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军事训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59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军事训练
分类号: E287
页数: 2
页码: 569-570
摘要: 本文介绍了莆田县涵江区民兵军事训练的历史发展。自50年代起,涵江区开始举办民兵冬季训练和民兵干部训练,并推广预备役士兵训练的经验。60年代初,全县开展重机枪及各种炮的使用训练和全民性练兵活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民兵训练以小规模、就地分散为主,同时进行军事野营活动、郭兴福教学法和民兵尖子班比武大会等。70年代中期,主要是抓好专职武装干部、民兵营(连)长和武装基干民兵的技术、战术训练,同时加强对技术兵的重火器和通讯、侦察、战地救护等训练。1979年开始,专职武装干部由军分区组织集训,民兵骨干采取县、社结合培训,基干民兵以社、队集中训练为主。1984年6月涵江建区后,基干民兵按照“训练一个、合格一个、储备一个”的原则,进行严格训练,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 民兵组织 民兵军事训练 涵江区

内容

1952年,莆田县举办首期民兵冬季训练,境内第二、第六和第八区派有民兵参加。还举办首期民兵干部训练,境内3个区亦派民兵干部参加。1956年,全县在梧塘、忠门和埭头3个区20个乡,推广预备役士兵训练的经验。当时,境内除涵江镇外,全部隶属于梧塘区,同样开展预备役士兵训练。1959年,全县第一次开展重机枪及各种炮的使用训练和以基干民兵为骨干的全民性练兵活动,工、农、商、学、兵实行军事化。1960年,境内军事训练以民兵干部、技术兵为重点,并举行军事野营活动。1961年以后,境内民兵训练以小规模、就地分散为主。1962年6月,莆田县进入紧急备战状态,民兵军事训练的重点转移到沿海岛屿和反空降地区。1963年至“文化大革命”前,民兵训练的主要项目有:军事野营活动;推广郭兴福教学法;举办民兵尖子班比武大会。1971年,涵江人民公社也派部分生产大队民兵参加支前、抗小股特务登陆和反空降等演练。1973~1975年,主要是抓好专职武装干部、民兵营(连)长和武装基干民兵的技术、战术训练。同时,重点加强对技术兵的重火器和通讯、侦察、战地救护等训练。1977年9月,全县举行射击、队列、刺杀、投弹、通讯、救护和五公里越野等项目的军事比赛,涵江人民公社和涵江镇都派代表队参加。
  1978年以后,境内对民兵军事训练以适应现代化战争、提高训练质量、减轻群众负担为指导思想进行改革。1979年开始,专职武装干部由军分区组织集训;民兵骨干采取县、社结合培训;基干民兵以社、队集中训练为主。1982年,境内试行“二改一”(即把两年训练30天的任务改为一年训练30天)。涵江乡和涵江镇训练的基干民兵,经过考核,合格率达100%。1984年6月涵江建区后,基干民兵按照“训练一个、合格一个、储备一个”的原则,本着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按纲施训,狠抓落实的精神,抓好一年一度的民兵军事训练,做到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四落实”。每年都组织180名以上基干民兵进行训练,训练课目包括队列、投弹、射击、战术和爆破等。10年间,共训练基干民兵1800名,储备合格率达98.7%。1994年1月,全区180名基干民兵参加民兵军事训练,代表莆田军分区接受福建省军区考核时,5个课目取得全优的好成绩,其经验被《中国国防报》登载推广。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