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商业 交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后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926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商业 交通
分类号: F721;F512.7
页数: 17
页码: 161-1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后溪村商业、交通情况包括商业体制、商品购销、商场、饮食服务业、交通。
关键词: 后溪村 商业 交通

内容

清道光(1821-1850年)之后,商贸中心从沙溪渐向沟尾(郊尾)转移,沟尾集市初具规模。民国19年(1930年)后,福厦公路和仙枫公路建成通车,沟尾市场日趋繁荣,新庯阮红冇等人率先到沟尾街经商,将蔗糖、桂圆、蜜枣、冰糖等土特产运至枫亭霞桥装船,从海路运到上海、杭州、宁波等地销售,一部分货物雇人肩挑或用马车运到盖尾杉尾下船,经三江口转运到福州销售,再从外地输入面粉、化肥、药品、棉布、煤油等生产、生活用品供应当地民众,带动沟尾集市繁荣。民国31至38年(1942-1949年),由于战乱频繁,局势动荡,商品紧缺,物价暴涨,私营商业受到冲击,商贾惨淡经营。
  1950年后,私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恢复发展。1953年,组织城乡物资交流,扩大商品流通,促进市场繁荣。1956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部分私营业主并入国营、集体商业,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逐步壮大。1959年起受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物资供不应求,棉布、副食品等只能低标准凭证供应。
  1962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关于商业工作问题的决定》后,国民经济开始好转,生产发展,产品渐多,商业逐步复兴,凭证供应的标准逐渐提高。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集体商业网点撤并,部分人员下放,物资供应趋紧,市场一度萧条,连香烟、肥皂也得凭证购买,手表、自行车等日常用品实行按单位发证供应。
  1978年后经过拨乱反正,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商品琳琅满目,市场购销两旺,国营、集体,特别是个体商业迅速发展,凭证购物成为历史。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农村富余劳力“下海”经商。众多青壮劳力走南闯北经商办实业,商业逐渐繁荣昌盛。2010年,境内有集体、个体商业网点130多家,从业人员1130多人,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5亿元。
  明、清时期,境内交通闭塞,村民出行不便,运输更是困难。民国19年后,福厦公路、仙枫公路先后建成通车,缓解了交通不便状况。1958年公社化后,为适应运蔗到糖厂榨糖之需,境内陆续兴建一批土路和便桥,但路况较差,每逢雨季仍泥泞难行。改革开放后,将修桥铺路作为先行工程,1995年动工兴建三(明)郊(尾)省道,其中三郊路后溪路段经拓宽、降坡、取直、改线,路基拓宽为40米,路面铺设混凝土,交通条件大为改善。村里先后筹资200多万元,阮德荣带头捐资5000元,拓宽改造后溪路口至顶磨头、下底寨至竹戈两条村道,实现道路硬化、亮化、美化,交通状况显著改观,将后溪融入与莆田同城化、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第一节 商业体制
  一、私营商业
  清朝中叶,民间贸易日渐频繁,私营商业在境内兴起。
  民国23年(1934年)起,新庯阮红冇兄弟率先到沟尾街经商,从染布开始,逐渐发展到开布店、经销日杂、百货,创办“泉盛”商行,从事蔗糖、桂圆、蜜枣加工、经营,将土特产品运销上海、杭州、福州、厦门、汕头等地,并从外地运回化肥、布匹、面粉、煤油等生产、生活必需品,投放沟尾集市,供应周边群众,成为富甲一方的工商业家。民国30年(1941年)后,尾洋阮文顺也开始出外经商,店铺分布在莆田县城、涵江以及上海等地。民国后期,下底寨阮元清在沟尾街经营布店,后溪阮紫金经营五金日杂。至民国38年(1949年)9月,后溪人在沟尾街开店和在乡间开小卖部的有30多家,从业人员100多人。
  1956年,对私营和个体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营业主和帮工安置在郊尾供销社、合作商店当职员,家属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1978年后,实行商业体制改革,开放农贸市场,鼓励私人经商,个体商业蓬勃发展,居住在三郊公路两侧人家,以宅设店开门经商;乡下人涌进街市,租店经商;各自然村设立小卖部,就地经商;个体商贩摆摊设点,零售经商;还有不少青壮劳力走南闯北,“下海”经商。竹戈村民小组阮梅元父子在山东烟台从事干果经销,阮梅金父子在青岛从事干果批发,阮秀良在三明、阮壮勇在南昌经营油漆批发。2010年底,境内私营商店有120多家,从业人员1100多人,年销售额1.4亿元,上缴税金50万元。
  二、集体商业
  1952年3月,郊尾供销合作社(简称供销社)成立,新民乡发动境内280户农民入股,每股2元,股金560元。供销社开展购销业务,供应农村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民所需的日用品和生活资料,为平抑市价,方便群众,支援农业发挥积极作用。1957年8月,供销社召开首届社员代表大会,建立供销社理事会、监事会两种机构,下设沙溪、梅塘、田头店等分销处,经营工业品、副食品、生产资料、日杂等。
  1958年10月,供销社归郊尾人民公社管理,改称郊尾供销社营业所,下设纱百、五金、日杂、文具、海产、山货、化肥、农药等门市部。1971年,郊尾供销社隶属仙游县商业局管辖。
  1978年后,供销社实行主任任期目标责任制,在物资、技术、资金、加工、信息等方面为农业生产服务。1985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各门市部实行承包经营,立足农村服务“三农”。2007年,合兴村民小组阮德盛并购郊尾供销社办公楼,将其改造为商场,租赁给赖店留仙人王德芳和南平人邓木青经营。
  三、国营商业
  1958年郊尾糖厂建成投产,为适应食糖收购业务的开展,仙游县糖业公司在郊尾岭西侧征地4亩,建起一幢办公楼和一座仓库,设立郊尾食糖收购站,工作人员6人,收购旺季时雇用临时工帮忙。郊尾糖厂出产的食糖,全部由该站收购。每年收购蔗糖3600吨,经分类包装后,批发转销到全国各地。50年代,仙游县果品食杂公司也在郊尾岭设立桂圆加工场和桂圆收购站。
  1982年以后,国营商业实行体制改革,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1986年,郊尾食糖收购站和桂圆收购站通过投标拍卖,出让给后溪群众兴建住房。
  四、加油业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后溪人看准商机,纷纷外出开办加油站,足迹遍及全国各地。阮德盛带领3个儿子,到云南昆明等地建立七、八个加油站,成为加油大户。阮峥在浙江设立2个大型加油站,年销售额突破亿元。蔡雄伟在云南从事柴油、汽油批发,并在昆明市郊租赁经营一个大型加油站。蔡建仙在漳州市南靖县创办中信石化公司,成为当地“纳税大户”。阮成风。阮成志兄弟在北京创办油站,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全村有60多户在外地从事加油行业,从业人员200多人,他们坚持薄利多销,诚信经营,注重安全防火,热情待客,油料销售保持旺盛势头,走上勤劳致富的康庄大道,形成后溪独特的“加油”经济。
  第二节 商品购销
  一、粮油购销
  明、清至民国年间,境内粮食、食用油在民间自由交易,农民收成的粮食、油料,除自用外,投放市场自主销售。1950年后,第四区人民政府对私营米商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发证管理。政府以征收公粮为主,管理粮油市场,控制货源。
  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粮油购销归国家统一经营。严禁粮食进入自由市场,缺粮户由国家统一供应回销粮。1956年,国家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政策,新民乡共统购粮食45吨,以后统购数量逐步减少,每年安排7吨回销粮解决缺粮户、困难户吃饭问题,粮食供求矛盾得到缓解。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粮油集市贸易停断。1960年,实施《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恢复粮油集市贸易,设立农贸市场,允许农户在完成粮油统购任务后,上市销售自产余粮。1966-1976年间,禁止粮油上市,取缔自由交易。1976-1990年,实行种植甘蔗奖售粮食制度,全大队每年可获得甘蔗奖售粮60多吨、回销糖45吨。
  1978年后,粮油市场逐步开放,经营方式由封闭式的单渠道流通,转向开放式的多渠道流通,促进粮油市场发展。甘蔗奖售粮的比例逐年下降,1992年后,取消奖售粮。
  1985年,改粮食统购为合同定购,外来粮油多渠道调进,市场上开始粮油议价经营。
  1986年起,郊尾粮站销售的粮油逐年下降,私营销售量逐年上升。1992年,全村完成粮食合同定购22吨、花生3.3吨,全面完成定购任务。1999年后,粮油市场实行自由交易,粮油不足部分由市场调剂解决,随行就市,买卖公平,村民每年从超市和私营粮店购进粮食28吨、食用油2吨。
  二、桂圆购销
  明、清、民国时期,龙眼均为果农私有。境内有少数果农把自产龙眼焙制成桂圆出售,多数果农把龙眼推向市场自主销售。出售方式有出卖和承包两个类型。龙眼成熟季节,买主按质论价,大量收购,加工焙制。若是承包,业主预付定金,称为“买青苗”。桂圆的购销,由买卖双方随行就市,自由交易。
  1953年,郊尾供销社开始经营桂圆购销业务。果农也可自由交易。
  1957至1961年,新民乡、后溪大队把集体所有的龙眼,将鲜果或加工焙制成桂圆出售给郊尾供销社。
  1962年体制下放,龙眼归生产队集体所有。各生产队焙制的桂圆,仍由供销社敞开收购。供销社在完成国家收购计划后,与生产队或果农签订议购合同,收购果农自留果或集体超产部分的龙眼或桂圆。
  1964年8月,各生产队、各果农的桂圆、龙眼由仙游县果品食杂公司郊尾经理部经营,郊尾供销社代购。桂圆的销售,由县果品食杂公司郊尾经理部直接安排,供销社凭证供应。1979年8月起,桂圆由供销社统一收购,并安排市场供应。
  1981年起,龙眼树仍为集体所有,由农户承包经营。郊尾供销社设点统一收购桂圆,是年8月,仙游县物价委发出通告,规定桂圆按平议价各半的原则收购,其中平价部分按省定标准结算付款,并付给奖售物资和生产补助肥。桂圆销售价格,按平议价综合核算确定。
  1984年,仙游县人民政府成立桂圆购销领导小组,指定县果品食杂公司与各乡镇供销社联合经营桂圆购销业务,各乡镇、村(居)层层落实桂圆派购任务,郊尾镇由郊尾供销社设点收购。1985年后,桂圆市场开放,实行多渠道经营。1987年后,郊尾供销社停止桂圆收购,实行市场自由交易。合兴阮德盛开始加工、收购桂圆,运往上海等地推销。下磨头蔡国榆、长厝尾陈云山从事桂圆和荔枝干加工销售,经营范围遍及云南、贵州直至越南。阮玉楼创办桂圆加工场,设置10个焙灶,龙眼上市时,先从漳州、广西成批收购早熟品种,后选购本地龙眼,雇佣2个焙公和10多人临时工日夜加工,成品销往全国各地。阮玉恳、阮成杰也从事桂圆加工,并在湖南长沙设立销售点,批零兼营桂圆生意,2005年后转向经营荔枝干,在越南开办加工场,将鲜荔枝烘焙成荔枝干后,运往长沙经销。新发阮金统、下厝阮国华在安徽等地设立经销处,从事桂圆、荔枝干销售,活跃当地干果市场。
  三、食糖购销
  明、清时,境内蔗农利用土蔗庯榨蔗煮糖,当作家庭副业收入的重要途径。所产食糖,少量自用,大部分用于物品交换或出售。民国年间,阮红冇在沟尾街开设糖行,收购民间蔗糖,运往宁波、上海、青岛等地出售。
  1952年,政府对私营糖商实行限制收购。是年4月,郊尾供销社食糖收购站成立,新民乡90%的蔗糖由供销社收购,只有10%蔗糖卖给私营商店。1954年12月,实行食糖统购,由国营、集体商业部门,按照国家牌价统一收购,计划供应。民间食糖交易和私营商店收购遂告停顿。
  1956年,半机械化的郊尾糖厂建成投产,境内土蔗庯停止生产。
  1957年后,食糖大部分由郊尾糖厂加工生产,经销全国各地。
  1958年,实行食糖凭证供应。1959年,蔗糖生产滑坡,人均供应量下降。
  1961年后,实行收购甘蔗奖售化肥、布票等,同时供应免税糖、返销糖。国营商业部门实施回销糖可以换购其他商品,也可加价回收借以刺激蔗糖生产。
  1962年,郊尾糖厂下马,境内所产甘蔗直接运往木兰糖厂或枫亭糖厂加工。
  1979至1984年,在收购甘蔗奖售粮食政策的推动下,境内甘蔗生产达到高峰,最高年份突破5930吨,每吨甘蔗回销食糖10公斤,全大队可回销食糖59.3吨。1987年后,因价格滑坡甘蔗生产逐年下降。
  1991年,食糖市场开放,敞开销售。
  2002年后,境内除种植少量果蔗外,不再种植甘蔗。村民所需食糖,全由超市、商店购进,年均需求量8.6吨。
  四、肉类购销
  明、清时期,屠猪宰羊是坊间的一个行业,逢年过节祭祀庆典,屠猪宰羊庆祝,已成村民习俗。肉类消费以猪肉为主,因生活水平不高,平民百姓平时较少吃肉,只有节日庆典时才能享用。民国后期,下底寨阮开荣当猪贩开展母猪、猪苗交易,促进养猪业发展。
  1950年,境内肉类食品仍由私商经营。1953年,郊尾供销社开设生猪收购和猪肉销售门市。1954年,仙游县商业局设立生猪收购组,负责生猪派购和外调。1956年,郊尾食品购销站(简称食品站)成立,生猪屠宰业务由食品站专营。1958年公社化后,国营商业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收购、统一屠宰、统一供应”政策,禁止生猪私宰私售。1960至1962年,生猪存栏数锐减,猪肉供应紧张,实行凭证购买。1963年,为促进养猪业的恢复和发展,政府采取收购生猪按定量发放肉票、奖励化肥、布票、粮食等措施。1970年10月,取消生猪奖售制度。1971年10月,恢复奖售制度和猪肉凭票供应。
  1978年,食品站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允许养猪户留取少量生猪自食或上市,或由食品站议价收购。1982年起,郊尾食品站核定农村生猪派购基数,派购超额部分,按议价收购。1985年5月,取消派购,实行自由交易,个体屠宰户逐渐增多。
  1997年11月,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生猪定点屠宰与集中检疫的规定》,确定郊尾食品站为全镇生猪定点屠宰地点,猪肉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
  20世纪90年代起,六祖阮伯山、新发阮金庭、阮庆福、顶厝阮阿新、下磨头蔡汉泰分别在郊尾中心市场、后溪村部旁、磨头等地摆摊或开店,就近为村民经销猪肉,货源充足,供应及时,猪肉成为村民餐桌上的日常菜肴。
  五、废旧物资收购
  1958年,县商业局规定,废品由供销社统一回收,回收后交商业部门,纳入计划安排使用。
  1980年后,废旧物资收购逐渐由供销社扩展到民间。1990年后,境内的富余劳力,竞相加入废品收购行列。竹戈从事废铁、废塑回收的有阮洪春、阮国洪、阮壮品、阮世华等。下底寨阮伯新回收废旧轮胎,阮瑞进、阮赐洪回收废塑、废铁,分类处理后出售给有关企业作为再加工的原料,阮晶忠回收废塑加工成塑料米,出售给下线厂家进行深加工。废品回收扩大就业机会,增加物资利用价值,各村民组均有收购废品专业户,经济效益显著,但也给环保事业带来新挑战。
  六、联兴冷冻库
  仙游县民兴干鲜果冷冻有限公司联兴冷冻库,座落在圣岭民营创业园北侧,隔三郊省道与郊尾交通管理站毗邻。2000年8月1日经仙游县人民政府批准,从仙游大逸渔具有限公司转让划拨0.5819公顷国有土地使用权,由阮金统、阮金富、郑国明、阮赐华、阮玉驱等10户自筹资金540多万元,兴建冷冻库项目。建成六层框架结构、建筑总面积7780平方米的库房和机房,购置125型冷冻机3台,冷风机12台,电梯一部,160匹发电机一台。
  2001年6月投产,主要从事龙眼干、荔枝干、枇杷等水果品冷冻保鲜。由于交通便捷,枫亭、郊尾、盖尾和莆田华亭等地龙眼主产区常有客商到此联系干鲜果冷冻保鲜业务,干鲜果经处理后有效延长保质期,产品销往上海、浙江、安徽、湖南等地,每年销量达2000多吨,实现产值100多万元。
  后因泰国、越南进口的龙眼干、荔枝干价格低,直接冲击当地市场,干鲜果价格暴跌,加上郊尾地区无海产品可冷冻,造成冷冻库经营不景气,2005年5月承包给阮玉驱、郑海杰、阮玉武经营2年,每年承包金46万元。2007年3月15日采取公开投标形式进行断卖,由阮玉驱、郑海杰、刘开山等户标价468万元中标,法人代表郑海杰,同年6月重新过户办理工商营业执照、食品流通许可证、税务登记证、企业代码证等。
  冷冻库属特种行业,业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工人实行持证上岗,确保安全生产。2010年12月14日经县安监局指定由福建省石油和化工咨询服务公司,在对相关行业的类似工程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安全评价模型,对联兴冷冻库的生产设施、设备、装置、贮存、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安全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与建议,最后形成该项目的安全评价报告书,该安全评价报告书成为省、市、县行政管理部门对冷冻行业开展安全监督及隐患监控体系的技术依据。2010年,联兴冷冻库有技工8人,搬运工6人,年冷冻保鲜各种产品2000吨,实现产值100万元,上缴税金8万元。冷冻库为郊尾地区食品、果品保鲜、调剂商品余缺、保障市场供应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节 商场
  一、后溪村商业楼
  1990年,后溪村委会投资18万多元,在下底寨——竹戈村道与三郊省道交汇处北侧,兴建一幢三层商业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竣工后租给郊尾供销社作办公楼。1995年,因三郊路拓宽改造,该楼东侧被拆除一部分,阮辉煌投资20多万元,买下该楼剩余部分,并进行更新改造,建成高六层、建筑面积650多平方米的楼房。1998年,阮辉煌在二、三楼开办北冰洋休闲厅,经营小吃、冷饮,还有舞厅供顾客跳舞娱乐。2005年后,一至三楼租赁给高明柱、徐芳华经营。
  东方眼镜郊尾分店 江西客商高明柱于2006年租赁一楼开办东方眼镜连锁店郊尾分店,经营近视眼镜、老花眼镜、隐形眼镜、太阳镜等系列50个品种,年上缴税金8万元。该店秉承“以名誉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用心呵护健康”的宗旨,为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承诺为顾客免费验光、眼检;免费超声波清洗眼镜和隐形眼镜;免费修理、调校眼镜;免费咨询眼睛保健知识;镜架售后不满意者,在一星期内允许调换;因验光误差使所配眼镜不适,15天内均可免费重配和调换;在该店内所配隐形眼镜,实行终身免费复查、咨询等专业服务。一流的售后服务受到广大顾客的赞誉,东方眼镜店被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仙游县唯一“眼镜企业A级单位。”
  宝宝乐母婴用品一站式服务中心 2010年底,鲤城徐芳华租赁二楼、三楼开办宝宝乐母婴用品一站式服务中心,二楼经营婴儿吃、穿、用、玩等各类商品,有奶粉、童装、玩具、纸尿布等100多个品种,为婴儿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服务。开展优惠促销活动,承诺在该店购买奶粉,可凭任何品牌奶粉空罐立减5元,该店会员介绍新顾客到此购买消费,介绍一个赠送会员积分380分,介绍2个赠送800分,介绍3个赠送1200分,介绍5个赠送2000分,多买多返,红利不断。三楼开设婴儿游泳馆,提供婴儿洗澡、游泳服务,并经销手推车。
  二、供销大楼商场
  2007年2月,后溪加油大户阮德盛参予郊尾供销社办公大楼拍卖竞标,在20名竞标者中脱颖而出,以485万元中标,外加竞标费、过户费等,共耗资560多万元并购郊尾供销社办公大楼。该大楼地处郊尾桥头的黄金地段,共四层,建筑面积1900多平方米。中标后他又投资在一、二层进行豪华装修,改造为商场,并租赁给赖店留仙人王德芳和南平人邓木青经营。
  欧麦西点店 2007年8月,南平人邓木青在供销大楼一层北侧租赁两坎店面,开办欧麦西点店,经营生日蛋糕、面包、饮料、鸡块堡、牛肉堡、鸡肉卷、烤腿堡、鳕鱼堡等30多个品种,出售的西点食品质量可靠,价格公道,深受顾客好评,年营业额达12万多元。
  蜘蛛王联锁店 赖店留仙人王德芳引进浙江温州蜘蛛王有限公司,在供销大楼一层南侧开办蜘蛛王联锁店,主营中国名牌产品、国家驰名商标、免检产品蜘蛛王、麦高系列皮鞋,兼营旅游鞋、马靴、高跟鞋等,品种多达300多种。店中经营的蜘蛛王、麦高系列皮鞋货真价实,质量上乘,其他鞋类也是物美价廉、品种繁多,上门选购的顾客络绎不绝,年销售额达40多万元。
  多味基专卖店 王德芳除在一层经营蜘蛛王等鞋类外,还在大楼二层开办多咪基专卖店,经营汉堡包、面包、炸鸡、牛排、饮料等西式餐点。为吸引儿童顾客,厅内还设置儿童娱乐设施,儿童们在休闲娱乐之余,开心品尝各种新鲜可口的西式餐点,深受广大顾客特别是儿童顾客的欢迎。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
  一、饮食业
  1950年,小吃店、糕饼店由个体经营。1956年4月,郊尾供销社设立饮食店,私营饮食店停办。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后,饮食业禁止个体经营。集体经营的饮食店,提倡大众化、食堂化,许多传统的地方风味小吃逐渐消失。1959年9月后,上饮食店用膳,或购买粮食复制品(如糕饼等),需交纳粮票。1960至1962年,供销社饮食店用“瓜菜代”做点心,品种单调,口味欠佳。个体饮食业乘机上市打游击,高价供应米饭、菜粥、面汤、豆腐等。
  1963年,供销社饮食店恢复卤面、锅边糊等传统小吃。1966至1976年,严禁个体饮食业上市,公社市管组上街巡查,取缔贩卖粮食复制品。1978年,饮食店取消凭粮票就餐制度,放宽对个体饮食业的限制。1987年,郊尾供销社饮食店停办,个体饮食店逐步兴隆,档次提高。
  2008年11月,顶厝阮剑晶在三郊线西侧、郊尾中学门口的临街店面内开办“晶源海鲜楼”,招聘厨师10名、服务员10名、勤杂人员5名,主营承包酒席及餐饮服务。
  2010年11月,阮剑晶将“晶源海鲜楼”经营权转让给顶厝阮金山,年收取转让费8万元。阮金山实行合股经营,将“晶源海鲜楼”更名为“阳光酒楼”,并投资对酒楼进行更新改造,营业面积扩大到1000多平方米,拥有豪华包厢8间,大、中高档餐厅各1间,空调音响设备齐全,一次最多可备办酒席50多桌。“阳光酒楼”以“事业要成功,生活有阳光”的品牌招揽顾客,秉承“华而不贵、真正实惠、大众消费、星级享受”的经营理念,竭诚为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郊尾地区的企业老板和周边群众常慕名到此品尝美味佳肴,年营业额30多万元,上缴税金2万元。
  2010年,境内有陈兴饭店、阿雄菜馆、阿五饭店、高仁饭店、芳香驴肉馆等6家饮食店,为周边群众和过往旅客提供经济实惠的特色盘菜以及馒头、肉包、菜包、油条、豆浆、花生浆等小吃。还有青壮劳力外出从事饮食业,长厝尾阮少勇、阮少振先后在浙江萧山租店开饮食店,既方便当地群众又增加经济收入。
  二、服务业
  理发 民国后期,下厝阮美元首开理发店,为周边群众提供理发服务。阮胜发等流动理发员,手提理发篮,或肩挑理发担,走村串户,上门服务,除理发外还兼磨剪刀、菜刀。其子阮建明子承父业,在后溪公共食堂对面开理发店。1980年,下厝阮玉栋利用自家面临村道的店面经营理发店,手艺精湛,服务周到,慕名上门理发者众多。1985年后,冷烫美容发廊兴起,传统的理发店只有中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光顾。1990年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美容理发业日渐红火。2010年1月,后面村余秀勇在郊尾岭西侧商贸小区开办深圳美发连锁机构——雅枫美发中心,服务项目有理发、洗头、美容、描眉以及新娘化妆、新娘盘发、流行扎发等20多种,美高贵典雅,发烫染如枫。
  维修业 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骑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到亿承鞋厂等三资、私营企业上班的女工日渐增多,竹戈阮新宝、阮吓栋在主村道旁设立自行车修理店,从事自行车维修、摩托车维修、补胎充气等。2003年,古店村陈阿虎在下底寨租房开办“阿虎车行”,开展摩托车、电动车维修、修复蓄电池等服务,2010年又在郊尾岭西侧设立分店,拓宽维修业务范围,经销摩托车、电动车,提供以旧换新、售后维修服务。三郊路后溪路段西侧还有家电和电机、电动工具维修店,随到随修,方便群众。
  第五节 交通
  一、道路、桥梁
  (一)、古道
  惠安至仙游县际古道,全长30公里,始建于汉朝,其中后溪路段由梅岭、沙溪入境,途经戈墩洋西侧、磨头,至宝坑进赖店境,是古代仙游通往闽南的重要通道。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10公里长的沟尾、后溪路段,用石块铺设。
  (二)、省道
  省道郊柏线郊尾至平和县松柏关公路(原名郊同公路),民国17年(1928年),建成沟尾至仙游县城路段,长20公里。民国27至37年抗日战争期间,路面毁坏交通断绝,民国37年修复重建。1973年路基扩宽至9米,1978年铺设沥青路面。1985年,郊尾经后溪至田头店5.2公里的路基,扩宽为12至20米,铺设水泥路面。
  省道三郊线(郊尾至三明)公路,全长270公里,起自郊尾,与324国道衔接,1995年动工兴建,后溪村民每人捐款30元,全村共筹集资金117600元,支援三郊线建设,经拓宽、降坡、取直、改线,1998年5月16日建成通车,属国家二级公路。其中,从324国道130.1公里处起,经埕边、三埔至圣岭,长1330米,始建于1984年8月,路面宽50米,征用埕边,三埔2村土地153.45亩,拆迁民房0.64万平方米,投资780万元,铺设水泥路面。三郊路后溪、圣岭至田头店路段,路面宽40米,中间设隔离带安装路灯、两侧各为15米主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外侧人行道,沥青路面。
  (三)、村道
  后溪路口至顶磨头村道 1956年郊尾糖厂竣工投产,1958年为了方便运蔗至糖厂榨糖,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修建后溪路口至顶磨头的“车子化”土路,成为村内主干道。当时路宽仅有2——3米,沿途还有下大路、新庯岭两个陡坡,雨天道路泥泞不堪,交通不便,运蔗要用人推车,每逢榨季糖厂派人进行维修。1996年利用三郊省道拓宽改造的有利时机,报经县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对该村道进行拓宽改造。村干部带头捐款15万多元,筹措村财30多万元,发动坝洋、长厝尾、下磨头、顶磨头等村民小组捐款12万多元,向上级争取资金60多万元,由县国土资源局、交通局派人勘察、设计,全线进行扩宽,是年冬对下大路、新庯岭进行降坡,沿途拆迁民房8处。1997年在路面灌注混凝土,工程施工采取包工不包料,由村老协会派专人负责监督,确保工程质量。全线长2470米,宽7.5米,便于两车交会,路两边各留50厘米水沟,村道改造共耗资100多万元。完工后经省交通部门验收,工程质量全面达标。村道建成后沿线安装路灯30多盏,实现道路硬化、亮化,交通工具由原来的自行车、胶轮车发展到摩托车、农用车和汽车,境内交通大为改善。
  下底寨至竹戈村道 该村道是塘边、阮庄两村直达原郊尾糖厂的主干道的一部分,是1958年为方便运蔗到糖厂而修建的土路,宽5——6米,并在流经竹戈的石牛溪上搭盖简易便桥。1962年解放军进驻郊尾地区,为便于军车通行,对竹戈桥进行扩宽加固,1969年将竹戈桥改建为石拱桥,道路拓宽为8米。2002年镇政府协调塘边、阮庄、后溪等村对该道进行拓宽改造,铺设混凝土,实行分段包干,后溪村出资2万元,并发动社会各界捐款。下底寨至竹戈桥头路段长1000米,宽12米,耗资20多万元。2005年,该道由塘边村延伸至枫亭山头村,全面实现水泥化。2010年,县交通局下拨90多万元,将竹戈桥改造为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梁架设而成的新型桥梁。该道成为郊尾直达枫亭、园庄的便捷通道。
  支村道
  2007年,由村民组长发动群众捐资3万多元,修建六祖至合兴水泥村道,全长300多米,宽2米。
  2008年,拨出村财5000元,另由阮玉珊、阮玉让带头发动群众捐资75000元,建成下大路至后埔水泥村道,全长800米,宽2.5米。
  此外,全村还发动群众先后修建村部至下厝长400多米、宽4米的路基,下磨头至机砖厂长900多米、宽4米的路基,顶磨头至古店洋,顶磨头至坝头各长1000多米、宽4米的路基,路面尚未灌注水泥。
  (四)、桥梁
  竹戈桥 1958年郊尾糖厂投入使用后,为便于运蔗到糖厂榨糖,新民大队(今后溪村、阮庄村)、塘边大队联合在流经竹戈的石牛溪上用松木、杉木搭建简易木桥,长40米宽6米,仅能通行畜力车、胶轮车和行人,汛期无法通行。
  1962年,台海局势紧张,解放军进驻郊尾地区,在戈墩、宫山等地设立高射炮阵地,为便于军车通行,对竹戈桥进行拓宽加固,但也只能供一辆汽车行驶。
  1969年,后溪、阮庄、塘边三个大队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将竹戈桥改造为石拱桥。溪中设立2个石砌桥礅,桥面抬高5米,由3个石拱构成,桥西侧回填土方18万多立方米。重建后桥宽8米多,可供两辆汽车并排行驶,汛期亦能通行。2002年,实行村道水泥化,桥面铺设混凝土。
  因交通迅速发展,有的车辆超载,桥面长期超负荷运行,破损严重,竹戈桥沦为危桥。2010年,仙游县交通局下拨90多万元,对竹戈桥进行改造,溪中仅设立1个石砌桥墩,桥面用4条各长22米的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梁架设而成,上面再覆盖一层20厘米厚的混凝土,质量大为提高。桥两侧设立人行道,外置石质栏杆。全桥长45米,宽8.5米,载重限制20吨。
  金刚桥 古店、阮庄和后溪磨头西南交界处,有一条发源于洪山自西向东流向的溪流,金刚桥横跨其上,是仙游城关通往园庄的古道必经桥梁。此桥何年修建,无从考查。桥头石碑记载,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徐谭公先生恪遵徐万斗先生遗嘱重建。
  该桥系石质结构,南北跨向,中立两个桥墩,高2米,桥长10米(包括护坡),桥面平铺12块石条,石条宽30厘米,厚40厘米,长3米,桥面宽1米。
  石桥南端矗立一块石碑,高1.5米,宽60厘米,石碑用楷书铭刻如下碑文:
  后溪坝桥 后溪坝始建于清朝中叶,在溪中石头滩坚硬地基上,用石块和灰浆砌成坝基,坝面设立几个石墩,作为后溪通往磨头的跳板,但洪水季节无法通行。1966年为便于运蔗到糖厂,在后溪坝上建桥,中置2个桥墩,桥面用钢筋水泥构建。1997年和2000年,先后对该桥拓宽改造,方便车辆和行人通行。2008年6月,阮玉驱、阮赐林、阮德荣带头各捐3000元,阮德荣多方筹资20多万元,着手改造后溪坝桥,他深入现场指导设计、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节省造价2万多元,将该桥改造为长30米、宽8.6米两车道的水泥拱桥,成为连接后溪和磨头的便捷牢固的通道。
  二、运输
  (一)、人力运输
  民国时期,境内货运以肩挑为主,骡运为辅。大宗货物输出,从境内肩挑至沧溪或霞桥码头,再海运出境。货物吞吐、集散,从后溪出发,往返于石马、枫亭、华亭、赖溪、城关等地,一根扁担,一根撑杵,便是运输工具。人力客运,以轿为运输工具,有兜轿、花轿、衙轿等。每乘轿配轿夫2名。新娘坐花轿,官员坐衙轿,坐兜轿的,多是豪绅、商贾、医生和缠脚的太太。1949年后,轿逐渐被淘汰。
  (二)、畜力运输
  马车每辆马车,可运载货物400—700公斤,是境内50至60年代主要的长途货运工具。1951年,下磨头蔡元福、蔡元寿首先添置马车搞运输,随后,顶磨头蔡玉烟、林其才,长厝尾施德富,尾洋阮木森、阮木泉、阮良太,新庯阮永琰,顶厝阮玉宝,下厝阮国钦、阮金矛、阮为仁,合兴阮文旦、阮凤锦、阮洪梅,六祖阮金渊、阮金其、阮金和、阮金秀、阮金板、阮金柔、阮金露、阮元用、阮金炳,下底寨阮玉荣等先后从事牵马车行业,境内有马车20多辆。马车运送的大宗货物主要有糖油、山货、木炭、瓷器、瓮、砖瓦等,运往惠安、泉州、厦门、漳州、福州等地。1978年后,马车运输渐被机动车运输所取代。
  (三)、非机动车运输
  板车 民国20年(1931年)后,境内开始自制板车,木质车轮,轮外箍铁圈,包套橡胶,每辆可载重550——600公斤。1956年秋,郊尾农具厂试制一批独轮木质手扶板车,分配到各自然村运甘蔗等,每辆载重100——120公斤。这种独轮车容易翻倒,1958年后不再生产。1960年起,木质车轮渐为充气轴承胶轮所取代。胶轮板车多系私人拥有,用于短途运载甘蔗、民间建材及粮食、化肥等。1974年,境内有胶轮板车90余辆。1980年后,随着机动车运输的发展,板车、胶轮车渐少。
  自行车 民国20年(1931年),境内村民始购少量自行车。1950年后,自行车尚属较为高档的日用品,1958至1978年,郊尾非机动车管理站组建自行车队伍,竹戈阮金春、下底寨阮玉荣、阮赐贤从事自行车载客运输;民间自行车,用于载货或代步的交通工具。20世纪90年代,全村自行车数量最多年份超过2600多辆。2000年后,摩托车、电动车盛行,自行车渐少,通常是老人、妇女使用。2010年,境内自行车减至1200辆。
  三轮车 民国中后期,境内始有三轮车。1952年,境内三轮脚踏车多用于载客,每轮可载2——3人。1953至1978年,三轮车渐多,其中有营业执照的方可载客。1979年后,三轮车数量渐少,废除执照,载客或载货,均可自由通行。1990年后,三轮车载人、运货,均出现复兴势头。1995年,加强三轮车管理,禁止私自装配马达,否则罚款,马达拆除没收。2010年,境内有三轮车30余辆,或从事短途客运,或从事钢筋、水泥、饲料、粮食及上市蔬菜、水果、果蔗运送。
  (四)、机动车运输
  汽车运输 改革开放后,境内汽车拥有量逐年增多。1990年,境内村民开始购置中、小型客车,开展私营客运服务。1995年后,又有专门接送学生上学、放学的专用校车。1996年,下底寨阮建仙从事载客运输,经营莆田至枫亭客运业务。2007年,阮赐其合股创办兴安运输公司,经营仙游至厦门长途客运。阮玉储、阮金水等人开出租车载客,境内货车除运输自家进出货物外,以承包方式对外承揽零担货运,先收定金,到站后按实结清运费。至2010年,全村有小车74辆、卡车50辆。
  手扶拖拉机运输 1980年后,境内有手扶拖拉机8部,甘蔗收成季节,巡回为各个生产队蔗农运载甘蔗到枫亭糖厂,平时从事货物短途运输。进入21世纪,手扶拖拉机渐少。
  农用车运输 2000年后,境内阮建锋、阮伟敏、阮国清、阮阿隽等拥有各种型号的农用车16部,用于运载沙石料、钢筋、机砖、废塑等,农忙时也用来运输收成的粮食。
  三、村道养护
  “三分建、七分养”,后溪村认真实施2008年省政府制定的《福建省农村公路管理办法》,确立了“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责任体系,以及“国家扶持引导、政府主体投资、群众捐资投劳”的资金筹集渠道,在村道旁设立“仙游县农村道路养护管理责任牌”,明确管理单位责任人和养护责任人,公布监督电话,实行分段包干,责任到人,对所辖路段进行维护巡查,确保路基坚实、清洁畅通,涵洞边沟无淤塞,促进管养水平不断提高,发挥村道更大效益。
  四、共建文明路
  1998年,三郊路建成通车后,根据省、市决定,开展军民共建三郊文明路活动,每月进行一次红绿旗评比。境内以创建三郊文明路为主轴,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路沿线深入治理脏、乱、差,实行垃圾定时清扫,定点堆放、定期清运,加大投资力度,推进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公路沿线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促进社会风气好转。综合治理,依法治路,打击车匪路霸,宣传交通法规,提高三郊路后溪路段的文明档次,经常被莆田市文明办授予“红旗”单位。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后溪村志》

本书上限尽量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0年12月底。记载了后溪村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后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农业发展、企业情况、教育、文化习俗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后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