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72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活动
分类号: B95
页数: 2
页码: 728-729
摘要: 本文介绍了涵江境内的道教信仰和相关庙观的活动。道教是多神教,涵江的庙、观、宫、社奉祀的神包括天神系统、地(方)神系统和人神系统。虽然信道教的人不多,但每逢神诞、节日和初一、十五,人们会到宫庙上香许愿。道教祭祀鬼神时设坛建醮,步罡踏斗,作法事都有一套仪式。道士所用法器包括手摇铜铃铎、钹、杂有木鱼、胡琴、云锣、手锣、丹皮等。涵江的鲤江庙和城隍庙每年都会举行庙会和祭孤仪式,还有其他的传统民俗活动。然而,这些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封建迷信的成分。
关键词: 涵江区 民俗活动 道教

内容

道教为多神教。涵江境内属于道教的庙、观、宫、社奉祀的神也多种多样,有天神系统,地(方)神系统(最多的是各地社公、社妈)和人神系统(各种历史人物)。这些庙、观、宫、社没有常住道士,现在较大的宫庙由当地人士组成董事会管理,主持庙务,极少数有专职“看香火”的人。
  涵江民间还有少数住家的正一派道士(俗称“师公”),神诞、神忌和民间传统节日到宫庙作道场,也为民间施主建醮作道场法事。如:元宵行傩、小孩满月、谢恩拜忏、寿庆“延生”、超度亡灵,为非在家死亡者招魂,为火灾户做火醮,为缢死者家属送凶,为瘟疫流行村庄送瘟神。这种正一派道士同一般群众无异,可以住于家中,结婚生子及吃荤。涵江信道教的人不多,但因它是多神教,包括神、鬼、仙、妖,所以每逢神诞、节日及初一、十五到宫庙上香许愿的人仍不少。近年,“三胞”和当地群众捐修宫庙,经常举行一些道教活动,结合传统民俗,开展民间文艺活动,场面很热闹。
  道教祭祀鬼神时设坛建醮,步罡踏斗,作法事都有一套仪式。一般法事只有一个道士建醮施法,还有“三个一鼓”(即三个道士,一个掌鼓)、“五个一鼓”、“七个一鼓”、“九个一鼓”及“十一个一鼓”的。道士做法事在道场上穿的法衣,传统用土麻布制成,黑色,对襟,大袖,其领沿,袖口,下裾用红布镶2寸宽的边,后背心上各订有一块1尺见方的红布。大型道场则穿大红缎料绣金线龙纹图案的大袖道袍,为首的(俗叫“企中军”)穿黄色缎料绣金线龙图案的大袖道袍,满绣金线五色线的三清像和八仙、天龙、云纹图案。
  道士所用法器有:手摇铜铃铎、钹、杂有木鱼、胡琴、云锣、手锣、丹皮等,特殊场合有用牙笏、宝剑、纸幡、惊木、麻蛇、犀角、手炉、小钵等。
  道士作法事时,用方言念经诵唱,鼓乐齐鸣,锣鼓点也采用莆仙戏锣鼓,罡斗步踏,穿行起舞。
  涵江鲤江庙每年农历正月十九晚元宵,五月十九日城隍诞辰,都举行庙会。每年还有3次“祭孤(魂),”。
  每年元宵节自正月十八日起,庙中正殿排列盛筵,点灯结彩。庙内由信徒捐献喜烛,祈求一年平安。红烛一对小者5斤,大者数十斤,排列数百对。描金的龙凤红烛插在红铜烛台上,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称“烛山”。并结合车鼓、十音八乐和彩阁表演,中夜大放焰火、鞭炮。以十九日为正日,直至二十日,三日通宵达旦。鲤江庙元宵庙会是涵江的总元宵。
  农历五月十九日是城隍寿诞,道士建醮规模较大,一般为“九个一鼓”。同时有车鼓、十音八乐演奏,还有莆仙戏演员“弄大仙”等等。
  “祭孤”是由城隍神监察的一种仪式,是祭境内“无主孤魂,古代‘祀厉’(厉鬼)”遗俗,于清明节和农历七月二十九日、十月十五日下元节分别举行的。
  每逢农历闰五月年份,涵江城隍举行“出巡”(俗叫“出游”)活动。出游队伍有执事、马队,装扮鬼卒的“十刑”、“十恶”和“大哥”、“矮脚鬼”等;还有站班、赞堂、挂参谒牌,进香牌等一套仪式。队伍中还有虔诚的老太婆“扫街”、“担枷”以“赎罪”等等。
  腊月二十五日,城隍庙“放米”赈济穷人。先由施主捐献米、钱。庙里收集后于这天发放给穷人。现在,每年这天仍举行这种带慈善性质的活动。
  许多民间宫庙还有降僮扶乩的“落菩萨”(跳神)给人符水治病,定期举行“关戒”、“出戒”、“爬剑梯”(即爬高梯)。道教活动中掺杂很多装神弄鬼的封建迷信,是其消极的一面。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