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群众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487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群众团体
分类号:
D638
页数:
9
页码:
497-505
摘要:
本章记述了涵江区职工组织、农民组织、青少年组织、妇女组织、侨台胞组织等情况。
关键词:
群众团体
组织
涵江区
内容
第一节 职工组织
民国18年(1929年)3月,中共莆田县委领导机关迁到涵江,通过对境内19个行业的工人情况进行调查,组织手工业、商业、服务业学徒、店员共千余人,成立莆田第一个赤色工会。同年7月,境内成立涵江汽车工会,选举共产党员蔡木耳等5人为执行委员。此后,在中共莆田县委领导下,涵江相继建立建筑、汽船、电力、搬运、人力车、店员和豆腐作坊等7个职业工会小组,共有会员35人。民国19年,涵江汽车工会爆发抗税斗争。民国22年,涵江各行业工会发动民众举行反日示威游行,组织抵制和烧毁日货。民国30年,国民党莆田县党部在涵江成立莆田县工会涵江分会,时有裁缝、理发、补鞋、土木工匠、棉织等行业工人参加。民国31年,通过选举,蔡木耳当选为县工会涵江分会总干事。其后即利用合法地位,发动工人举行秋季募捐运动。尤其是根据中国革命互济会莆田中心县总部部署,建立反帝大同盟涵江分盟,领导群众进行反帝和反迫害斗争。民国33年,因叛徒告密,蔡木耳牺牲。后涵江工会逐渐蜕化为黄色工会。
1950年6月,涵江开始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同年9月,随着莆田县总工会成立,境内建筑、印刷、医疗、搬运、邮电、教育和手工业9个行业以及商店建立基层工会组织。广大工人响应中共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积极捐款支援前线。仅一年内,即有948名职工捐款达1265.19万元(旧人民币值)。1951年初,莆田县总工会工作组进驻涵江,在霞徐、延宁码头,按行业发展工会会员。同年3月,境内召开涵江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涵江工会主席、副主席和执行委员。并成立霞徐搬运工会、延宁搬运工会、港头搬运工会、街道搬运工会和店员工会,协助政府开展剿匪反霸和维护社会治安工作。1952年,涵江工会组织职工投入“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运动。1953年起,工会组织职工学习中共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1954~1956年,涵江工会协助政府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1957~1958年,工会系统开展以提高技术、改进技术、学习掌握新技术和增产节约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61~1963年,境内工会组织“三老”(老工人、老贫农、老革命)讲“三史”(村史、厂史、家史),进行社会主义教育。“文化大革命”期间,涵江工会系统被工人“造反派”和“工代会”取代,活动停止。
1979年后,工会活动恢复,主要开展对《中国工会章程》的宣传教育活动。1980年始,工会广泛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举办“三本书”(《中国近代史》、《中国工人阶级》、《科学社会主义》)轮训班。1985年8月,涵江区成立莆田市总工会涵江办事处。1992年,涵江区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工会工作委员会。1993年8月,涵江区工会组织由办事处升格为总工会。1994年3月,区总工会召开工人代表大会,听取和审议工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莆田市涵江区第一届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代表大会之后,全区工会系统根据“抓重点、办实事、打基础、上水平和开创新局面”总体要求,发挥职工代表大会职能,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促进境内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至1994年,全区基层工会增加到97个,会员10159人,其中“三资”企业工会24个。是年,区工会系统有1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7人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2人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
第二节 农民组织
民国16年(1927年)12月,国民党县党部在涵江镇成立农会,但有名无实,流于形式。民国21年,中共莆田县委在涵江发动秋收斗争,组织赤色农会。民国27年4月,国民党县党部在国欢寺组织囊山乡农会,中共莆田县委利用国民党县党部培训农村干部机会,派员进培训班参加训练,结业后回乡进行抗日宣传,开展减租斗争。
1949年11月,莆田县农民协会(简称农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境内普遍建立基层农会,其主要任务是依靠雇农、贫农,团结中农及农村中一切反封建积极分子,支持人民政府巩固农村政权,保护农民利益,组织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1951~1952年,境内各级农会在中共涵江区委领导下,发动并组织农民开展剿匪反霸、减租减息、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民主建政、抗美援朝和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等工作,取得很大成绩。1953年,中共莆田县委成立农村生产合作部,取代县农会组织。至此,境内3个区级农会和各乡农会撤销。1964年,为了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莆田县成立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境内公社和各生产大队相应成立贫协组织。“文化大革命”开始,各级贫协停止活动。1969年,境内各级革命委员会或革命领导小组先后建立,各级贫协组织恢复活动,并分别组织贫下中农宣传队进驻在农村的各中、小学校,进行“斗、批、改”(斗垮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批判所谓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意识形态;改革所谓教育、文艺和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1980年,境内贫协组织撤销。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一、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
(一)组织机构
民国16年(1927年)1月,中共党员黄苍麟和共青团员黄祖储、林则蕴、徐清霖、黄亨麟、陈燕贻等人,在涵江成立中共党团混合支部。民国17年,莆田党团组织分开。中共莆田县委派郭寿銮到涵江中学任庶务主任,发展黄典麟等10多位学生入团,扩大共青团组织力量。民国18年,中共莆田县委迁驻涵江,涵江中学成立共青团涵江区委员会,成为中共莆田县委在涵江开展反帝、反压迫斗争的有力助手。民国25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文件,境内共青团组织撤销。
1949年8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莆田县工作委员会成立,并在涵江建立团工作委员会组织,领导青年工作。1950年,境内首先在涵中中学发展团员,建立青年团支部。同年,还在埭里乡搞建团工作试点,采取建团与支前生产、土地改革三结合方法,吸收青年农民12人参加青年团。此外,涵江霞徐搬运工会、延宁搬运工会和城乡各地均积极发展青年团组织。1951年,境内有青年团支部26个,青年团员463人。到1955年,有团组织37个,团员1265人。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1959年底,境内有共青团支部56个,团员1568人。“文化大革命”前期,境内社镇机关共青团工作由社镇革命委员会群众工作组取代。1972年5月,共青团组织恢复活动。1972年5月至1984年6月,涵江公社共召开5次共青团代表大会,涵江镇共召开9次共青团代表大会。1984年底,全区有共青团基层委员会5个,团总支委员会4个,团支部141个,团员5338人。1994年,有共青团基层委员会17个,团支部186个,团员5806人。
(二)团代表大会
民国18年12月,莆田县召开首次团员代表大会,是时,境内派有团代表出席。1951年7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莆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莆田县城厢召开,直至1984年涵江建区时,莆田县共青团代表代表大会共召开9次。其间,境内公社和镇因隶属莆田县管辖,均选派团员代表参加。1984年6月以后至1994年,共青团涵江地方组织先后举行过4次代表大会。
(三)主要活动
民国18年春夏之交,蒋声(徐清霖)率领团涵江区委宣传队在大桥头和镇上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向群众宣传朱(朱德)、毛(毛泽东)领导红军帮助闽西农民闹革命的喜讯,号召群众组织起来同反动派作斗争。同年7月,境内共青团组织民众游斗国民党政府粮差。同年8月,涵江首先发起组织拥苏反帝示威游行。同年9月,团区委发动涵江青年学生和民众300多人,直奔三江口港抗议英商买办指使船员殴打青年学生,并组织学生罢课3天。民国19年,涵江共青团组织踊跃订阅《莆田青年报》,开展青年工作,发展少年先锋队组织,组织青少年参加游击队,开展抗租、抗捐、抗税、抗债斗争以及抗日救亡运动。
新中国建立初期,团组织发动团员和青年参军参干,投入剿匪反霸、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运动。1950年,涵江团组织积极开展抗美援朝宣传,开展捐献购买飞机大炮运动。1955年,团组织发动社会青年参加鹰厦铁路志愿筑路队。同年,境内农村团组织积极协助政府,广泛开展互助合作运动。1956年,广大团员和青年响应团县委号召,在城乡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并在社会主义改造和扫盲教育中发挥先锋作用。1963~1972年,境内青年在团组织领导下,学雷锋做好事,组织学习毛泽东著作,参加农业学大寨运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境内各行业团组织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文明礼貌月”、“优质服务竞赛”和“振兴中华读书”活动。1985~1994年,团涵江区委员会组织城乡团员和青年学习《邓小平文选》,遵循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深化学雷锋活动,实施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跨世纪文明工程和希望工程建设。全区有1900多个学雷锋活动小组、30多个学雷锋青年服务队、38个助耕包户小组、1个青少年活动中心。其间曾举办各种文化讲座和培训班,开展“中华大家唱”活动,组织12支代表队计400多人参加莆田市文艺比赛,其中有30多人次获奖,15人次荣获团省委和团中央奖励。1990年,团区委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教育,发动基层组织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投入“扫黄打丑”行动,为全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二、少年先锋队组织
1951年,境内各中小学校先后成立中国少年儿童队。1953年6月,中国少年儿童队改称为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被红小兵组织取代。1976年后,少先队组织恢复活动。1984年涵江建区时,全区各中小学校共有少先队员21361人,聘请专职和兼职辅导员524人。1994年9月,涵江区召开少先队区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少先队涵江区工作委员会。到1994年底,全区共有少先大队45个,少先中队450个,少先队员18620人,校内辅导员55人。1984~1994年,全区各校少先队组织,普遍开展共产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学雷锋活动,培养少年儿童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其中涵江实验小学和涵西中心小学多次荣获全国少先队优秀活动奖章;涵江实验小学还被评为全国红花集体;哆头小学少先队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学赖宁红旗大队;涵江实验小学、涵西中心小学和铁灶小学各有1名学生荣获全国学雷锋学赖宁先进个人奖章。
第四节 妇女组织
一、组织机构
1950年3月后,境内成立涵江区公所民主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会)。此后,境内行政机构虽多次变更,但妇联组织均有相应设置。1984年6月,成立莆田市涵江区妇联会,下辖1个乡和1个街道办事处妇联会。1993年,涵江区行政区划为3个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各镇(街)均设立妇联组织。其所属村委会和居委会,亦相应建立妇联会。
二、妇女代表大会
1986年4月7~9日,召开涵江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听取、审议并通过《团结奋斗,勇于创新,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涵江区妇联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13人。
1991年3月6日,召开涵江区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听取、审议并通过《发扬“四自精神、为实现“八五”规划建功立业》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涵江区妇联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委员15人。
1994年4月1日,召开涵江区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听取、审议并通过《抓住机遇,真抓实干,拓展我区妇女工作新领域》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涵江区妇联第三届执行委员会,委员16人。
三、主要活动
1984年7月,为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区成立“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四自”(自尊、自爱、自重、自强)教育领导小组,进行系统教育活动,举办教育培训班12期,受教育妇女3600多人次。1985年,涵江区妇联牵头组织全区儿童少年工作委员会和家庭教育研究会,创办家庭教育学校1所和家庭教育辅导咨询站11所。同年,全区有1.7万多名妇女加入第三产业行列,占全区第三产业总人数的66%。1986年,区妇联配合司法行政部门,组织各行业妇女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举办法制培训班28次,2.6万多人受教育。1987年,区妇联协同区教育局和乡、街道办事处,共同投资1.19万元,新办托儿所10个,使全区幼儿入托率增加到72%。1989年9月,全区妇女组织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双学双比”活动,有80%以上妇女参加活动,涌现出女科技户200户,女专业户、重点户400户。同年,区妇女组织协同医疗卫生部门为4500多名儿童义诊。1990年3月,区妇联组织学雷锋活动小组100个。在同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组织妇女参加义务劳动达2500多人次,发动女医护人员上街为群众义诊900多人次,为实行计划生育父母义务咨询1000多人次。1992年8月,为全区城乡妇女举办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培训班,印发各种法律材料5万多份,受训妇女干部200多人。1993年,区妇联集中举办基层妇女干部培训班,组织学习《邓小平文选》第3卷。1994年,区妇联会同团区委、教育局深入工厂、企事业单位调查全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情况,及时向区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得到上级重视。同年,区妇联被评为省少年儿童工作先进单位。
第五节 工商业者组织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境内成立莆田县商会。民国15年(1926年)3月,商会改称商民协会。后涵江成立镇商会,下设24个同业公会。其主要活动,除协助政府办理工商户申请开业、停业和调解商家纠纷外,还负责对商人进行管理,并征收税费、应付驻军、过境军队的派伕和饷银等。
1950年5月,县政府接管涵江镇商会,成立涵江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筹备委员会。1951年,莆田县工商业联合会涵江分会成立,选举产生第一届执行委员会,有委员15人,下设组织、宣教、税收、财务和调解5个小组以及54个同业公会。1953~1961年,涵江工商联组织先后选派代表出席莆田县工商业者第一、二、三次代表大会,并在县工商业者执行委员会各种机构中任职。“文化大革命”期间,涵江工商联组织中止活动。
1988年11月,涵江成立莆田市工商业联合会涵江办事处。1990年3月,成立莆田市涵江区工商联筹备委员会。同年12月,召开涵江区工商联(商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执行委员会。1991年1月,组织会员参加福建省工商联组织的台湾优良外销产品来样来料加工洽谈会。1993年7月,组织布绒玩具企业会员赴马来西亚,参加名、特、优产品展览会,成交额100多万元。1994年,筹建三江口、白塘、国欢镇和涵东、涵西街道办事处等商会组织,建立健全经济咨询服务和对外联络工作网络,为发展涵江经济发挥积极作用。
第六节 侨台胞组织
一、归国华侨联合会
民国22年(1933年),在涵江楼下街成立兴化海外华侨协会。后改名莆田县华侨协会。民国36年,该会迁至涵江后坡,又改名为莆田县华侨社会服务处。
1951~1984年,境内行政机构几经变迁,华侨群团组织一直存在并开展活动。涵江建区后,1985~1989年,全区召开两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建立健全侨联机构,听取归侨、侨眷意见,反映华侨愿望,支持华侨回乡投资兴业和兴办公益事业。1990~1994年,与海外10个社团和100多位知名人士建立密切联系,深交老朋友,广交年轻的一代。
二、台胞台属联谊会
1990年12月,涵江区召开第一届台胞台属代表大会,成立涵江区台胞台属联谊会。选举产生区台联第一届理事会,由9名理事组成。1991~1994年,区台联广泛联系台胞台属,开展联谊活动,吸引台资在境内兴业,为发展涵江经济作出努力。
第七节 科学技术组织
民国22年(1933年)2月在涵江塘北成立莆田县中医公会。民国25年,在涵江观顶坡国医支馆内设立莆田国医公会。民国31年,在涵江尾梨巷组织莆田神州医学社。1950年,涵江境内成立卫生协会分会(简称卫协分会),由涵江、集奎、哆头、望江等地的医务人员组成。1952年,卫协分会的医务人员,按自愿结合和按劳取酬的原则,办成联合诊所。1961年,成立涵江公社科普协会,属莆田县科普协会领导,有会员75人,设畜牧、农学、水产等学会。“文化大革命”期间,协会、学会停止活动。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重新组建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会涵江分会,共有会员146人。
涵江建区后,1984年9月,设立涵江区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区科协)。1988年,区科协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区科协委员、常委、秘书长和正、副主席。此后,区内自然科学各学会、协会再次组建,新的学会、协会陆续成立。至1992年,全区学会、协会计15个,会员946人。1993年,为适应乡镇建制变更,新成立三江口、白塘、国欢镇和涵东、涵西街道科协。至1994年,全区学会、协会计18个,会员1085人。
第八节 文化组织
一、集邮协会
1985年2月,涵江区集邮协会成立。1986年6月,莆田六中成立集邮协会分会。同年7月,莆田罐头厂集邮协会分会成立。1988年10月和1993年12月,区集邮协会先后举行换届选举产生当届新的会长与理事。涵江集邮活动成绩显著,全国邮联会曾邀请莆六中集邮协会派代表参加全国第三次代表大会,在会上作《集邮——教育活动的园地》的经验介绍。
二、灯谜协会
1987年6月,涵江一批灯谜爱好者自发组织函关谜社。1992年,正式获准成立莆田市涵江灯谜协会,下属有文化馆谜组、青璜谜组、望江谜组。同年,灯谜协会被省文化厅定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芳草地”计划百个示范点之一。协会与海内外300多个灯谜团体保持联系,经常进行谜艺交流。1990年,会员方炳良、郭少敏获中国灯谜百强、优秀射手称号。1991~1994年,多次在节日里开展灯谜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现有会员500多人。
三、美术协会
1990年4月,区内成立三江画院,有画师40多名。1990年7月,祖籍涵江的台湾名画家黄启龙教授返梓,受画院聘为顾问。该画院画师曾为北京亚运会及救助灾区赠画数十幅。并于1991年春在台北展出画院作品40多幅,扩大海内外的艺术交流,增进“三胞”联谊。1994年,为纪念建区十周年,举办“爱涵江、画涵江”的创作展览活动。
四、摄影家协会
1993年5月,成立涵江区摄影家协会,有会员50多人。会员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内外及全国性影展,并多次获奖。协会为促进涵江社会主义建设,先后举办《涵江军警民摄影展》、《涵江一日摄影展》等影展。
第九节 其他组织
一、律师公会
莆田县律师公会于民国14年8月成立,址在涵江宫口青年服务社内。该会停止活动时间不详。
二、救火会
民国24年(1935年)5月,涵江镇工商界人士发起购置救火器材,在保尾善德堂成立涵江救火会。境内青壮年30多人自愿报名,义务担任会员。此会直到1950年才由涵江公安分局管理,改名涵江消防队,仍是义务性群众组织。时址迁涵江后坡。
三、个体劳动者协会
1983年,涵江成立个体劳动者协会,为莆田县个体劳动者协会下属分会。1986年5月,涵江个体劳动者分会升格为协会,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和理事。1987~1994年,协会积极引导个体工商户守法经营,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个体工商户,为发展涵江民营经济作出贡献。
四、残疾人联合会
1985年,涵江区成立盲人聋哑人协会和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990年5月,成立涵江区残疾人联合会。联合会分别于1990、1994年举行第一、二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当届的主席团名誉主席、主席、副主席和执行理事长、副理事长等。联合会主要开展残疾人教育、文化教育、“三项”康复(白内障、小儿麻痹症矫治、聋儿语训)及福利等工作。
五、老年人体育协会
1986年,成立涵江区老年人体育协会,各镇办、村居相继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分会。1993年,在延宁居委会建立区老年人活动中心。配备体育器材,开展门球、武术、棋类、健身、气功、台球等多项体育活动。
六、消费者协会
1988年1月,涵江区成立消费者协会,下设办公室,建立消费者监督网络。1992年6月起,区消费者协会相继在城乡各工商行政管理所成立消费者分会。1993年,区内3个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分别从各村和居民委员会中聘用监督员,各自建立消费者监督站。1988~1994年,区消费者协会共受理投诉450多件,挽回各类经济损失80多万元。
七、计划生育协会
1989年4月,成立区计划生育协会。1990年,乡、街、村、居各级相继成立计划生育协会分会。1991年起,各较大企事业单位成立计划生育协会分会。1993年初,区内建制变更,协会分会组织也相应调整和充实。1989~1994年,协会主要开展人口控制、人口素质、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宣传教育工作,进行群众性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各分会的活动较活跃,自编文艺材料,深入群众,以多种形式开展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宣传达100多次。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