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后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98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群众团体
分类号: D638
页数: 20
页码: 211-2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后溪村群众团体发展情况,分别记述了农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年先锋队等。
关键词: 后溪村 群众团体 农会

内容

一、农会
  1949年11月,仙游县农民协会(简称农会)筹备委员会成立。
  1950年12月,新民乡第一届农会成立,加入农会的农民800多人。
  1952年1月,农会人事作调整,林清海任主席,阮曰诗改任副主席。
  农会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动并组织农民开展剿匪反霸、减租减息、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等运动,取得很大成绩。1953年底境内成立生产互助组,农会组织随之解散。
  二、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0年2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仙游县工作委员会成立。4月,第三区团工委在新民乡发展团员,建立团支部,阮文庸任书记,有团员16名。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生产、减租、征粮、剿匪,参加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以及镇压反革命运动。团员和青年发挥突击队的作用,各条战线都涌现出一批革命和建设的积极分子。
  1955年,团支部组织团员和青年大搞积肥运动,要求每个自然村互助组烧一堆千担火烧土,支援农业生产。全乡团员、青年集中三天,在阮庄宫山割草、挑土,烧一堆长50米、宽5米、高2米的万担火烧土,并组织各自然村群众到现场参观,进行评比树标兵。烧土积肥推动当年农业生产取得大丰收,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1956年,团总支在陈吴山龙眼树上用一块门板搭起土广播,发动团员每天早晚轮流广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农业生产知识和好人好事。是年8月,大帽山马尾松大面积发生病虫害,团总支组织团员和青年、学生1000多人上山消灭虫害,历时三天,仙游县团委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团总支还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兴修宋坑水库、石龟坝和后溪新坝,发挥青年突击队作用。是年11月,团总支书记阮元发被青年团仙游县委评为“优秀团支部书记”。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1958年后,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团员和青年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生产建设中去,在大办农业、大办工业、大炼钢铁中当尖兵打头阵,有60多名团员、青年到古洋修水库、参加劳动竞赛活动。一批青年积极分子被吸收入党。
  1960年,新民大队团支部掀起“提前跨过农业纲要”的竞赛活动,发动青年大搞丰产田和试验田活动,增产粮食度饥荒。
  1963年,深入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做毛主席的好青年教育活动。1965年,组织团员、青年学习毛泽东著作,大兴思想革命化,在学大庆、学大寨、学解放军系列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共青团活动停止。1971年10月开始进行整团建团工作,共青团工作恢复后,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后溪大队团支部深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以改革开放为契机,进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宣传,开发青年智力,开展“两赛”(实用技术竞赛、劳动竞赛)、“一争”(争当“星火”带头人)活动。1979年5月,郊尾中学成立校团委会,进行“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
  1982年开展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青少年走上街头、村间为民做好事,治理“脏、乱、差”。1984年,开展以“勤劳致富、科学致富、守法致富、共同致富”为主题的新长征突击手竞赛活动,有的青年开始走南闯北,“下海”经商办实业。
  1987年,共青团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活跃团的工作,培养“四有”人才,为振兴后溪经济而建功立业。在农村开展适用技术培训,发动青少年植树造林。1989年,在青年中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1992年,组织团员和青年学习中共十四大精神,围绕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开展活动,进行“两史一情”(近代史、现代史、中国国情)教育,树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年,后溪村团支部被莆田市团委授予“红旗团支部”。
  1993年,开展“如何当一名合格团员”、“党在我心中”、“社会主义在我心中”系列活动,对团员、青年进行形势任务教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进入21世纪后,团员、青年在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2010年底,后溪村团支部有团员82人,其中男团员46人,女团员36人。
  郊尾中学团委会设有23个团支部,共有团员296人,其中男132人,女164人。
  三、少年先锋队
  1951年,郊尾中心小学建立少年儿童队,有队员25名。1953年,少年儿童队改称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郊尾中心小学设立少先队大队,按班设少先队中队,该校有8个中队,210名队员。
  1958年,郊尾中心小学少先队员积极投身大炼钢铁运动,到石牛溪洗铁砂作为炼铁原料。1963年3月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少先队员争做好事,少先队员阮金全在急流中勇救落水儿童,受到县级表彰。1964年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热潮,少先队员组织“人民小勤务员队”,上街学雷锋做好事,受到中共仙游县委宣传部、县文教科的表彰。“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被“红小兵”取代。1979年夏恢复少年先锋队组织。
  少年先锋队在总辅导员的带领下,对少年儿童开展共产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品德、劳动生产教育和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陶冶队员情操,增进身心健康,引导队员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还在少先队员中经常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以及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广泛开展学雷锋等先进人物活动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1989年,开展“在队旗下成长”、“为中华崛起而勤奋读书”等活动。90年代先后开展“雷锋精神伴我行”、“关爱留守儿童”、“民族精神代代传”、“阳光体育工程”等活动,把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理想教育同行为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培养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组织开展“祖国万岁”、“中国精神”、“中华正气”和“我们的香港”等读书活动,获一次团体优胜奖、三次组织奖,该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育人”特色学校。1996年,陈建飞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少先队员”,有2个班级分别被评为全国和省级先进班队集体,郊尾中心小学少先大队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2006年起,开展“知荣辱、树新风”系列教育,培育“守纪、文明、向上、乐学”的新风尚。
  2010年,郊尾中心小学少先大队设26个中队,有队员1546名。19812011年,卢国荣、陈坤森、辜国胜、陈丽华先后任总辅导员。
  四、妇女联合会
  1950年1月,第一届新民乡人民政府配备妇女委员阮翠英(地下党成员),分管妇女工作。1950年12月,新民乡妇联正式成立,首任妇联主任许春姐,开展妇女解放运动,发动妇女参加征粮支前、剿匪反霸、生产、减租等工作。同时开办夜校,组织妇女读书学文化、学农业知识。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实行男女平等,每个妇女都分到一份田,妇女们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和社会活动。
  1951年5月,结合中心任务宣传贯彻《婚姻法》,提高妇女地位,旧式的婚姻陋习、纳妾、抱童养熄、虐待妇女等现象根除。
  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妇女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走出家门,积极参加互助组和高级社,成为农业生产的劳动大军。在工商业公私合营中,也有妇女在国营或集体企业就业。
  1956年,贯彻《农业发展纲要》(即40条),引导妇女把精力集中到学文化、学技术和建设社会主义上来。提倡勤俭建国、勤俭办社、勤俭持家、增产节约、劳动增收,进一步调动妇女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社妇女出工率达到90%以上。
  1958年秋,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妇女踊跃参加大炼钢铁、建立高产水稻、甘蔗试验田,参加兴修水利等。
  1960年,开展“巧姐妹”竞赛活动,发动妇女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度过三年困难时期。
  1962——1965年,妇女开展学习毛泽东著作,参加学雷锋、学大庆、学大寨、学习解放军系列活动。
  1966年,开展反对“三封”(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封建买卖婚姻),破除“四旧”活动。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妇女参加兴修水利、开荒造田、改造低产田、圈猪积肥等。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妇女投入“揭、批、查”运动,整顿妇联组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妇联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工作上来,组织妇女进入商品经济领域,从种植养殖业开始,逐步拓展至村办企业、商贸业、服务业及家庭加工业。
  1979年,妇联重视和加强少年儿童的培养教育工作。
  1984年,开展妇女劳动致富活动,同时进行妇女“四自”(自尊、自重、自强、自主)教育,维护妇女合法权益。1985年5月,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创建“五好家庭”活动(即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好;努力学习、生产、工作,完成任务好;计划生育、教育子女,勤俭持家好;移风易俗、文明礼貌,卫生清洁好;尊老爱幼、家庭民主和睦,邻里团结互助好)。1993年全村评出“五好家庭”22户,
  1989年,在妇女中开展“双学双比”(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竞赛活动,激发妇女创业热情。
  1992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颁布,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贯彻活动。
  1993年,妇联开展评选“孝敬公婆好媳妇”活动,树立尊老爱幼风尚,组织妇女禁赌会,净化社会风气。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妇联干部争当致富带头人,带领妇女投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开展“巾帼建功”活动,为四化建设作贡献。是年3月6日,妇女干部王信英被福建省妇联评为“福建省三八红旗手”。
  进入21世纪后,妇女在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半边天作用,积极参与计划生育,创建平安家庭,努力建设和谐社会。2010年3月,后溪村妇联被县妇联授予“先进妇女组织“称号。
  2010年,后溪妇女在三资、民营企业中打工的有466人,出外经商办实业的32人,以妇女为主体的专业户有15户。
  五、民兵组织
  1949年10月,第三区成立武装委员会。1950年春至1952年12月,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新民、庆和、旸谷、染厝、埕边、长安、后沈七乡民兵组成联防队,陈宗火任联防主任。从1950年新民乡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起,均设立武装委员一职,负责民兵的组建、学习、训练、活动等事宜。
  1951年5月,根据中央颁布的《民兵组织暂行条例》,对民兵组织进行整顿。是年9月4日,匪首陈令德率“福兴泉纵队”和“永安纵队”共360人,潜入惠安和园庄一带骚扰,新民乡民兵配合解放军进行围歼。9月下旬,12个残匪分两路逃窜到下路庯,一路8人在三十六埔膝盖岭被解放军和新民乡民兵歼灭,新民乡下路庯民兵阮金柳在剿匪战斗中光荣牺牲。另一路残匪阮作新等4人听到枪声后逃跑。10月间3人缴械自首,阮作新逃回阮庄园中家中藏匿,被新民乡民兵包围抓捕,缴获手枪1支、子弹数十发。还有一名残匪潜伏在竹戈溪边芦苇丛中,夜间窜进竹戈蔡良哥家中寻食,蔡良哥稳住匪徒后乘机向民兵报告,此匪徒亦被新民乡民兵围困抓获,缴获手枪1支、子弹数十发。新民乡民兵还配合区公所,在南埔自然村围歼特务周春花,当场将其击毙。
  1952年,对民兵进行冬训,利用农闲时间进行为期7——10天的军训,主要训练步枪、手榴弹的使用保管,站岗放哨和利用地形、地物等基本动作。民兵夜间轮流站岗放哨,保卫公路、桥梁、仓库等要害部位。
  1958年9月,毛泽东主席发出“全民皆兵、大办民兵师”的指示,后溪大队设立民兵营,生产队设排,全大队共有民兵320多人。
  1962年,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解放军进驻郊尾公社各村庄,后溪竹戈进驻解放军一个高炮连,后溪大队部进驻一个炮兵指挥排。后溪民兵营以退役军人及年轻力壮的民兵为主,组成一个武装排,全力配合解放军,参加站岗、放哨、巡逻、执勤,担负支前及保障后勤供给等任务,获得上级的表扬与奖励。
  1963年11月,按《民兵工作条例》规定,将民兵分为基干民兵、武装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抓好组织、政治、军事三落实,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1964年,后溪大队党支部邀请晋江军分区军事教员阮元发回乡指导民兵军事训练,提高民兵军事素质和战术、技术水平。1964年12月,后溪武装基干民兵集中训练刺杀、投弹、射击、战术、队列、地雷设置等科目,通过25天严格训练和10次预演,经县武装部验收合格。
  1965年春节,郊尾公社举行首次大型民兵军事演习,后溪民兵演习分队全副武装集结在磨头山练兵场上,数万干部、群众从华亭、盖尾、枫亭、园庄等地赶来参观,八时,各表演分队先后进行“进攻战斗中的民兵班”战技合练,男女民兵班射击对抗赛,以及投弹、刺杀、队列、埋设地雷等科目,获得上级领导和观众的好评。正月初六,晋江军分区政委杨挺林亲临后溪大队调研民兵军训情况,并观摩民兵军事表演,赞扬后溪大队民兵“三不补”(不补工分、不补现金、不补伙食)军训方法好,要求总结经验在全区推广。是年8月5日,晋江军分区司令员毛世昌亲临后溪大队召开全区民兵学习毛主席著作经验交流会,会议代表实地观看后溪民兵军事表演,一致认为后溪民兵苦练出精兵,值得学习和推广。后溪大队党支书阮金静被晋江军分区评为“全区民兵积极分子”。
  1966年1月22日,后溪22名民兵在磨头山举行现场交流会,表演射击、投弹、地雷、爆破等科目,全社24个大队、农场和社直单位共6000多人前来参观取经。
  “文化大革命”中,民兵工作受派性干扰,民兵组织处于瘫痪状态。1969年恢复民兵整组工作,后溪民兵军事训练重新掀起高潮。1975年,莆田军分区在郊尾公社举行民兵军事大演习,后溪民兵表演了男女民兵班射击对抗赛、男民兵攻防战技合练、侦察班擒拿格斗等科目。是年8月,后溪大队男民兵班代表莆田军分区参加由福州军区组织的两省(福建、江西)民兵五大技术大比武,获得全区总分第二名的佳绩。后溪大队民兵营长阮锦福先后被莆田军分区评为“全区先进民兵工作者”,被福建省军区评为“全省先进民兵工作者”。1976年11月,后溪大队党支书阮金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省军区评为“全省民兵积极分子”。
  1977年,后溪民兵尖子班在省军区组织的“纪念建军50周年军事体育选拔赛”中,荣获男子武装越野、队列第二名。
  1981年,整顿民兵组织,缩小组建范围,年龄由16——45周岁,改为18——35周岁,其中基干民兵18——28周岁,在男性中分为基干民兵与普通民兵,女性只编基干民兵。1979年后,实行劳武结合原则,由公社集训基干民兵。
  1985年,贯彻中央军委提出的“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方针,基干民兵逐步缩减,预备役中的专业技术兵逐步增加。组建民兵应急小分队,应付抗灾抢险、扑灭森林火灾等突发事件。1986年后,实行规范化训练,发动民兵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治安巡逻队,在民兵中开展“国防知识竞赛”、“维护治安当尖兵”等活动。
  1990年后,组织民兵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1992年2月,后溪村民兵营被仙游县人民武装部评为“民兵基层达标单位”。
  1965年春节后溪民兵军事演习集锦
  六、贫下中农协会、贫下中农文化革命委员会
  1965年2月28日,仙游县贫下中农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县委副书记周光森兼任主任委员。是年7月,后溪大队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会)成立。1966年底,贫协会解体。1967年1月,大队党支部、管委会瘫痪,贫下中农文化革命委员会成立。1968年12月,后溪大队革命委员会成立,贫下中农文化革命委员会撤销。
  七、治保委员会
  1949年底,第三区人民政府成立治安保卫委员会,配置治安委员1名。1951年,区治安委员改称区公安特派员,系县公安局派出人员,负责郊尾地区的社会治安。
  1950年1月至1957年夏,历届新民乡和庆和大乡政府,均设置公安委员,配合区公安特派员负责境内治安事务。1957年成立后溪高级社,设立公安员1名。1958年9月起实行公社化,后溪大队设立治安保卫委员会,设主任1名、治保委员若干名,原公安员改称治保主任。1967年至1968年9月,治安保卫工作受到“文革”冲击而瘫痪。1968年9月,郊尾公社革委会成立人民保卫组,1973年8月人民保卫组撤销,配备公安特派员,大队治保会恢复建制。1983年1月22日,郊尾公安派出所成立,此后,镇政府不再配置公安特派员。1984年5月,后溪大队治保会改称后溪村治保会,配合郊尾派出所维护境内社会治安。2006年,村成立综治平安协会,协助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后溪创建工作。通过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努力营造“五个环境”,即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优美文明的村居环境,公正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增强“五个意识”,即增强家庭成员的懂法守法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健康文明意识、和睦相处意识、男女平等意识。创建“七无”标准:无家庭暴力,无吸食毒品,无家庭成员参与“黄”、“丑”行为,无非法宗教信仰活动,无赌博活动,无邻里纠纷,无违法犯罪。
  新中国成立后,境内的治安保卫组织,在镇压反革命、剿匪反霸、收缴枪支弹药,监督“四类分子”改造、禁毒禁赌、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等项斗争中成绩突出。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以“保一方平安”为己任,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秩序、打黑除恶、扫黄打非、查毒禁赌、打击“两抢一盗”和“六合彩”活动,为民办实事(户籍、医疗保险)、帮教矫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2005年4月,后溪村被郊尾镇党委、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并先后被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授予2004——2006年度和2007——2009年度文明村称号。
  八、调解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三区公所设置调解委员会,调解处理民事纠纷。1953年3月,新民乡调解委员会成立,受理乡内民事纠纷案件,陈金海任首届调解委员。1956年6月,庆和大乡成立,由陈金海任大乡调解委员,陈乌九、欧炳栋任副调解委员。1958年9月,乡调解委员会和治保委员会合并为后溪大队治安调处委员会,由大队公安员兼任主任,调解处理一般的社会矛盾纠纷。“文化大革命”初期,调解组织瘫痪。1973年9月,大队调解委员会恢复开展工作。
  1985年8月,郊尾镇司法办公室成立,调解工作由司法办统一管理,村委会所属的调解委员会,负责境内民事调解工作。1992年,后溪村调解委员会,开展“创标准化调解建设”活动,扩大调解队伍,提高民事调解透明度,规定调解民间纠纷不得收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稳定。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转型时期呈现矛盾多发态势,调解工作由党支部牵头,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大调解结局。每月一次对辖区不稳定因素进行排查、摸底,经常登门入户,解决群众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对症下药做好防范化解工作,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进入21世纪,不断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网络,每个村民小组配备一名调解员,设立平安中心户长和十户调解员,建立调解员考核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提升诉讼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的衔接工作水平,取得多元衔接、合力调处、便民高效、共促和谐的实效。村民主任阮德荣敢于面对、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处事果断,近年来带头化解、平息100多起民事纠纷。定时实行“三查”(查群体性纠纷隐患、查纠纷苗头、查纠纷积案)、“三不漏”(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努力做到预警在先,苗头问题早消除;教育在先,重点对象早转化;控制在先,敏感时期早防范;调解在先,矛盾纠纷早处理。保稳定,促和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九、老协会
  1991年1月24日,郊尾镇老龄工作委员会和老年人体育协会(简称老协会)同时成立。是年8月,后溪村老协会成立,会长阮元和。
  后溪老协会,实行“五有”(有协会牌子、有工作班子、有活动场所、有活动制度,有活动经费)。经常组织老年人下象棋、打扑克,参加各种健身和旅游活动,还发动老人参与调解社会矛盾纠纷,发挥老干部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优势,走村入户做思想教育工作,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关爱下一代,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革命传统教育。积极参与修桥铺路,兴办公益事业等。1995年春节前夕,村老协会向全村26人80岁以上的老人拜年,给每人送慰问金20元、柑桔5公斤。此后每当逢年过节,均组织给老年人拜年活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也是老年节,境内所有70岁以上、能走动的男、女寿星,汇集到老人活动室开会、联欢,积极向村“两委”建言献策。2007年,阮德荣代理村民主任不久,即把春节慰问对象由80岁以上老人扩大到70岁以上老人,每年增发慰问金2万多元。
  2007年1月后,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病有所医”得到保障。2011年试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年满60周岁以上的农民每人每年可领取660元基础养老金。老协会积极为老年人排忧解难,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成为社会风尚。
  十、计划生育协会
  1989年初,后溪村成立计划生育协会,第一届协会理事会成员9人,会长阮元和。
  1992年成立第二届计生协会,理事成员9人,会长阮元和。
  1997年4月,成立第三届计生协会,理事成员9人,会长林久美。2003年6月,成立第四届计生协会,会长阮春福,理事成员9人。
  2005年,逐步建立“依法管理、村(居)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后溪村计划生育工作逐步过渡到村党支部、村委会负总责,主要依靠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组织来开展,使村计生协会逐步成为全村计生的主力军。计生协会以“组织健全、结构优化、素质提高、活力增强”为标准加强自身建设,大力弘扬“心系国策、真情服务”的协会精神,进一步发挥“带头、宣传、服务、监督、交流”五大职能作用,坚持“八个参与””(参与会议、参与宣传、参与服务、参与管理、参与中心工作、参与经常性工作、参与文明建设、参与民主监督)。协助实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等宣传活动,宣传工作突出个性化、坚持形象化、形成氛围化,认真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动员工作,用计生政策法规教育人,用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科学知识帮助人,用真情实事感动人,为人口计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从2006年起,计生协会广泛开展“三级联创”(镇、村、组三级为创先主体)、争当“五优”(优秀计生协会工作者、优秀计生协会志愿者、优秀村(居)计生协会会长、优秀计生协会小组长、优秀计生协会会员)活动和争创“五好协会小组”(带头作用好、宣传服务好、信息掌握好、国策落实好、活动开展好)活动。协会把计生“三结合”工作作为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有效载体。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建设”:(1)致富工程建设。为独生户、二女结扎户和计生困难户提供项目、信息、技术、小额贷款及就业出路等帮扶措施。(2)安居工程建设。妥善为计生“三户”落实住房用地、手续、资金等优惠条件提供优质服务。(3)成才工程建设。主动配合有关部门,为计生“三户”子女就学提供有利条件。
  2007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协会以“生育传承希望与文明,关怀相伴和谐与幸福”为主题,积极开展“生育关怀”行动,落实各项计生优惠政策,对计生困难家庭进行帮扶和紧急救助,做到从生活上“扶贫”,从思想上“扶志”,从能力上“扶技”,尽力帮助计生困难家庭通过发展生产、守法经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2010年,逐步推行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工作和创建“诚信计生”活动,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村民自治、依法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后溪村志》

本书上限尽量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0年12月底。记载了后溪村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后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农业发展、企业情况、教育、文化习俗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后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