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防御措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35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防御措施
分类号: X43
页数: 2
页码: 330-33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涵江地区防汛抗洪和防旱抗旱的工作情况,包括政府的领导、机构的设置、物资的储备以及群众的参与等,以应对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 涵江区 防汛抗洪 防旱抗旱

内容

一、防汛抗洪
  民国时期及其以前,境内没有防汛抗洪机构。一遇水、旱灾害,官府以及本地乡绅巨富往往求神问佛,率民众到社坛宫庙祭祀,结果徒劳无功,有的官吏甚至乘机搜括,鱼肉百姓。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把防汛抗洪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实行行政领导、主管部门和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三结合”的防汛抗洪工作责任制,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于每年4~5月汛期到来之前,检查海堤、涵闸、蓄水河网和引水工程等水利设施,进行整修和治理,对隐患工程采取应急措施及时加固培厚,防止台风、海潮和洪水的袭击。公路桥梁、电讯线路、居民住房、物资仓库等,按职责范围,分别指令交通、邮电、街道、商业、物资等有关部门做好准备,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同时备好防汛物资:粮食部门准备麻袋,木材管理部门调拨木桩,农资部门购置抢险器材,沿海平原村庄组织船只,做到“召之能来,来之能战”。在台风、暴雨和海潮来临之际,海堤、涵闸、蓄水河网、引水渠道等部位,安排专人日夜值班,全天候巡逻、检查,注视水情和灾情。各村庄的民兵和共青团员全面发动,组织突击队、巡逻队和抢险队,哪里有险情就开赴那里救灾。1959年,涵江公社和涵江镇分别成立抗洪防涝指挥部。同年,在“小满”和端午节汛期到来之前,组织水利检查组进行“三查”,即检查涵洞、海堤有无危险,涵坝是否损坏和蓄水工程有否牢固,这种制度持之以恒,一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社镇领导实行安全渡汛承包责任制,对人民负责,为人民造福。1985年起,区乡(街道)设立防汛抗涝机构,组建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统一指挥,分级管理,编制全年防汛计划,报批渡汛方案,以及搞好汛前检查。1988年,全区设置防汛专用电讯和通讯网络。1989年,组建专用无线电通讯网络。抗洪防涝指挥部设有基地台,领导配备手提对讲机,确保汛情、灾情的及时传递和抗灾行动的统一指挥,灵活调度。是年,发动全区群众筹集资金,投工投劳,整治堤防险工地段17处,抢修海堤5.6公里。1990年6~9月,涵江连续遭受5次强台风袭击。在抗灾过程中,区委、区政府领导深入第一线指挥抗洪。5次抗灾行动,区乡机关出动400多人次,组织各种抢险救灾队伍49支,计2450人,把每次台风所带来的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1994年,为了加强抢险队伍的力量和防汛物资的储备,全年计组织抢险队伍55支2650人,巡逻队伍30支250人;储备麻袋6000条,防汛化纤袋2200条,汽车10辆;绘制工程分布图及简明表、主要水文站点以及水文特征图、工程抢险联络图、军民联防图、物料堆放图,制定防台风工作预案,并且建立专门调度室和电台中继站,备用600瓦电源1台,对讲机21架,防汛指挥车1辆,传真机1部,专用电话机1部,做到防汛、报汛无线电路与全省并轨通联。
  二、防旱抗旱
  新中国成立前,历代官府对旱灾或熟视无睹,或迷信神灵,祈求降雨。农民只靠戽桶和水车等简陋提水工具抗旱,旱情严重而水源枯竭时,常因争水发生纠纷甚至械斗。新中国成立后,从1950年开始,政府每年发动与组织农民,广开渠道,广辟水源,增强抗旱能力。60年代,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先后投资建成38座抽水机站,较大幅度扩大农田灌溉面积。1966年,境内社队排除“文化大革命”的干扰,集资建设涵江电灌站,并实现当年投资,当年收益。1968年,修建红旗水闸,增强蓄水能力,扩大灌溉面积。1986年,兴建喷灌站,全线加固海堤,统一清理河道,改善水利灌溉设施。同年连续108天未下滴雨,区委、区政府领导分片包干,乡、村两级干部具体抓,深入第一线,带领全区农民抗旱,动用285台抽水机,计2927马力;开启38座电灌站,计2705千瓦,使25792亩晚稻和1000亩地瓜得到及时灌溉,逐步解除旱情,终于夺得丰收。1991年6月9日至8月28日,全区出现严重灾情,区政府组织区、乡、村三级干部800人,群众7.12万人,调拨资金10万元,配备机电泵318台,计3760马力,其中柴油机270台,计2078马力,投入抗旱,抢修渠道50条,长8.6公里。1992~1994年,先后投入劳力1.2万工日,资金40万元,机电泵35台,计420马力,其他抗旱机具1万件;改建新建电灌站58座,疏浚河道106公里,新辟沟渠1.62公里,建成引水工程14处,恢复改善和新增灌溉5000亩,扩大防涝保收面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