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道路、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后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946
颗粒名称:
一、道路、桥梁
分类号:
U44;U41
页数:
5
页码:
171-17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惠安至仙游县际古道、省道、村道和桥梁等交通设施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情况。其中,古道是古代仙游通往闽南的重要通道;省道包括郊柏线和三郊线,是连接郊尾和三明的重要通道;村道包括后溪路口至顶磨头和下底寨至竹戈等路段,是当地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桥梁包括竹戈桥等,是当地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关键词:
后溪村
道路
桥梁
内容
(一)、古道
惠安至仙游县际古道,全长30公里,始建于汉朝,其中后溪路段由梅岭、沙溪入境,途经戈墩洋西侧、磨头,至宝坑进赖店境,是古代仙游通往闽南的重要通道。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10公里长的沟尾、后溪路段,用石块铺设。
(二)、省道
省道郊柏线郊尾至平和县松柏关公路(原名郊同公路),民国17年(1928年),建成沟尾至仙游县城路段,长20公里。民国27至37年抗日战争期间,路面毁坏交通断绝,民国37年修复重建。1973年路基扩宽至9米,1978年铺设沥青路面。1985年,郊尾经后溪至田头店5.2公里的路基,扩宽为12至20米,铺设水泥路面。
省道三郊线(郊尾至三明)公路,全长270公里,起自郊尾,与324国道衔接,1995年动工兴建,后溪村民每人捐款30元,全村共筹集资金117600元,支援三郊线建设,经拓宽、降坡、取直、改线,1998年5月16日建成通车,属国家二级公路。其中,从324国道130.1公里处起,经埕边、三埔至圣岭,长1330米,始建于1984年8月,路面宽50米,征用埕边,三埔2村土地153.45亩,拆迁民房0.64万平方米,投资780万元,铺设水泥路面。三郊路后溪、圣岭至田头店路段,路面宽40米,中间设隔离带安装路灯、两侧各为15米主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外侧人行道,沥青路面。
(三)、村道
后溪路口至顶磨头村道 1956年郊尾糖厂竣工投产,1958年为了方便运蔗至糖厂榨糖,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建后溪路口至顶磨头的“车子化”土路,成为村内主干道。当时路宽仅有2——3米,沿途还有下大路、新庯岭两个陡坡,雨天道路泥泞不堪,交通不便,运蔗要用人推车,每逢榨季糖厂派人进行维修。1996年利用三郊省道拓宽改造的有利时机,报经县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对该村道进行拓宽改造。村干部带头捐款15万多元,筹措村财30多万元,发动坝洋、长厝尾、下磨头、顶磨头等村民小组捐款12万多元,向上级争取资金60多万元,由县国土资源局、交通局派人勘察、设计,全线进行扩宽,是年冬对下大路、新庯岭进行降坡,沿途拆迁民房8处。1997年在路面灌注混凝土,工程施工采取包工不包料,由村老协会派专人负责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全线长2470米,宽7.5米,便于两车交会,路两边各留50厘米水沟,村道改造共耗资100多万元。完工后经省交通部门验收,工程质量全面达标。村道建成后沿线安装路灯30多盏,实现道路硬化、亮化,交通工具由原来的自行车、胶轮车发展到摩托车、农用车和汽车,境内交通大为改善。
下底寨至竹戈村道 该村道是塘边、阮庄两村直达原郊尾糖厂的主干道的一部分,是1958年为方便运蔗到糖厂而修建的土路,宽5——6米,并在流经竹戈的石牛溪上搭盖简易便桥。1962年解放军进驻郊尾地区,为便于军车通行,对竹戈桥进行扩宽加固,1969年将竹戈桥改建为石拱桥,道路拓宽为8米。2002年镇政府协调塘边、阮庄、后溪等村对该道进行拓宽改造,铺设混凝土,实行分段包干,后溪村出资2万元,并发动社会各界捐款。下底寨至竹戈桥头路段长1000米,宽12米,耗资20多万元。2005年,该道由塘边村延伸至枫亭山头村,全面实现水泥化。2010年,县交通局下拨90多万元,将竹戈桥改造为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梁架设而成的新型桥梁。该道成为郊尾直达枫亭、园庄的便捷通道。
支村道
2007年,由村民组长发动群众捐资3万多元,修建六祖至合兴水泥村道,全长300多米,宽2米。
2008年,拨出村财5000元,另由阮玉珊、阮玉让带头发动群众捐资75000元,建成下大路至后埔水泥村道,全长800米,宽2.5米。
此外,全村还发动群众先后修建村部至下厝长400多米、宽4米的路基,下磨头至机砖厂长900多米、宽4米的路基,顶磨头至古店洋,顶磨头至坝头各长1000多米、宽4米的路基,路面尚未灌注水泥。
(四)、桥梁
竹戈桥 1958年郊尾糖厂投入使用后,为便于运蔗到糖厂榨糖,新民大队(今后溪村、阮庄村)、塘边大队联合在流经竹戈的石牛溪上用松木、杉木搭建简易木桥,长40米宽6米,仅能通行畜力车、胶轮车和行人,汛期无法通行。
1962年,台海局势紧张,解放军进驻郊尾地区,在戈墩、宫山等地设立高射炮阵地,为便于军车通行,对竹戈桥进行拓宽加固,但也只能供一辆汽车行驶。
1969年,后溪、阮庄、塘边三个大队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将竹戈桥改造为石拱桥。溪中设立2个石砌桥礅,桥面抬高5米,由3个石拱构成,桥西侧回填土方18万多立方米。重建后桥宽8米多,可供两辆汽车并排行驶,汛期亦能通行。2002年,实行村道水泥化,桥面铺设混凝土。
因交通迅速发展,有的车辆超载,桥面长期超负荷运行,破损严重,竹戈桥沦为危桥。2010年,仙游县交通局下拨90多万元,对竹戈桥进行改造,溪中仅设立1个石砌桥墩,桥面用4条各长22米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梁架设而成,上面再覆盖一层20厘米厚的混凝土,质量大为提高。桥两侧设立人行道,外置石质栏杆。全桥长45米,宽8.5米,载重限制20吨。
金刚桥 古店、阮庄和后溪磨头西南交界处,有一条发源于洪山自西向东流向的溪流,金刚桥横跨其上,是仙游城关通往园庄的古道必经桥梁。此桥何年修建,无从考查。桥头石碑记载,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徐谭公先生恪遵徐万斗先生遗嘱重建。
该桥系石质结构,南北跨向,中立两个桥墩,高2米,桥长10米(包括护坡),桥面平铺12块石条,石条宽30厘米,厚40厘米,长3米,桥面宽1米。
石桥南端矗立一块石碑,高1.5米,宽60厘米,石碑用楷书铭刻如下碑文:
后溪坝桥 后溪坝始建于清朝中叶,在溪中石头滩坚硬地基上,用石块和灰浆砌成坝基,坝面设立几个石墩,作为后溪通往磨头的跳板,但洪水季节无法通行。1966年为便于运蔗到糖厂,在后溪坝上建桥,中置2个桥墩,桥面用钢筋水泥构建。1997年和2000年,先后对该桥拓宽改造,方便车辆和行人通行。2008年6月,阮玉驱、阮赐林、阮德荣带头各捐3000元,阮德荣多方筹资20多万元,着手改造后溪坝桥,他深入现场指导设计、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节省造价2万多元,将该桥改造为长30米、宽8.6米两车道的水泥拱桥,成为连接后溪和磨头的便捷牢固的通道。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本书上限尽量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0年12月底。记载了后溪村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后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农业发展、企业情况、教育、文化习俗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阮庄
相关人物
阮玉珊
相关人物
阮玉驱
相关人物
于洪山
相关人物
徐谭公
相关人物
徐万斗
相关人物
阮赐林
相关人物
阮德荣
相关人物
阮玉让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新民大队
相关机构
仙游县交通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后溪村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
后溪镇
相关地名
梅岭街道
相关地名
沙溪镇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
闽南
相关地名
平和县
相关地名
郊尾地区
相关地名
塘边村
相关地名
枫亭山头村
相关地名
水泥村道
相关地名
修建村
相关地名
阮庄村
相关地名
实行村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后溪路口至顶磨头村道
相关专题
下底寨至竹戈村道
相关专题
支村道
相关专题
相关作品
竹戈桥
相关作品
金刚桥
相关作品
后溪坝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