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市场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43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市场管理
分类号:
F123.82
页数:
2
页码:
432-433
摘要:
本节介绍了涵江市场管理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做法,民国时期主要由警察局维持秩序,新中国成立后则着重扶持私营商业,并开放自由市场。改革开放后,逐渐放宽对农副产品、工业品等的上市限制,并加强市场管理,搞活经济。
关键词:
涵江区
工商行政管理
市场管理
内容
民国时期,市场管理由县建设科负责,市场秩序则由警察局维持。新中国建立初期,涵江市场管理着重扶持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商业,并通过扶持与管理,确立国营商业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1952~1953年,涵江举办三次规模较大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销售总额达596000元(折合新人民币币值),推动境内集市贸易发展。1953年,针对不法商人囤积居奇和哄抬物价的社会弊端,加强对粮食等主要商品的管理和调控。同年下半年,境内市场管理工作重点,转移到维护国家购销政策上来,对大宗土特产品,按国家牌价统一收购。由于管理偏严,一度影响正常的物资交流。1956年10月,按照上级指示,涵江开放自由市场,农民在完成统购任务后,允许农副产品上市。同时,以行业为单位整顿市场,取缔无证商贩。对有证商贩,也严格要求他们凭牌照和购货簿向国营商业和合作社进货,并逐户核定其营业额和税收款。1957年,涵江市场按摊位地段,指派专人上市管理,严肃查处不法商贩。1958年1月,根据“管而不死,放而不乱”的市场管理原则,在严格管好一、二类物资的前提下,对三类物资适当放开,涵江市场一度繁荣。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基本瘫痪,市场管理处于自流状态,上市商品日渐减少,临时性地下市场出现,市价难以控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渐放宽对农副产品、工业品、手工业品等的上市限制,使之进入为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服务的轨道。1982年,涵江城乡集市贸易日益繁荣,年集市商品成交额达1702.6万元。1983年5月,贯彻国务院的《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全区放宽对上市商品限制,允许社队集体和农民个人农副产品在完成统购任务后,在市场自由交易或进行长途贩运。为满足集市商贩经营需要,涵江市场增加水电、摊架和服务台等配套设施,商品按行业归市,进行亮证经营和明码标价,定期抽查度量衡器,处理掺假使杂案件,确保消费者利益不受侵犯。1986年,国家继续放宽集市贸易政策,全区市场管理工作进入既抓“搞活”又抓“治乱”的新阶段,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搞活商品流通。同时整顿市场秩序,打假治劣,打击走私贩私和投机倒把活动。是年,查处违法违章案件104起,罚没款额达10.3万元,促进农贸市场管理工作步入法制轨道。1988年,全区试行市场管理责任制,推动集贸市场经营活动、管理工作和服务设施逐步规范化。同年,涵江农贸市场获得省级文明农贸市场称号。1993年,由工商局牵头,集资扩建涵江农贸市场二期工程。同时在新区、涵华新街、新桥头、苍林村、塘头片、哆头片、三江口、陈桥村等地建成农贸小市场。1994年,涵江农贸市场年集市成交额达20063万元,被国家商业部定为全国46个市场行情报告点之一。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