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产业调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41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产业调整
分类号:
F123.1
页数:
2
页码:
421-422
摘要:
本节介绍了涵江区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90年代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和科技进步,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关键词:
涵江区
产业结构
外向型经济
内容
新中国成立之前,涵江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农业沿袭落后耕作制度,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现代工业相当薄弱,仅有农副产品、水产品等初级加工和铁器、竹篾、木制家具、织布、炼乳等家庭作坊。民国后期,境内通货膨胀,经济濒于崩溃。1949年在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73.3%;第二产业占9.6%;第三产业占17.1%。新中国成立初期,重视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逐步把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体转变为以农业、工业为主体,同时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三大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从1953~1984年,境内贯彻实施莆田县政府先后制定的5个五年计划,推动涵江产业结构调整工作。1984年,全区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第一产业22%、第二产业35%、第三产业43%。随着改革和建设的发展,全区国民经济内部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在稳定粮食生产前提下,着重发展开发性农业和创汇农业以及养鳗业,出现以粮食生产为主体、多种经营并存的新格局。工业生产通过抓特色、立支柱和增后劲等举措,产值不断增长,推动三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1986~1990年,全区按照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思想,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持续调整产业结构。1991年,区政府计划部门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战略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编制“八五”(1991~1995年)计划,拓宽第三产业领域,把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贸易、金融保险、饮食服务、房地产等作为重点。第三产业从单一商贸业向多行业、宽领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优势。1994年,全区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16%,第二产业占45%,第三产业占39%。同时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也比较合理。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