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文化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后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2045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文化设施
分类号: G127.57
页数: 3
页码: 271-273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仙游县的广播、电影、电视和农家书屋的历史和发展情况。文章详细描述了这些文化设施的建立、发展和普及过程,以及它们在当地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关键词: 文化事业 文化设施 后溪村

内容

一、广播
  1954年,仙游县农村有线广播收音站建立。是年底,郊尾区公所、郊尾邮电所、郊尾工商联各安装喇叭1只,借用县、区电话线传送县站广播讯号。
  1958年9月,郊尾公社创办青年广播站,站址设在郊尾顶街阮红冇楼房内。是年11月,青年广播站改称郊尾公社广播站,陈清鸿任站长,配备男女广播员各一名。广播节目由每周3天改为每天播音2.5小时。1959年,试用电话线载波低频广播讯号,清除电话广播串线干扰。1962年,公社广播站改为放大站,只配备管理人员一名。1969年1月,广播电台、广播站划归全民所有制。1972年10月,实现县、社、队三级载波馈送广播,后溪大队设立广播载波放大室。
  1992年,郊尾广播站改称郊尾镇广播站,属全民事业单位。1993年,境内有广播喇叭1060只,入户率为86%。1997年,县、镇投资120万元,在麟凤路兴建郊尾镇广播电视大楼,高5层,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52平方米。
  2007年,由于电视、网络普及,家用广播喇叭基本消失。
  二、电影
  20世纪40年代,沟尾街首映一次无声电影,片名是《猿人泰山》,观众甚少。
  1954年至1958年第23、第49放映队开展电影巡回放映活动,放映地点有郊尾中心小学操场、阮红冇大埕及郊尾糖厂礼堂,月均放映2——3次。
  1958年12月后,电影多数在郊尾影剧院内放映,观众购票后入内观看。1961年,郊尾、枫亭、盖尾由县电影2队下乡巡回放映。1964年,遵照县电影事业管理站规定,郊尾影剧院实施定地点、定场次、定收费标准、定放映时间的四定普及规划放映活动。
  1966至1976年,电影放映受限制,只能放映“革命样板戏”和少量战斗片。1978年2月,县电影放映2队划归郊尾公社管理。1979年后,郊尾影剧院改放35毫米电影,下乡巡回放映的是16毫米电影。1991年后,更新设备,改革机制,放映遮幅式、宽银幕影片,放映普及率达95%。
  三、电视
  1985年6月,仙游县财政局拨款8万元,在县广播站建立电视转播台。7月1日正式开始接收、转播莆田市电视节目。是年12月,郊尾镇在郊尾中学、梅塘村各安装一部10瓦电视差转机,接收市电视台讯号,转播中央一套、省一套电视节目,境内电视在其覆盖范围内。
  1990年1月,在县城南门外海亭岭,兴建高79米的自立式电视塔一座。2月10日起正式转播。1992年,郊尾镇集资10万元,在牛岗山建立卫星电视接收站,安装3.2米天线一座,10瓦电视差转机3部,转播中央一套、二套、省台一套等电视节目,境内所有电视均在其收视覆盖面内。
  1992年3月,县有线电视站成立。7月,县有线电视机房建成。9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架设有线电视线路。1995年,境内有线电视线路架设完成。1996年,境内83%的电视用户使用闭路电视。1997年10月,实行县、镇有线电视光纤联网。2010年,境内共有彩色电视机2990多台,用户可收看中央台、省台、市台及上海、湖南、四川、广西、浙江、东南等60多个频道的电视节目,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四、农家书屋
  2010年,福建省和莆田市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联合向后溪村赠送图书四大类共2181册,其中一般类图书722册、政治经济类图书175种366册、生活类268种1062册,其他类图书31册。村“两委”决定,后溪村农家书屋暂设在阮氏宗祠内,农家书屋牌子挂在祠堂大门口,委托阮玉斗暂时兼任书屋管理员,负责图书登记、保管、出借事宜。农家书屋制订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上墙公示,方便村民阅览、借阅,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公民综合素质。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后溪村志》

本书上限尽量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0年12月底。记载了后溪村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后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农业发展、企业情况、教育、文化习俗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清鸿任
相关人物
阮玉斗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郊尾邮电所
相关机构
郊尾中心小学
相关机构
仙游县财政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后溪村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
郊尾镇
相关地名
郊尾镇
相关地名
大埕镇
相关地名
枫亭镇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
四川省
相关地名
广西壮族自治区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