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水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后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924
颗粒名称: 三、提水工程
分类号: F426.92
页数: 3
页码: 158-16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民间传统的提水方法,包括戽水和吊水,以及在不同时期灌溉工具的变化。从最早的戽桶到小型吊桶和大型吊水,再到脚踏式龙骨水车、深井水车和手拉管式水车,最后到电动水泵,灌溉工具不断改进,提高了工效,节省了劳力,减少了水资源浪费。
关键词: 后溪村 水利 提水工程

内容

民间传统的提水方法是戽水和吊水。
  戽水用的农具是戽桶,通常由两人对面操作,偶尔也有单人操作和三人合作,在池塘、溪流、浅井提水灌溉作物。
  小型吊水用的农具是小吊桶,由一人直接从井中把水吊起。大型吊水至少2人,多则4—5人,所用农具包括大吊桶、长度超过3丈的竹杆和杉条,利用杠杆原理进行提水。提水时,一人把牢竹竿专司打水,其余众人拉紧吊绳把水提上,每次可提水30—50公斤。
  1954年,郊尾农具厂生产脚踏式龙骨水车支援农业生产,其时下磨头就购置龙骨水车10余部。龙骨水车须用劳力2—4人,通过2人脚踩车杵滚动车头,牵引车叶转动,从溪流、池塘中引水灌田。1961年,郊尾农具厂制造脚踏式深井水车,取代吊桶提水。
  1980年后,从惠安、莆田购进手拉管式水车,有管长2米、2.5米、3米三种,代替戽桶从池塘、溪流、浅井提水灌溉,只需1——2人即可操作。
  80年代,又引进电动水泵,取代戽桶、吊桶、水车提水。水泵配备塑料软管,可将塘、井、溪、坝中的水源直接抽进农田,工作效率大为提高。1983年,境内有电动水泵27台,排灌柴油机27台、排灌电动机2台、喷灌机械3套,提水工程从人工操作向机械化、电气化迈进,不仅提高工效节省劳力,而且减少水资源浪费。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后溪村志》

本书上限尽量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0年12月底。记载了后溪村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后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农业发展、企业情况、教育、文化习俗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郊尾农具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后溪村
相关地名
惠安县
相关地名
莆田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