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食用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后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902
颗粒名称: 四、食用菌
分类号: F326.12
页数: 2
页码: 140-1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后溪村境内原本有野生草菇、木耳等。1969年开始人工培育食用菌,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高峰期。蘑菇色泽洁白,风味独特,是道可口菜肴和时尚保健食品。其栽培方法包括配料、发酵、进床、播种、覆土、管理等工序。温度保持在13℃至15℃、湿度60%;追肥用1%葡萄糖水或0.5%的尿素水溶液喷射;可选用0.3%敌敌畏水溶液喷射防治病虫害。境内部分菇农曾栽培银耳和黑木耳,县外贸公司收购这两种木耳,但1990年后木耳栽培逐渐减少以致停止。
关键词: 后溪村 经济作物 食用菌

内容

境内原有野生草菇、木耳等。春夏季节,雷阵雨过后,溪边田坎、坡地,常有野生草菇、籽菇出现,龙眼树上生有棕色或白色木耳,榕树上也会长出一排排树菇,其味鲜美,均可食用。1969年,引进蘑菇、银耳菌种,开始人工培育食用菌,初时为数不多,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境内人工培育食用菌的高峰期。1983年,新庯等生产队有十多户农民,利用蔗田、空地培育蘑菇,种植面积2000多平方米,年采蘑菇32.5吨,产值66000多元,有效增加农民家庭收入。
  蘑菇色泽洁白,风味独特,经加工烹饪,是道可口菜肴和时尚保健食品。其栽培方法,需经配料、发酵、进床、播种、覆土、管理等工序。
  配料培养料以新鲜干稻草为主,每100公斤干稻草,搭配干牛粪20公斤、石膏粉3公斤、生石灰3公斤、过磷酸钙3公斤、硫酸铵3公斤(或尿素1.5公斤)。
  发酵在每年11月上旬,开始堆料发酵。先将干稻草浸饱水,干牛粪拌湿,然后一层稻草一层牛粪,堆成高约1.4米长锥状。4天后,第一次翻堆,各层灌洒适量清水。再过3天进行第二次翻堆,各层均匀播撒石膏粉、生石灰、硫酸铵(或尿素)。又过2天,第三次翻堆,撒上过磷酸钙。
  进床选用硫璜、可湿性六六六粉、福尔马林、高锰酸钾对菇房进行熏蒸和喷雾消毒,然后将发酵成熟的菇料适时搬进房内,分小堆密闭24小时,采用蒸汽发酵,温度控制在60。左右,经4天后,平摊均匀。
  播种初期采用点穴播种,后期改为散播,每平方米播菌种0.25公斤,并用培养料覆盖。经过14至18天,当菌丝向四周扩散约3.5厘米即可覆土。
  覆土用石灰与粉土搅拌均匀,先覆粗土,后覆细土,土层厚度以1.5厘米为宜。
  管理菇房管理须重视温度、湿度控制、合理追肥和病虫害防治三个环节。温度保持在13℃至15℃、湿度60%;追肥用1%葡萄糖水或0.5%的尿素水溶液喷射;可选用0.3%敌敌畏水溶液喷射防治病虫害。
  白木耳因色白如银,雅称银耳,是珍贵的滋补营养品。1970年始,境内部分菇农利用相思树的茎干,截成一米长的段木为砧木,戳洞接种栽培银耳。一些菇农用同样方法栽培黑木耳。1973年,县外贸公司敞开收购银耳、黑木耳。1990年后,木耳栽培逐渐减少以致停止。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后溪村志》

本书上限尽量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0年12月底。记载了后溪村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后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农业发展、企业情况、教育、文化习俗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后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