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家庭作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后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870
颗粒名称:
二、家庭作坊
分类号:
F426.899
页数:
2
页码:
118-11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后溪村的家庭作坊,包括烧灰和酱油制作两个方面。在民国时期,下底寨的阮乌狮、阮庆云等人合股开办了灰窑,使用蚧壳作为原料,通过煅烧制成石灰。石灰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农田的改良。此外,下底寨的阮安顺还在沟尾开设了酱油行,使用大豆为原料,通过蒸煮、发酵等工序制作酱油和酱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家庭作坊逐渐停业。
关键词:
后溪村
家庭作坊
烧灰
内容
烧灰 民国33年(1944年),下底寨阮乌狮、阮庆云叔侄,与陈步青、陈燮美兄弟合股,在沟尾顶街开办灰窑,聘请霞桥薛元杏为师傅。烧灰原料蚧壳从东沙和霞桥运进,装入窑中,一层蚧壳一层木柴,点火后用脚踏鼓风机鼓风,煅烧6个小时即成石灰,一窑产1.2-1.5吨。石灰既是建房原料,又是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的用品,产品供不应求。1958年秋,灰窑成为队办企业。
酱油制作 民国后期,下底寨阮安顺在沟尾开设酱油行。以大豆为原料,经蒸煮、晾燥、发酵、焖浸等工序,制成酱油、酱米等。1952年酱油行停业。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本书上限尽量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0年12月底。记载了后溪村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后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农业发展、企业情况、教育、文化习俗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后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