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精神文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后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985
颗粒名称: 十三、精神文明建设
分类号: D64
页数: 3
页码: 209-211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后溪村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发展和成就。文章涵盖了从1982年开始普遍开展讲文明、讲礼貌活动,到1983年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制定村规民约和公民行为规范的过程。接着介绍了村党支部、妇联组织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以及建立各种文化活动场所和组织,倡导良好家风、树立公民基本道德的情况。
关键词: 后溪村 政事要略 精神文明建设

内容

1982年,从学校学生开始,普遍开展讲文明、讲礼貌活动。1983年,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争创文明卫生单位,要求党员、干部争当文明礼貌带头人,在全体村民及学生中广泛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制定村规民约和公民行为规范,争做文明公民。
  1987年,村“两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精神,按照深化创建活动,强化思想教育,优化服务功能,净化社会风气,美化生活环境的要求,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1988年以后,村党支部、妇联组织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1989年起,建立和完善党员活动室、青年之家、民兵之家、妇女之家以及青年民兵互助会、妇女禁赌会、思想政治教育辅导站,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和思想政治工作,寓教于乐,陶冶情操。1991年,村“两委”发出倡议,坚持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1993年,开展“党在我心中”、“社会主义在我心中”等系列教育活动,引导村民拥护共产党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信念,全村评选“五好家庭”22户。1999年,后溪村被中共仙游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加大对学校建设的投入。郊尾中学先后建成教工宿舍楼、科学楼、教学楼、图书馆、标准环形跑道等,2000年顺利通过省三级达标验收;郊尾中心小学先后兴建办公集资楼、创新教学楼、三幢教学楼、环形跑道、图书馆等,被评为“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省农村示范校”。
  2001年10月,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村着力倡导、培育“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以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2004年10月后溪村被中共莆田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2005年,开办后溪村民法制学校,组织村民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大力营造学法、懂法、守法、护法的社会氛围。
  2006年初,开展“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开辟廉政文化宣传栏,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党风廉政教育,使建设新农村成为“廉政工程”,后溪村被中共莆田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2004——2006年度文明村。
  2007年11月,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为契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创建“三郊”文明路为主轴,形成以“讲文明、知荣辱、树新风、创新业”为主要内容,以创建文明村组、文明单位、文明家庭为主体的多种创建活动共同发展的工作格局。村民精神面貌发生新变化,健康的精神文化、良好的道德风尚得到发扬光大,后溪村被中共莆田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2007——2009年度文明村。
  2010年12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意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始终,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后溪村志》

本书上限尽量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0年12月底。记载了后溪村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后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农业发展、企业情况、教育、文化习俗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后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