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个人储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39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个人储蓄
分类号: F830.48
页数: 2
页码: 400-401
摘要: 本节介绍了涵江储蓄发展历史悠久,自上裕、涵大等钱庄开始经营储蓄存款,至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8次提高存款利率,涵江各金融机构增设储蓄网点,方便储户。
关键词: 涵江区 金融机构 个人储蓄

内容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后,涵江开设的钱庄上裕、涵大等号,便开始经营储蓄存款。储蓄分定期、活期两类,月息一般为1分5厘。民国4年(1915年),中国银行涵江汇兑所开始兼办存款储蓄。民国13年,万国储蓄会发行有奖储蓄会单。分全户、半户,1/4户3种。全户每月缴12元,期限15年,按月开奖。民国25年,涵江邮政开办邮政储金,其中有定期存款、小额储金。中国农民银行、福建省银行、交通银行在涵江的金融机构相继开办存款储蓄业务。民国37年,中国农民银行涵江办事处有存款户428户,其中甲种活期存款140户,乙种活期存款164户,定期存款120户。
  新中国成立初,人民银行涵江镇支行先后办理折实储蓄、保本保值储蓄,以保障储户利益。但由于当时群众生活穷困,储户极少。1950年底,储蓄余额仅为0.56万元。此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家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经济建设发展较快,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城乡个人储蓄增长较快。1965年底,储蓄余额达到451.3万元。“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受“利息就是剥削”的“左”的思想影响,储蓄一直在徘徊。当时,全涵江开办的储蓄所不足10家,储种也仅有活期、定期等七八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同时,国家先后8次提高存款利率,涵江各金融机构增设储蓄网点,方便储户。并举办多种有奖储蓄,积极揽储,促使储蓄增长。1980年底,储蓄余额达到1742.2万元,比1976年增加990.6万元,增长0.76倍。1984年,涵江建区后,经济发展势头更为强劲,带动储蓄更快攀升。1987年,储蓄余额达8445.7万元,比建区前的1983年增长1.8倍。1988年底,因社会上一度发生抢购风,储户纷纷挤兑,致使当年储蓄余额下降386.9万元。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制止抢购风,稳定储户心理,从而稳住了储蓄。
  1992年,涵江成为省定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后,随着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绝大部分人民实现了温饱,并正加速奔小康,使储蓄一直快速增加。同年,涵江金融机构增加到13家,储蓄网点增加到80多个。开办的储种有活期、定期、定活两便等20多种,各银行还根据各自的特点,举办各具特色的有奖储蓄30多种。各储蓄所还开展优质服务,如上门揽储、电话预约、零钱储蓄、破钞兑换、小票兑大票、代发工资、礼仪贺卡、信用卡等形式,广挖储源,方便储户,使群众深深感到银行是他们最保险的金库。同时,根据物价波动的情况,还对整存整取3年以上的定期储蓄给予保值,促使涵江储蓄连年上升。截止1994年底,储蓄余额达41379万元,比1991年增长81.5%。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