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电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66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电影
分类号:
J992.7
页数:
2
页码:
646-647
摘要:
本文叙述了涵江区电影放映的发展历程。从民国时期的涵江戏院开始,涵江区的电影放映经历了多次变迁,包括影院的开设、影片的更换、放映设备的升级等。其中,涵江人民电影院的建成是涵江区电影放映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之后电影放映设备不断升级,电影放映质量得到提高。此外,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也得到了普及和推广。最终,涵江区拥有4家影剧院和10多家农村流动电影队,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关键词:
涵江区
电影
电视
新闻报道
内容
民国27年(1938年),涵江人陈源泉在宫口经营涵江戏院,放映电影,时为莆田第一家。放映影片有《火烧红莲寺》、《关东大侠》、《女镖师》等。其后,涵江象埕涵星戏院开业并放映电影。抗战期间,影片少,相继停映。民国35年,莆田县人民文化馆利用旧有的无声电影放映机,在涵江放映科学教育片。同时福建省总工会电影队亦来涵江放映35毫米有声电影。1952年初,福建省抗美援朝分会派电影队来涵放映《抗美援朝专辑》纪录片。同年底,中苏友好协会福建分会派电影队来涵放映纪录片。此后,省总工会、省文化局的电影队时常来涵放映,在涵江中心小学(今涵江实验小学)放映黑白故事片《吕梁英雄传》、《翠岗红旗》、《钢铁战士》、《葡萄熟了的时候》、《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从1954年起,解放军驻涵部队常在保尾小学(今涵江三中)放映电影。1954年秋,福建省文化局派省电影教育工作队第34小队负责莆田县电影放映工作。同年9月,在涵江中心小学放映《智取华山》。1955年夏,该队在涵江中心小学操场放映我国第一部彩色舞台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1955年秋及1957年,省电影教育工作队第51小队及第94小队先后来涵,组织电影放映工作。1958年9月,涵江人民公社在宫口筹建涵江人民电影院。1959年底,涵江人民电影院落成,计1090座位。后由莆田县总工会涵江镇工会接办,改名为涵江工人电影院。1960年底,放映设备更换为35毫米松花江牌5501型座机,电影放映质量提高。1961年开始,莆田县第9电影队(原梧塘电影队)负责境内巡迴放映。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得到普及,每年人均能看到8次以上电影。1977年8月,莆田县电影公司建立电影放映组对外营业放映,缓解涵江观众看电影难的状况。1981年3月,莆田县电影公司和原涵江公社,利用公社礼堂,合办涵江公社礼堂电影组。1982年,涵江人民剧场的电影放映设备安装35毫米松花江牌5502型座机;涵江公社礼堂安装35毫米新曙光牌座机,次年更换成松花江牌5502型座机,至此涵江电影放映设备达到国家对电影院机械设备要求。1984年6月建区后,涵江工人电影院划归莆田县管辖。涵江人民剧场、涵江公社礼堂电影组划归涵江区管辖。1984年冬,区委、区政府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求,在区府路、福厦公路交界处,征地7.5亩,坐北朝南建造一座新型影剧院。建筑面积3042平方米,1199个座位,放映设备为半自动桦花牌5565型座机。1994年,全区共有影剧院4家,农村流动电影队10多家,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