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私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60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私塾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1
页码:
57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涵江镇内的私塾在20至30年代最为盛行,有10至15家。塾师多为秀才或不第文人,借用祠堂或在家中设立私塾,收取较高的束修,通常教授《四书》、习字、作文等,还教授珠算。随着国民政府对私塾的限制,私塾逐渐减少并最终转变为小学。
关键词:
涵江区
私塾
教学
内容
涵江镇内是商业区,经济力较强,求学者日多,故私塾以20~30年代最盛,先后有10~15家。塾师大多是秀才或不第文人,他们借用祠堂或在家中设塾。所收“弟子”束修(即今学费)较高,每人一年银元12~24元,在塾“弟子”数12~20人(极少有女“弟子”)。有祖孙三代念过私塾的,也有商人家长只要求子弟识得几个“草纸字”(常用字)就行,等年龄稍大时当学徒或经商去。故私塾除读《四书》及习字、作文外,还选读《五言什字》及学习珠算。农村经济力薄弱,塾师才学较差,故所收“弟子”少,束修微,难以谋生,时常歇馆。
塾师教学,以背诵死记为主,对“弟子”常施体罚。民国19年(1930年)后,念小学的渐多。随着国民政府对私塾加以限制,至民国38年(1949年)秋,境内私塾不是自行消亡就是向小学转变,最后只剩数家,在塾“弟子”寥寥无几。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