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竹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后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799
颗粒名称: 二、竹戈
分类号: K295.7
页数: 2
页码: 46-47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福建省仙游县后溪村下辖的竹戈自然村的起源、发展历程、人口变化以及主要农作物种植情况。
关键词: 竹戈 演变过程 后溪村

内容

远古时代,沟尾被海水淹盖。石牛溪是当时的一条航线,后因地壳变迁,县南渐升为陆地。至唐宋,沟尾人烟稀少,元、明时,尚有许多地段无先民入住。明中叶,高陈山麓西南侧的石牛溪畔,有一片树林茂密、翠竹丛生的处女地。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年),阮鉴由阮庄迁至下底寨,裔孙繁衍众多,有的西移到竹林地界,遂形成同根同源的下底寨、竹戈两个自然村。
  民国25年(1936年)6月,竹戈编成一个甲,与堰门内、下底寨合成顶沟尾保。民国28年(1939年)7月,顶沟尾保并入后溪保。1949年9月废除保甲制后,顶沟尾保改称顶沟尾自然村,隶属后溪乡。
  1951年土地改革时期,竹戈划归染厝乡。其时只有16户47人(其中男22人,女25人),分得水田19亩、农地52.86亩、果地1.41亩,合计73.27亩。1952年土整时期,竹戈划归新民乡。1954年,竹戈增至18户67人(其中男30人,女37人),成立2个互助组。
  1955年,竹戈2个互助组种植早稻18亩、晚稻12亩,产谷8吨;大小麦25亩,总产2.6吨;早晚地瓜28亩、杂粮5亩、花生12亩,早晚大豆和间作豆6亩,甘蔗20亩。
  1957年7月,竹戈自然村加入新民高级社。1958年7月,隶属郊尾人民公社新民大队。1962年1月,后溪大队成立,竹戈编为后溪大队第2生产队(或称竹戈生产队)。1984年11月,改称为后溪村第2村民组(或称竹戈村民组)。
  自然村境内,有一座洪溝祠,一座明心庵。至2010年底,全自然村共有92户、355人,其中男176人,女179人。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后溪村志》

本书上限尽量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0年12月底。记载了后溪村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后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农业发展、企业情况、教育、文化习俗历程。

阅读

相关地名

后溪村
相关地名
竹戈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