1998年后,每逢元宵、二月保安、五月十三张巡诞辰日,均举行祭祀活动,搭台演戏二至三天。龙兴宫董事会正副董事长林久美、蔡福畴,董事林洪钦、蔡金先、蔡玉哥。
  顶磨头龙兴宫主要楹联有:
  司马英灵留世上;圣王显赫耀人间。
  一片丹心昭日月;两朝正气壮江山。
  赤胆忠心光史册;披肝沥血保睢阳。
  威镇汉唐留千古;神灵显赫耀万年。
  龙跃云津司马显;兴修宫殿圣王灵。
  坚守睢阳城赤胆忠心保社稷;修建龙兴宫虔诚协力创伟功。
  2、长厝尾龙兴宫长年社,创建于民国4年(1915年),位于长厝尾东北角,坐北朝南。
  民国4年正月元宵节,司马圣王平安巡游结束后,至灵宫召集董事会成员、所属村落代表开会,设便宴招待与会人员,长厝尾自然村4名代表应邀参加。恰好当天下大雨,石牛溪洪水暴涨,代表无法蹚溪赴会,只好委派一位年轻力壮且识水性者单人前往。该代表向董事会陈述原由,申请长厝尾自建宫社,得到至灵宫董事会赞许和支持,是年秋破土动工,建成龙兴宫长年社,供奉司马圣王神祇。因该宫规模小,占地面积少,长厝尾村自谦称为“半宫“。1956年初,长厝尾龙兴宫拆除,杉木用于扩建郊尾中心小学。至今,该宫尚未重建。
  三、泰山府
  泰山府系由原土地庙扩建而成,座落在新庯村民组西侧,东靠后溪村道,面朝后溪坝。1991年,由新庯村民阮元祺倡议兴建,1992年竣工,造价10万元。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阮元祺担任泰山府庙祝。府内供奉神祇一尊,当地群众称之为“大哥”。
  第三节 三一教
  林兆恩(1517——1598年),莆田人,字懋勋。别号龙江。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乡试不第,转而治儒家身心性命之学,倡行儒、道、释三教合一说,以儒为立本,道为入门,释为极则。明嘉靖末,倭寇侵扰兴化,他撰《防倭管见》,建议城乡举办团练御倭,并捐银献粮,组织百姓慰劳守城军队,鼓舞士气,广施钱米药物赈民救灾。后隐居东岩乌石山,道号子谷子、心隐子、常明先生、混虚氏、无始氏等。其弟子不下数千人,称为“三教先生”、“三一教主”,教人“纲常伦理为常道、士农工商为常业、酒色财气为常戒”“三教归一”的教旨,深受门徒信仰。他创办三教,均以心为宗,传世45年,著述教十万言。
  清乾隆年间,境内民众始信仰三一教,乾隆二十五(1750年)特地从榜头玉山祠恭请先生塑像到后溪,先后建成泉山祠、洪沟祠、香山祠三座三教祠。一、泉山书院
  泉山书院创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座落在阮哲祖居鸳鸯厝南侧,原本是尊奉文昌帝君孔子的神殿和开展“家传诗书、户习礼乐”,让子女读书识字接受教育的场所。明、清时期,在泉山书院开办私塾。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历经300余年的泉山书院破旧不堪,拆除重建。
  泉山祠创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坐落在高陈山西北角的斜坡底部,仅占地20余平方米、单间单层,土木结构,祠内仅供奉林龙江神祇一尊。因地处偏僻,疏于管理,至同治初年,几近倒塌。同治十二年(1873年),崇圣庙重建告竣,村民把林龙江神祇迁出泉山祠,移进崇圣庙与妈祖神祇并列供奉。
  光绪三十年(1904年),泉山书院扩建后,村民又把林龙江神祇从崇圣庙迁移至书院内,自此泉山祠与泉山书院合二为一。民国12至15年(1923至1926年)后溪阮氏宗亲筹资再次把泉山书院拆除翻建成三间厢双座新祠宇,重塑林龙江坐式全身神像。
  1999年,乡贤阮金静、阮元和等人组成泉山书院重建董事会,筹集资金60万元,建成占地163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三厢间式双层新祠宇,用杉木砖瓦盖顶,顶层大厅正中砌神龛,供奉林龙江等神祇,厅面作为开展三教活动场所。底层开辟为老人文化、娱乐活动中心。2006年3月,泉山祠、泉山书院获仙游县民族与宗教事务管理局核准确认。现任董事长阮元和、副董事长郑素霞(女)、董事阮木泉、阮元玉、阮玉坤、阮瑞洪、阮开祺、阮玉华、阮世禄(女)。男女门人350人。
  祠内楹联有:
  静坐当思自己过;闲谈莫说别人非。
  泉石谈经通圣教;山川绚丽启儒林。
  泉涌川流存万古;山青水秀纪千秋。
  泉发长流通碧海:山高绝顶接云天。
  功修妙道通三教;默统真教定一门。
  教阐三门承先圣;道传一统启后贤。
  二、香山祠
  香山祠座落在顶磨头自然村,创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原为上木结构三间厢式平房,坐北朝南,供奉林龙江等神祇。2005年,祠宇失盗、失火,毁于一旦。是年,林久美、蔡福畴等倡议筹资重建。重建后的香山祠,座向依旧,系五间厢双座,建筑面积377平方米,门前大埕185平方米,共占地562平方米,造价30万元。现有门人73人,信众1千多人。每年上元、中元、下元以及每月的初一、十五为学习和开展三教活动日。2004年12月,香山祠获仙游县民族与宗教事务管理局登记确认,授牌授印。董事会现任董事长林久美、副董事长蔡福畴,董事林洪钗(女)、蔡金德、蔡玉哥。道长蔡福金。
  祠内主要楹联:
  修心须悟存人妙;炼性当知养性安。
  道叶儒林人自在;名留谈席山皆香。
  香道厥躬参位育;山祠斯地赞中和。
  侧身鲁东三千列;倡学闽南第一人。
  三、洪沟祠
  洪沟祠座落在竹戈自然村,坐东朝西,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由乡贤阮章倡议创建,主殿供奉三一教主林龙江神像。民国24年(1935年)前后,在祠内开办私塾,为当地农家子弟开展启蒙教学。民国31年(1942年),乡贤阮瑞金发动信众,把祠宇扩建成三间厢座半,包括主殿、左右厢房、天井、下厅。1958年秋至1960年春,竹戈生产队在祠内开办公共食堂。1961年后,该祠改为竹戈生产队仓库。2002年,阮相如、阮清元、阮德顺、阮加发等发动信众,筹集资金30万元,再次扩建成三间厢双座,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加上大埕,占地面积共485平方米。2008年10月,洪沟祠获仙游县民族与宗教事务管理局核准确认,授牌授印。现有门人及信众300余人。现任董事长阮相如,董事会成员有阮金通、阮清元、阮阿元、潘友云(女)。
  祠内楹联有:
  经谈圣教通三极;法训儒林奠一尊。
  夏午门开经宣三氏;天心復见泽润十方。
  夏教昌明道满乾坤传千古;慈光显赫功昭日月炳千秋。
  承三圣振纲常道心遍法界;通九序传夏午正气满乾坤。
  第四节 真耶蘇教
  真耶蘇教会于民国6年(1917年)在北京创办,与其他基督教不同的是,其礼拜是在星期六。教会信奉上帝,以耶蘇为教主,以《圣经》为信条,以办教堂、学校、医院、慈善事业为传教手段。宗教活动仪式是平时各自读《圣经》,做祈祷,星期六集中在教堂做礼拜、唱赞美诗、讲读《圣经》。教徒家族婚丧喜庆,都要请牧师举行祝福、祈祷仪式,主要节日是每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
  境内信仰的基督教是真耶蘇教。民国23年(1934年),由沟尾欧元生、吴德宝、刘文微等人出资购买下街尾碾米厂,作为沟尾真耶蘇教会的聚会场所,传道人是马可长老。民国26年(1937年)教会正式成立,改建沟尾教堂。1951年停止礼拜,教堂被郊尾供销社占用。1958年,教堂被洪水冲毁。1992年,由信徒集资40万元,在原址重建郊尾教堂,建筑面积263平方米。后溪村有信教家庭20多户,定期参加教会活动,弘扬爱国爱教传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节 民间信仰
  一、天帝信仰
  神话传说由玉皇大帝主宰天庭、统领众仙。境内民俗将农历正月初九日定为“天帝生”,即天帝的诞辰。信众家庭备办鱼肉粿果、仙银香烛举行“祈年拜天”活动,祈求“祥光普照、福泽人间”。当天晚上须吃“菜粥”以庆祝其生日,俗称“初九晚吃菜糜”。
  二、土地信仰
  境内民俗将农历六月初六日定为土地公生日,当地土地崇拜现象很普遍,土地庙随处可见。土地公是自然崇拜中与人民最亲近的神祇。土地公又称为福德正神、土地神君、福德爷。后土的土地公,为土地的守护神。民间传说土地公统理固定的辖区,主掌居民祸福,无论乡村、田野、商家、厂房,都奉祀土地公。因土地公能保一方平安,人们对他很崇拜,每年从二月初二“头福”到十二月十六“尾牙”,每逢初二、十六日,信众都盛情祭祀他。农历六月初六日,旧时以宫社为活动单位,信众备办鱼肉、豆腐、糕点、干饭、水果等供品祭祀土地公,焚香、点烛、烧纸钱,祈求保四季平安、五谷丰登。
  三、灶公信仰
  灶公又称灶君、灶王,古代神话传说为主管人间饮食之神。汉代,灶公的神职转化为掌握人的寿天祸福。到了晋代,灶神又执行了司命职责,演变为司察世人功过善恶之神,成为天帝安插在每个家庭中的耳目,每家厨灶上方张贴的对联通常是“天上神仙府、人间司命神”。由于其在家中监督,信仰灶公的人家不敢怠慢他,长年累月供奉,初一、十五上香膜拜。尤其是腊月二十三日升天向天帝“述职”时,人们都备办瓜子、糖果、糕饼等供品,虔诚“送灶公”上天庭,希望他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期盼“朝天呈善事,回驾赐祯祥”。境内民俗将农历八月初三日定为“灶公生日”。这天人们供奉灶公祀神,午饭须炒米粉拌芋头,寓为人活得头发像米粉一样白,祈求灶公保佑全家平安。
  四、司马公信仰
  司马公原名张巡,河南邓州南阳人,唐玄宗开元年间进士。“安史之乱”期间,奉命领兵镇守睢阳(河南商丘)。至德二年(757年)在绝境中坚守城池数个月,最终与太守许远、部将南齐云等捐躯沙场,其“忠心扶社稷,矢志保家邦”的功绩名垂竹帛,受后人敬仰而尊奉为神祇,尊称“司马圣王”。至灵宫、龙兴宫均供奉其神像,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举行规模盛大的拜祭活动。正月元宵节,抬其神像,举行为期三天的平安巡游,以求消灾纳福。
  五、妈祖信仰
  妈祖本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出生于莆田湄洲岛,卒于宋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享年28岁。她13岁从师学道,精于医理、气象、水性。她善良勇敢,乐于助人。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多次救助在海上遇难的渔船、商船,还带领村民乡勇抗暴御寇,率领左邻右舍防洪抗旱,人们赞她“德被于民,功及于国”。她逝后,当地人把她当作偶像崇拜,尊奉她为“海神”、“妈祖”,建庙塑像祭祀。明万历五年(1577年),后溪建有崇圣庙,内供妈祖神像。重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扩建于1988年,由阮金发、阮金狮正副董事长率14人董事具体实施。妈祖被褒封为“天上圣母”、“法主娘娘”、“天妃”、“天后”等,当代民间崇拜与信仰妈祖的信众众多,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和九月初九日,信众都会自发到湄洲岛或崇圣庙举行祭祀活动。
  六、鲁班信仰
  鲁班是春秋末年鲁国的一位著名工匠,本名公输般,因“般”与“班”同音而称为“鲁班”。他木工技艺高超,不仅善于建筑房屋,还能制造战车和车船、云梯、钩弩等武器。他发明制造了铲、包、钻、曲尺、墨斗等木匠工具,是中国能工巧匠的杰出代表,是劳动人民非凡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化身。境内木、瓦、石等土木建筑行业,把鲁班奉为仙师和祖师爷。世代匠人循例都要在曲尺上刻“鲁班仙师”字样,有的家庭在自家神龛上张贴长方形红纸一幅,把“鲁班仙师”与“观音大士、三一教主、福德正神”并列书写在上,表达对鲁班的崇奉与敬仰。
  七、名人信仰
  中国历史上一些名人义士,或功勋卓著,或忠义千秋,深受人们推崇敬仰,尊奉为神祇氏。三国的关羽,被尊为协天大帝;唐代的陈元光被尊为开漳圣王;宋朝的杨五郎,被尊为杨公太师;岳飞被尊为武穆圣君。邻近宫社举行上述神祇拜祭活动,境内民众常成群结队前往祭祀,祈求他们护国安民、消灾避祸。
  八、祖先信仰
  民间将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尊奉为三皇;将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尊奉为五帝。黄帝、尧、舜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统一了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部落,促成各氏族大融合,奠定了华夏民族宏大基业。帝舜“耕于历山,渔于雷泽,陶于河滨,作器于寿丘”,除“四凶”、举“八元”,重用“八恺”,创“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常伦理道德。后溪村民慎终追远,对炎黄尧舜等远古祖先的崇拜和敬仰铭刻心扉,老幼皆然。
  九、伟人信仰
  伟人信仰是境内民间最崇高的传统信仰。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先躯和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均是后溪村民代代相承的崇拜偶像。特别是翻身农民对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感恩戴德,推崇备至,不少家庭在厅堂显眼处悬挂毛主席像,希冀震慑牛鬼蛇神,保佑合家平安。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后溪村志》

本书上限尽量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0年12月底。记载了后溪村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后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农业发展、企业情况、教育、文化习俗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后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