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队办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后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87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队办企业
分类号: F276.3
页数: 2
页码: 119-120
摘要: 本文介绍了后溪地区的一些生产企业和工厂,包括磨头砖瓦厂、磷肥厂、农机修配厂和粮油加工厂。
关键词: 后溪村 队办企业 磨头砖瓦厂

内容

一、磨头砖瓦厂
  民国22年(1933年),磨头自然村蔡枣、蔡发、蔡元福、蔡元清、蔡金荣等12户,合股在古店洋坪上建砖瓦厂,聘请涵江人担任技术员。民国32年(1943年),砖瓦厂迁回到磨头西边的空地上,厂址占地2.5亩,建4间窑厝共50多平方米,工人10多人。由于砖瓦土质好,加工技术精,产品质量上乘,畅销枫亭、郊尾等周边地区。
  1958年公社化时,该厂归后溪大队所有,成为队办企业,由蔡金顺任厂长。每窑可烧制瓦片11000多片、砖4000多块,净收入达120元,每年最多可加工12窑,增加大队集体收入,年终大队给每位窑工发放100元奖金。1961年体制下放后,砖瓦厂返回给磨头生产队,由复退军人陈金清任厂长,蔡国森、蔡福祥分别任会计、出纳。拥有工人12人,其中窑工蔡元福在长期磨练中学会装窑、修窑和建窑技术,成为一名熟练的技术员。由于砖瓦厂产品供不应求,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磨头西北角再建立一座砖瓦厂,后蔡元福受聘先后在顶磨头、古店、前埔、枫亭山头等地协助兴建砖瓦厂,并负责装窑。
  1979年后,砖瓦厂由蔡元顺、蔡金栋等人承包经营,后砖瓦逐渐被机砖取代,该厂于1991年停业。
  二、磷肥厂
  1978年,后溪大队利用瓦窑厂边的旧仓库,创办磷肥厂,阮金床任厂长,由各生产队抽调12名社员当工人,从莆田聘请黄光琰担任技术员,主要生产过磷酸钙,利用高磷土通过硫酸的化学作用加工制造磷肥,并组织妇女陈美连、吴瑞烟等6人编织草袋,将所产磷肥包装后出售,产品销往周边农村用于农田施肥,每月生产10多吨,主要是解决劳力出路,促进农民增收。后因高磷土成本高,企业效益不佳而停产,1980年将仓库、厂房租赁给郊尾铸造厂使用。
  三、农机修配厂
  1978年,后溪大队创办农机修配厂,厂房坐落在郊尾乳品厂旁边,占地面积160平方米,由后溪大队副主任阮玉飘担任厂长,从各生产队抽调阮德荣、阮玉宇、阮玉仁等10名年轻社员,在郊尾农械厂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从事农机修配业务。建厂不久又购置车床6部,加工生产汽车螺丝,后因技术原因,汽车螺丝加工生产业务交给郊尾大队下属企业,该厂主要从事手扶拖拉机、拖拉机、胶轮车等农机具修配,年创产值5万元。1985年因三郊公路拓宽,坐落在郊尾乳品厂边的厂房被拆迁而停产。
  四、粮油加工厂
  1958年,由后溪、阮庄组成的新民大队,在后溪三教祠边创办粮食加工厂,郊尾阿进、阮庄连玉成先后任机师,购置一部老式12匹马力的大飞轮柴油机,从事碾米、磨面,为周边群众提供粮食加工方便。1962年后溪、阮庄拆队时,山林权属归阮庄,加工厂、瓦窑厂权属归后溪,自此改为后溪大队加工厂。20世纪60年代后期,生产规模扩大,添置一部24匹马力柴油机,并配备一部7.5千瓦发电机,由阮玉飘担任厂长,加工厂的发展带动顶厝、坝洋、下磨头、顶磨头的打面店、阮玉明、阮清贵线面加工店蓬勃兴起,并与后溪农场联营创办米粉加工厂。1977年因兴建后溪大队部,加工厂拆迁至顶厝开办新厂,再次扩大规模兼营花生榨油业务。1996年村道拓宽,部分厂房被拆后长期承包给阮清贵经营。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后溪村志》

本书上限尽量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0年12月底。记载了后溪村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后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农业发展、企业情况、教育、文化习俗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阮玉明
相关人物
阮清贵
相关人物
阮玉飘
相关人物
黄光琰
相关人物
蔡金栋
相关人物
蔡元顺
相关人物
蔡元福
相关人物
蔡元清
相关人物
蔡金荣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磨头砖瓦厂
相关机构
磷肥厂
相关机构
农机修配厂
相关机构
粮油加工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后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