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私营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后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928
颗粒名称: 一、私营商业
分类号: F721.4
页数: 1
页码: 1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在清朝中叶,民间贸易日渐频繁,私营商业在境内兴起。一些后溪人在沟尾街经商,从染布开始,逐渐发展到开布店、经销日杂、百货等,成为富甲一方的工商业家。民国后期,更多的人开始出外经商,店铺分布广泛。至民国38年(1949年)9月,后溪人在沟尾街开店和在乡间开小卖部的有30多家,从业人员100多人。1956年,对私营和个体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但1978年后,商业体制改革和开放农贸市场鼓励了私人经商,个体商业蓬勃发展。到2010年底,境内私营商店有120多家,从业人员1100多人,年销售额1.4亿元,上缴税金50万元。
关键词: 后溪村 商业 私营商业

内容

清朝中叶,民间贸易日渐频繁,私营商业在境内兴起。
  民国23年(1934年)起,新庯阮红冇兄弟率先到沟尾街经商,从染布开始,逐渐发展到开布店、经销日杂、百货,创办“泉盛”商行,从事蔗糖、桂圆、蜜枣加工、经营,将土特产品运销上海、杭州、福州、厦门、汕头等地,并从外地运回化肥、布匹、面粉、煤油等生产、生活必需品,投放沟尾集市,供应周边群众,成为富甲一方的工商业家。民国30年(1941年)后,尾洋阮文顺也开始出外经商,店铺分布在莆田县城、涵江以及上海等地。民国后期,下底寨阮元清在沟尾街经营布店,后溪阮紫金经营五金日杂。至民国38年(1949年)9月,后溪人在沟尾街开店和在乡间开小卖部的有30多家,从业人员100多人。
  1956年,对私营和个体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营业主和帮工安置在郊尾供销社、合作商店当职员,家属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1978年后,实行商业体制改革,开放农贸市场,鼓励私人经商,个体商业蓬勃发展,居住在三郊公路两侧人家,以宅设店开门经商;乡下人涌进街市,租店经商;各自然村设立小卖部,就地经商;个体商贩摆摊设点,零售经商;还有不少青壮劳力走南闯北,“下海”经商。竹戈村民小组阮梅元父子在山东烟台从事干果经销,阮梅金父子在青岛从事干果批发,阮秀良在三明、阮壮勇在南昌经营油漆批发。2010年底,境内私营商店有120多家,从业人员1100多人,年销售额1.4亿元,上缴税金50万元。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后溪村志》

本书上限尽量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0年12月底。记载了后溪村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后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农业发展、企业情况、教育、文化习俗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阮文顺
相关人物
阮元清
相关人物
阮梅金
相关人物
阮秀良
相关人物
阮壮勇
相关人物
阮梅元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后溪村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福州市
相关地名
厦门市
相关地名
汕头市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
青岛市
相关地名
三明市
相关地名
南昌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