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后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811
颗粒名称: 三、新兴
分类号: F325.11
页数: 2
页码: 57-58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福建省仙游县后溪村六祖阮仁庄后人在清道光后期至2010年的发展历程。文章从阮仁庄建造新居的背景、经过和六祖家族的发展入手,详细描述了该家族人口兴旺、社会地位的提升、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关键词: 生产队 社会经济 后溪村

内容

清道光后期(1845-1850年),阮哲裔孙阮杞辉准备兴建新居,聘请名师选择风水宝地,所选之地系烂泥田,地下水时时上冒,杞辉公几次欲动工夯基,均不遂人愿,只好暂缓施工。咸丰元年(1851年)闰八月至次年二月,天大旱,连续七个月滴雨未降,田地龟裂,烂泥田也不再冒水而干涸。
  六祖公阮仁庄,原本也准备兴建新居,乘机在烂泥田上打桩整地,填下大量鸡毛草、长条石、粗沙,夯基成功。咸丰三至五年(1853年一1855年),经三年努力,九间厢双座正心厝告竣。咸丰五年冬,举行乔迁誌庆。
  仁庄生有六子,后人吉称为“六祖”。光阴荏苒,六祖成为后溪境内人丁兴旺的一个基点,雄踞后溪中心腹地。民国25至38年(1936——1949年),六祖是后溪保辖下一个甲。1949年9月后,先后归属后溪乡、新民乡。
  1951年,六祖有38户142人参加土改,分到田地189.56亩。1953年,成立6个农业生产互助组。1957年。加入新民高级社,入社的社员有42户156人。
  1962年,六祖分成第3、第4两个生产队,分别称新兴生产队、新厝生产队。是年,新兴生产队共有22户108人,男、女劳动力56人。共有耕地87.36亩,犁4架、耙4架、水车3部、耕牛5头。
  1962至1982年,实行生产队统一核算,农作物种植、收成,由生产队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分配。各户在生产队领取口粮和工分粮维持生活,参加农业耕作,靠挣工分支撑家庭经济。
  1983年实行农业体制改革,全队66.02亩耕地,分片划归33户农民承包耕作,4头耕牛折价归个体役用。是年,全队共计种植早稻22亩、晚稻18亩、早晚甘薯18亩、大豆11亩、花生5亩、大小麦27亩、甘蔗31亩,当年产粮24.4吨,甘蔗210吨,大豆1300公斤、花生550公斤。
  1984年11月,新兴生产队改称新兴村民组。1984年后,根据经济效益、家庭需要及市场需求,各户自行安排种植作物品种。80年代种植甘蔗效益高于粮食作物,村民种植甘蔗积极性提高。1985年,组内29户村民种植甘蔗41亩,年产甘蔗318吨,甘蔗种植面积占全组耕地总面积的62.1%,全组甘蔗出售年收入达1.49万元。
  改革开放后,组内劳力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耕地基本上由40岁以上年长者耕作。2000年后,常年进厂打工的有120多人,下海经商的40人。阮成榕在西山创办锯木厂,生产包装箱,年创产值300多万元,上缴税金8万元,还参股开办东湖机砖厂和圣岭地磅。阮汉泉在六组村道旁创办塑料加工厂,生产塑料米为下游厂家提供原料。全组年收入超过500万元,上缴税金20余万元。
  2010年底,组内有30户住进钢筋混凝土空架结构或砖混结构的新居内,其中造价在20万元以内的3户,超过20万元的3户,超过30万元的7户,超过50万元的17户。全组拥有彩电87台、冰箱57台,私人汽车、轿车8辆,摩托车62辆,固定电话48部、手机209部,村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后溪村志》

本书上限尽量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0年12月底。记载了后溪村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后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农业发展、企业情况、教育、文化习俗历程。

阅读

相关人物

阮成榕
相关人物
阮汉泉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后溪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