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学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653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文学艺术
分类号: I057
页数: 4
页码: 635-6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涵江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涌现出众多文学家、书画家、篆刻家和摄影家。在文学方面,历史上涵江人著述丰富,包括唐代黄璞、宋代李富、清代江春霖等人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涵江籍作家林玉树、陈章汉等人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多次获奖。在书画篆刻方面,涵江涌现出李在、黄巩等一批高手,近现代更有陈鹤、李可信等书画名家。70年代后,涵江的后起之秀如翁振新、陈爱萍等也在国内外书画界崭露头角。在摄影方面,尽管摄影在涵江是近代才传入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涌现出了像林梦星这样的摄影家,其作品被广泛采用和展览。
关键词: 涵江区 民间文学 艺术

内容

第一节 文学
  涵江历史上主要著述有:唐代乾宁初崇文馆校书郎黄璞的《雾居子集》和《闽中名士录》、佛教曹洞宗创始人本寂禅师的《寒山子诗集注》,宋代抗金英雄李富的《春秋注解》、《澹轩集》,明代天顺间南京太常寺卿陈音的《英宗实录》和《愧斋集》、全椒令佘翔的《薜荔园诗稿》、布衣姚旅的《露书》,清代僧超元的《南山道者禅师语录》、举人杨玉章同友人卢徽元、刘彦士、陈笃人等人联句成篇的兴化戏《百艳词》(又名《梨园百咏》)、清末御史江春霖的《梅阳山人诗文集》等,民国时期史学家康爵的著作颇多,其中《莆田大事记》、《乡古随抄》、《耕冰寄庐漫录》、《古今方志总目》等都具有较高史料价值。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当代作家涵江人林玉树,在国内外多种报刊发表文章300余万字,曾15次获奖。其中《探索生命奥秘的人》和《皇冠上的明珠》分别获全国及四川第二次优秀少儿文学奖。其代表作有《闪烁的星光》、《子夜星辰》、《职称职称》(有日译本)、《勇攀科学高峰》、《美丽湖历险记》(合著)等;主编的书作有《知识界热门话题》、《中国科技瞭望》、《主战场呼唤人才流动》等。1990年被中国科协表彰为建国以来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中国当代作家、福建青年杂志社副社长陈章汉,著有《人生的履迹》、《美感百题》、《冠军的足迹》、《江口风流》等多部书。曾获省级和全国优秀期刊作品编辑奖20余项,省级和国家级文艺创作奖30余项。其代表作被收入《中国当代散文选》、《新时期优秀散文精选》、《福建文学40年选》以及《中外妇女文摘》等30余种选本或选刊。《江口风流》出版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专门的作品讨论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文学报、福建日报等20余家新闻单位作了报道和评价。
  第二节 书画 篆刻
  一、书画
  明初李在的《云无心以出岫》、《抚孤松而盘桓》、《临清流而赋诗》等3幅画,现存辽宁省博物馆。明代黄巩的篆刻成就亦较高。近现代书画界更出现一些有成就的高手;如诗、书、画三绝的陈鹤,善画梅花的李可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漫画家苏田,涵江籍台湾著名画家黄启龙教授及书画家郑原、孔令怀、林颿、陈阵等。70年代后,涵江还涌现一批后起之秀。如福建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翁振新,其作品融汇中西,于传统意像中渗透出现代气韵,代表作《郑成功》、《无声的辉煌》分别入选第七、八届全国美展。《磐石无语》获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银奖(金奖缺)。他的多幅作品流传日本、东南亚各国和台湾、香港等地。中央书画函授大学厦门分校校长陈爱萍,擅长人物画,其作品被选为国家礼品,由政府赠送外国政要。中国书画家协会研究员王鹏飞的山水、人物画,中国书画家协会研究员方纪龙的花鸟工笔画以及林玉宇的山水画,省美协会员刘金林、吴克强,涵江三江画院副院长黄文龙,莆田县美协副主席范宗良,中国书画家协会副研究员陈宜中,旅居法国的蔡晓晞、澳大利亚的黄信宁、新加坡的叶国平、台湾的陈华等,亦颇具盛名。他们当中有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画展上获奖,名字被收入多种辞书,作品被国内外团体、名家所收藏。1988年,涵江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陈何智的中国画《打雪战》被选入第十五届冬季奥运会卡尔里国际儿童艺术展览,陈列在加拿大奥林匹克大厅里。1990年4月,涵江书画界成立三江画院,举行书画展,这是莆田市最早成立的画院,同时设书法研究会。画院为北京亚运会捐赠书画30多幅;为莆田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书画104幅。同年5月底,在涵江侨联大厦举办画展,接待“三胞”返乡参观团。同年7月,台湾画家黄启龙返梓,受聘为画院顾问。画院曾精选作品40多幅,由其联系,于1991年春在台北展出。同年底,涵江举办陈文龙纪念馆开馆典礼,在馆内举办书画展,展品达100多幅。1992年春节期间,涵江区政协与仙游县政协举办书画互展。1994年9月,为庆祝涵江建区十周年,在福州物资大厦举办涵江改革开放成果书画摄影展,称誉榕城。
  二、篆刻
  涵江篆刻艺术,明代已开始盛行。明代黄巩所遗篆文“累心处都尽”一印,铁笔落落大方,迥异寻常蹊径。现代篆刻家杨载、孔令怀的篆刻成就颇高,他们都以汉印为法,朱文劲挺,白文古朴,布局疏密有法。程德鲁篆刻刀意生辣,苍茫朴茂,拙中见巧,作品入选多种全国性书画、篆刻集。
  第三节 摄影
  摄影是近代才传入涵江的。新中国成立前,涵江有几家照相馆,仅为营业性质,谈不上摄影艺术。50年代起,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逐渐涌现一批摄影爱好者。有些摄影爱好者开始有作品在各地报刊发表。中国华侨摄影学会副会长、摄影家林梦星,长期担任《福建日报》美术摄影工作。他的大量新闻照片和其他摄影作品被省内外20多种报刊采用,部份照片被新华社和中新社发到国外与港澳地区,被选入多种国内外摄影集和全国摄影展览。1984~1994年,境内相继成立涵江区摄影家协会、莆六中摄影协会,共拥有会员100多人,经常举办各种专题摄影展,如涵江军警民影展、涵江一日摄影展、“先锋杯”摄影展、“橄榄绿”摄影展等。会员经常开展活动,交流艺技,其中徐学仪拍摄的《在龙的故乡》获首届中国旅游摄影竞赛一等奖。
  第四节 雕塑
  一、雕刻
  木雕根雕明代,涵江就有手工生产的木雕工艺品,但只注重小型的家具、乐器、摆设、玩具等。几百年来一直是家庭作坊式生产。石雕也是如此。其间名工巧匠,技艺世代相传,有些精品流传至今。1959年,为了迎接国庆10周年,莆田县选送圆雕、浮雕、透雕等精品23件到北京陈列。其中涵江人黄丹桂等集体雕刻的“三打祝家庄”硕照和立柱龙凤灯,糅合透雕、深雕和浮雕的镂空技巧,用直径一寸的木头,刻出复杂细致的画面,纤毫毕现。1993年,黄霞村创办的涵江区丹桂工艺厂,其雕刻艺术水平,更上一层楼,木雕、根雕以及象牙雕的精品,都畅销国内外。
  石雕石雕是一项精巧工艺,境内先民在设备简陋、工艺简单的条件下制作出许多佳品,给世人留下珍贵文化遗产。涵江苍林村现存明代石马、石人等石象生,即是珍贵文物。1992年,鳌山村农民陈宝如在后郭村创办涵江区宝如石雕厂,专门制作石雕产品,如石龙柱、石狮、各种人物造型等,活灵活现。1994年,他为涵江区芳名碑所雕刻的高6米的巨龙石柱,令人叹为观止。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供不应求。1993年,鳌山村创办涵江区凯荣石雕厂,其石雕工艺水平也很高。
  二、泥塑
  新中国成立前,境内从事泥塑工艺的手工工人,都是个体劳动者,有的收一二个学徒,生活清苦。他们多以为寺庙堂殿塑佛像或绘壁画谋生。
  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一批泥塑艺人,其中比较有名的是黄文英和刘骥,前者工塑像,擅壁画,莆田许多寺院的佛像、壁画,多出其手。后者工塑像,善仕女画。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