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境域变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后溪村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796
颗粒名称: 三、境域变更
分类号: K295.7
页数: 2
页码: 45-46
摘要: 本文从民国时期开始,详细描述了后溪村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划分和管理,包括保甲制的实施、区划调整、联保、乡、镇的变更等。
关键词: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后溪村

内容

民国25年(1936年)7月,仙游县境内实行保甲制。其时,由后溪、大埔、坝洋、长厝尾、下磨头、顶磨头六个自然村组成后溪保。由沟尾下街、沟尾周、新桥头组成下沟尾保,由沟尾内街、下底寨、竹戈组成的保相应称为顶沟尾保。
  民国28年(1939年)春,仙游地方区域调整,区以下设联保、大保。是年7月,后溪保、顶沟尾保以及阮庄保、南埔保,联成后溪大保。后溪大保、庆和大保等二十多个大保,联成香田联保。后溪大保的境域包括今后溪、阮庄两村全境,以及郊尾社区的内街、三埔村的大埔和塘边村的南埔。
  民国29年(1940年)6月,联保改称乡、镇,大保简称保,取消小保称号。香田联保改称香田乡,后溪大保直接称后溪保,下辖堰门内、下底寨、竹戈、新发、六祖、顶厝、下厝、合兴、新庯、坝洋、长厝尾、下磨头、顶磨头、田井、田厝、尾张厝、旧厝、寨新、园中、宫顶、下路庯、南埔二十二个甲。
  1949年9月9日,仙游县人民政府发布第一号令,废除保甲制。9月14日,后溪保改称后溪乡,下辖二十二个甲改称村民组。堰门内、竹戈、下底寨三个村民组合称后溪乡顶沟尾自然村。
  1951年1月开始土地改革,后溪乡改称新民乡。竹戈、园中、宫顶、南埔四个村民组划归染厝乡,其余十八个村民组仍属新民乡。
  1952年3月,第四区区公所由盖尾迁沟尾,改“沟尾”为“郊尾”,顶沟尾自然村改作顶郊尾自然村。是年秋开始土地调整,顶郊尾自然村的竹戈村民组,以及园中、宫顶村民组从染厝乡拆出,划归新民乡。堰门内改称郊尾内街,划归庆和乡。大埔的田井、田厝两个村民组,从新民乡拆出,划归埕边乡。南埔村民组划归塘边乡。
  1956年夏,庆和、新民、塘边三乡合成庆和大乡。1957年7月,庆和大乡撤销,仍分设为庆和、新民、塘边三个乡。
  1958年新民乡改称新民大队。1962年1月,新民大队分为后溪、阮庄两个生产大队。后溪大队下辖下底寨、竹戈、后溪、坝洋、长厝尾、下磨头、顶磨头七个自然村、十四个生产队。
  1980年底,下磨头生产队拆成下磨头、建兴两个生产队。
  1984年11月,后溪大队改称后溪村,生产队改称村民组。后溪村下辖下底寨、竹戈、新兴、新厝、顶厝、下厝、新发、合兴、新庯、坝洋、长厝尾、下磨头、草厝、中厝、建兴十五个村民小组。

知识出处

后溪村志

《后溪村志》

本书上限尽量溯至事物发端,下限截至2010年12月底。记载了后溪村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后溪村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构成、农业发展、企业情况、教育、文化习俗历程。

阅读

相关机构

仙游县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第四区区公所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后溪村
相关地名
仙游县
相关地名
后溪镇
相关地名
大埔县
相关地名
南埔镇
相关地名
郊尾镇
相关地名
三埔村
相关地名
塘边村
相关地名
香田乡
相关地名
后溪乡
相关地名
新民乡
相关地名
新厝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