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图书馆
莆田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莆田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蓄水工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涵江區志》
图书
唯一号:
13062002023000134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蓄水工程
分类号:
TV57
页数:
2
页码:
320-321
摘要:
本文介绍了涵江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水利工程建设与整治情况,包括修建涵排、洋塘、渠道、堤防等工程,以提高灌溉和防洪能力。
关键词:
水利
工程建设
涵江区
内容
唐贞观元年(627年),先民在境内筑涵排涝,修建■洋塘,蓄水灌田。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萩芦溪上游太平陂建成。之后,即开挖渠道,引陂水灌溉境内东北部农地和东南沿海的盐碱水田。从宋元丰八年(1085年)起,木兰陂上截永春、德化、仙游3县水流,灌溉莆田南北洋万顷农田。元代,涵江人民在开通木兰陂北渠之后,继续破塘连河,完善水利设施,引蓄水渠道达47公里。明清时代,境内陆续兴建小型引蓄水工程。民国时期,木兰陂陂身严重漏水,沟渠淤浅,旱涝灾害频繁。1950年,开始整治木兰陂,进行陂身塞漏、沟渠疏浚、堤防培厚和陡门涵洞加固等工程建设。其中仅木兰陂北渠就疏浚土石方30多万立方米。1956~1958年,贯彻水利建设以“社办为主、小型为主、蓄水为主”方针,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对木兰陂下游引蓄水渠道进行全面整治,变人工提水灌溉为自流灌溉。1973~1974年,重点建太平陂左干渠,使其延伸到莆田县江口坂梁,与东方红水库渠道沟通,并引水到塘头四角砖渡槽,灌溉洞庭、新坡、林柄、铁灶、鲸山、鳌山和后郭等地的大片农田。
1984~1994年,全区先后3次对北洋渠系进行大规模整治,疏通主河道24公里,支河道96.9公里;新开支河道11条,长8.95公里,新增灌溉面积3000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9500亩。
知识出处
《涵江區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出版
本志上限力求追溯到事物的发端,下限至1994年底,但附录和照片部分延伸到1995年底。由地图、照片、概述、大事记、专业分卷、人物卷和附录等组成,共36卷。
阅读
相关地名
涵江区
相关地名