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工业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36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工业企业
分类号:
F276.3
页数:
6
页码:
341-3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涵江区在1984年和1994年的工业发展情况有所不同。在1984年,全区有工业企业1459个,从业人数9641人,产值3333万元。而到了1994年,乡镇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到3894家,占全部乡镇企业总数的38.5%,工业总产值也达到20.1亿元,占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的71.2%。主要介绍了鞋革、服装和工艺美术三个行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农业企业
养殖业
涵江区
内容
1984年,全区有工业企业1459个,从业人数9641人,产值3333万元。1994年,全区共有乡镇工业企业3894家,占全部乡镇企业总数的38.5%。工业总产值20.1亿元,占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的71.2%。
一、鞋革
民国时期,境内已有制鞋手工业,生产草鞋、布鞋。新中国成立后,仍以家庭作坊为主,生产工艺为手工制作。1956年,涵江镇创办制鞋生产社。1958年,涵江成立制革合作社,后并入莆田皮革厂。
1978年,涵江引进麻底鞋生产技术,投资45万元,先后兴办涵江镇塑料麻鞋厂、涵江乡塑料麻鞋厂,主要产品是麻鞋、爬山鞋、塑料小制品等。后由于市场变化,且产品竞争力差,涵江镇塑料麻鞋厂产品开始转向。于1987年3月,投资120万元,创办莆田市涵江鞋厂,开始生产注塑布鞋,年产值500多万元。
1988年元月,涵江鞋厂与省鞋帽进出口公司、香港永恩投资公司合资创办莆田市涵江鞋业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双冷粘鞋、运动鞋。1994年,该合资公司拥有固定资产1.2亿元,年创产值1.71亿元,税利1790万元。
1990年,涵江鞋厂与省鞋帽进出口公司、香港永恩投资公司、香港正大化工有限公司合资创办莆田市涵江大福鞋业有限公司。1994年,年产值2.27亿元,税利2569万元。
1991年,创办涵江金皇鞋业有限公司。1994年,该公司年产值1.47亿元,税利239万元。“三资”企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个体、集体鞋革行业的发展浪潮。1994年,全区共有鞋革制造企业86家,其中“三资”6家,乡(镇)办11家,村(居)办24家,联合体办20家,个体办25家,从业人员近万人。主要产品为各类运动鞋、旅游鞋、时装鞋、注塑鞋、麻底鞋、休闲鞋,年产值5亿多元,大部分鞋供出口。
二、服装
新中国成立前,境内就有个体手工裁缝店,各地的衣匠也有走村串户上门为人家裁缝衣裤。1949年10月后,成立了一些缝衣合作组、社。由于生产水平限制,缝纫业一直没有多大发展。
1979年后,境内城乡出现了许多裁缝店,生意兴隆。80年代后期,服装业开始加工成批服装。1987年5月,区企业局与香港锦明时装公司开办涵江建源服装厂(来料加工企业),拥有电动工业缝纫车等设备85台,工人160人。同年,由新加坡某纺织有限公司、福建福联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投资企业公司和莆田市纺织工业公司等4家公司,共同投资2800万元,在涵江创办兴南纺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纯棉纱、混纺纱、气流纺纱等纺织品,产品70%销往东南亚。1990年后,由于受市场等因素制约,企业发展受阻,不久即告停产。之后纺织行业在区内逐渐衰退,而印染和制革等行业却有新的发展。新港印染厂、新区居委会织带厂、京华皮革厂和金源、富华、闽宾服装厂等先后创办,主要生产加工各种鞋用布、鞋带、高档皮革等产品。到1994年,全区共有服装企业10个,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
三、工艺美术
境内工艺美术行业主要有草编、布绒玩具、牙签、竹编漆器、石雕、木雕等工艺品。1984年,全区工艺美术企业有5家,产值300多万元。1994年,增至30家,年产值5000多万元。
(一)编织
境内编织工艺历史悠久。主要有草编、竹编、藤编、棕编等,工艺品如藤枕、窗格、轿帘、花篮、草笠等。民国时期,比较出名的有集奎棕编,江边(今江尾村)的编织草席,新港(今周墩村)的编制盐草帽、袋,度下的编制竹帆等。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保护、发展、提高”方针,进行一系列挖掘和恢复工作。1960年后,由生产大队统一组织生产,产品主要内销,部分由外贸部门出口。
1970年始,上梧大队度下自然村与莆田县工艺厂合作加工草编工艺品,显应、江尾、铁灶、涵东大队由大队组织生产各种草编、草垫,由外贸出口。1984年,后郭村创办涵江区工艺厂,生产各类草编工艺品,从业人员50人,年产值50万元,产品经外贸部门出口海外。草编工艺行业通过几年的发展,不断壮大。到1990年,全区草编工艺厂已开发新产品200多种,产品出口到欧美及东南亚等地,从业人员从创办初的几十人发展至300人,设分厂2个,产值达到300多万元。
1990年,周墩村与市外贸公司合作创办涵江协兴竹编工艺厂,从业人员30多人,主要生产各种竹编漆器(漆盘、漆碗、漆筷),产品通过外贸出口日本。1994年,协兴工艺厂技改扩建,投资200多万元,征地4亩新建厂房,年产值达600万元。是年,全区共有草编、竹编企业6个,从业人员1000多人。
(二)布绒玩具
1987年,后郭村创办涵江玩具厂,投资100多万元,新建厂房3座共1000平方米,从业人员200人,年加工各类布绒玩具10万打,产品出口海外。1989年,涵东村创办涵江区涵东玩具工艺厂,生产布绒玩具,从业人员100人,年生产加工布绒玩具5万打。1992年,区政府组建涵江区布绒玩具总公司,以涵江玩具厂及涵东玩具工艺厂为依托,发动埭里、安仁等7个村成立布绒玩具分厂,使布绒玩具生产在全区形成规模。1994年,包括区外分厂已有布绒玩具企业8个,从业人员1000多人,年产值3000万元。
(三)工艺牙签
1986年10月,涵东花砖厂与香港美成企业公司合作投资160万元,创办兴成牙签有限公司,以生产卫生牙签、快餐筷和吸管等系列产品起家,由土到洋,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品种由原来三四种发展到100多种,产品95%以上销往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地区。至1994年,公司有厂房8座,工人200多人,并在区外城乡组建了8个生产加工点,形成了年创产值1000多万元的工艺牙签行业和龙头企业。
(四)木雕石雕
元代以前境内就有石雕。清代,境内又有木雕,利用龙眼木、黄杨木,花橡木、檀香木生产家具和工艺品,但一直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制作,设备简陋,工艺简单,发展较为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仍为个体经营或以师带徒开设私营雕刻作坊。1978年后,境内雕刻业有了长足发展。1992年,鳌山村民陈宝如兄弟在后郭村创办涵江区宝如石雕厂,从业人员80多人,专门创作、加工石龙柱、石狮等石雕,产品除供应本地外,还销往东南亚、台湾及广东省潮、汕一带。1993年,鳌山村创办涵江区凯荣石雕厂,安仁村创办中外合资文贵石材有限公司,黄霞村黄文寿创办涵江区丹桂木雕工艺厂,产品销往日本、台湾、香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至1994年,全区共有各类雕刻企业10多家,从业人员500多人,年创产值200多万元。
四、竹木器
明清以来,竹木器一直为涵江传统行业。其中,白塘镇陈桥村加工制作的水车、眠床著称莆田。民国以来,涵江镇后街、竹巷一直是竹木器制作、加工、销售的集散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木器行业在涵江首家创办集体性质的木器生产合作社。后又相继创办木桶社、衡器社、漆器脱胎社、竹器社、篾器社等。生产各种农具、家具、经商用具及工艺品。其中,脱胎漆器还远销海内外。
1978年后,竹木器行业迅速发展。先后创办信华、庆兴、三江家具厂和源达现代办公用品有限公司,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制作工艺由手工转为机械,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趋向新款、高档、仿古,种类也增加现代办公用具、建筑装饰品等。1994年,全区竹木器企业800多家。其中,陈桥家具专业户650多家,集奎竹器专业户50多家,后宫衡器加工木秤称专业户20多家。竹木器行业年总产值超2000万元。
五、机械
1958年,涵江公社创办农具社及农机厂,生产铁制农具犁头、犁壁、锄头、镰刀、铁耙及菜刀等产品。1960年,涵江镇创办机械厂,生产农机配件、农具等产品。不久由于国民经济暂时困难而关闭,有些则转为私人修造。1963年,经济好转后恢复生产农机具。“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机械工业生产又处于瘫痪状态。
70年代初,涵东大队创办涵东机械厂,主要生产农机及配件。涵江镇机械厂也开始生产各种锅炉辅机及配件。1980年后,机械制造业逐渐发展,产品质量有新的突破。涵江三江液压配件厂生产的各种高压胶管总成,填补了莆田市的空白,解决了市内及省内外一些用户的需求,产品为一些国营大、中型企业配套,深受欢迎。1989年,南林村民许国树等人创办涵江区环保设备一厂,生产各种类型净水设备产品,填补区内生产环保设备空白。个体机械企业也从事生产各种标准件、小型液压配件及各种小型工模具等,并以其信息灵敏,经营灵活,拓展了市场。1993年,白塘镇洋尾村拥有各类车床60多台,从业人员100多人,并有专人跑市场、购材料、销产品,专人从事生产加工各种标准件、冲压配件,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机械专业村。
1994年,全区有个体机修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其中涵江区三江汽车改装厂被公安、交通部门指定为各种汽车年检的重点企业。并开始向安装生产流水线、汽车外型改装方向发展。机械制造业向电机、发电设备等精密机械制造方面发展。当年,安仁村有发电设备厂,装配、制造各种电机及发电设备。埭里村有石油化工机械厂,生产制造锅炉辅机。苍林村有涵江区环驰汽车配件厂,生产各种汽车配件。涵西村有涵江集盛机械厂,专业生产制造运动鞋、胶鞋等机械模具。
六、粮油加工
清以前,境内粮油加工均在农户内以榨、磨、砻、筛等民间传统工具进行加工。
清宣统三年(1911年),李兰舌在涵江宫下开设私营碾米厂,采用14匹马力蒸汽机带动碾米机加工大米,开涵江机械加工粮油之先河。
民国30年(1941年),魏春霖在涵江鑑前开设私人益丰加工厂,专门加工大米。
新中国成立初期,粮油加工仍为个体经营。1955年农业合作化时,粮油加工厂折价入社,为集体经营企业。1958年,涵江社队粮油加工厂30多家,多为大队或生产队经营。
1979年后,随着国家对粮油经营的不断放开,多种成份的粮油加工业及粮油贩运、销售业迅速发展。1984年,全区有粮油加工企业42家,年加工大米、面粉6万吨。
1993年,区政府为引导粮油加工业形成专业市场,在芳山村划地200亩为粮油加工企业城。至1994年,全区粮油加工企业70多家,从业人数1500多人,年加工粮食30万吨。
七、建材
砖瓦是境内传统建材产品,70年代以后建材品种逐渐增多,至1994年,全区建材企业100个,年产值1.5亿元。
(一)砖瓦
境内砖瓦制作生产历史悠久,且以塘头为最。新中国成立后,塘头砖瓦进一步发展,人称“塘头八个村,家家户户泥瓦砖”,主要产品有六角形、四角方形地砖、瓦、墙砖等10多种,手工制坯,柴草烧制。
70年代后期,出现机械制砖工艺。1979年,涵江公社在芳山村创办公社机砖厂,总投资100多万元,年产机砖近1000万块。随后乡村两级机砖厂迅速发展,产品质量逐步提高。
1991年,涵江乡后郭华侨机砖厂通过技术改造,投资30多万元,生产空心砖。
1992年,区科委与乡建材站联合对传统砖瓦窑进行技术改造,改烧柴为烧煤取得成功。后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窑主采用鞋革边角料、下脚料作燃料,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于1994年底,部分砖瓦窑被政府指令拆除。
1993年,国欢镇南林村与冶金部地质矿产研究所联合创办南林特种陶瓷厂,投资450万元,购进釉面霹雳砖生产线一条。
至1994年,全区村以上砖瓦及陶瓷企业45个,其中乡办2个,村办13个,户办30个,从业人员近1800人,年产值1亿多元。
(二)钢材
1984年,莆田造船厂因市场拓展不开,企业转向制作金属改制材,生产圆钢和螺纹钢。之后,区内发展了小轧钢企业多家。1990~1991年,通过调整、整顿后有些企业关闭。1993年,涵中村投资100万元创办涵中轧钢厂,生产各类角钢,年产值500多万元。1994年4月,涵江钢材经营大户卢天荣投资510万元,兴办涵江荣华钢筋公司,利用线材,生产加工各类型冷轧带等。
(三)焊接材料
1993年,涵东办事处引进天津大桥集团公司技术,与该集团联合创办天津大桥集团涵江电焊条厂。该厂投资500多万元,拥有厂房1000平方米及年产量3000吨电焊条的生产线一条,生产欧、美、日等七国免检的电焊条。产品投放市场后,颇受用户欢迎。1994年初,三江口镇后郭村利用武汉海军工程学院金工研究所的技术与外商合资创办日盛(莆田)焊接材料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生产RSTJ422焊条,年创产值5000万元。
(四)水泥
1971年,莆田水泥厂在涵江创办小型水泥厂,年产300号水泥1200吨,原料由永安供应。1987年,生产水泥6830吨,为产量最高年份。1988年5月停产。
(五)石板材
1985年,莆田光学机电总厂成立莆田飞莆实业公司,利用本地区丰富的花岗岩矿源进行花岗石开采与加工,主要产品有L54、W34、R35、R36等10多种,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获得福建省第二届工业品展览会银奖,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欧洲一些国家。至1994年,石板材年生产能力达2万多平方米,产值100多万元。
八、化工
1978年,鳌山村民筹资创办鳌山化工厂,主要生产轻质碳酸钠。1980年后,全区乡镇创办的塑胶厂、肥料厂、涂料厂、粘胶厂等相继投产。1983年,洞庭村创办涵江磷肥厂,生产磷肥、复合肥,产品销向福清、永泰、惠安等地。1987年,后郭村与兴化大学合作创办兴大复合肥厂。进入90年代后,洞庭村投资400多万元创办福利装饰材料厂,利用专利技术生产高性能的外墙建筑涂料。林柄村与外商合资创办涵江东丰塑胶有限公司,投资103万美元,同时引进4色彩印机,专门生产各类高档塑料包装物,产品出口。同时个体塑料厂从生产加工各种鱼网、食品袋、聚乙烯绳索,发展到生产中、高档塑料外包装材料。1994年,全区共有化工类企业30多家,产值近亿元。
九、造纸
1960年,境内就有手工生产土纸。70年代,涵江镇创办涵江镇纸厂,生产各种纸张。1980年初,涵江乡创办涵西卫生纸厂、新港纸品厂,专门生产卫生纸。80年代后期,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促进造纸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1992年,涵西卫生纸厂技改扩建为涵江区福利纸品厂。拆乡建镇后,该企业归属涵西街道办事处,规模不断扩大。总投资580万元,占地25亩。1994年,共有职工100多人,主要生产中档白板纸,产品供不应求,年产值3000万元。
十、包装彩印
1985年,涵江乡创办吹塑厂,生产鳗鱼包装袋。之后塑料包装袋生产业务迅速发展,专门生产各种食品、服装、鞋革等产品的包装物。
1987年11月,涵江纸箱厂与香港华闽集团运汇有限公司、福建包装进出口公司合资对该厂进行技术改造,成为区内首家包装彩印企业。之后,涵江区福利印刷厂组建彩印车间,塘西彩印厂、汇丰彩印厂等也先后创办。到1994年,全区有纸箱生产企业4个,彩印企业4个,从业人员500多人,年产值5000多万元。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