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投资兴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71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投资兴业
分类号: D693.73
页数: 2
页码: 699-70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涵江地区与台湾的经济协作和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的情况。自明代中叶以来,涵江人就开始涉足台湾贸易,清代以后更成为涵江人的主要谋生手段之一。随着两岸经贸往来的增多,台湾同胞在涵江的投资不断扩大,主要涉及鞋革、电子、机械、轻工等领域。同时,台湾同胞还积极捐资兴办公益事业,为涵江的教育、医疗、交通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涵江区 台湾侨胞 公益事业

内容

一、经济协作
  涵江三江口港与台湾台中港一衣带水,相距仅70海里,若是顺风顺水,乘船一天一夜便可到达。明代中叶以后,涵江大小商渔,往台涉利者开始涌现。明末,日渐有行商走贩,随同海轮去台湾交易。是时,三江口与澎湖间往来密切。其贸易商品主要有布匹、陶瓷和铁器。清代,往台经商牟利遂成为涵江人的主要门路之一。时涵江有“走蕃过台湾”的经商口头语。抗战期间,日军封锁福州、厦门诸港,三江口幸免于封锁,涵江人仍可去台湾经商。抗战胜利后,三江口与台湾的民间贸易,曾一度较为兴盛。
  80年代以后,随着海峡两岸经贸往来的日益增多,台湾同胞前来涵江投资兴业的不断扩大。1988年,台胞张先生和陈先生,首先来涵江“投石问路”,投资170万美元,与福建省鞋帽公司联合兴办涵江鞋业有限公司,到1990年,这家公司年创产值超过亿元大关。台商在拓展兴业中看好涵江的投资环境,又于同年8月,再投资192万美元,创办大福鞋业公司。同年,涵江鞋业、大福两家公司分别位居全国500家规模最大的“三资”企业的第169名和446名。1991年上半年,台商继续兴办大兴、大永、大隆、大恩、大通、大吉等10家生产鞋革和鞋材配套的合资企业,总投资1900万美元,为涵江区解决近6000人的劳力出路。1992年,涵江罗界岭的福厦公路两侧初步建成台资鞋革城,方圆1.5平方公里。1992年后,台胞投资扩展到电子、机械、轻工、建材、模具、服装、电脑、机绣等领域,规模逐年扩大。1994年,台湾同胞在涵江兴办合资、合作、独资企业和来料、来样加工企业多达40家,总投资6193万美元,年总产值9000万美元,年出口额6000万美元,吸纳劳动力8000多人。
  二、捐资兴办公益事业
  1992年,台湾同胞侯志成和夫人陈宝莲带头,捐献人民币120万元,同时联络100多人同乡台胞响应,集资兴建涵江医院侯马章急救中心大楼,建筑面积3150平方米。陈女士为表示对家乡公益事业的深情厚意,特意再捐人民币20万元,为急救中心大楼添置医疗配套器械。1993年,侯先生继续捐款计60万元人民币,支持涵江医院续建医疗卫生设施。并捐资50万元建立教育基金会。此外,侯先生以及其他台胞陈先生、江先生还为涵江教育事业、妇幼保健事业、公共交通事业和农业生产基地捐款捐物共计人民币13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侯先生向他的故乡国欢镇码头村捐赠7种日本和台湾省的名优瓜菜良种,礼轻意重,传为佳话。1993年后,台胞侯志成和陈宝莲、侯世杰一家三人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的金质奖章。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